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清远,广东中北部地级市,含二区二市四县,2024年4月28日至5月1日我们行走了清城区、阳山县、连洲市。</b></p> 清远市博物馆 <p class="ql-block"><b>清远市博物馆位于清城区,是1988年5月从县级博物馆升格为地市级的综合性博物馆,是清远市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b></p> <p class="ql-block"><b>清远民俗展</b></p> <p class="ql-block"><b>馆藏文物</b></p> 清远市文代馆 学发公祠 <p class="ql-block"><b>学发公祠位于阳山县七拱镇和平大禾岗自然村,始建于1932年,基本建成于1932年,是马来西亚商人朱海均为纪念其父朱学发而建。</b></p> <p class="ql-block"><b>2015年12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公祠坐西南向东北,建筑分前、后座及东西两厢三部分,后座又分为主楼及东西两附楼。通面阔94.9米,通进深51.68米,建筑占地总面积约4610平方米。每路的头门为凹门斗式门面。前座平房为广七路,砖木合构;后座主楼为广三路三开间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四层建筑。</b></p> <p class="ql-block"><b>公祠体现了十分鲜明的客家建筑风格,而中西合璧更具特色。其典型代表的建筑是后座的四楼,由二大四小封火墙、一大二小龙船脊及券顶式的辅楼组合而成。</b></p> <p class="ql-block"><b>公祠前后座的石门框,现存十一匾十三联,其中国民党党政军要员余汉谋、李汉魂、陈济棠、邓泽如各一题,清末科举榜眼朱汝珍七题;十三联均为朱汝珍题。</b></p> <p class="ql-block"><b>学发公祠曾用作黄埔中正学校、知识青年下乡劳动场、农科所实验基地办公室等。</b></p> <p class="ql-block"><b>学发公祠建筑宏伟,为中西合璧建筑布局,清末榜眼朱汝珍称其为"其宏壮之规模,为北江数府所未有"。</b></p> 连州市博物馆 <p class="ql-block"><b>连州市博物馆始建于1983年,1997年在文化广场奠基兴建新博物馆,1999年建成并对外开放,2009年起实行全免费开放。</b></p> <p class="ql-block"><b>新博物馆大楼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三层仿古建筑,出阁飞檐。第四层为三座四脊四柱攒尖葫芦顶宋式凉亭,蓝宝石琉璃瓦。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展厅面积1500平方米。</b></p> <p class="ql-block"><b>《瑶乡岁韵》主要展示过山瑶的生产和生活用品,展品有打猎捉鱼工具、蒸酒器、手工精美的瑶族服饰、记载瑶族人民迁徙历史的《评皇卷碟》《过山榜》,以及体现瑶族婚姻特色的婚约等民俗风情实物。</b></p> <p class="ql-block"><b>二楼后厅主题是《连州风情》和《瑶乡岁韵》。《连州风情》主要展示连州原居民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展品有水磨、油榨、龙骨车、犁、耙、风谷柜、织布机、制作砖瓦工具、木匠工具等。</b></p> <p class="ql-block"><b>远在45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连州的先民就在湟水两岸生息、劳动和繁衍,不断地改造自然,共同缔造本土的历史和文化。连州地处五岭南麓,是先秦以来中原入粤重要商路之一的水陆交通枢纽,是中原开拓南疆的前沿地带。丰富的出土文物,印证了连州文化源自中原,开化于两汉,兴盛于唐宋,繁荣于后世。</b></p> 慧光塔 <p class="ql-block"><b>慧光塔位于连州镇慧光路18号,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史料记载,慧光塔始建于南北朝宋泰始四年(公元468年),初为木构塔。宋代修建成九层楼阁式砖室塔,平面为六角形,斗拱檐平坐,通高49.866米,其中塔刹高7.776米,塔身向西倾斜值为1.028米,被誉为"东方斜塔"。</b></p> <p class="ql-block"><b>据《连州志》记载,慧光塔始建于南北朝宋泰始四年(468年),现存建筑为宋代重建砖木结构、平面六角九层楼阁式砖室塔;通高49.866米,其中塔刹高7.766米。</b></p><p class="ql-block"><b>首层用人字形砖拱承托坐斗,再在坐斗上置鸳鸯交手拱。首层隔一面开一门,共开三门,均通塔心室。第一层仅有平座,二层以上有腰檐和平座。腰檐每面均以三朵斗拱承枋,枋上以菱角砖和挑檐砖叠涩,出檐;平座只以菱角砖和挑檐砖叠涩而成。塔身外表各层每面均辟圭形真门二个和假门四个,从真门入塔心室登阶梯绕平座,可逐层至顶层。塔刹为铁铸,以复钵、露盘、相轮宝盖、宝珠等组成。首层塔心室内六角,用砖砌出柱和卢斗,斗拱上承托木枋和楼板。该塔结构较为特殊,保存了宋代的砖木结构佛教建筑特色和风貌,其鸳鸯交手拱在广东罕见,具有极其重要的文物价值。</b></p><p class="ql-block"><b>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