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2024年4月27日(周六)一次特殊的聚会,在唐山“培仁历史文化街”一个著名的“甬妈妈餐饮店”举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说它特殊,一是因为几位聚会者来自4个不同的城市(一位来自四川的成都、一位来自首都北京、两位来自河北秦皇岛、还有两位是唐山本市人)二是6位都是五十五年前(1969年)的老知青,当年我们风华正茂时,响应伟人的号召,从城市到农村插队落户,想在“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恶劣的环境,艰苦的生活让我们的许多幻想破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年我们12位同学(6男6女)被分配到河北迁安县扬各庄公社代家沟大队,一个贪穷落后的小村庄,在这里开始了一段终生难忘的农村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后来落实政策,知青们通过不同渠道,先后离开了农村,被分配到了不同的城市工作,转眼五十多年过去了!这期间有的同学之间保持着间接的联系,有的五十五年竟然再也没见过面!今天的聚会就是因为曾敏同学最近联系上两位曾经在一个村下乡的两位女同学,想和我们见上一面,唐山的范玉香同学主动要以主宾的角色宴请大家,提前预订了一个有特色的酒店,想见上一面,一叙往日那难忘的时光……大家在不同城市,爽快的答应了这次意外的邀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和胡卓民同学早6点半从秦皇岛上高速,两小时后到达唐山火车站,接上从北京坐高铁来的贠超同学,便导航到了聚会地点一一唐山培仁历史文化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本来在微信群里定的是11点在饭店集合,结果大家都提前2个小时到了!其心情可以理解。</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里的建筑风格独特,即有明清风格的古建筑,又有欧式的异国风情,据说这个文化街,在唐山有着百年的历史缘源,是根据当年的设计复建……(可以在网上查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老同学见面,分外亲切,虽然已过了半个多世纪,容颜已改,不再年轻,但曾经的共同经历,又很快把我们的距离拉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漫步在这典雅的街区,相互诉说别离后的岁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间这位气宇轩昂的老同志叫曾敏,从迁安县代家沟农村出来后,去了西南交通大学,数年奋斗后,从一名普通员工,竟然成了该大学某学院的主要负责人,一位高层管理者,也是同学中的佼佼者,我的学习榜样!现定居生活在四川成都,一个宜居休闲的美丽城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1年秋,我们自驾路过成都,他热情接待,带我参观校园并去家中坐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位头发略显斑白的贠超同学,从代家沟出来后,经过自己多年的努力奋斗,先后在天津大学硕士和博士毕业,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做博士后,出站留在北航任教。后来成为该校资深的老教授,因为专业是智能机器人,是科技领域热门的专业,退下来也闲不住,仍有许多单位争相聘请,常飞往各地讲课参加论证答辯等,而且一直在带研究生。是国家的专业人才和技术精英!一位专心做学问又不俱权势,有骨气的知识分子,令人尊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上面这位面带微笑的老者,是胡卓民同学,他在农村时间最长,也是最后一个从代家沟出来的,他靠自己努力考上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在学校任教多年,后来在改革开放的大潮影响下,竟然也下海经商,还做起了国际贸易,先后在欧洲的奥地利和波兰经商二十多年,如今年龄大了,弃商养老,还在海南购置住房,象候鸟一样,和夫人每年冬天到海南猫冬度假。(儿子一家在美国定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巧合的是我俩从代家沟村分别多年后一直失去联系,几十年后费尽周折联系上,才得知他的夫人居然是秦皇岛人,我们竟居住在一个城市!缘分又让我们在晚年聚在一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两位女同学的经历我不便多说,一是多年不见不甚了解,二是尊重女性的隐私权,以免言多有失,但在交谈中得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赵连花同学在唐山大地震中被严重砸伤,转院多处治疗,庆幸的是保住了生命,如今家庭和睦已经是“四世同堂”的幸福大家庭!祝贺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范玉香同学从代家沟农村出来较早,回城在开滦参加了工作,在国有的这个大企业里尽职尽责,工作出色。更令人佩服的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也成了“弄潮儿” 有了自己的公司,搞鞋类批发,货物批发已波及到周边一些城市,规模可见一斑!为她的事业点个大赞!</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里还想用一段文字,叙述一下代家沟村下乡12名知青中,其余几位同学的状况:今天聚会到了6位,4位男士两位女士,还有两位男士定居在四川成都未能过来,他们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①郭龙同学,从代家沟村出来后到了四川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后来也是成为该校带研究生的资深教授,退休后也不闲着,生活洒脱,世界和国内各地周游,身体健康,心态良好,生活质量很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两年前我自驾路过成都,他和几位老同学陪我,曾在一起度过一段愉快时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②鄂铁军同学,从代家沟村出来,先后展转也到了西南交通大学,在交大环境工程学院从事环保方面的工作到退休,现定居成都这座美丽城市安度晚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说明一下:这几位男同学都先后去了“四川西南交通大学”是因为该校原是著名的“唐山铁道学院”于上世纪70年代初整体迁建四川,先在峨眉后又迁成都,他们的父母都是原唐山铁道学院的员工,有的还是解放后国家公派外国留学归来的高级知识分子,后来成了某领域的学术权威和精英人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令人痛心的是另外三位女同学,一位地震时遇难,一位疫情时去世,一位因病离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还有一位失联,一直未联系到,据说是离开唐山去了别的城市。希望有机会还能联系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目前在国内普遍盛行的“阴胜阳衰”的现象,在我们这个小群体却与之相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次特殊的聚会》发出后,同学都关注认可,阅读量几天时间已达5000多,{出乎我的意料)但有同学和朋友提出:代家沟下乡的12名知青,文字介绍了11位的大致情况,唯独缺少我自己的情况介绍,显得有些欠缺和不完美,尊重大家的建议,在下面补充一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和大家一样,1969年1月份和众多知青一起,从唐山市里集体坐着大卡车,先到迁安县的杨各庄公社报到,又换村里来接我们的老牛车,来到这个偏僻落后的小村庄~代家沟村,开始了“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在这里劳动生活了近3年时间,下面想把在这里当农民的情况简单叙述一点,它是一个真实的记录,也算是一个回忆的素材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刚来村里时,大多数村民并不理解我们是何方神圣?更不知道我们干什么而来?(包括村干部)甚至把我们当成是上级派来的工作队,如曾经的“四青工作队”那种,对我们很礼貌很尊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后来一接触,发现我们原来是一批还不成熟,不懂人情世故的毛孩子!又听说有的同学家庭出身不好,属所谓的“黑五类”, 有的父母在单位还遭到批判……有的人便改变了对我们的看法,境遇便起了转变!加之因为年少无知,做了一些愚蠢和违反当地民俗民风的事,比如:生活浪费严重,不会节省、每天洗脸各用一盆水、村民都是一家人合用一盆,按辈分先后洗,还私拿了村里的棉籽油和公用的碾杆等。和村干部的关系一度很紧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比如:第一年的春节,我们思家心切,做好一切回家探亲的准备,但村领导就是不批准!非要让我们留下来和他们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一种道德绑架)最后我们还是没有遵守命令,违背他们意愿,于半夜偷偷出村,顶着鹅毛大雪赶往十里之外的一个长途汽车站,回到父母的身边,和家人过了一个温暖的春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在农村的行为和做法,得到了家长的严厉批评,并告诉我们挽回错误的作法,春节回来后,挨个儿去给村干部道歉,并带了拜年的礼物……后关系有所缓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下乡第一年,我们过着集体生活,12个人在一起打伙计吃饭,那时国家还有补贴和按月供应口粮。一群刚初中毕业的“毛孩子”们,没有一点生活经验,过去在家都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现在突然离开家长自己过日子,可想而知是个什么局面:不会做饭现学,烧柴禾、拉风箱、大铁锅、大水缸,需要井里挑水、地里刨食,饭时常夾生,粥偶尔糊锅!吃了上顿没下顿也是常有的事,那不叫过日子,纯属“混日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下乡第二年,国家的优惠政策取消,我们和村民一样,下地挣工分,秋后分口粮,每天敲钟下地,日落收工……一个地地道道的和农民兄弟一个模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一年,村里成立了一个“林业队”主要是想把村周边的秃山种上果树,改变落后面貌,领头的是一位抗美援朝下来的老退伍兵,但他是村里的外姓人,在村子里不太受待见。我和胡卓民同学被有幸选入这个林业队,当初很高兴,结果却不尽人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因为村里很穷,之初林业一无所有,想盖一所自己用的房子,选址在离村较远的一座山半腰,但建房材料一无所有,结果只能自己崩山炸石,垒起了四面墙,没有木料盖房顶和打门窗,后来居然是去挖坟,(从一个逝去60年的一个土财主的坟里挖出了一个没有腐朽的柏木棺材,用这个棺材板做了房子的檩子打了门窗!(挖人家祖坟应该是一件很缺德的事,可那个年代却被称为革命行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就是这样一个四面无靠,孤立在半山腰,用棺材板盖起的只有十几平米的令人恐怖的“小鬼屋”竟然成了我和胡卓民长久居住生存的地方!村里的年轻人白天都不敢久呆,我和胡卓民却时常一个人住在这里(对方回唐山探亲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林业队这一年,我们养猪、养鸡、养蚕、种菜,还学会了果树嫁接,因为没有井,做饭用山沟里的雨水,白天有蚊虫的叮咬,晚上还有野狗野猫、黄鼠狼的搔扰!自己投资养的鸡先后被黄鼠狼叼走,仅剩一只又高又大的雄鸡(可以和黄鼠狼博斗取胜,重达9斤),春节杀掉和胡卓民各自一半,分别拿回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一年,收获最大的应该是把胆子练大了!后来走夜路我习以为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由于得不到村里支持,林业队举步维艰,趋于散伙,第三年我便下山回村,因无处可去,只好落户到一位村民家里,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成了他家一名异姓成员。因其家孩子多又都很小,我便成了他家的主要劳动力,承担了他家大部分家务活,比如:挑水、喂猪、收拾自留地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寄人篱下的日子不好过,又熬了近一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终于落到我的头上,1971年秋,国家在迁安县投资新建一所大型化肥厂,来杨各庄公社招工,全公社却只有一个知青名额,幸运的落在了我的头上!我终于摆脱了农村和农民的身份,成了一名国企的正式职工,开始了我人生一段新的旅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迁安化肥厂是国家重点投资的化工企业,主要生产尿素、合成氨、碳酸钾、氨水,后又建了焦化厂。它坐落在三面环山一面临河(滦河)的山区,性质是一军工二化肥,即战争爆发时即可生产炸药(69年正是与原苏联发生珍宝岛事件时)全厂有职工3000多人,员工来自全国各地,包括部队复转军人和许多文革前名校毕业的大学生,(那时的知识分子称为臭老九,来偏僻山里也是一种贬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在这里一干13年,从一名普通员工到生产管理岗位负责人,还当过全厂劳动模范,车间主任、团委副书记等职。并在这里娶妻生子成家立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85年,因女儿在化工企业空气污染嗓子严重过敏的原因,不得不离开该厂,调往秦皇岛北戴河工作,主要从事城市供水事业,一干又是13年,又是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到公司领导班子成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98年因原公司干部调整和个人要求,又调到秦皇岛开发区,在这里一干又是13年,从管理岗位工作至退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转眼退休又十年有余,因兴趣爱好广,涉猎许多方面,但最喜欢和投入精力财力最大,且收获最多的仍是摄影,让我从中获益匪浅,掌握了摄影的用光、构图、数码数据调整及后期软件处理,提高了审美水平,成为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更重要的是结交了许多新朋友,还强健了身体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篇幅原因,不再细说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唐山文化宫广场,这里是我非常熟悉的地方,学生时代常来这里参观,有时也和小伙伴们来此玩耍,唐山大地震这些建筑也毁于一旦,但在复建时基本按老的原貌恢复,特别是那一尊伟人雕像,还一直保留(许多地方已经很少见)这让我们又添加了许多难忘的记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现在这里已改名为“唐山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培仁历史文化街,是有一定文化底蕴的,它已有着百年的历史,上世纪初著名的“唐山女子中学”原址就在这里,一些建筑和藏品都还是当年的模样,很有历史研究价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参观老女中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再也难见到的物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也在唐山生活多年,许多地方都去过,但这里没来过,显然是一个刚开发建设不久的新商业区,但从现场看,人气不旺,有些冷清,今天是周六,这种有特色的商业街不该是这个样子!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家的整体经济形势不乐观!人们减少了消费的欲望,为不确定的未来做一些准备也可以理解……</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参观游览完培仁历史文化街,已近午时,步入范玉香同学预订的“甬妈妈的特色美食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里环境优美,装修典雅,让人心情愉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贠超和范玉香两位同学,争着点菜埋单,都要表达自己的一片心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丰盛的菜肴,温馨幽雅的环境,为聚会添彩加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下面几段小视频,是在席间各位的发言片段,不是全部更不是精华,只是留做一个纪念而已,因为我们的午宴从11点一直吃到下午2点半,(饭店停止营业不得不撤)长过3个半小时,谈了太多,不可能全程录下来,几个片段我只是随手一录,也没认真审阅,不知有无不妥之处,还请尽快指出,以便更正修改。</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几个小时转眼过去,各位还意犹未尽,但饭店服务员通知已到停业时间,“世上没有不散的宴席”只好撤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来到外面,因为觉得环境不错,想用无人机高空录制一些镜头做纪念,为了礼貌还专门请示了一位值勤保安可否飞一下,按说这里不是军事重地和重要机关,只是一个餐饮美食之地,应该感谢为他们义务做宣传,没想到这位保安看了看我,考虑了一会儿,竟然说不行!理由是领导马上要来!让我很无语,这是中国的一个普遍现象,领导!永远是他们心中至高无上的!因为领导有权力!而许多底层又盲目的崇拜它……自己一旦有了点为难别人的权力,便会放大使用,也无法和这种人计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培仁历史文化街的对面,有一个规模挺大的“大唐兴国禅寺” 来这里转一圈,我选了一个位置,放飞一下无人机,从高空拍了几张照片,俯瞰一下周边画面,一并汇编在这里分享给各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俯瞰培仁历史文化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俯瞰唐山文化活动中心</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借此大唐兴国禅寺的福音,让我们都吉祥顺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暂短的聚会却是跨世纪的相见!人生总有一些意外和想不到的事发生……珍惜这一切的机会,让生活丰富多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每个人都是伟大的,因为漫长的人生要历经风雨坎坷,成长不易!生活在苦与乐中度过,平安健康才是最重要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每个人又都是渺小的,在浩翰的宇宙中,我们就是一粒尘埃,我们被时代裹携着前行!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掌控命运的航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来!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走!这一来一走之间就是我们的人生,许多事自己不能左右自己,唯一能做到的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顺其自然!随遇而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愿我的同学、朋友、亲人们都幸福快乐!喜乐安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图文 宋忠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4.4.28.</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