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上帝同行---耶稣之死(苦路10—14站)

王旭东PPT美篇版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制作:王旭东</h1><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音乐:悲凉音乐</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部分图文源于网络</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8年5月22日</div></div> 耶路撒冷、梵蒂冈和西班牙圣地亚哥被称为基督教世界三大圣地,因为它们分别是耶稣、圣徒彼得、圣徒雅各的葬身之处。圣墓教堂又叫复活教堂,这里既是耶稣受难之地,也是传说中耶稣复活升天的地方。耶稣受难苦路第10---14站都在圣墓教堂范围内。 罗马皇帝提庇留时期,耶稣在叫做“骷髅地”或“各各他”的这个地方被钉了十字架,然后在葬在附近的墓穴。圣墓教堂(Holy Sepulcher)是耶稣复活前被安葬的地方,因此是耶路撒冷最重要的圣地之一,也是教徒们心中的第二个梵蒂冈。 君士坦丁皇帝下令修建的圣墓教堂有2部分,分别建在发现耶稣十字架和墓穴的2处“圣地”之上。上图是圣墓教堂的剖面图。可以看出有是2个教堂组成,有2个圆顶,分别为了纪念耶稣受难时的十字架和墓穴。 圣墓教堂平面,这张图清楚地说明了教堂的复杂性(来源:网络)<br> 圣墓大教堂剖面实景图<br> 圣墓教堂经过多次劫难。 614耶年大教堂被焚毁,后经修建。11世纪初,大教堂被拆,后经拜占庭皇帝下令重建。12世纪,十字军入耶路撒冷城,将此改建成一座罗马式长方形教堂,由许多小教堂组成,分属不同教派。 右边小小的门,就是通往圣墓教堂的。在耶稣的时代,以色列被罗马帝国统治,当时的罗马皇帝哈德良禁止基督教。直到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 大约在325年下令在耶稣受难地修建教堂纪念耶稣,并指派自己的母亲海伦娜查找耶稣的墓地。 海伦娜拆除了罗马的神庙,在修建的挖掘过程中,海伦娜宣称发现了耶稣受难时的十字架、铁钉和墓穴,据称十字架上刻着“拿撒勒的耶稣,犹太人之王”。十字架成为了基督教的圣物。 在介绍苦路最后五站之前,先复习一下基督教的不同派别和分支。网上的资料显示,基督教通常分为三大教派,即:天主教、东正教、新教。这三大教派又分为若干分支。<br> 天主教分为方济各会、多明我会、本笃会、奥斯定会、克吕尼修会,等等;<br> 东正教分为旧礼仪派、杜霍波尔派,等等;<br>  新教分为路德宗、归正宗、安立甘宗、卫斯理宗、公理宗、基督复临派、普救派等。<br>  此外,在这三大教派之外,还有科普特教会、基督教科学派、一位论派,等等。<br>  因为圣墓教堂的神圣性,各个教派都希望占为己有,教派纷争不断,直到1757年国际仲裁组织判定,以当时争端发生时的范围为永久范围,围绕教堂归属的纷争才算暂时平息。<br>  现在教堂由三个教会(拉丁礼罗马天主教会、亚美尼亚使徒教会、希腊正教会),六个宗派(罗马天主教会、希腊正教会、亚美尼亚使徒教会、叙利亚正教会、埃塞俄比亚正教会、科普特正教会)共同管理,教堂内每一根钉子、蜡烛、石头都登记在案,分归各个教派所有,还有些是共管区。虽时有摩擦,但总体还算相安无事。<br> 建筑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极为敏感,不可以轻易改变,一个小小的楼梯都会引发教派冲突和流血。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除了自己“领地”内没有争议部分的必要维护外,教堂整体从没有进行过系统的修缮。加上历次的毁坏重建,不断的扩建或改造,使得教堂的空间、立面都呈现出一种混杂和凌乱。 圣墓教堂前面这个院子属于东正教。站在院子里,可以看到教堂二楼一扇窗户下方斜靠着一把小梯子。它是亚美尼亚教派近150年前放置的,至今仍放在那里。当年不知什么原因,它被阴差阳错地放在那里,现在谁也不敢挪动,怕引起教派之争。 苦路的第十站至第十四站都在这座教堂里。圣墓教堂是三个彼此相连的教堂,即受难堂、殉道堂和复活堂,分别位于三处不同的圣迹之上(立十字架的地方、停放耶稣遗体的地方和安葬耶稣的地方)。 圣墓教堂所在的位置,就是耶稣被钉上十字架的各各他山(骷髅山)。这里是耶稣时代死刑犯被钉在十字架上等死的地方,当年是一个满是岩石山洞、荒凉恐怖的山丘。 苦路第10站:剥除耶稣衣袍的地方位于圣墓教堂门外的右侧墙角处,是一个独立的圆顶小教堂。沿着台阶上去就是剥去外衣礼拜堂。据说剥去耶稣衣袍的地方就在小教堂的台阶上。 第10站的故事:耶稣被剥去了衣袍。《圣经》这样记载:“从脚掌到头顶,没有一完全的,尽是伤口,青肿与新打的伤痕”。兵丁既然将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就拿他的衣服分为四份,每兵一份,又拿他的里衣,这件里衣原来没有缝儿,是上下一片织成的。他们就彼此说:‘我们不要撕开,只要拈阄,看谁得着。” 注意到游客们坐的这几级台阶了吧,楼梯属于亚美尼亚教派,而院子属于东正教派。问题是楼梯最后一级台阶是属于院子的延伸部分还是楼梯,两派争执从未停止,甚至在1920年有2位教士因此被杀。最后这一级台阶的归属权目前尚无定论。 圣墓教堂的大门也是有故事的。最为奇特的是,教堂的钥匙是掌握在穆斯林手中的。每天清晨,一位指定的阿拉伯少年负责来这里打开大门,人们才可以从这里进入圣墓教堂。 第一印象是古老、陈旧,然后感觉这座教堂不似想象中那么庄严宏伟,外立面竟十分的凌乱。 罗马风格的入口。经导游讲解才知道,原来这样的建筑形式还真不是我的误解,这的确是一座极其复杂和特殊的建筑。 教堂中心有一个罗马式圆形大厅,紧邻的天主教堂便是典型的长方形平面,应该比这个大厅晚了好几个世纪。两侧狭长的走廊则又是另一建筑风格。其余部分如同迷宫一般,一个个厅室,楼上楼下,幽暗的地下室,昏暗的走廊两侧布置着风格各异的神龛、祭坛。 圣墓上方穹顶透入的耶稣光,也称圣光,它给人间带来光明,也照亮了人们的心。 <br> 罗马风格的中央大厅,据说,耶稣就是在圆顶教堂穹顶的园洞升天的。 <br> 教堂内部光线昏暗,挤满了各教派的信徒。由于历经多个时期的改造,加上众多教派领地同处一室,内部空间不似一般教堂那样方向感清晰,一进去就感觉眼花缭乱,不知从何看起。 一束阳光从窗子射进幽暗的教堂,正好照在一位信徒的身上。 <br> 壁画:犹大出卖耶稣,下面还能看到被门徒砍下的耳朵。<br> 审判耶稣<br> 走进圣墓教堂,右转踏上半圆形台阶上去,有一块突出地面约15米高的巨石,这块巨石就是被称为“骷髅地”的“各各他”石,耶稣当年就是在这块巨石上被钉死在十字架的。当年的占领者罗马人都选择地势高的地方处死犯人,这边算是耶路撒冷的一个高处。 耶稣被囚处<br> 苦路第11站: 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房间的右边角落就是耶稣被钉上十字架的地方。<br> 第11站的故事: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当时耶稣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路加福音23:24)巨大锋利的铁钉鎚进耶稣的手腕和脚上,每次击打都令他几乎失去知觉。还有两个人和他一同钉着,一边一个,耶稣在中间。 据圣经记载,耶稣被钉上十字架的全过程,他的母亲马利亚一直陪伴在身边。如今那里设置了一个祭坛,正面是一幅圣母玛利亚站在那里看着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场景的壁画。 祭坛下面有个小方洞,有耶稣受难的神像。据说里面的岩石上做了记号的地方,是放置钉死耶稣的十字架的地方。 以前供奉真十字架的地方,2世纪哈德良修的维纳斯神庙的墙基也在此。<br> 数百年间真十字架被基督徒们分成许多小的部分就像佛舍利似的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教堂供奉。不过十字架主体在1187年萨拉丁攻取耶路撒冷后就消失了。 苦路第12站:在吊灯和烛光包围中,有一个钉在巨大黑色十字架上的耶稣塑像,重现了当时耶稣被钉十字架的场景。 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 第12站的故事:耶稣死在十字架上。《圣经》这样记载:从中午开始,太阳失光,遍地黑暗;直到下午三时,耶稣大声喊着说: “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有一个人跑过来,把海绵浸透了醋,绑在芦苇上,送上去给他喝。耶稣大声喊着说:“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说了这话,就断气了。 耶稣受难是许多艺术家笔下的题材。上图:米开朗基罗的耶稣受难图,画中下面3人分别为圣母玛利亚,抹大拉的玛利亚和圣约翰,表情都很生动,甚至有些夸张。 西班牙著名画家迭戈·委拉兹开斯的耶稣受难图,比较写实。<br> 祭坛两边的玻璃是为保留骷髅地的原貌。这个祭坛由希腊东正教会负责管理。 玻璃柜内是保留了骷髅地原貌岩石<br> 祭坛下方有个圆孔,据说是当年竖十字架的石孔。信徒们排长队去膜拜、触摸那个孔。每个基督徒来到这里的时候都会情不自禁地在祭坛前跪下,轻轻用手触摸这个银盘,仿佛教徒们以此举来感受耶稣当年所经历的苦难。 苦路第13站:圣墓教堂,进门的正中间,一块长方形的酱红石板,是当年置放耶穌尸体的地方,墙上有耶稣被从十字架上放下的画像。 第13站的故事:耶稣被从十字架上卸下。那天正值安息日的前夕,犹太人不愿在安息日有尸首留在十字架上,就来请求比拉多叫人把尸首拿去。兵士来了,先后把钉在耶稣左右的二个人的腿打断;他们来到耶稣跟前,看见他已经死了,就没有打断他的腿。有一个士兵用长矛刺透了他的肋膀,立刻就有血和水流出来。站在耶稣十字架旁边的,有他母亲与他母亲的姐妹”。 “血石”后方正对大门的墙上有一幅巨大的壁画,画的是人们安葬耶稣的全过程。从近到远分为三个部分,依次为:从十字架上取下耶稣,将耶稣放置在石头上,安葬耶稣。<br> 耶稣从十字架放下来<br> 为尸体涂油<br> 将耶稣葬入墓穴,不过按照新约上所提,这些事情只有议士约瑟和尼哥德慕做的,那些妇女们都是远远地看着。 第13站地点:圣墓教堂,进门的正中间,墙上有耶稣被从十字架上放下的画像。<br> 米开朗基罗的名作“哀悼基督”,现保存在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成为教堂最著名的雕塑。耶稣长大后,再没有躺在他母亲的怀中。但现在他没有生命的身体被人从十字架取下,放在玛利亚怀中。 耶稣断气后的身体被放到这块石板上,全身涂油准备安葬。石板上洇着红色,仿佛是浸透了耶稣的鲜血。当时耶稣的鲜血渗入了石缝,在石上永久地留下了殷红的石纹,据说上面能够看出一个人的轮廓,那就是耶稣的影子被印在了这块石头上。 来自世界各地的基督教徒一进门便跪倒在这块石板前,他们不住地抚摸、用嘴亲吻着。长年这样,久而久之,在人们的不断抚摸和亲吻下,这块石板看上去变得格外光滑。 信徒们虔诚地祷告、抚摸。信徒们在此跪拜亲吻并将一些器物放在石板上“开光”。<br> 这块被千千万万的人抚摸过的石头摸上去润润的,它承载着多少人的情感和信念啊!心中默默祈祷,为自己,为家人,为和平。 石板上方的灯分别由罗马天主教、希腊东正教、亚美尼亚东仪天主教和科普特教会等教派敬献。<br> 苦路第14站:耶稣墓,是苦路的最后一站,也是人们排队最长的地方。耶稣被安葬三天后,就是从这里复活的。 第14站的故事:耶稣被安放在坟墓里。《圣经》这样记载:“约瑟取了身体,用干净细麻布裹好,安放在自己的新坟墓里,就是他凿在磐石里的。他又把大石头滚到墓门口,就去了。” 圣墓其实就是一个石洞。据传,这里原本是约瑟为自己购买的墓地,他因敬仰耶稣而把自己的墓地捐献出来埋葬耶稣。 耶稣的墓穴:上图是电影“上帝之子”截图。看过电影就知道,过去犹太人的墓穴就是一个山洞,死人并不掩埋,只是放在墓穴之中而已。圣墓教堂在修建时,将圣墓周围的岩石都劈开了,留下一个独立的墓穴,被保护在教堂的圆形大厅之中。 安放在磐石中凿出来的坟墓里,又滚过一块石头来挡住墓门。<br> 墓旁悬挂了日夜燃烧的43盏灯<br> 据福音书,亚利马太的议士约瑟向彼拉多求了耶稣的尸体,用香料和没药将耶稣的尸体涂抹并用麻布包裹后葬入一个从未葬过人的新墓穴,并用大石将墓门封住。但耶稣还是在夜里复活了。三日后的早上,玛利亚等妇女带着香料来到墓地,发现石门已经滚开,耶稣已经不在,只留下衣服。天使告诉她,让门徒们去加利利去找耶稣。 圣墓教堂的圆顶,上面是耶稣的画像<br> 这是基督信仰最神圣的地方,因为这是耶稣被埋葬及复活之处。排队参观的人里三层外三层。人们排着长队进入观看和抚摸,据说是当年墓上的一块大理石。 从这个楼梯下到地下墓室<br> 耶稣墓穴。朝拜的人实在太多,排队2-3个小时是常态,只能借助网络照片了。<br> 耶稣墓穴中:有圣母的画像<br> 耶稣墓穴中:虔诚的教徒在祈祷。传说中死去的耶稣应该躺在这里了。<br> 墓穴中有耶稣和天使的雕像,环境十分昏暗,照片画质很差。<br> 仍有大批信徒手持蜡烛在耐心地等待<br> 圣墓教堂里幽邃深沉,只有一些油灯和蜡烛作为照明,一切都显得影影绰绰,庄严凝重。 <br> 不时有神职人员在祷告和举行各种礼拜仪式<br> 圣墓大教堂内有许多教派的教堂和礼拜堂,这是天主教教堂。<br> 走过中庭进入圣墓教堂里的古罗马长方形教堂,也称为受难教堂。<br> 这古罗马教堂的中间有一个莲花状的石杯,这就是所谓的“世界的中心”,也叫“世界的肚脐”。<br> 地下的环廊也分布着几个小教堂或礼拜堂。 这里是圣海伦娜小堂,是12世纪亚美尼亚教会为圣海伦娜所建。圣海伦娜(250-330),君士坦丁大帝的母亲,对基督教有重要影响的女人。 圣墓教堂内景<br> 厚重华丽的罗马柱<br> 圣墓教堂内景<br> 美轮美奂的穹顶<br> 昏暗深远的长廊<br> 这块大石头不知道有什么讲究,要放在这里。<br> 这些地方的人比较少些<br> 地下通道,游客很少能到达这里。<br> 中世纪时期的马赛克地面<br> 七八百年的马赛克地面<br> 十字军留在墙壁上的涂鸦<br> 神父和美女警官<br> 参观完圣墓大教堂,走出教堂,重新回到明亮的外庭。<br> 教堂门外的游客<br> 留下永远的纪念<br> 教堂门外众生相<br> 他们在仰望,仰望……<br> 在耶稣下葬的第三天,几个女人来到耶稣的坟墓,她们发现坟墓入口的石头已经滚开,而且坟墓里是空的。她们还碰到几位天使,并被告知耶稣已经复活了。就在那一天,耶稣在他的门徒中间出现,以后还现身过两次。在接着的几周内,关于耶稣身体复活的消息被传播给越来越多的人们,人们便就此认定耶稣复活了。 主耶稣和他们说完了话,后来被接到天上,坐在神的右边。门徒出去,到处宣传福音。主和他们同工,用神迹随着,证实所传的道。 《圣经》这样记载:“他起来了,复活了,哈利路亚,基督起来了,耶稣从死亡中起来了,耶稣死了,他复活了,他还会再来。”复活后第四十天,耶稣在门徒们的注视下升入了天堂。在无神论者的眼中这是不可能的神话,但作为基督信徒是深信不疑的,也是他们美好的愿望。有人生活在现实中,也有人生活在信念里,各有活法,没有对错,只有个人感受。我不是基督徒,但我尊重他们的信仰,欣赏他们的文化,钦佩他们的虔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