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第一村-佛山大旗头古村

老黑走世界

<p class="ql-block"><b>2024年4月28日下午我们来到位于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大旗头村,大旗头村古建筑群于明嘉靖五年(1526年)建,占地2万平方米。古建筑群占地1.4万平方米,为清代广东水师提督郑绍忠,于光绪年间所建,是粤中地区较有代表性的清代村落。</b></p> <p class="ql-block"><b>大旗头古村呈梳式布局,祠堂、家庙、府第、民居、文塔、晒坪、广场、池塘兼备,采用硬山顶锅耳式封火山墙,内部布局为广东民居典型的"三间两廊"式结构。池塘、文塔、晒坪、塔下方石组成"文房四宝"齐全的人文景观。</b></p> <p class="ql-block"><b>现存祠堂、府第建筑5座,分别是郑氏公祠、裕礼郑公祠、振威将军家庙、尚书第、建威第,以及民居40多间。</b></p> <p class="ql-block"><b>郑绍忠(1834年﹣-1896年),出生于三水大桥头村(现大旗头),曾任清朝广东水师提督等职务。光绪二十年(1894年),郑绍忠60大寿适逢慈禧皇太后六十寿辰,郑绍忠被赏加兵部尚书衔,并赐给他亲笔题写"寿"字、玉雕珍品玉白菜以及大缎帽缨。慈禧太后听闻郑绍忠回乡为母守孝,其老家居舍残旧,遂拨款给他回家修建私宅,即现在的"大旗头古建筑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建威第是</b><b>郑绍忠的府第,属于清晚期建筑,占地面积876m2,建筑面积724m2。该府第主体建筑体量宏大、空间高敞,开间数为明三暗五,其门等处斗拱造型质朴,原来有花园、通德门和轿厅,现在已经不存在了。</b></p> <p class="ql-block"><b>郑大夫家庙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坐西向东,三间两进,面阔11.37米,进深10.82米。硬山顶,平脊,青砖墙。头门为凹肚型,花岗岩石墙基、窗框及门框,正中镶嵌"光绪丙申吉道梁士治"款"郑大夫家庙"石额,封檐板,左右次间前有窗,墙楣灰塑。两进之间以天井分隔。后堂为抬梁式结构,木雕屏风门间隔,阶砖铺地,青砖柱承重。郑大夫家庙属于大旗头村组成部分,对研究大旗头村历史具有一定的价值。</b></p> <p class="ql-block"><b>大旗头古村共开挖了两口古井,一个建在池塘边,一个建在振威将军家庙前,当年为了显示郑绍忠家族地位的尊贵,只有郑绍忠家族的村民才能使用平台上振威将军家庙前的古井,其他村民只能使用平台下池塘边的古井。</b></p> <p class="ql-block"><b>相传武将出身的郑绍忠只字不识,因此缺少文墨的他在建设古村时特意营造"笔、墨、纸、砚"皆备的人又景观,寓意大旗头村人杰地灵兴文运,体现了一代武将的千秋文人梦。</b></p> <p class="ql-block"><b>大旗头古村建筑群在建造时巧妙地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房四宝"一一文塔(笔)</b></p> <p class="ql-block"><b>池塘(墨)</b></p> <p class="ql-block"><b>村前麻石广场(纸)</b></p> <p class="ql-block"><b>晒坪(砚)</b></p> <p class="ql-block"><b>象征着砚的晒坪占地面积1836平方米,由灰沙捣制,周边有灰沙围基保护(即玻璃展柜的灰沙围基)。</b></p> <p class="ql-block"><b>参观游览大旗头村古建筑群视频纪实片。</b></p> <p class="ql-block"><b>大旗头古屋均采用岭南地区比较常见的三间两廊式格局,可是墙体的构造则大大不同,麻石墙脚的高低与古屋主人的贫富等级有着重要的关系,麻石墙脚越高且墙上刻有石雕的则代表这户主人在当时身份地位越高,代表着古代人非常注重的阶级观念。</b></p> <p class="ql-block"><b>民居均采用"三间两廊"式结构,民居大门多旁开,中间为天井,两侧是行廊及厨房,正房二间,中间厅堂由一木屏风分隔为厅堂和厨房,卧房上为阁楼,放置杂物,木屏风前有简易神龛,供祭祖先。厅堂以木趟笼与天井相连,天井的墙面作有"天官赐福"的砖雕。</b></p> <p class="ql-block"><b>小巷道形状酷似钱币的眼洞就是"金钱眼"排水口。雨季,水可沿巷道滑下,进入眼洞,再通过暗渠汇入村前池塘。有设计如此科学美观的排水系统,所以大旗头村修建百余年来,即便在暴雨时节,也从未发生过积水浸村事件。"金钱眼"还寓意着古人对金钱、财富的向往。</b></p> <p class="ql-block"><b>文革动乱前后,大旗头的郑绍忠房支家族被当作反动地主阶级看待,古建筑群落被当时中山大学中文系的评《红》六组称为地主庄园,大旗头村的历史文物,尤其是家庙、宗祠、府第、文塔等遭受到了摧毁性的打击。</b></p> <p class="ql-block"><b>1980年后,改革开放和对外交流的深入发展,国家加强对传统历史文化遗产遗迹的挖掘和保护,以历史辩证法的视野审视历史人I物的功过是非以来,大旗头的古民居群落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保护。</b></p> <p class="ql-block"><b>奉政大夫家庙位于大旗头村东南部。清代建筑,坐西向东,三间二进,面阔10.44米,进深11.61米。硬山顶,平脊,青砖墙。头门为凹肚型,花岗岩石墙脚及门框,门额阴刻"奉政大夫家庙"。两进之间以天井分隔,两侧有廊。后堂瓜柱抬梁式结构,墙楣绘有彩色壁画。家庙属于大旗头村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b></p> <p class="ql-block"><b>裕仁郑公祠位于大旗头村东南部。清代建筑,坐西向东,三间二进,面阔11米,进深14.75米。硬山顶,平脊,青砖墙。头门为凹肚型,花岗岩石门框,正中镶嵌"裕仁郑公祠"石额。两进之间以天井分隔,两侧有廊。后堂11架瓜柱抬梁式结构,青砖柱承重。祠堂属于大旗头村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对于研究大旗头村历史具有一定的价值。</b></p> <p class="ql-block"><b>大旗头村古建筑群是建筑学、民族学、历史学等研究我国古代农业聚落文化和广东文化地理实例,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2002年被广东省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为首批12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之一,2004年被广东省文化厅评为广东第一村。</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