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动物儿歌》是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是识字单元,教材编排的识字形式丰富多样,特色鲜明。本课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采用“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式,生动地描绘了六种小动物的活动地点和活动方式。本课要认的12个生字,分布在节奏明快、富有韵律的句子中。其中“蜻、蜓、蚂、蚁、蜘、蛛”是虫字旁的形声字,“迷、造”是走之旁的形声字,本课的教材内容,充分体现了第一学段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借助多种识字方法,感受汉字的趣味和美妙的识字目标。</p> <p class="ql-block"> 本周,赵克娇老师带领新闻路校区一年级的老师们进行一年级识字课的教学研讨,张晶晶老师提供了《动物儿歌》一课的教学示范。</p> <p class="ql-block"> 为了达到“读正确,读流利”的目的,张老师特别注意了朗读设计的层次感。先让学生认读词语,再读短语,接着读完整的句子,最后过渡到读整首儿歌。为了让学生感受儿歌的节奏和韵律,读出节奏感,张老师一是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儿歌押韵的特点,二是通过学生花式拍掌朗读,充分感受儿歌的节奏。这样,就逐步实现了“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感”的朗读目标。</p> <p class="ql-block"> 这首儿歌的句式构成是: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张老师通过师生合作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藏在儿歌里的这个语言规律,进而设计了仿说练习,让学生根据图片,仿照句式进行儿歌创编。这个拓展环节,既激发了学生表达的兴趣和欲望,又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将学生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p> <p class="ql-block"> 在写字环节,张老师通过五步识字法让学生开火车进行识记,同时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关注生字的占格及笔顺,以达到让学生规范书写的目的。</p> <p class="ql-block"> 在评课环节,赵克娇老师充分肯定了张老师本节课的设计,同时也提出了建议:朗读是阅读教学中重要的训练内容,其基本作用是帮助学生读懂课文。而读懂课文只是最低层次的朗读要求,“读熟”才应该是评价语文课是否达标的基本指标。学生只有读熟课文,才有可能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形成语感。所以老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儿歌朗读的指导,特别是读出韵味,要引导学生关注每句结尾的韵脚,为仿说奠定基础。二是教学环节要更紧凑,注意各环节的时间分配。</p><p class="ql-block"> 按照赵老师的建议,张老师对教学设计做了进一步调整后,到同年级其他班级再次进行授课,发现确实比按最初的设计效果要好很多。因为有了更多的时间用于朗读,学生对儿歌的内容、节奏以及韵律有了更好的把握,语感得到了培养,创编时,他们很容易就找到了感觉,一个个争先恐后抢着说。</p> <p class="ql-block"> 研思并举促成长,特别感赵克娇老师的指导,让我们在此次课例研讨活动中对一年级识字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促进我们在课堂实践中不断进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