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劳动的苦与乐》

若梅(耿慧)

<p class="ql-block"> 记一次劳动</p><p class="ql-block"> 耿慧</p><p class="ql-block"> 临近五、一国际劳动节了,不知怎么忽然想起了小学时所写的第一篇作文,题目就是“记一次劳动”。</p><p class="ql-block"> 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也是临近五、一节劳动节的时节,参加了一次学校组织的搬运“板皮”劳动。所谓的板皮,就是木材加工时,为把圆木造成方材,从四周切割下来的带树皮的板材。当时的林区,单位和居民都用这种板材做围栏、夹杖子。</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松江河地区,中、小学都所属于松江河林业局。在那个运输车辆匮乏的年代,全林业局基层单位给配备运输车辆的屈指可数。学校是不配备运输车辆的,如果有需要搬运的教学设备或维修材料等,大型的向局里申请派车,小型的、或人力所能及的,师生们就自己倾力而为。这次是学校要夹一片杖子,便组织全校同学,到距离一公里外的制材场去搬运板皮。</p><p class="ql-block"> 那个时候的孩子都不娇惯,别看都是小学生,可他们大多是回到家里能替父母干活,来到学校能参加各项劳动。就是低年级的同学,也夏天能擦玻璃、冬天能烧炉子。记得当时的学校,除了打更同时兼打上课铃的两位大爷之外,再没见什么校工或勤杂人员。校园里,老师办公室的卫生有老师们轮值打扫,各班级的卫生,有同学们轮值打扫,操场和公共区域的卫生,有各个年级、各个班级轮值打扫。那时,劳动就是学生们的日常课程。</p><p class="ql-block"> 学校没有储备过多的劳动工具,不同的劳动所需要的不同工具,也都是同学们自带。每次劳动之前,老师都先落实每个同学能带什么工具,比如谁带铁锹、谁带扫帚、谁带土篮......这次搬运板皮,老师没让带工具,只让家里有手套的,都把手套戴上,免得让板皮上的毛刺扎到手。</p><p class="ql-block"> 那是一个多云并刮着大风的下午,同学们站着排往制材场走,风好像要把天上的云都刮走似的,不停地、使劲地刮。因为父母都工作,双职工的家庭没人照看孩子,自己七虚岁就被送到了学校。比同班同学小两岁的、瘦小在排队中打头的自己,被风刮的几次偏离队伍,因此引来并排男同学的嘲笑。</p><p class="ql-block"> 到了制材场,带队的老师给分配任务,高年级的同学拿稍长、稍厚点的板皮,低年级拿稍薄、稍短些的板皮,数量一样,都是每人两块。轮到自己时,老师说:你腿不好,拿一块吧,而要强的自己却说要和同学们一样。老师掂量半天,选了两块重量稍轻一点的放在自己的肩上,开始还觉得能承受这份重量,可还没走出制材场大门,就感觉板皮的棱角要硌进肩膀的肉里。为了不让旁人看出这副窘态,便咬紧牙硬撑着走出了老师的视线。</p><p class="ql-block"> 肩膀实在太疼,出了大门就把板皮扔到的地上,没想到这一扔下,没人帮忙就再也上不了肩。也有走出场大门就扛不动了的同学,但人家可以俩人一组抬着走,自己腿不好,跟不上趟,没人愿意和自己一组。也有人一个胳臂夹一块,半夹半拖着走,可自己夹起一块,蹲下去夹另一块时,因为残疾这条腿不吃力,怎么也站不来。无奈,只好先拖一块走出一段距离放下,再回头去拖另一块,还不敢走的太远,需要在视线可见范围,怕把板皮弄丢了,那个时候年龄虽然小,但头脑里深嵌着爱护公共财产的意识。</p><p class="ql-block"> 腿不灵活自然比别的同学走的慢,风大阻力也大,又用这样两块分着拖拽的方法前行,更是慢了半拍,不多时,就被同学们远远的甩到了后头。本来就又焦又急的,偏偏这个时候,大风吹起的泥沙,又先后吹进了两只眼睛里。忍不住地用手去揉,可越揉越感觉磨,不仅流泪,眼睛也无法完全睁开,只能眯着。眼睛的痛苦还没解除,手又扎进了板皮上的毛刺。这种毛刺是细软的,正常情况下都难以找到,眯成一条缝的眼睛就更看不到了。扎在手上的毛刺一触碰,就痒疼痒疼的,别提多难受了。</p><p class="ql-block"> 眯着眼、流着泪,忍着手疼前行,速度更加缓慢,没想到的是,路程走到一多半的时候,竟然还能赶上一个掉队的女同学。她的板皮放在路边,她坐在上面一副不急不慌的样子,原来她是在等高年级的哥哥回头来接她。不能和她结伴,也不敢停歇,因为自己身上既无姐姐、也无哥哥,无谁可指待。只能继续交替着拖着板皮往前走,没走多远,就看到了那个女同学的哥哥,他是跑着回来接妹妹的。没多时,自己就被扛着妹妹板皮返回来的他超了过去。女同学没有跟过来,哥哥让她直接回家,他替她去学校交板皮。模模糊糊地望着她的哥哥渐渐远去的背影,只能遗憾又羡慕地地叹一声:有哥哥真好啊!</p><p class="ql-block"> 目所及处,再看不到搬运板皮的同学了,尘土飞扬的路上,只剩下孤零零的自己。疲惫没消,孤独又来袭,那一刻,对一个孩子来说,真是够无助的了。好想也坐下来歇一歇,可心里清楚,只要歇下来,就可能再也走不动了。为了自己给自己鼓励,反复在心里默念:“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p><p class="ql-block"> 全校搬运板皮的同学,自己是回来最晚的一个,当把两块板皮拖到了学校指定的地点,给搬运板皮同学做记录的老师,都已经下班了。此时的自己,头上的辫子开了,被风吹散的头发,贴在了汗泪掺拌的脸上。看着这个被风沙眯了眼睛,一边地用身上衣服袖子擦拭泪水和汗水,还一边到处找老师的残疾学生,打更大爷都动了同情心,他说:把板皮放下,快回家吧,把你的年级、班级、姓名告诉我,我明天和记录的老师说,让她给你补记上。</p><p class="ql-block"> 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虽说累的连上炕的劲儿都没有了,但心里还是为完成了劳动任务而愉悦。可当母亲给拨手上的木刺,和往外冲洗眼睛里的泥沙时,自己却不知为什么哭了。一旁的父亲很平静地问:拿不动,为什么不少拿一块?回答:不想让老师照顾、不想让同学小瞧。父亲又问:走到半路眼睛进了泥沙,手也扎了刺,为什么不放弃一块板皮?回答:我是“红小兵”(当年的少先队员叫红小兵)要爱护公共财产,不能让学校的财产受损失。父亲说:就是嘛,一切都是你自己选择的,那还委屈什么?你有残疾,又不想落后于别的同学,当然就会比别人吃的苦多。长大了你就会明白和体会到,想让自己的人生,不因为身体的欠缺而拙劣,那就要付出别人几倍的努力和代价。虽说当时还不能完全领悟父亲的话,但情绪还是为这番话平复了下来。</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上学,老师在课堂上对这次劳动作了总结,并表扬了一些同学,自己也在其中。接下来就是上了作文讲解课,并布置了作业:写一篇参加劳动的记叙文,题目就是“记一次劳动”。这是上学以来第一次写作文,许多同学不会写,或回家求助父母、或去找哥哥、姐姐帮忙。自己谁都没求没找,全篇自己完成的,把自己在劳动中所有的感受都写了进去。写的很实际、写的很顺畅,以至日后写作也是照此类推,无编无造,所有讲述和描写都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泻。老师把这篇作文,当成范文在班级作了宣读,自己也为这初次写的作文,得到老师的赞赏而欣慰了很久。</p><p class="ql-block"> 那以后,自己还是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劳动,这样的参与,不仅锻炼出了吃苦耐劳的精神,也造就出努力向上和不甘自弃的性情。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依旧保持这种精神,依然秉承这样的性情。以常人几倍的努力、几倍的辛劳、几倍的付出,去参与、去投入正常人的劳动和活动,不图名利,不求回馈,只为能得到和正常人同等高低的平视;得到群体走心的认可;得到社会真诚的允许!</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当年自己就读的松林一小学旧校址,现在已经建成了居民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