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第二次国宝邮票

燕冬 凹雕印象

<p class="ql-block">  继1967年发行国宝系列邮票之后,1976-78年间,日本又发行了第二次国宝系列邮票,共8组16枚。从这些邮票上我们可以看到日本文化中浓浓的中国风,唐宋以来的印迹随处可见。</p> 1.药师寺东塔 <p class="ql-block">  药师寺位于日本奈良市西京,又称西京寺,为日本法相宗大本山之一。1998年,作为古奈良历史遗迹的一部分而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  680年,天武天皇为了祈求皇后病体早日康复,在藤原京建造了以药师如来为本尊的寺院。但是,寺院尚未完成,天武天皇却不幸去世,继位的持统天皇、文武天皇继续建造寺院,大约于698年建造完成。其后由于都城迁至平城京,寺院于718年迁至奈良市西京町。这座寺庙是第一个采用对称的建筑设计,以被称为 "龙宫" 的金堂为中心,东西两侧各建有一座宝塔,这种布局被后世称为药师风格。</p> <p class="ql-block">  东塔为三重塔,每层各附有裳层,外状似六重塔,为奈良前期之遗构,以九轮上部附加水烟之天人图案为最美。矗立在石台上,高达 33 米。每层楼都有一个带栏杆的阳台,宝塔的青铜尖顶高 10 米。</p><p class="ql-block"> 其后因973年的火灾和1528年的战火,除东塔和东院堂以外,其它建筑都几乎消失了。</p> 2.执金刚神立像 <p class="ql-block">  执金刚神,是手执金刚杖而护帝释天宫门之夜叉神,是佛教中的护法金刚,每当有佛出世,他就去拥护佛法。奈良东大寺法华堂正殿的执金刚神立像是八世纪奈良时代的作品,像高1.732米,在日本佛像雕塑中,以写实手法表现紧张的动势和愤怒的表情,这是最为古老的而且是制作得最为成功的一个,是同时代佛像雕塑艺术中所少见的。</p> 3.唐招提寺金堂 <p class="ql-block">  唐招提寺,原名建初律寺、招提寺,位于奈良市五条町,始建于唐乾元二年(759年),公元770年建成。原址为日本新田部亲王旧宅邸地,东渡成功的鉴真和尚及其弟子们在此基础上,按盛唐建筑风格修建,为中国佛教律宗寺院、日本南都律宗总本山(祖庭)。</p> <p class="ql-block">  寺院的主殿--金堂,正面7间、侧面4间,坐落在约1米高的石台基上,为天平时代最大最美的建筑。金堂内供奉着金色的主佛卢舍那佛像,高3.7米,为奈良时代特有的脱乾漆造,其两侧高5.36米的千手观音佛立像和高2.03米的药师如来佛立像,都是木心乾漆造。3尊大佛像前还有梵天、帝释天两尊小像和4尊天王的木雕像,堂内还有平安初期大日如来的木雕佛像,其中金堂、卢舍那佛像、千手观音佛像、药师如来佛像都是日本的国宝。</p><p class="ql-block"> 唐招提寺经历了300年多前的元禄改修和近代的明治改修,日本最唐朝的建筑也失去的真正唐建的原味了,只有建筑下半部还保存着原始的状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公元763年5月鉴真逝于唐招提寺,终年76岁,鉴真生前,他的弟子们为他制了一尊坐像,用木质干漆做成的干漆纻像,高80.4厘米,这尊作为日本国宝的鉴真和尚像,现在还供奉在寺中的开山堂。</p><p class="ql-block"> 1980年2月,这尊坐像曾经被奉迎回北京、扬州两地供人瞻礼,中国邮电部发行了1套3枚纪念邮票来纪念当年的盛事,邮票上的扬州鉴真纪念堂是梁思成按金堂式样设计,由于场地限制,规格由7楹改为5楹,1973年落成。</p> <p class="ql-block">  唐招提寺金堂还曾经出现在中国1985年发行的中日青年大联欢邮票上,主图为祥云环绕的奈良唐招提寺金堂和西安大雁塔。</p> 4.平家纳经 <p class="ql-block">  在日本平安时代(大概是中国的宋朝时期),贵族中流行抄写佛教经文,他们用华贵的书写纸书写,并在卷首用金银画上卷首画,经卷由文字、绘画相结合,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希望这一虔诚的行为,能保佑他们免受现世灾难的降临。这些装饰非常华美的卷轴经文卷,通常会敬奉给寺院、神社,这其中最为华美的代表就是“平家纳经”,是由平家家主平清盛进献给广岛严岛神社的,这个“平家”,就是日本文学双璧《平家物语》里的那个平家!</p><p class="ql-block">  平清盛在长宽二年(1164)九月,在严岛神社供奉了现被列为国宝的《平家纳经》,内容是《法华经》二十八卷,《无量义经》《观普贤经》《般若心经》《阿弥陀经》各一卷,再加上平清盛的《愿文》三十三卷。受到唐物华丽风貌的影响,经文都用五彩用纸,上撒金银砂或切碎的金银箔,环衬上有大和绘和唐绘,轴首采用水晶和干漆之类的。可以说,整个抄写的发愿文,以及它夺目璀璨奢华绚丽的装饰,代表了当时装饰经卷的最高水平,平家家主的目标就是尽善尽美。</p> 5.鸟兽人物戏画 <p class="ql-block">  《鸟兽人物戏画》创作于日本平安时代至镰仓时代,是日本最古老漫画之称的国宝级作品,共甲乙丙丁4卷。收藏于京都高山寺,被认为是日本漫画的起源,对日本近现代动漫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p><p class="ql-block">  由于没有明确的关联,且笔触、画风也有所不同的四卷,这些画卷通常被认为由多位画家、分绘制作而成的。直到这些作品流传到高山寺,才被汇整为如今所见的《鸟兽戏画》。</p> <p class="ql-block">  甲卷宽30.4厘米,总长度1148.4厘米,描绘了各式各样的动物进行相扑、射箭、玩水、喧哗及法事的场景。从背景上萩等植物判断,描绘的是秋天的场景。有研究认为,甲卷表现的是一个日本民间故事,主角是兔子和青蛙,配角是猴子和狐狸,但因为年代久远,故事已经失传,但画面中兔子、青蛙会骑驴会射箭、还会捏着鼻子跳水,几乎模拟人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  乙卷宽30.6厘米,全长1189.0厘米,以写实的形式描写了实际存在的动物如狮子、幻想中的动物灵龟、麒麟,他们在东方文化中通常被认为是贤德君主治世时出现的瑞兽。</p><p class="ql-block">  丙卷宽33.9厘米,全长933.3厘米,是由10张正面画有人物、反面画有动物的和纸剥离后,将20幅画拼接而成的,前半段表现了人们进行游戏的场景,而后半段则是动物们进行的游戏。</p><p class="ql-block"> 丁卷画的全部都是人,描绘了人们比赛、竞赛的场景。</p> 6.云中供养菩萨 <p class="ql-block">  位于京都宇治的平等院凤凰堂,号称日本最美的寺院。平等院的美,不仅应为代表日本最高水平的建筑和园林,还有凤凰堂内出自平安时代最负盛名的大佛师定朝之手的阿弥陀佛像,以及阿弥陀如来坐像顶部华盖周围四壁上部,悬着的51尊姿态各异的云中供养菩萨像。因为体量小且位于高处,世人一般难以清晰瞻仰尊容,实则这些云中供养菩萨像可谓当时登峰造极之作,也是世界佛教美术史上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  邮票上的这尊佛像十分生动而富有韵味,刀法流畅而又刚柔有力,表现了娴熟的技艺。这尊木雕作于1053年平安时代,高0.647米。邮票设计和雕刻印刷都十分古朴典雅,是国宝系列邮票中非常吸引人的一枚。</p> 7.紫式部日记绘卷 <p class="ql-block">  紫式部(约973年—?),平安時代中期女性作家、中古三十六歌仙之一。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源氏物语》,另著《紫式部日记》,成书于公元1010年秋。</p> <p class="ql-block">  紫式部日记绘卷,即根据《紫式部日记》绘制,亦名《紫式部日记绘词》。创作于13世紀镰仓时代的前期,描绘的手法继承了平安时代绘卷的方法,但构图比起《源氏物语绘卷》有了明显的变化,为了配合室内的范围和人物表情,描绘室外的自然景色时,更注重展现广阔而富于变化的场面。从画面整体在感觉上虽然色彩浓重,但色调变化相对单调,很好的反映了镰仓时代前期独特的“浓彩”绘画风格。现分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五岛美术馆、藤田美术馆等地。</p> 8.制多伽童子像 <p class="ql-block">  制多伽童子像是和歌山金刚峰寺不动堂的本尊不动明王坐像周围的八大童子像之一。制多伽梵语意为聚福。制多伽为八大童子中的第八位,他身着天衣,右手执金刚棒。制多伽童子像是镰仓时代著名雕刻家运清的杰出作品,木雕,童子像高0.95米。</p> 9.可翁笔寒山图 <p class="ql-block">  宋元时期,随着当时盛行的禅宗正式传入日本,大量绘画作品也传到日本,对日本的绘画产生巨大影响。在镰仓时代后期,出现了用中国画笔法创作的画家,以可翁宗然、默庵灵渊为代表,他们都曾到中国学习,他们的画以禅宗教义中的人物画像居多,体现出生机勃勃的个性,成为日本水墨画的先驱。</p><p class="ql-block">  可翁宗然在文保元年(元仁宗延祐4年即1317年)时渡元,三年后回国,先后在博多崇福寺、京都万寿寺、建仁寺、南禅寺修行传法,为临济宗高僧。可翁宗然留有禅画《寒山图》、《拾得图》、《出山释迦图》等,《寒山图》、《拾得图》、《出山释迦图》,这三幅画藏于爱媛县松山市云门寺。这三幅画是将出《出山释迦图》做为中幅,在左右配置《寒山图》、《拾得图》,三幅成套,都是禅趣盎然的逸品。虽然现在画史界对这三幅画是否出自可翁宗然之笔还有争论,但是多认为作者是可翁宗然。</p> 10.松本城 <p class="ql-block">  松本城位于日本长野县松本市,于永正元年(1504年)修筑,原名深志城。为典型的平城,是以大天守为中心,干小天守、辰巳副橹、月见橹、渡橹连接成的日本唯一的复合连接式天守建筑群。大天守外观五层,内部六阶,近40米高,木质结构。一般4层以下多为军事作战防守区域,而五六层则为城主和将领们开会、了望军情的楼层。松本天守是日本的十二座现存天守之一,该城与姬路城、犬山城、彦根城并称为日本的国宝四城。</p> <p class="ql-block">  松本城天守因为年久失修,开始严重倾斜,随时有崩塌之虞。1903年(明治三十六年)起至1913年(大正二年)进行了“明治的大修理”。</p><p class="ql-block">  1930年(昭和五年)被指定为日本国家史迹。1936年(昭和十一年)时,松本城天守、干小天守、渡橹、辰巳附橹和月见橹等五栋建筑(也就是连立的天守建筑群),被依照当时的国宝保存法指定为国宝。1952年(昭和二十七年)前述五栋建筑物依照新颁布的文化财保护法被指定为国宝。</p><p class="ql-block">  1950年至1955年又进行了解体修复工程,被称为“昭和的大修理”。</p> 11.松仁草花图 <p class="ql-block">  松仁草花图是纸本金地著色的二曲一双屏风画,作者是日本安土桃山时代画家长谷川等伯(1539-1610年),现藏于京都市智积院。</p><p class="ql-block">  长谷川等伯是长谷川画派始祖,与狩野派的宗师狩野永德并称“双璧”。早年在能州作佛画,有《十二天图》屏风、《武田信玄像》和《名和长年像》。他学中国宋、元绘画的技法,并深受水墨画大师雪舟的影响,自称「雪舟五世」。在构图上受狩野永德画风的影响,在师法自然写生基础上融入大和绘的技法,尤擅画面壮丽并富有细致的装饰趣味的金璧障壁画。</p> 12.清水寺本堂 <p class="ql-block">  清水寺是日本佛教法相宗(北派)的本宗,位于京都市内东山区的音羽山,占地面积达13万平方米,始建于778年。清水寺是京都最古老的寺院,曾数次被烧毁并重建,本堂前悬空的清水舞台是日本国宝级文物,四周绿树环抱,春季时樱花烂漫,是京都的赏樱名所之一,秋季时红枫飒爽,又是赏枫胜地。本堂建筑结构十分巧妙,是用139根巨大的榉木支撑起整个殿宇,高度约为12米,采用榫卯法,未用一根钉子,安然挺立在悬崖之上。</p> <p class="ql-block">  1994年,清水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13.宗达笔澪标图 <p class="ql-block">  《源氏物语》是世界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日本本土文学艺术的一次里程碑式的尝试,于是日本历代艺术家都喜欢将其作为艺术主题,在画册、手卷、立轴、大型屏风上赋予故事以视觉形态。17世纪初(明代末年)的名画家,被称为“琳派之祖”的俵屋宗达所绘的金碧屏风就是其中的经典作品。</p><p class="ql-block">  屏风中《澪标图》取材于《源氏物语》中主人公源氏公子乘船去参拜住吉神社,明石道人祈祷的情节。画家通过不同的色彩运用和装饰性效果,使它们成为既有对比又有联系的完美组合。在色彩上用大面积的金色来表示陆地和海水,中间加上一条的白色象征着沙滩,体现了宗达在色彩运用和空间组合上的高超技巧。1631年,俵屋宗达为京都醍醐寺完成了这对屏风,题款是法桥宗达,印文是“对青轩”。1896年醍醐寺将屏风送给岩崎弥之助,然后入藏静嘉堂美术馆。</p><p class="ql-block">  俵屋宗达姓喜多川,“俵屋”并不是宗达的姓,而是宗达所开的一家画廊的商号。宗达深受后水尾天皇赏识,并获得了“法桥”这个画家最高荣誉尊号。宗达大约在1640年之前去世,他去世后20年,尾形光琳出生,继承了宗达的衣钵,把华丽的琳派发扬光大。</p> 14.光悦作舟桥莳绘砚箱 <p class="ql-block">  舟桥莳绘砚箱是桃山、江户时代初期的艺术家本阿弥光悦之漆器工艺代表作,收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这件著名的砚箱是桃山时代、江户时代初期的艺术家本阿弥光悦(1558—1637)之代表作。本阿弥光悦在书画、工艺等不同艺术领域上都表现出独特的天份,并成为琳派的开山祖。</p><p class="ql-block"> 砚箱全体呈圆角之方形,高高鼓起如山丘形的箱盖是其特征,箱盖作成覆盖箱身过半的「被盖造」。箱内左侧放入铜制水滴及瓦砚,其右较低之空间用来置放笔搁,右侧则用来作为放刀子之处。</p><p class="ql-block">  砚箱整个箱面上撒满金粉,在波浪状地纹上塑出小舟,并以厚铅板横跨箱面作出桥板之模样。波浪是以「付描」来表现,即用漆描画线条后,再撒上金粉的作法;小舟则使用了「薄肉高莳绘」来表现,即将漆堆塑成形并撒以金粉的作法。</p><p class="ql-block">  以银板裁剪而成、散置于箱盖表面的文字,使这件砚箱的新颖构思之表现更为巧妙。装饰文字的内容取自《后撰和歌集》源等的诗句,惟原句中的「舟桥」二字被省略,而转成砚箱图案的主题,也就是说,这是透过文字与舟桥图案的组合,完整地表现诗人诗句的特殊设计。</p> 15.久隅守景笔纳凉图 <p class="ql-block">  久隅守景是狩野探幽门下最杰出的弟子,号为无下斋。生卒年月不详,现存最早作品到1634年,最晚到1698年。但在中年的时候,由于子女的不良行迹而被逐出师门,去了加贺前田藩的金泽当画家,这幅画就是久隅守景脱离狩野派,在田园风俗中找到新画境的代表作。</p><p class="ql-block">  《纳凉图屏风》全称《夕颜棚纳凉图屏风》,久隅守景绘制,紙本,淡彩,149.1×165.0,江户时代(17世纪),收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这件二曲屏风为纸本淡彩墨画,描绘了农民一家三口在葫芦棚下赏月,颇有云淡风轻的感觉。场景意境来自于女诗人木下长啸子的和歌:“房檐边,葫芦藤下乘凉,男子着轻衣,女子裹贴身裙,这是天下至乐,有谁能如此呢?”纳凉图的休闲主题,展现了江户初期战乱终结,安享太平的景象,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又符合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画面上的农夫及其家人在朦胧月光下于葫芦棚内纳凉赏月。三个人的脸部描绘细致,表情悠闲,而葫芦瓜叶和稻草屋顶描线甚粗,往往以快笔一气画成,笔法的差异突显了人与物的不同。此画留白极多,用淡墨简笔,轻巧淡泊,时代特征极为明显,是江户前期狩野派水墨画的代表作之一。</p><p class="ql-block">  古代日本的人物画喜欢以中国为主题,反映本土乡土生活的反而少见。这幅画以其罕见的主题,又出自名家之手,在日本艺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就不足为奇了。1952年,《纳凉图屏风》被指定为日本国宝。</p> 16.东照宫阳明门 <p class="ql-block">  日光东照宫位于日本枥木县日光市,距离首都东京约130公里。日光东照宫是古代建筑史上最为富丽堂皇的建筑群,是为了纪念江户幕府开创者德川家康而创建的,其主祭神是东照大权现(神话后的德川家康)。</p><p class="ql-block">  阳明门是日光东照宫中举世瞩目的建筑,由狩野派画家狩野探幽设计。门宽7米,高11.1米,长4.4米,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门柱、门楣、屋檐装饰着许多精细的灵兽、花鸟与人物,以及中国典故为主的各式雕刻508件,整体造型华丽。据传江户幕府三代将军德川家光参拜时被阳明门的豪华绚烂所吸引,发出“看到天黑也看不够”的感叹,因而又得名“日暮之门”。现存建筑主体,包括雕刻、彩绘,均为德川幕府时期原建筑,仅有顶部有重新修葺和上漆。</p><p class="ql-block">  阳明门被视为日本江户时代建筑成就的顶峰、国力的宣耀和承平的象征,被指定为日本国宝级文物。而阳明门的起名来自德川家康最为崇拜的明朝大贤王阳明。1999年12月,包含日光东照宫的“日光的神殿与庙宇”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更多雕刻凹版作品欣赏,请加微信公众号:《斯拉尼亚的小屋》、《刻画 凹版雕刻》、《雕刻者联盟》。美篇:《中华 雕刻时光中的艺术世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