养生药膳概论(二)

古智慧养生

<p class="ql-block">二、药膳的发展中国药膳随着祖国医学的发展而发展,它在中医药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古代没有“中国药膳学”之称,但食疗在本草专著中,有许多专篇专论。这些药膳论述,对奠定中国药膳学的基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药膳起源于我国远古时期,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定居下来,发展了农业,人们在发酵的水果中发现了酒的制作,后来人们认识到,酒“善走窜”,“通血脉”,“引药势”,药物与酒结合既能治疗疾病,又可供人饮服,这样出现了药膳饮料的药酒,从而推动了医药和药膳的发展。商代宰相伊尹,曾著《汤液经》一书,记录了采取烹调方法,制药疗疾,《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伊尹与商汤谈论烹调技术:“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阳朴之姜,招摇之桂。”这里不仅阐述了药膳烹调技术,同时指出了姜桂既是食物,又是药物,不仅是调味品,而且是温胃散寒的保健食品。至周代,据《周礼·天官》记载,将医生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兽医等四种。食医的任务,就是根据当时帝王的身体状况,随时调配膳食,以珍禽异兽,鲜果时蔬。与各种高级滋补药材一起,烹饪制成色香味俱美的佳肴,供帝王食用。秦汉以后,随着祖国医学的发展,药膳亦随之发展起来了。我国最早的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了既是药物,又是食物等许多品种,如薏苡仁、大枣、芝麻、萄萄、蜂蜜、山药、莲米、核桃、龙眼、百合、菌类、橘柑等,并记录了这些药物有“轻身延年”的功效。《黄帝内经》这部古典医著,不仅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重要医学著作,而且也是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内容包括有哲学、气象学、医药学、解剖、药膳等,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这部书的有关章节是药膳学的奠基石,一些药膳方剂是其首创。例如,书中载有13方,内服方仅10首,属于药膳方剂就达6首之多。其中最典型的药膳如乌鲕骨丸,用于治疗血枯病。继《内经》之后,东汉名医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成《伤寒杂病论》一书,张仲景在我国药膳的发展史上,是作出了一定贡献的。他的《金匮要略》中“禽兽鱼虫禁忌并治”和“果实菜谷禁忌并治”两个专篇,对“食禁”作了专门阐述,这对饮食卫生指出了明确方向。例如,他说:“凡肉及肝,落地不着尘土者,不可食之。”“肉中有朱点者,不可食之。”“果子落地,经宿、虫咬食之者,大人忌食之。”仲景首创的桂枝汤、百合鸡子汤、当归生姜羊肉汤等药膳方剂,用以治疗人体多种疾病。</p> <p class="ql-block">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药膳又有新的发展,著名炼丹家陶宏景著《本草经集注》一书记载有葱白、生姜、海藻、昆布、苦瓜、大豆、小豆、鲍鱼等。这些对中国药膳都有了新的发展。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对药膳有贡献的食疗著作,还有《食经》,王叔和著的《养生论》等。可惜前者已经失传。药膳发展到隋、唐时期,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唐代孟诜撰辑的《食疗本草》一书,是一部食疗专著,据记载原书有书目138条,张鼎又增89条,合计227条,该书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大都具有实用价值,除收有许多具有疗效的药物和单方外,对某些药物的禁忌也有不少合实际的记载。这个时期的食疗专著,还有昝殷的《食医心鉴》,为营养学专著,此书已佚,但留载于《医方类聚》一书中。陈土良著的《食性本草》十卷,也是药膳专著的佼佼者。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著《千金要方》一书内容非常丰富。其中有食治专篇列药膳方剂17首,其中的茯苓酥、杏仁酥,就是抗老延龄的著名药膳方剂。唐代名医王焘所撰著《外治秘要》,全书共40卷,该书的食疗方剂很多,如治疗气嗽,用杏仁煎方;治疗久咳,用久咳不瘥方和疗咳喘唾血方等。另外,治疗寒痢等。此外,该书还记载了用谷皮煮粥法防治脚气病的方法,这些至今仍是药膳常用的方剂,从而唐代又把药膳治病向前推进了一步。宋代唐慎微著的《证类本草》,后又增写成《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共30卷,载药为1740余种,所有药物按玉石、草、木、人兽、禽、虫、鱼、果、米谷、菜等。该书对药膳的贡献,是记述保存了以往古书中的有关食疗的佚文,主要有《食疗本草》、《食性本草》、《食医心镜》、《孙贞人食忌》。王怀隐著的《太平圣惠方》一书,是宋代的医方巨著,其中有28种,就论述药膳疗法在这一时期内出现了以药膳治疗老年病的专著,如陈直著的《奉亲养老书》,就是现存的早期老年病学,全书载方剂231首,其中药膳方剂达162首。我国药膳发展至此,从食疗、食治发展到食补,已成为防治老年病和抗老益寿的专门学科。</p> <p class="ql-block">宋代官修大型方书《圣济总录》,共200卷,载方剂二万余首。该书有药膳专论食治门。食治方中,有治疗诸风、伤寒后诸病,虚劳、吐血、消渴、腹痛、妇人血气、妊娠诸病,产后诸病,以及耳病、目病等29种病症,共有药膳方剂285首。在药膳制法和剂型上,都有新的突破,不仅有药粥、药羹、药索、药饼,而且还有酒、散、饮、汁、煎、饼、面等的制作方法。该书对虚劳补益的薏苡饼方制法时说:“取薏苡仁,热水淘,捣罗如做米粉法,以枣肉、乳汁拌和,作用如蒸饼大,依法蒸熟,随性食之”。元代宫廷御医忽思慧,他著的《饮膳正要》一书,是一部药膳专著。书只介绍了药膳菜肴94种;汤类35种,抗衰老药膳方剂29首;各种肉、果、菜、香料的性味和功能。该书的主要价值,还在于它阐述了许多关于饮食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如饮食卫生,养生避忌,妊娠食忌,乳母食忌,饮酒避忌,四时所宜,五味偏方等,这些论述在古典医著中实为少见。因此,它是我国一部很好的药膳参考书。明清时期,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一书,总结了明代以前的药物学成就,是我国药物学、植物学等的宝贵遗产。该书对中国药膳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提供了水果、谷物、蔬菜达300多种;禽兽、介、虫达400条。该书还记录了我国历代食疗的佚文,这些都是李时珍对药膳的很大贡献。明代徐春甫编著的《古今医统大全》一书,记载了药膳的烹制方法;吴禄辑的《食品集》一书,也是一部食疗专著,书中附录部分记载了饮食之宜忌,如五脏所补,五脏所伤,五脏所禁,五味所重,五谷以养五脏,以及食物禁忌,妊娠忌食等。清代沈李龙著的《食物本草会纂》一书,总结了前人的许多食疗方剂,也是一部有参考价值的食疗专著。在这个时期,还有卢和著的《食物本草》,汪颖著的《食物本草》,宁原著的《食鉴本草》,牛肃木著的《救荒本草》高濂著的《遵生八笺》,王盂英著的《随息居饮食谱》,袁子才著的《食鉴本草》等。上述药膳专书中,都记载了许多药膳方剂、功效、应用和制作方法,它对促进我国药膳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过去,人民群众为了治病活命,在患病时食用治疗药膳,亦颇为常见。例如,在患痢疾时,吃大蒜、马齿苋;过节时有时才食用八宝饭;妇女分娩后,食用当归炖鸡等。为了增加人的体力。一些地方,有冬季服用补药炖肉汤的习惯。群众说:“冬令进补,开春打虎。”药膳餐厅的诞生,是随着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而出现的新生事物。 随着我国药膳事业的振兴,促使药膳食品逐步走向商品化、社会化和工业化,使千百年来桎梏于宫廷御苑的“瑰宝”——药膳,终于获得了“解放”,走向人间,面向群众;分散于千家万户的“珍奇”——药膳方剂,逐步集中,系统和更臻于完善。我国药膳新花,它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实践,经过总结提高,回到群众之中,为广大群众防病治病,健体强身服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