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波/科技盐究员 长焦到底能不能拍风光?<br>拍风景用广角,这几乎是不会摄影的人也都知道的“常识”。<br><br>爱好摄影的你们,都用超广角镜头拍些什么?<br><br>因为广角给人带来宽广视野,比如下面这种风光照片。 <h5>澳洲 大峡谷</h5> <h5>澳洲 Mungo国家公园</h5> 到摄影网站去看看,大多风光的照片也是超广角拍摄的。<br><br>比如下图,前景的石头显得特别大,近大远小的透视被超广角进一步放大,显得很有纵深感。 而摄影网站一直很热门的星空照片,基本也都是用广角拍摄的。 但是,如果我们去一些风光摄影师比较喜欢去的旅行地,却会发现,好多人在那儿揣着个“70-200大炮”,一字排开拍风光。 <h5>新疆禾木 图中摄者所持就是著名的佳能70-200白炮</h5> 为什么都说拍风光要广角,但那么多人却用长焦呢?<br><br>长焦到底能不能拍风光?<br><br>这个要结合实际场景,才比较好理解。我下面举2个实际的例子来说明。<br><br>内蒙的坝上草原<br>首先让我们看看内蒙的坝上草原。<br><br>这是摄影圈呼声很高的一个地方,因为离开北京很近,去的人也是非常的多。<br><br>坝上影视基地,是坝上摄影景点中的经典。这里为什么吸引了大量的摄影师呢?除了建筑有特色以外,更重要的是因为这里中间低洼,周围一圈山。所以雾气在夜间聚集,不易散开,很容易形成晨雾。另外周围有一圈山,让拍摄有高点可以取景。而且背景也因为有山,而显得层次丰富。这几个要素的结合,成就了影视基地这个摄影人心中的经典。<br><br>登山山头,下面非常开阔,人眼视角看上去是这样的(30mm焦距)。 如果我们只用广角镜头拍摄,可以选取的构图真的不是很多。<br><br>但是如果我们用长焦拍摄,那么这个画面里,可以提炼和组织的细节,可就太多啦。 <h5>忽闻海上有仙山 山在虚无缥缈间</h5> <h5>天地间 一骑绝尘</h5> <h5>光影 寨门</h5> <h5>晨雾 车</h5> <h5>大帐 清晨</h5> 随着雾气的飘动,光线的移动,以及冲进来的车,用长焦构图,总能找到很多的兴趣点,不管是光影,线条,还是层次等等。<br><br>坝上好地方很多,有时候,有些地方,哪怕人眼表面看上去不怎么样,但是也能用长焦拍出一些还不错的取景。<br><br>比如坝上的东沟,人眼看上去是这样的(焦距15mm拍摄),好像有点乱和脏,同去的朋友一看,撇撇嘴说道,这有啥好拍的。 <h5>同一个地方,我用长焦取景,拍摄的画面是这样的。</h5> 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是不是觉得我在一堆垃圾里捡到宝了?长焦取景,确实有慧眼识珠的效果。<br><br>福建霞浦<br>霞浦也是摄影圈里的一个老法师聚集地。<br><br>站在霞浦的各个摄影点,是很容易发现70-200一字排开的摄影师的。<br><br>下图是当年我在霞浦小皓拍摄过程的记录照片,就这么随手的照片,都可以看到好几个70-200,可见传闻的摄影师喜欢用70-200,也并非空穴来风。 这样的场景下,用广角拍出来,就是连周围的房屋,背景的山坡草地都拍进去了,有点乱糟糟,似乎并不值得拍。<br><br>然而,如果我们用长焦拍摄滩涂,就可以避开周围的房屋,山坡草地,众多杂乱,只突出在逆光下高反差的滩涂和劳作的人。<br><br>让我们看看这个场景,长焦取景拍出来是什么样的。 是不是和广角很不一样?而且随着劳作的人的走动,和地面滩涂的光影斑驳,组成了千变万化的点线面构图。所以这里即便是被那么多人拍了无数遍,还是有很多人一次又一次的来,因为拍的不会重复啊!每天的滩涂都会变化,光影也有变化,劳作的人的走位也有变化,摄影师的取景取舍也有变化。所以真还是一个学习摄影的好地方。<br><br><br><br>通过上面两个例子,我们可以发现,长焦完全可以用来拍旅行风光。在有些地方,长焦要比广角更能拍出有意思的画面。 <h5>长焦拍摄的希腊圣托里尼</h5> <h5>长焦拉远拍摄,pai的奇幻漂流</h5> 除了拉远以外,我们到底可以如何用长焦拍风景呢?<br><br>我总结了以下三点:<br><br>登高 - 营造透视<br>长焦风光之所以对大家来讲比较难,是因为长焦风光,十之八九是需要登高拍摄。而绝大多数人,从小生活的城市是平地,所以缺乏登高俯瞰的视觉经验。<br><br>那么俯瞰,和我们平时习惯的平视又有什么不同呢?<br><br>假设地面有一个村庄,我们在村子里平视,那么我们只能看到最靠近我们的房子,后面的房子都会被前面的挡住。而如果我们在村子外面的山上俯瞰村子,那么村子的房屋会层层叠叠具有层次感的展现在我们眼前。<br><br>让我们看两个实际的例子。<br><br>下图是在新疆的禾木村内拍摄,这个村子很大,有非常多的小木屋。因为人在村内,所以是平视拍摄,请注意观察下图,我们只能看到离开我们最近的木屋,其他后面的木屋都被挡住了。 <h5>新疆禾木村</h5>再看一下我爬到村子边上的山上,俯瞰拍摄的画面。<br><br>先用广角还原一下当时人眼大致看到的景色。可以看到,因为俯视的关系,森林、木屋、山脉以上下摊开的方式,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只是现在整个画面中的木屋村庄有点小。 <h5>新疆禾木观景台 焦距24mm</h5>让我们用长焦再现这个画面。这个时候,前后的木屋因为俯瞰的关系,上下错开了,表现出了很好的层次感。 <h5>冬季禾木 焦距122mm</h5>因为这个层次感是通过上下错开表现出来的,而竖构图上下空间更大,所以相比横构图能表现更多的层次。 冬季禾木 焦距140<br>让我们由近及远(从下往上)看,解析一下竖构图的层次:1. 村前的森林 2. 两个木屋 3.薄雾隔开了前后的木屋 4. 三四个零星的木屋 5. 一条路通向后排的木屋 6. 村子主体的大量木屋 7. 村子的主路蜿蜒向后延伸出村 8. 村后的森林 9. 出村以后的平雪地 10. 暗面预示这是一个坡,可以看到逆光打在坡顶 11. 背后可以看到略有模糊更巨大的山影 <h5>冬季禾木的层次感 焦距140</h5>这张竖构图的最后一个层次11,巨大的山坡,已经不是那么清晰,但是略微的模糊会更明确的告诉我们这个山坡离开村庄非常的遥远。<br><br>从这个例子也可以看出,画面的层次感并不是要增加景深,让前后景都十分清晰,而是要观察景物的空间关系、光线明暗关系,通过改变摄影师是高低、前后、左右、仰俯角,来让取景的画面,尽量容纳不同空间位置上的景物,从而达到丰富层次的目的。<br><br>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br><br>比如江苏兴化的水上油菜花景区,虽然水上油菜花垛很有特色,但是无奈江南地形非常平,如果平视过去,并不能感受到水中千垛黄的特色。<br><br>下图就是走在花田里,往四周看。可以看到前面的花会挡住后面的花,而且根本无法看出来靠近我的油菜花和远处的油菜花之间,还隔了一条河。 <h5>这是走在油菜花田里看周围 焦距128m</h5>所以开发方在景区两头各建了一个登高建筑,这样登高以后,水上油菜花的特色和层次才一览无遗。 <h5>景区两头建了登高建筑方便观赏</h5>登高后往下俯瞰,油菜花在画面中上下铺开层次,水中千垛黄一览无遗。 从登高塔俯瞰水上油菜花 焦距128mm<br>2. 简洁 - 突出主题<br><br>登高以后,本来平视无法展现的层次出现在眼前。<br><br>层次虽然丰富了,但是很多情况下,画面可能比较乱,摄影师要做的,就是在混乱之中发现秩序,发现简洁和能突出主题的构图。<br><br>下面这张照片摄于新疆喀纳斯,爬坡上观鱼亭的途中,边上就是美丽的喀纳斯湖。照片用24mm焦距拍摄,非常接近人眼观感。景色非常漂亮,面对这样的场景,我们长焦可以如何取景呢? <h3>喀纳斯湖 焦距24</h3>下图是我用128mm焦距在同一地点拍摄的画面。画面仅仅截取了湖岸的一段曲线,并加上一艘在湖中行驶的船,非常的简洁和优美。曲线和点、蓝和黄,形成了简洁而又纯粹的对比,起到了小中见大的效果。 <h5>喀纳斯湖 焦距128</h5>让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br><br>还是新疆的禾木。进了禾木以后,雪就一直不停,早上的雪还不算特别大,我们不想放弃一切拍摄的机会,还是冒雪来到了观景台,往下看去,下面白茫茫的一片。如果按照一般的思路,肯定觉得这次要颗粒无收了。 我打开长焦环顾四周,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了一个人正驱马在雪地里走,天空茫茫大雪,正好把环境弱化了,而长焦又让画面更加简洁,颇有一种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禅意,我赶紧拍下了这个画面。 <h5>大道至简 焦距120mm</h5>3. 对比 - 衬托气势<br><br>长焦拍摄的风景,透视关系相对于人眼透视,偏向于“压缩”景物间的距离。<br><br>如果我们在画面里放入熟悉的人、动物或者景物作为对比,则可以烘托出背景的宏大。<br><br>让我们也来看两个例子。<br><br>下面这张图拍摄于冬季的新疆喀纳斯神仙湾。雪原、晨雾、森林、大山,一幅不错的风景画。 <h5>新疆喀纳斯神仙湾 焦距135mm</h5>But...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br><br>同样的图,多了人和马,是不是感觉完全不同了? <h5>世界尽头和冷酷仙境</h5>因为我们非常熟悉人和马的大小,所以会以人和马的大小来衡量雪原、森林、晨雾的大小,从而觉得画面中的景物环境极为宏大寂静。<br><br>不但如此,观图者的第一视觉注意力,也从单纯的注意风景,转移到人,并产生了代入感,仿佛我就是那个图中骑马的人,策马扬鞭在林海雪原,周围晨雾的仙气飘飘,好一个世界尽头和冷酷仙境,一幅静态的风景片就这样被点活了。<br><br>让我们再看一个例子。<br><br>下图拍摄于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是一个非常优美而隽永的沙丘。 <h5>沙丘 焦距110mm</h5>同样,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br><br>当我们在沙丘的下方出现了一个抬头观望的人,再看这个画面,感觉是不是不一样了? <h5>仰望沙丘</h5>第一个画面由于没有任何对比物,所以沙丘到底有多大,其实我们并不清楚。<br><br>第二张画面中出现了我们熟悉的人,在画面中是那么的小,作为对比,眼前的这个沙丘原来那么高大!让人有看了不禁有“哇”一声的感受。<br><br>不但如此,因为人的加入,我们也会情不自禁的产生代入感,随着画中人一起仰望沙丘,产生对自然的敬畏感,从而达到风光片最高的追求:共情。<br><br><br><br>总结,长焦拍摄风景一般难在我们缺乏高地和丘陵地形俯瞰的视觉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