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将至,随性不逾矩

老满

<p class="ql-block">  “诗圣”杜甫的“人活七十古来稀”诗句,这是对当时现实社会人的寿命的一种描绘。今天来讲,此话已经过时。主要原因是现在70岁的人比比皆是,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生活环境的优渥,吃穿物质的丰富,人的生命不断的延寿。真可谓“时光如倒流,何时是白头,赛过乾隆爷,能活九十九”。世界各国对青年、中年、老年的界定各不相同,从人一生的成长经历、工作任务,家庭生活、体质特征等四个方面,我最心怡把人的一生划分为三个时期,即心智成熟期、创业立业期、颐养天年期。心智成熟期1—30岁;创业立业期31—60岁;颐养天年期61—90岁。</p> <p class="ql-block">  心智成熟期,是每一个人步入社会的开始,我们怀着幼稚的心灵,在家长和老师的监护下,学习知识、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形成自己的“三观”,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学校家庭这一条线上蹒跚而行,也许有些人摆脱了学校和家长的束缚,刚刚融入社会,如幼鸟展翅出巢,接受社会的各种洗礼。这一时期有时天真,有时烦恼,有时荒唐,有时谨慎,学习的艰辛,处事的懊恼,情感的煎熬,事业的无助,人生的无奈,就像一面大网死死的捆住我们,湛蓝的天空无视, 美丽的鲜花无睹,可口的美食无味,鲜艳的衣着无趣,人生的道路上,茕茕孑立,瑀瑀而行。<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何谈人生自由?</span></p> <p class="ql-block">  创业立业期,是人生最艰难的时期,上有老,下有小,上要尽孝赡养,下要扶助前行,父母的养老送终,子女的成家立业,孙辈的看护照料,需要我们一双勤劳的手操持,拿出省吃俭用的锱铢去支援。工作中,加班加点,左顾右盼,上看下眺,做事谨慎,说话小心,绷紧的弦一刻不能放松,生怕惹出麻烦。养成了谦卑宽容,抹平了风骨棱角,学会了圆滑推诿,践行着装聋卖傻,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吃着味同嚼蜡的菜,喝着互相猜忌的酒,事业逼得你低三下四,生活放倒了你不屈的尊严,人际关系扼杀你纯洁的人格。人生海海,负重前行,烦恼萦身,爬沟过坎,顶石上山。在父母面前只能“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在子女身上祈祷“惟愿孩儿遇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工作中“欲为圣明除弊事”,换来的是“雪拥蓝关马不前”,得到的是“归来枕上愁何状,江河翻波浪”。何乐而有?</p> <p class="ql-block">  颐养天年期,是人生之金秋,收获、品尝硕果的季节。人生经历60年的艰苦奋斗,摸爬滚打,风雨洗礼,身心疲惫,精疲力竭,到了人生的又一个驿站,需要进行一次彻底的保养。放下不称心的事,父母赡养、子女立业、孙辈照料,尽其所能,万不可争强好胜。放平心态,顺其自然,顺道而为。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女做远忧。抛弃过往的风尘,找回自然自在的心态,重新绘就一幅自主、可心的颐养天年蓝图,活出自己人生最后三十年的风采。宠辱不惊,坐看花开花落;去留无意,仰望云卷云舒。</p> <p class="ql-block">  三十年,对宇宙来说只是瞬间,对于人生来说还算漫长。珍惜瞬间即逝的时光,努力创造精彩纷呈的人生画卷。</p><p class="ql-block"> 善食而养生。善者,指最佳。人老体弱,饮食是关键。杂而洁、少与多是养生之道。食材要杂,多渠道涉猎营养;食品要净,正规渠道购置,清除不利养生之物。爱吃的少吃,不爱吃的多吃,达到营养平衡,争取做精气神十足的健康者。切忌暴食暴饮,酗酒嗜烟。</p><p class="ql-block"> 以和而兴家。俗话说“天和风雨顺,地和五谷丰,人和百业旺,家和万事兴”。平等、互爱、关心、体贴、宽容、尊重、信任、鼓励、节俭、干净、整洁等是家和的基础,有温馨的家,和睦的家,人的精神才爽朗。切不可界外生枝,败家毁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清游而冶性。古之先贤追求“静坐得雅趣,清游乐此生”的境界。功名利禄抛之九霄云外,寄情山水,营造自己内心清静的世界;山川江湖笑纳眼底之中,情景交融,陶醉在自由自在的世外桃源里。绿意无边的草原使人心胸开阔;广袤浩瀚的沙漠使人欲望泯灭;波涛汹涌的大海使人变得谦和;高大险峻的山脉使人变得坚毅;展翅飞翔的雄鹰使人变得知足;鸟语花香的世界使人增添生活的信心;行万里路的古迹使人懂得收敛。清游的车马劳顿,荡涤了人们脑海里的是是非非,解开了盘踞人们内心的疙疙瘩瘩,精神倍爽,心情愉悦。体会到了“竹杖莽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乐趣。牢记量力而行,切忌冒险行事。</p> <p class="ql-block">  读书而增智。苏联作家高尔基曾说:“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西汉时期的经学家、文学家刘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可见读书的好处。退休后有大把的时间,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静下心来,读读书,结合读书内容,反思往事,吸取教训。读书既增强了我们的智慧,拓宽了我们的眼界,提高了鉴别是非的能力,使我们变得安静而不狂躁,同时也营造了一个清静的环境,使我们在与这些先贤的对话中轻松度过美好的时光。轻松的环境使我们气质柔、血液涌、浊气沉,体态盈,全身置于无负荷状态下,轻松愉快,达到了另一种养生的境界。何乐而不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向善而修身。风雨兼程几十年,经历无数的艰难险阻,阅人无数。人生的经验积累了不少,现退休在家,“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心”,和家人接触的频率更高,言传身教、修身养性极为重要。知敬畏,善待人,严律己,俭持家,讲认真,施善心,有毅力,守谦让,走正道,知进退,持柔弱,不发怒,爱干净,求整洁,谨慎言,少指责,不是非,多读书。方方面面做得合理,做得合情,做得和顺,为老要尊,颜面之上。</p> <p class="ql-block">  运动而强身。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各种器官在逐步的衰竭。适当的运动定能唤醒各气管的动能,增强我们各器官的和谐,增添我们的幸福感。运动项目要随每个人的身体条件而定,强与弱、急与缓、长与短、多与少拿捏的恰到好处,不然就适得其反,反而被运动项目所累及。</p> <p class="ql-block">  交友而悦己。人生离不开和别人相处,绝对的孤独会损伤身心。唐太宗李世民在《百字箴言》里告诫他的臣民们“交有德之朋,绝无义之友”。朋友在于精而不在于多,人生有1—2个至诚至深的朋友足矣。担心你“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牵挂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信任你“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安慰你“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照两乡”;劝导你“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感谢你“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戏虐你“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朋友之间直来直去,不藏着掖着,在人生的道路上相互鼓励着做事,搀扶着前行。</p><p class="ql-block"> 老将至,放下一切,忘掉一切,随性而行,随遇而安,但不逾矩,只有这样,最后的三十年一定会有滋有味,星光灿烂。</p><p class="ql-block"> 2024年4月2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