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天玩轉中歐六國-匈牙利、奧地利、捷克、德國、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3-維也納之旅:音樂與建築的交響樂章

华城

<p class="ql-block">  維也納,這個以音樂為靈魂的藝術之都,其獨特的藝術氛圍和歷史底蕴吸引着全球游客。</p><p class="ql-block"> 維也納,這位「多瑙河邊的女神」,到處撒播着音樂的種子,縈繞着藝術的氣息,走在大街上,感覺街道上流動的都是美妙的音樂,卵石铺成的馬路,穿梭在馬路中間的馬車被戴着礼帽車夫駕馭着,馬蹄與卵石馬路撞击出清脆悦耳的聲音,都能形成極具動感的旋律。</p><p class="ql-block"> 在每一個台階都能踩出音符的維也納,大街小巷到處都是象徵昔日帝國的繁盛與輝煌的古老建築。</p><p class="ql-block"> 音樂是流動的建築,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這二者的結合形成了屬於維也納的華麗交響樂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美泉宫(Schloss Schönbrunn )曾是神聖羅馬帝國、奥地利帝國、奥匈帝國和哈布斯堡王朝家族的皇宫,也被稱為夏宮。傳說1612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蒂亚斯狩獵于此,饮用此處泉水,清爽甘洌,遂命此泉為「美泉」,此後「美泉」成為這一地區的名稱。這座巴洛克式建築的傑作,不僅體現了歐洲宮廷建築的華麗,也昭示了奥地利皇家的輝煌歷史。宫殿的外觀以其对稱的設計和精细的雕刻而聞名,内部則裝飾着金箔、精致的壁畫和華麗的水晶吊燈,展現了皇室的奢華與優雅。</p><p class="ql-block"> 目前, 1441間房間中有 40間對外開放。</p> <p class="ql-block">  這是我第二次來到美泉宮。三十多年過去了,時光荏苒,物是人非。</p> <p class="ql-block">  法式風格的美泉宮花園美麗得像一部交響詩。海神噴泉是不可錯過的景點。</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小而華麗的凯旋門坐落在山坡上,與下方的宫殿遥相呼应。</p><p class="ql-block"> 走上山坡,當年被皇帝贊嘆甘甜的一眼泉水也就完全展現在眼前,池中空无一物,水質也早已不如傳說中描繪地那般清澈勾人。站在凱旋門前可以眺望維也納城區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聖斯蒂芬大教堂是天主教維也納总教區的主教座堂,位于維也納老城區的心脏地带,是維也納的城市地標,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哥特式教堂建築。</p><p class="ql-block">教堂始建於12世紀,建成于1433年,高137米的南塔是世界第二高的教堂尖塔。23萬塊彩色琉璃瓦镶嵌的两侧屋頂格外惹人注目。二戰期間做為轟炸的主要目標,教堂的屋頂、管風琴和彩色花窗都毀於一旦,滿目瘡痍。在1948年到1962年的15年期間,<span style="font-size: 18px;">由奥地利所有的9個州集全國之力分别𠄘擔其中的一部分修缮工作來修復教堂,使其成為了奥地利團結精神的一個象徵。  </span></p> <p class="ql-block">教堂的主祭壇為波克(Pock)兄弟設計的巴洛克风格,前面悬挂着受難耶稣雕像,哥哥约翰·雅各布·波克 (Johann Jacob Pock,1604-1651)負責祭壇的雕刻,弟弟托拜厄斯·波克(Tobias Pock,1609-1683)負責繪畫,畫面中描繪的是聖斯蒂芬被乱石砸死的情景,他是天主教首位殉道者。</p> <p class="ql-block">  教堂里有一座聖母瑪利亞的彩繪木雕,非常精美,大部分時間是關閉,不定時打開,記錄了聖母瑪利亞的生平故事。</p><p class="ql-block">我来的時候很幸運,里外全打開了,呈現出描繪聖母瑪利亞生平的彩繪木雕。</p><p class="ql-block">中間上層是聖三位一體為聖母瑪利亞加冕;中間下層是脚踩新月懷抱耶稣的聖母,左邊女聖人是聖芭芭拉,右邊持宝劍的是聖凯瑟琳;左側上層是上帝為聖母瑪利亞加冕;左側下層是聖母生下小耶稣;右側上層是聖母去世後升天;右側下層是東方三博士来朝時向新生的耶稣献上了黄金和乳香。</p> <p class="ql-block">教堂里有個石棺非常显眼,是神聖羅馬帝國腓特烈三世的棺椁,被稱為阿爾卑斯山以北最漂亮的皇陵。1452年腓特烈三世被加冕,也是最後一位在羅馬由教宗加冕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463年,48岁的腓特烈三世请来荷蘭雕塑家尼古拉斯·格哈特·范·莱登 (Niclas Gerhaert van Leyden,1430-1473)為自己制作棺木,雕塑家采用了奥地利當地产的紅色帶白色花紋的大理石,僅上面的大理石棺盖就重達8吨,由于石料極硬,非常难雕刻,1473年雕塑家去世時尚未完成,另外两位雕塑家Max Velmet和Michael Trichter继承了他的設計,直到1513年才完工。</p> <p class="ql-block">聖斯蒂芬大教堂内的景致震撼和梦幻。两排哥特式的柱子,把教堂的正殿隔成三部分。放眼望去,從彩畫玻璃窗射進的一縷縷五彩繽紛的光線,為巴洛克式的聖壇增添了一丝神秘的氣氛,教堂内建築和装飾造型浩繁精美,充满了神聖的魅力,教堂四處安裝的彩燈產生的迷幻色彩形成了難以言表的天國梦幻景致。每一個走進教堂的人,都會為其建築的浩繁和精美所折服。</p> <p class="ql-block">在大教堂周圍,是維也納最繁華的所在,有三條商業街:格拉本Graben大街、煤市Kohmarkt大街和克爾特納Kärntner大街,是奢侈品爱好者的天堂。向西的格拉本大街虽然不長,却濃縮了各種精華-聖彼得教堂、黑死病紀念柱、DEMEL咖啡館、名牌专賣店等。</p> <p class="ql-block">在這座聖彼得大教堂(Peterskirche)樸實外表下,内装飾却是巴洛克建築的景點典範,内部有巨大的彩繪穹頂,壁画在幾百年間由數位當地知名的畫家繪制而成。</p> <p class="ql-block">格拉本大街上,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這座黑死病紀念柱(Pestsaeule),它是歐洲最大的巴洛克式的黑死病紀念柱。據說在1679年鼠疫肆虐歐洲的年代,鼠疫幾乎夺走了三分之二維也納人的生命,面對鼠疫,當時的奥地利皇帝利奥波特一世也束手无策。此後國王為了紀念死于鼠疫的受難者,故下令建造了這個紀念柱。紀念柱被維護得很好,金色的感谢上帝的拉丁文字,皇族徽記金光闪闪,熠熠生輝。柱子上的雕塑表現的是天使带領人民在上帝的引領下,杀死黑死病的故事。</p><p class="ql-block">紀念柱最有特色的一點是,國王作為上帝和臣民的媒介,并没有塑造在紀念柱的最頂端,而是在中間,亲進自己的臣民,表現了國王心系民眾,與民眾共患難的誠意。</p> <p class="ql-block">這座非常恢弘的建築便是霍夫堡皇宫,它是哈布斯堡王朝組建的奥匈帝國皇帝冬宫,這里是歐洲歷史中最重要的權力中心之一,目前皇宫的一部分被作為現在政府所在地,茜茜公主博物館就在於此。茜茜公主的相关年代又正好是奥地利,也就是哈布斯堡王朝最后的一個鼎盛時期-奥匈帝國時期,因此維也納的大部分精華景點都带有茜茜公主的故事點綴,這也是她成為不朽傳奇的一個原因。 &nbsp; </p><p class="ql-block">霍夫堡皇宫具有700多年的歷史,經歷了神聖罗马帝國、奥匈帝國等諸多奥地利强盛一時的時代,不過我們現在看到的許多建築都是茜茜公主的丈夫,也就是弗兰茨約瑟夫一世的奥匈帝國時期留下的。而弗兰茨約瑟夫一世所在時期正好是民主思想在歐洲萌芽以及工業化風潮席卷歐洲的時代,也就是在這個時期內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與奧匈帝國的覆灭。总之弗兰茨約瑟夫一世的一生充满了巨大的冲突和不安定因素,而霍夫堡皇宫則一直默默地守望着這一切。</p> <p class="ql-block">卡爾大公雕像</p> <p class="ql-block">弗兰茨二世皇帝塑像</p> <p class="ql-block">環城大道是維也納城中有名的觀光道,又被叫做「戒指路」,就像個戒指似的將維也納的中心老城圈起来,<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世界上最优雅的大街之一,不僅觀光便利,而且還能感受到典型的維也納風情。</span></p><p class="ql-block">1857年弗兰茨皇帝下令拆除原中世纪的城墙,擴展城市,修建了環城大道。環城大道綠樹成蔭,大街两旁雲集眾多各種風格的建築物,這些建築大都建于1861年至1888年之間,集中體現了19世紀後期城市建築藝術的輝煌成就。</p><p class="ql-block">維也納城市公園就是這戒指環上的一顆綠寶石。很難想像到在這市中心的繁華地帶有一片綠意盎然,花木繁茂的幽靜之地,這里可供市民晨練、蹓狗和蹓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但城市公園中最值得觀賞的必定是天使圍繞的石門中間的圓舞曲之王-小約翰·施特勞斯的小金人雕像,也是只有這里,游客是最為集中的。小金人雕像也是維也納的城市名片之一。</p><p class="ql-block">除此之外,公園内还有著名音樂家舒伯特等人的雕像,但毕竟都没有這個好看,果然第一個景點就與音樂沾邊,這真是一個無時無刻不能离开音樂的國度!</p> <p class="ql-block">近年來,由於國內對維也納金色大廳的某些負面報道,我對於帶些銅臭味的金色大廳並不感興趣,沒有趨眾去打卡,而是去了維也納國家歌劇院。</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是</span>世界四大歌劇院之一,地位崇高,始建于1861年,歷時8年完工,总面积達9000平方米,坐落在維也納環行大道上。</p><p class="ql-block">這座聞名遐邇的世界级歌劇院,華貴而莊嚴,看起来像是一個精致的首飾盒,而盛装在這個首飾盒里面的瑰寶是多少人為之魂牵梦萦的一台台歌舞剧。在劇院周邊可以看到拿着當晚歌舞劇票子,身着十九世紀宮廷服裝的票販子,見到我們這些亞裔面孔,甚至可以冒出一句中文:「你好」!他們面對你的時候热情洋溢,笑容可掬,用尽推銷之能事,如果沒能打動你,當确定你被并没有要买他的票子,一转身,可以在0.1秒之内收起笑容,无可否認,他們都是最积极對待每一桩生意的好賣家,不放過每一個從身旁經過的潜在客戶。從這一點上,看他們比那些閒坐在角落里的人要上進的多。</p> <p class="ql-block">出於職業的愛好,去打卡了建築界聞名遐邇的百水公寓。</p><p class="ql-block">該建築的設計者就是有着奧地利高迪之稱的建築師Friedrich Stowasser,江湖人稱百水先生。百水先生也和高迪一樣討厭直線,他說:「直線是通往人性堕落的形式,我相信万物的創造都是在螺旋中完成的。」</p><p class="ql-block">百水公寓修建于1977年,起初是維也納市政府為低收入家庭建造的福利房,如今由於百水先生奇特而標新立異的設計成了世界上最牛叉的經濟實用房。</p><p class="ql-block">百水公寓像一幅儿童随意塗鴉的水彩畫,紅、藍、黄、紫、桔红等鲜艳的大色塊拼在外牆面上,讓人目不暇接。地板是用彩色的方磚鋪成的,牆也用塗料塗成各種颜色,還有的部分像是忘了塗色,裸露出磚頭和水泥牆的本色。每個色块之間,都有深色的線條相隔,但似乎是孩子還難以把握手中的畫筆,所有的線條都搞得彎彎曲曲,没有一條是直的。色块里的窗户高低不齐,大小不一,形状各異,完全是任意插進去的一般。或許覺得缺少了一點綠色,所以百水在設計中充分考虑了一個小型公共社區的需要,努力體現回歸自然的設計理念,在所有的平台、晒台上都種上了樹和灌木,整個樓里有大約250棵樹,房頂、晒台邊、窗户里都冒出一棵棵的樹来,<span style="font-size: 18px;">僅種樹用的土就用去900吨</span>。這就是百水屋最大的特色:艷麗的色彩,拒絕直線和回歸自然。 在整個建築中看不到一個直角。歐洲建築設計中直角的概念被百水先生在設計中完全放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如今百水公寓中還有人居住,據說多為藝術家,樓的底層是商店、飯店和咖啡館等。</p> <p class="ql-block">在去百水公寓的路上發現了一家寶藏中餐館,叫味園。到歐洲來這幾天,我們的中國胃實在受不了西餐飲食,所以每到一地,都在找尋中餐館。</p><p class="ql-block">這家店每天上午11點到晚上22點營業,提供自助餐,性價比高,菜品有二十多種,主食有炒飯、炒麵以及各種壽司,還有各種水果、飲料以及冰激淋。提供的啤酒非常好喝,甚至我們認為比慕尼黑著名的皇家啤酒館的都好喝。</p><p class="ql-block">這里還未被旅行團大媽們的入侵,雖然顧客以老外為主,但口味地道,兼顧了中外胃口。瞧這外國哥們一連干了三盤,仍在埋頭干飯。所以推薦各位有機會光臨。</p> <p class="ql-block">就要離開維也納了,看到這在地鐵站里引吭高歌的街頭藝人,也許以後在回憶起藝術之都維也納時,耳旁仍然有琴声悠揚,歌聲萦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