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之旅(四) 万镇中学—我进步的基石

ybl

<h1><b style="font-size: 22px;">文:ybl 图:ybl</b></h1><p class="ql-block"> </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一)</b><b>传奇的</b><b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22px;">调动</b></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92年10月,我由花石崖中学调到万镇中学任教导主任。这次非教育系统人事调整节点的调动,既出乎常理却又在预料之中。因为我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位“伯乐”——万镇中学刘伯旺校长。</span></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万镇鸟瞰图</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万镇中学旧貌</b></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一九九二年正月十六日早上,本村兄弟姚忠平(刘伯旺校长的姑舅侄儿)来到我家递给我一个信封说:“宝林哥,这是刘伯旺我伯伯给你捎得一封信。”我接过信封,很是诧异,刘伯旺是谁?我并不认识。接下来忠平一五一十告诉我:刘伯旺是万镇中学校长,他父亲的姑舅表哥。昨日正月十五他去万镇看秧歌,去了他伯伯家。刘校长向他打听过我的情况,又捎一封信给我。忠平走后,我急不可耐地打开信封,信中大意:他侧面了解了我,踏实认真,教学业务熟,人品能力好,身在他乡做老师有点亏,本乡人才缺乏,回家乡做点事出点力,正当其时。如果有意向,他可帮我调回万镇中学。看完信,我一时也不知如何是好,苦于当时通信不便,也没有给刘校长及时回信表达谢意和个人意愿。开学后,就忙于带我的班教我的课,把这个事就渐渐淡忘了。直到四五月份的一天,学校王会计突然气喘吁吁地推开我的门:“姚老师,电话!”(90年代学校只有一部摇摆式电话安在会计室)是谁给我的电话呢?工作四五年了,还是第一次接电话。我急匆匆来到会计室,拿起放在话机一旁的听筒“喂!”,话筒里传来了男士宏厚的声音“宝林你好!我是万镇中学的刘伯旺”,相互问好后,刘校长问我信收到了没有?对信中提及的事有没有考虑?对于刘校长的提问,我一时不知该怎样回答(因为我的确没有把这个事认真考虑过)。刘校长最后让我好好考虑一下,看看下学期能不能调回万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7月份,我领着初三学生在神木中学操场上参加“中考考纪考风动员大会”,在别人的指引下,第一次见到了刘校长真人,高高的个子,慈祥的面容,不凡的谈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面对刘校长的追问,我实在难以拒绝,就给刘校长交了个底:“刘校长,我想回县督导室工作,如果回不了城,怎么也行!”(事先得到我的老师贺玉平说督导室要一个人,看看我想去不,我给答应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跟刘校长匆匆一面,也再无联系。下学期开学后,我既没调到县督导室,也没调回万镇中学,又平静地在原地按部就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十月的一天吃早饭时,副校长一见面对我说:“你调在万镇中学了,给了你个教导主任。刚接到教育局的调动文。”我一下子觉得心情很沉重,是喜是忧难以言表。开始满脑子里想象万镇中学的模样以及我未来的工作。吃过早饭,赶忙到会计室看了文件,离履新报到还有几日,好在周末就要放秋忙假了,盘算着收假再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两天后花石崖中学杨林孝校长从榆林高专培训回来了,他来到我办公室,很不高兴地说:“宝林,你咋看哈来了?就那么个官我这里不也给你吗?”事已至此,我只能委婉地给杨校长解释了一番。杨校长说:“还是刘校长能量大,暑期要调,我跟局长说过坚决不能调走!咋看我这不培训走了,局长还是经不住老刘的软缠硬磨。唉!调就调吧,铁打的银盘流水的兵,哪里也不是咱的家”。第二天正式放秋忙假,杨校长给我雇了一辆四轮车(这是一般教师调离从未有过的待遇),对我说:“我也就不留你了,给你弄了个四轮车,先把你的东西送到万镇,这样收假后你就直接去万镇上班了,省得再来回折腾”。就这样我坐着四轮车拉着全部家当,一路颠簸,晌午时分到了万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万镇中学是个什么模样,我并不熟悉。虽然算个万镇人,但打小只在六年级升初中考试时来过一次,并没有在此上过一天学,再后来到万镇作证明,取师范录取通知书时走过一两次,但也没刻意到学校走一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四轮车来到学校,校园非常寂静,空无一人,原来万镇中学也放秋忙假了(那时秋收农忙都有规定假)。这时一个中年人走过来:“你是不是姚主任?”我点头示意。他说:“我是学校伙夫,刘校长街上去了,他吩咐让我等着接应你”。边说边和四轮司机把车上的东西给我收拾到事先腾出的一孔窑里。四轮车走后不大一会,刘校长夫妇也从街上回来,见到我很是高兴。中午在刘校长家蹭了饭,一下午校长和我交流了学校好多的人和事,并嘱托我要好好把教学抓一抓。</span></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万镇龙凤寨</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我的主任生涯</b></h1><h1> 秋忙假后,我便成了万镇中学的教导主任。收假那天,见到的都是生面孔。许多老师凭着感觉和猜想主动和我这个新主任打招呼。我知道,熟悉是融入一个新团队的第一步,于是简单收拾了一下办公室,便到校园里转了一圈。学校坐落在黄河和一条垂直的小河交汇的三角地带,三十二窑洞分为上两排,作为教师宿办和学生宿舍以及师生灶房、库房等;下院窑顶上坐落着二十四间砖木结构的房间成为学生教室,整个校园上下两排中间上下被一条三米多宽的村民出路分割为四部分,整个校园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熟悉了一下环境,主动和老师们进行了简单的沟通交流。</h1><h1> 记得为了亮相第一次全体教师会(周例会),留给大家最好的“第一印象”,我很是认真地准备了一番。会上,我把几日里所了解到的教学现状进行了简单的通报,然后将自己的设想打算和老师们进行了分享交流,没想到竟赢得了老师们赞同和认可的目光。</h1><h1> 作为“车间主任”“教练员”的我,深知自己的职责所在,那就是帮着校长规划好教学工作“做什么”,引着一线老师进行“怎么做”,为校长把好工作“做得怎么样”的落实关。</h1><h1> 在四年教导主任的岗位上,我深知教师的水平就是学校未来的教育质量。为了做到知根知底,我坚持教学一线,除兼带一个班的语文、地理、生物等课程外,一边坚持教学理论的业务学习,及时了解教育动态;一边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对青年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指导。</h1><h1> 教导主任并非什么官职,是联系一线老师和校长的桥梁和纽带 。因此我从不以“领导”自居,而是深入教师中间和他们平等相处,倾听一线老师们真实的声音,替他们排忧解难,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困难和问题。</h1><h1> 从一线教师一路走过来的我,深知教师真正需要的是“怎么做”的指导而不是“这个不能”“那个不行”的指责,需要的是“正确的引导”而不是“对错误的堵塞”。于是我常常会把工作总结部署会(周例会)变为业务培训会,把挑毛病的“不对、不能”变为“怎么做、为什么”的导引,既保护了老师的自尊心,又给老师们明确的工作方向。</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知识分子的团队还真不同工厂的“车间”,要真正组织好,引领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几年间,我一边从老校长以及老同志身上学习人生哲理和处事经验,一边又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不断地偿试让我慢慢懂得:一个团队,只要人人心扉敞开了,心结打开了,心情敞亮了,心无旁骛了,那一些切还都不是事。九十年代的乡镇中学条件非常艰苦,吃得不好,穿得朴素,住得糟糕,但大家同心同向,相互无猜,苦中找乐,其乐融融。</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95年下学期,刘伯旺校长提拔回城当了县勤俭办副主任,原教育专干刘根有接替中学校长兼学区校长,我继续在教导主任的岗位上协助管理学校教学工作。</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万镇鸟瞰图</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三)当校长的传奇</b></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96年4月的一天,刘根有校长对我说:“镇政府办公室想要一个秘书,书记向我问过你,隔行如隔山,你该不去吧?”我一时无言以对。去镇政府意味着彻底得离开了教育系统,文书工作我又经验全无,一时间犹豫不决,也没当回事。过了一天,时任镇政府副书记的老同学突然来到我办公室,寒暄之后说:“刘书记想让你去政府当文书,你怎么不动静?”“我怎么动静?书记也没跟我说过呀?”我不解地说。老同学笑着说"人家私下已经说上好长时间了,想去的话,你最起码给刘书记表明一下你的态度吧?"。我领会老同学的好意,第二天去了镇政府,见到了刘书记。书记直言不讳地告诉我:“想让你来政府办公室当秘书,现在刘根有校长不同意,你只要做通刘校长的工作,我这里不存在问题。”见完书记回到学校找到刘校长说:“刘校长,我觉得我还是去政府吧,那里毕竟路子宽,不知以后能否有个出息!”听完我的陈述,刘校长一脸严肃,“你咋想着了,爱人现在还是民办教师,有个转正的机会,怎么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呀!”听完刘校长的劝说,我也觉得不无道理,就此作罢。后来听老同学说,校长为了稳住我,第二天就拿着提拔我为“学区教育专干”的报告去镇政府盖了章呈报教育局。期间刘书记又和他进行了交谈,总之,他说了好多理由阻止我不能调走,书记也只能从大局出犮,打消了选我的想法。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96年暑假开学前的一天,我突然得到消息:我成了万镇中学校长兼学区校长。这个消息好突然也很意外,一来政府也没呈报我如此职务,二来我也没有当校长的意愿和想法。当时我简直不敢相信消息为真。为证实此事,第二天就来到县政府找到教育局办公室看到了局务会会议研究名单,消息还果真属实,这个“好消息”还的确让我紧张的不知如何是好,感到自己摊上什么大事一般。接着就推开隔壁局长办公室的门,看见局长正在办公桌上写东西,心情很忐忑,怯生生地说:“杨局长,怎么我们刘校长当得好好的就下了?”局长抬头看了我一眼:“谁刘校长?”我说:“刘根有校长!”局长笑着说:“你就是姚宝什么?”我点头示意。局长接着说:“刘校长的好我们知道,刘校长不下去,那一帮子年龄大的张校长、李校长也都不下去。革命总得有人牺牲嘛!”。局长一边和我搭讪,一边忙着在笔记本子上写着什么。“中学嘛,我多少年,基本路道还能懂些,关键是农村那几十所学校我怕管不好!”我赶忙解释道。局长笑着说:“农村给你配的两干(教育专干、成教专干)不就是替你管农村的嘛,至于中学,你工作了多少年,打了铃子让学生回教室上课不就行了!”听着局长诙谐幽默的话语,又好气又好笑。接着局长对我郑重其事地说:“年轻人咋好好干,干不好大家有看法呀”,说完又忙着写东西。看来我当校长,已成铁板钉钉,毫无退路。看着局长忙得无暇与我细谈。就告别了局长,一天心事重重,感觉压力很大。当天晚上,我彻夜未眠。如何管好一所学校?如何管好一个乡镇的教育?翻来覆去,脑海中闪现着无数个问号。</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这件事的原委直到后来才知道,杨局长上任后,对县域教育体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校长年轻化”是其中之一。凡需要调整校长的乡镇局长都一一侧面进行调查了解,启用的都是知根知底,值得信赖的。我说嘛,局长连我都不认识,名字也叫不出,就这么草率,这么放心?多年后,每每想起找局长这一出是多么的可笑,连自己也想不明白:是在抱怨,是想辞官,还是想表达谢意?</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96年下学期,我便成了万镇中学校长兼学区校长。凭着四年主任工作的经验、惯有的认真踏实以及平等相处的人脉聚集,各项工作却还是有板有眼,一学期下来,便赢得了家长的信赖和群众的口碑。</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万镇地域偏僻,山大沟深,土地贫瘠,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但在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在96年的全县“普六”,98年的“两基”攻坚,万镇教育从没有拖全县后腿。学校也多次被评为“勤工俭学先进单位”、“两基达标先进单位”等。</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镇街一角</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四)教办主任的历炼</b></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99年下学期,全县实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设立乡镇教育办,下放人、财、事权。我又在镇政府的举荐下,成为万镇镇教育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主任由镇政府镇长兼任),负责教育日常事务,管理全镇的教育工作。四年多来,我深入全镇63所完小、初小、教学点调研指导、检查评估,狠抓常规教学管理,推行教师镇管校聘改革,走遍了万镇的山山水水。为了规范农村初小、教学点的工作,没少批评甚至处罚过教师;为了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也得罪过些村队干;在教师分配和人事调整过程,拒绝过说情,打过别人的脸面。因此也得到一些“一根筋”、“死板”之类的赏赐。但孰是孰非,时间给予了最好的回答。一程经历,多种历练,深深地感受到邪不压正,只有一身正气,才能挡住各种歪风;只要一身正气,就可力敌千军。</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天道酬勤,功夫不枉。我先后被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两基工作先进个人”。在教办主任的刚位上一晃就是四年多。</span></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万镇鸟瞰图</b></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万镇是我的故乡,作为一个教育人,我在此做过四年半中学教导主任,三年中学校校长兼学区校长,当过四年半乡镇教办副主任,十二个春秋是人生中的一个轮回,总算不枉为万镇人了!</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谢谢关注——</b></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