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旅行中途经花灯之乡,民歌《小河淌水》的原创地云南省弥渡县,我们特地前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铁柱庙”。“南诏铁柱”古称崖川铁柱,俗称天尊柱,是我国唐、南诏时期留存下来的唯一古铁柱实物。孙髯翁先生在昆明大观楼长联中所写的“唐标铁柱”即此。</p> <p class="ql-block">1965年,南诏铁柱经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云南省委、省政府列为爱国主义基地</p> <p class="ql-block">1988年1月13日,南诏铁柱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南诏铁柱山门,仿唐式牌楼三开朱红大门,大门上是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社会学、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所题写的“南诏铁柱”匾额,两侧是弥渡清代著名学者李菊村所撰、费孝通先生所书的长联:芦笙赛祖,毡帽踏歌,当年柱号天尊,金镂翔环遗旧。盟石掩埋,诏碑苔蚀,几字文留唐物,彩云深处有荒祠。</p> <p class="ql-block">铁柱庙前院正面照。</p> <p class="ql-block">左边照壁墙高4.4米,宽10米,照壁墙上的画面,描绘的是六诏时期张乐进求祭柱图,也称《南诏图传》,《南诏图传》绘制于南诏中兴二年(898年),图中真实反映了唐朝时期,南诏祭铁柱的状况。</p> <p class="ql-block">中间是砚池、三孔石桥,砚池、拱桥是“弥津渡桥”的景观建筑,民间也称三生桥、状元桥。又是古时宫庙的消防设施,也是浇灌花木的水源点。</p> <p class="ql-block">院内大树参天、花木茂盛</p> <p class="ql-block">在石桥、砚湖边有一古榕树,因植于康熙年间,称为“康熙古榕”。古榕树叶冠覆盖着半个大院,终年郁郁葱葱、绿荫如盖,很是壮观。由于古榕树是雌雄同株,经过三百七十多年风风雨雨的历史演变,現在已经合二为一,被尊崇为神树,四乡之民人人崇拜</p> <p class="ql-block">南诏铁柱廟,是先有柱后有廟。廟因“柱”得名,史称“铁柱宫”也称“铁柱观”</p> <p class="ql-block">南诏铁柱廟</p> <p class="ql-block">进廟门正中是铁柱大殿,大殿佛台上矗立着的就是闻名遐迩的南诏铁柱。两块匾额,“威镇昆弥”中“昆弥”是汉代生活在滇西地区的部落名称</p> <p class="ql-block">两边对联:“欲访六诏遗风铁柱常栖金镂鸟;每逢二元上日芦笙不断踏歌人”。这上联说的是铁柱的传说故事,下联说的是祭柱盛况。现款属不存,已不知何人所题,但其字大气磅礴,浑厚有力。真让人遗憾 。</p> <p class="ql-block">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铁柱大殿:大殿佛台上矗立着的就是闻名遐迩的南诏铁柱</p> <p class="ql-block">南诏铁柱为直圆柱体,通高3.3米,周长1.025米,重约2069公斤,柱身铁黑色,铸面稍粗糙。“南诏铁柱”曾经历数次地震,无数房屋倒塌,而“南诏铁柱”岿然不动,不歪斜,千年不倒,千年不绣无锈蚀。在铁柱西面正中有一长方形的凸线框,框内铸有直列阳文楷书。</p> <p class="ql-block">在铁柱西面正中有一长方形的凸线框,框内铸有直列阳文楷书。“维建极十三年岁次壬辰四月庚子朔十四日癸丑建立”二十二字铭文,此柱建立至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回顾历史</p> <p class="ql-block">追思先贤。</p> <p class="ql-block">曕仰。</p> <p class="ql-block">稍作歇息,排排坐。</p> <p class="ql-block">南诏铁柱庙廟往事越千年 ,铁柱千年不坏。南诏铁柱及其铁柱庙,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是当地民族文化的象征,是研究南诏历史及唐代冶炼技术的珍贵实物资料。南诏铁柱证录着云南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云南历史、文化、艺术和科技的重要见证,对于了解和研究云南及南诏的历史和文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