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油糕的诱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张修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家乡,油糕当是一口美味,酥脆金黄,咬一口糖水直淌,不小心还会烫了嘴洒到衣裳上,男女老少喜欢吃,甚至提上一袋去走亲访友,趁热吃最能感受油糕的甜香。</p><p class="ql-block"> 油糕,我童年也许没吃过,少年想吃却一直盼望,因为那时正赶上天旱缺雨,歉收灾年,交完爱国粮,余下分给社员的所剩无几,我记得那年忙罢分新麦子,我们全家一人才分了十五斤,刚收完麦又要借粮吃杂粮黑馍了。</p><p class="ql-block"> 上初中那年,放忙假回生产队收麦,龙口夺食可紧张热闹了。有一天到村中间的大钟下听队长派活,令我兴奋激动的是,队长派我牵牲口和金福叔到十里外的大万兴村油坊拉油,借着三夏大忙给大家改善一下,起码有油吃,炒菜烙油馍随便。</p><p class="ql-block"> 金福叔不止一次去拉油,他悄悄告诉我:良,回家叫你妈准备几斤白面,咱到油坊炸油糕油饼,吃不完装回来 好吃的很!我一听先是不好意思,可一想能痛痛快快咥饱早已垂涎欲滴的油糕油饼,今天这个活跑再远也值了。</p><p class="ql-block"> 可是回到家给妈一说,妈却苦笑着说:拿啥炸油糕哩,家里早就没白面了,只等忙罢分麦磨白面哩!我很失望但没有埋怨母亲,很高兴的跟金福叔出发了。去时叔让我一起坐架子车上,一头很乖的黄牛拉着车,一路上我和金福叔有说有笑,当时我才十四、五岁,真的还没出过远门,今天这活路既新鲜又实惠,金福叔家里劳力多,从不缺粮,他从家里带来白面,自豪的对我说:叔今有白面,给咱炸油糕,你往饱的吃 ,回去给你妈带上些,莫让村里人看见了。</p><p class="ql-block"> 我点着头明白他话里的意思,那时候啥都紧缺,生产队每年菜籽、棉花收完都会榨油分油,冬天太冷,油桶冻住了用火烤,半天都倒不出来,我和母亲站在长队里,耐心等待,好不容易分得一半斤油,谁家舍得下油锅,胡吃乱整,除了泼点油辣子,炒菜只放一丁点油,日子过的少盐没油,可是大家都想方设法安排生活,过得清苦但很快乐。</p><p class="ql-block"> 想到这里,我不免看一眼老黄牛,又看了一眼金福叔,自己年龄还小,即使有点懵懂之想,也像风儿轻掠,看到几只麻雀从头顶飞过,便感到自由洒脱,那条只有一车辙宽的乡间小路,坑坑洼洼,曲曲弯弯,不知拐来拐去用了多长时间,翻过一条横贯东西的公路,金福叔右手一指:过了西禹公路,向南不远就是大万兴,你闻见油坊的香味了吗?还真是的,隐隐约约似乎还真有一股油香飘来,再走了不远便看到村口那座像碉堡一样的土窑,门开在城门里面,往里一看还挺宽展,里面安装简陋的榨油设备,粗笨的机器竟昼夜不闲,十里八村的菜籽棉花籽都送这里加工,想吃到油得排队等几天。我们今天就是按预订时间来拉回榨好的油,油坊上班的两个男女,天天都支油锅 ,一来给拉油的行个方便,炸油糕油饼都行,生产队的油,自家拿的面,好像已约定俗成,完了给人家两个榨油的留几个油糕油饼,算是提成感谢,反正一大桶油也不差那几斤,拉回去队长也不会发现,不等缷车就有人排队等着分油呢!</p><p class="ql-block"> 吃饱过瘾,油桶装车,金福叔驾辕,我走前头牵牛,顺着来时路慢慢赶回。心里总想着,那个塑料袋里的油糕是给妈和弟弟妹妹的,千万别让人发现就白费劲了。金福叔带的最多,因为是他拿的白面做的,他家里还有八十多岁的老父亲,几个男娃都是正吃饭哩,还没有长成劳力。不管咋说还是要感谢金福叔,跟他出门干活太有口福了!</p><p class="ql-block"> 又说到油饼,还有另一段故事。那年我上高一,星期天回去背馍,路上遇到大哥的一位老同学,不知道姓名,一脸的憨厚善良,他问我你哥没考上高中,现在干什么?我说哥先是跟人学木匠,后来又报名参军,在四川绵阳,还是特务连呢!那位学长,大哥的老同学从书包里取出一个小袋子,边递给我边说:把这两个油饼捎回给你妈尝尝,我用补助粮在学校灶上买的。我说不要还不行,只好带回家让妈吃,妈说太油她不喜欢吃,等弟弟妹妹放学留给他们吃吧。</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才知道,大哥这位老同学是我们邻村的不远,他也是个苦命孩子,母亲在他幼小时,不堪家贫如洗,生活窘迫等原因,在自家门前的大树上上吊自杀了,这位学长大哥非常懂事坚强,从高中一直上完大学,还在一家电丶当上干部,成为家族和父母的自豪荣耀,也是我学习的人生楷模。</p><p class="ql-block"> 前几天路过铁路桥洞,一个油糕摊点围了一群人等待,妻子让我停车想给孙子买几个,我笑谈如今的小孩谁还稀罕油糕,好吃的东西实在太多。妻子只好放弃,她说凉了也不好吃,那天带上她们亲自看人家怎样做,说不定娃们还想学呢!</p><p class="ql-block"> 油糕油饼,家乡美食,深藏乡情,至今令我难忘,时不时的想起,不禁垂涎欲滴,不管血糖升高,也要偷尝记忆里的油糕,还有那真情暖心的油饼,烙印在我的心灵深处,溢香于思乡怀旧的甜梦,流淌在岁月的汩汩长河,浸润在我的嘴角心窝,催促我用淡淡的文字为家乡写的点什么,但愿这些刻骨铭心的记忆不会失落,这就是人生,这就是最接地气的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