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王安石的《泊船瓜州》几乎无人不晓:</p><p class="ql-block"> “ 京口瓜州一水间,</p><p class="ql-block"> 钟山只隔数重山。</p><p class="ql-block"> 春风又绿江南岸,</p><p class="ql-block"> 明月何时照我还。”</p><p class="ql-block"> 镇江古称京口,不仅以出产香醋名闻天下,更有“三山一渡”这种历史悠久、故事丰富的名胜古迹。我2015年曾与好友到此一游,今年(2024年)又陪亲戚重游故地,深为此生没有错过镇江而庆幸。</p><p class="ql-block"> 何谓“三山一渡”?金山、焦山、北固山、西津渡是也。这三座山互为犄角,相距不远,交通也方便,而且海拔高度均不超过一百米(金山43.7米,焦山70.7米,北固山55.2米),很适合老年人和年轻人家庭周末游。西津渡则古今相融、中西合璧,夜景美食尤其诱人。我们在镇江住了一晚,两天时间游遍了“三山一渡”,玩的尽兴,一点都不感觉累。</p><p class="ql-block"> 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三点:一是镇江人特别热情,无论在大街还是公交车上,只要问路,总有人详细指点,偶然坐一次出租,司机谈吐礼貌且实在,收费也合理。二是镇江游客并没有到人满为患的程度,没有那种人挤人排长队的现象,玩起来比较轻松适意。三是镇江到处都有锅盖面饭馆,这让我感到好奇,我在四川马尔康吃过铺盖面,在陕西吃过锅盖大小的锅盔(饼子),镇江地处以大米为主食的江南,何以面食这么普遍? 也许与历史上曾是军事重镇、士兵来自五湖四海、饮食习惯互相影响有关吧。</p><p class="ql-block"> 我在镇江拍了不少照片,虽拍的不专业,但敝帚自珍,舍不得删掉,况且我付费制作美篇,就是为了在云端保存资料,有朝一日重温也是一种乐趣。于是我将镇江之行的照片一分为四,各自成篇,希望能给关注我美篇的朋友提供浏览上的方便。网上创作虽无关名利,但有人喜欢和点评总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p> <p class="ql-block"> 金山寺大门外有一长一短两副楹联,短联是:</p><p class="ql-block"> 有山有水有林亭映带左右</p><p class="ql-block"> 可咏可觞可絲竹怀抱古今</p><p class="ql-block"> 长联是:</p><p class="ql-block"> 一峰浮玉 十地布金 忆裴头陀江岸披缁 苏内翰山门留带 光阴瞻逝水 谁续胜缘 愿宏开宝宇琳宫 永镇苍崖翠壁</p><p class="ql-block"> 万顷烟涛 千林风籁 想焦仙人幽岩瘗鹅 陆处士中泠品泉 卜筑有芳邻 堪寻陈迹 莫辜负莲花贝叶 同听晨钟暮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是金山寺大门背面,楹联是:</p><p class="ql-block"> 狂澜避地江成陆</p><p class="ql-block"> 古塔擎天寺裹山</p><p class="ql-block"> 横批:雄跨东南二百州</p> <p class="ql-block"> 每游览一处名胜古迹,我总喜欢朗读并记录那里的楹联,一副好楹联,有时会启发你的人生智慧,如杭州灵隐寺的那副“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还有的楹联写景抒情、对仗工整、气势磅礴,让人读后心潮彭湃,不由自主地想要大喊:“拿酒来!”如昆明大观楼上孙髯翁题的那副180字长联……</p><p class="ql-block"> 眼前金山寺的这副长联,隐含了好几个典故,解读了这些典故,就能更全面深入的了解金山寺的历史和文化,这在资讯发达的今天不难办到。我最感兴趣的是“狂澜避地江成陆,古塔擎天寺裹山”一联。进得山门,一路拾阶曲折而上,仰望楼阁峥嵘,侧视飞檐翘角,俯瞰层层叠叠,不是“寺裹山”是什么?</p><p class="ql-block"> 但这是每一位游客都能体会到的,而我只想就“狂澜避地江成陆”一句借题发挥一番。金山原为屹立于长江中流的一个岛屿,有“江心一朵美芙蓉”之誉,这可从唐代张祜“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以及北宋沈括“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南江北镜里天”等咏金山的诗句中得到佐证。直到清光绪末年(1903年),由于“大江东流”,地处镇江西北的金山才与陆地连成一片,这种现象在民间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予以概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p><p class="ql-block"> 一般人如我辈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多延伸到世事变迁上,而我的忘年交陈伟却从这句话中敏锐地捕捉山川形势的变化,以及造成这种改变的原因。大约十年前吧,我和老朋友楚渊夫妇在嘉定陈伟家中,听他兴致勃勃地向我们讲述:“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这句话,在地震易发地区是否就是老人们亲眼目睹的山河巨变呢?这其中有没有周期性规律?分析总结这种规律会否对地震预报有所帮助?听得我们连连赞叹: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课题,应该继续研究下去。</p><p class="ql-block">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我通过微信朋友圈,始终关注陈伟对地震周期律的研究进展:经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的分析,以及数学推导,他的地震周期性规律的研究更加深入,这期间他的论文在权威刊物上发表,他赴京参加中国科学院有关学术会议,等等,我为他坚持不懈的精神所感动,为他取得的成就而骄傲,而这一切仅仅是他业余爱好而已,不求任何回报。</p><p class="ql-block"> 地震是人类共同的灾难,地震的准确预测是人类共同的愿望,一个人不计名利坚持探寻地震规律,从佛教来说,该有一副多么宽宏的慈悲心怀!我不禁面向正在隆重举行“金山建寺千七百週年传授三壇大戒”的大雄宝殿方向,躬身低眉,双手合十,默默祝愿陈伟和他的志同道合者们,在地震预报研究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金山寺大雄宝殿大门有三副楹联,其中一副为乾隆下江南时所题:</p><p class="ql-block"> 潮涌西津不断天风传塔语</p><p class="ql-block"> 山蟠北固遥分晴籁散炉烟</p><p class="ql-block"> 另外两副是:</p><p class="ql-block"> 山中鸟语花香活泼天机参妙谛</p><p class="ql-block"> 殿外风光霁月大千景象悟禅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气接鸿蒙中流开运势</p><p class="ql-block"> 山浮杳霄一柱倚高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到了金山寺,不能不拜访法海禅师。法海在历史上是实有其人的,据说他是唐代宰相裴休之子,因皇子身患重病,父亲让他代替皇子出家,拜灵佑禅师为师。他的修行过程非常艰辛,先是劈了三年柴,接着又给常住五百僧众运送了三年生活用水,灵佑禅师对他这位“官二代”没有给予絲毫关照。他也曾动摇过,但在灵佑禅师的点化下终于坚持下来,修成正果,成为金山寺德高望重的主持禅师。</p><p class="ql-block"> 至于那位不近人情、“狗拿耗子”三番五次破坏白娘子与许仙美满婚姻、最后将白娘子压在雷峰塔下的法海和尚,不过是传说而已,与真实的法海禅师毫无关系。这个传说最早见于明代冯梦龙编纂的《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有人据此改编成戏曲,在民间广泛流传,后来居然在故事发生地杭州西子湖畔真的建起了一座雷峰塔。而“水漫金山”一说,因长江在历史上曾多次暴发大洪水,也许真的发生过也未可知。</p><p class="ql-block"> 有了“白蛇传”这样凄美的爱情故事,金山寺因而名声大噪,这对于镇江发展旅游经济是好事,却实在委屈了法海禅师。金山寺之游让人心旷神怡,我相机手机并用记录的不仅有精美的寺庙建筑,还有山下那一片如画美景—绿树、小桥、碧湖……</p> <p class="ql-block"> 撰文:时协荣</p><p class="ql-block"> 摄影:时协荣</p><p class="ql-block"> 2024年4月28日 于上海蜗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