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从几年前开始,巩义就出现了两个悖论,一个是巩义北面的嵩山叫“中华父亲山”;另一个是巩义南面的“伊洛河”叫法是错误的,只能叫“洛河”。第一个悖论我们暂不深入讨论,众所周知,从地理上说,嵩山是秦岭的余脉,秦岭是昆仑山的余脉,有了父亲山——嵩山,是不是还要有祖父山——秦岭,曾祖父山——昆仑山……如果说伊洛河是巩义母亲河,嵩山是巩义父亲山,应该问题不大!下面,简单说说禁止叫伊洛河的几个不能自圆其说的论调:</p> <p class="ql-block"> 第一,偷换概念。其实,巩义先民叫伊洛河古已有之,某人却称这个叫法是解放后才有的,古籍文献中出现的所有“伊洛”两字,都是仅指伊河、洛河,而不是伊洛河。他知道我不可能把古人喊醒调查清楚,姑且就按他说的吧!可是,我老家就在伊洛河边,我爷爷一百多年前就是这么叫的;康若望老师老家也在伊洛河边,今年八十五了,解放前也是这样叫的。可见,解放后才有“伊洛河”叫法,这个论调似乎不妥。</p><p class="ql-block"> 第二,以偏概全。一条大江大河分段各有其名并不奇怪,长江从上游开始主要名称有金沙江、川江、荆江、扬子江……黄河的源头就叫卡日曲。伊河、洛河在偃师杨村汇流,进入巩义,叫“伊洛河”合情合理。某人称照这样说,洛河汇入黄河就该叫“洛黄河”了,如果真这样叫开了,约定成俗,还可宣传我们大巩义,未尝不可,不这样叫也无所谓。两河交汇,合名而用,并不稀奇,陕西的北洛河和渭河交汇就叫“渭洛河”,你不妨百度一下“渭洛河特大桥”看能不能搜到?就在隔壁的荥阳,索河和须水交汇,下游就叫“索须河”,这个较近,有兴趣的网友可以现场考察一下。</p> <p class="ql-block"> 第三,扰乱视听。文化顾名思义就是“以文化人”,当某人掌握了话语权,就可以站在道德高地颐指气使,号令众生。不明真相的老百姓也觉得言之有理,随声附和。我就因为说了一句咱家的这条河可以叫洛河,也可以叫伊洛河,并行不悖,就被当面骂做“没知识、没文化、撒财货。”这个情况所有参加洛河溯源的网友都可作证……如此以文强人,似非君子风范。</p><p class="ql-block"> 第四,浑水摸鱼。其实,一个地名就像一个人名,都有其渊源,“存在即合理”。你可以给自己的孩子起一个高大上的名字:梓涵、浩宇、可馨……但,并不能阻止别人给孩子起一个接地气的名字:狗剩、臭蛋、茅缸……如果非要就此论个短长,是不是就把话聊死了。另外,到底伊河、洛河是姊妹关系,还是母女关系,咱们凡人就不要参与了,让她们自己决定吧!</p> <p class="ql-block"> 最后,我说一点小心思,其实对于写诗词来说,两个名字并用,不但格局更大,含义更深,韵脚也更广。前段时间去洛阳徒步,发现洛阳、偃师都有“伊洛路”,而真正涵盖伊洛河全域的巩义竟然没有。话语权到底在谁手里,我为什么举手反对,大家应该明白了吧!伏尔泰说:“我并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当我们连说话的权利都没有的时候,是不是十分可怕?!</p> <p class="ql-block"> <b> 钗头凤·初夏有感</b></p><p class="ql-block">谷雨后,上高楼,白云千载空悠悠。褒洛河,禁伊洛。这些论调,好自琢磨:错、错、错。</p><p class="ql-block">马斯克,黄仁勋,星链飞天造SORA。一向隅,众交恶。东周君子,谁在胡说?呵、呵、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