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散文诗》【美篇】,2024 第二十六期

木子清心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同题创作:拆开岁月里的烟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本期作者</p><p class="ql-block">一、郭秀英</p><p class="ql-block">航空信封(外四章)</p><p class="ql-block">二、田力 </p><p class="ql-block">航空信封(外六章)</p><p class="ql-block">三、付灵芝</p><p class="ql-block">航空信封(外六章)</p><p class="ql-block">四、曲金凯</p><p class="ql-block">航空信封(外六章)</p><p class="ql-block">五、代晚霞</p><p class="ql-block">(外五章)</p><p class="ql-block">六、苗国生</p><p class="ql-block">牛皮纸信封</p><p class="ql-block">七、王叶东</p><p class="ql-block">航空信封(外二章)</p><p class="ql-block">八、王冰</p><p class="ql-block">九、孙桂兰</p><p class="ql-block">航空信封(外三章)</p><p class="ql-block">十、赵 英 斌</p><p class="ql-block">航空信封(外三章)</p><p class="ql-block">十一、齐伟</p><p class="ql-block">航空信封</p><p class="ql-block">十二、蒋素芹</p><p class="ql-block">花信封(外二章)</p><p class="ql-block">十三、徐敏霞</p><p class="ql-block">白信封(外二章)</p><p class="ql-block">十四、于海龙</p><p class="ql-block">航空信封</p><p class="ql-block">十五、 周仙芝</p><p class="ql-block">白 信 封(外一章)</p><p class="ql-block">十六、王晓楠</p><p class="ql-block">航空信封(外一章)</p><p class="ql-block">十七、丛军</p><p class="ql-block">牛皮纸信封</p><p class="ql-block">十八、王惠</p><p class="ql-block">白信封(外一章)</p><p class="ql-block">十九、陈欣</p><p class="ql-block">背面被开启的信封(外二章)</p><p class="ql-block">二十、张福安</p><p class="ql-block">航空信封(外二章)</p><p class="ql-block">二十一、任丽珠</p><p class="ql-block">二十二、高秀燕</p><p class="ql-block">航空信封(外一章)</p><p class="ql-block">二十三、高勤</p><p class="ql-block">航空信封(外三章)</p><p class="ql-block">二十四、李杰</p><p class="ql-block">航空信封(外一章)</p><p class="ql-block">二十五、萧淇元</p><p class="ql-block">白信封(外一首)</p> <p class="ql-block">一、郭秀英</p><p class="ql-block">1、航空信封(外四章)</p><p class="ql-block"> 一封信,快递给未来,从云端飞行而过。</p><p class="ql-block"> 信封上也许有一方蓝色的天空,也许有一枚飞机小图案。</p><p class="ql-block"> 多年以后,愿你不负所期。可以是思念,也可以是祝福。</p><p class="ql-block"> 假如,我们生来就是倔犟的人,喜欢在飞行中一往直前,就不必在意信封的材质与款式。</p><p class="ql-block"> 把自己装进航空信封里起飞就好,不必回头。</p><p class="ql-block">2、白信封</p><p class="ql-block"> 从一个白信封上,看不出它的重量。</p><p class="ql-block"> 它的颜色显得清冷,但是在一张对折的信纸上,有时光邮局发出的各种信息。</p><p class="ql-block"> 白信封,包裹着人情冷暖,柴米油盐都是百姓寻常事。 </p><p class="ql-block"> 如果是初恋的情侣,白信封里装满了海誓山盟,梦里相思。即有春花秋月,又有银河不夜天。</p><p class="ql-block"> 可见,白信封里有大乾坤。</p><p class="ql-block">3、牛皮纸信封</p><p class="ql-block"> 牛皮纸信封,我用了好多年。</p><p class="ql-block"> 一个长方型的牛皮纸信封,把信件装进去,把入囗粘贴上,它就守口如瓶了。</p><p class="ql-block"> 那个时侯,我用它装过青年点的饭票,也装过稻穗开花的清香。装过黄昏里袅袅的炊烟,也装过对命运的叹息。</p><p class="ql-block"> 当然了,用它装过夏季蛙声鼓瑟,也装过秋雁南飞一声长鸣。</p><p class="ql-block"> 许多记忆,在家书遥寄的岁月,它重叠了我太多的祈盼。</p><p class="ql-block"> 经过漫长的岁月,重新审视那摞牛皮纸信封时,它厚重,让我心生感叹,那条风雪交加的知青路。</p><p class="ql-block">4、花信封</p><p class="ql-block"> 如果有一簇玉兰,是开在信封上,那它能开出一生一世,而不凋零。</p><p class="ql-block"> 我喜欢有花朵镶嵌的信封,也喜欢横格的信纸,在它的角落里有一束花朵,就像春天组着团来的。</p><p class="ql-block"> 早些年有给女朋友写过信,用花信封和带有花案的信纸,写柳树发芽了,写我养过一只叫“丑儿”的猫。</p><p class="ql-block"> 那个时候在信的落款上不写我的名字,而是画上一只类似雁子的符号。</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过去了,当她翻找出这封信拿给我看,我有点震惊。</p><p class="ql-block"> 你怎么可以做到,一封信为我保存五十年?是因为喜欢花信封,还是喜欢我那潦草的字迹?</p><p class="ql-block"> 朋友,你真是让我太感动。又让我想起了使用花信封的年月,和在花信封里羁押了五十年的猫。</p><p class="ql-block">5、手糊信封</p><p class="ql-block"> 父亲,他把陈旧的挂历纸裁剪完,用背面做成很多手糊的信封。</p><p class="ql-block"> 信封本来是低成本,用得多了也会产生一些费用。勤俭节约是父母那代人的本色。</p><p class="ql-block"> 每次收到家信,触摸到那光滑的信封,都有种亲切的感觉。忙不迭的撕开一边把信纸抽出来,才念了一行字眼泪就悄然滑落。</p><p class="ql-block"> 父亲管我叫二丫头,他说,“脱谷的时候冷,在大野地里四处无遮挡,怕你冻手给你做一副棉手闷子,已经寄过去了,收到给家里回个信。”</p><p class="ql-block"> 其实,脱谷的时侯是不能戴棉手套的,厚实抓不住稻把,也容易被脱谷机的齿轮剐蹭,曾经有青年被脱谷机剐断了手指。</p><p class="ql-block"> 徒手脱谷,免不了冻疮累累。</p><p class="ql-block">  我也用手糊的信封给家里写信。</p><p class="ql-block">  我写手套收到了,很暖和,别人手上有冻疮而我没有。其实,我双手冻疮的皮肤已经发黑,不等结痂又裂开了。</p><p class="ql-block">  手糊的信封就这样,如一片片雪花,轻飞漫舞在岁月中叠加了无数的牵挂,也增填了无尽的温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田力</p><p class="ql-block">拆开岁月里的烟云(散文诗)</p><p class="ql-block">1、航空信封</p><p class="ql-block"> 它四边都印有红蓝相间的小斜条,一下子,它就彩色起来。</p><p class="ql-block"> 它是旧的。边角已经有了磨痕,但它是空的,没有被使用过。</p><p class="ql-block"> 在这只抽屉里静静躺着。</p><p class="ql-block"> 或许它也幻想会有一个远方,会被一个人填写,字迹工整,或者潦草。然后被邮政局分拣出来,盖上黑戳,然后被扎进布袋子里,匆匆忙忙去机场。一路上感受到彩霞,感受到云朵,彩霞和云朵都来抚摸它的脸颊。</p><p class="ql-block"> 但是它没有,它仅仅是抽屉里的一只空信封。</p><p class="ql-block"> 独自彩色。</p><p class="ql-block">2、白信封</p><p class="ql-block"> 薄而软。或许最初时,它们有一些坚挺。</p><p class="ql-block"> 工厂区转角的小卖店,就有卖。它们也被当成找零的零钱,一毛钱,花出去八分钱,两个白信封会被当成二分钱,找零回去。</p><p class="ql-block"> 信封的右下角,也可能左下角,会有吴清华或者李铁梅。</p><p class="ql-block"> 雪片一般,它们飘落进方方圆圆的绿色邮筒,一层,压住又一层。</p><p class="ql-block"> ……那是“家书抵万金”的年代,那是“三线”建设,如火如荼的火红年代。</p><p class="ql-block"> 雪花飘呀飘,雪花融呀融。</p><p class="ql-block"> 因为薄而软,因为暖,捧在手里,更精心。</p><p class="ql-block">3、牛皮纸信封</p><p class="ql-block"> 板着黄面孔。</p><p class="ql-block"> 有话便说,公事公办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投进邮筒,会发出“吧嗒”一声。一下子,寄信人的心,便仿佛有底了。</p><p class="ql-block"> 三寸照片也可以夹带其中,用白纸多折几层。信封背面写上字,提醒邮递员:请关照,勿折。</p><p class="ql-block"> 禁得起一路上花开花落、云聚云散的折腾。禁得起邮戳一次一次沉重敲打。</p><p class="ql-block"> 硬汉男人一般。 </p><p class="ql-block">4、背面开封的信封</p><p class="ql-block"> 会临时改变一下我们的拆解习惯。</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愣一下。</p><p class="ql-block"> 像我们忽然遇到一个穿背带裤的人。</p><p class="ql-block"> 黑白胶片转动,异域的人坐木头靠背椅上,用鹅毛笔在银幕中写字,信封已经摆在桌角。</p><p class="ql-block"> 剧情被反复牵引。</p><p class="ql-block"> 繁体字,也适合落笔在它的正面,它可以贴邮票,江南塞北。也可以直接捎,写信人,便是了送信人。</p><p class="ql-block"> 它更仿佛是一个穿长衫的瘦高个子的人。</p><p class="ql-block"> 有些话,不说。只示意:内详。</p><p class="ql-block"> 是惊是喜,但也得从前往后,一点一点读。</p><p class="ql-block">5、花信封</p><p class="ql-block"> 女孩子是最喜欢这种喜庆色彩浓重的花信封。</p><p class="ql-block"> 五彩斑斓。</p><p class="ql-block"> 她们跳格子、踢口袋、跳猴皮筋、跳“城墙”,她们总是跳呀跳。仿佛跳,才能长大。</p><p class="ql-block"> 文静一点的人,就动手做花信封,假装写信,假装敲门,假装送信。</p><p class="ql-block"> 花信封里夹着空纸条,花信封里夹着印上“地方国营”的糖纸,花信封里夹着京桃碎花瓣。</p><p class="ql-block"> 所有的信都能送出去,所有的女孩子,都有好朋友。所有的信,里面都是裹着欢快的笑,没有一丝一毫忧伤。</p><p class="ql-block"> 工厂区里的女孩子,她们热衷于这样的游戏,春夏秋冬,那时候,她们不懂得什么是世间的忧郁和忧伤。</p><p class="ql-block">6、手糊信封</p><p class="ql-block"> 手巧的人可以乱真。</p><p class="ql-block"> 手巧的人也可以糊风筝,风筝飞起来,想让它多高,就多高。</p><p class="ql-block"> 春天了。</p><p class="ql-block"> 糊风筝剩下来的纸也不能扔掉。糊成的信封,不统一,大大小小都有。</p><p class="ql-block"> 哪有那么多信要写呀?糊好的信封,就压在铁腿床铺的褥子底下,平整整,暖呼呼。</p><p class="ql-block"> 也可能装几联布票、线票、副食品票。它们也算是有了自己的用处。</p><p class="ql-block"> 而岁月也不会放过它们。它们由纯白变成深白,由深白变成暗白,由暗白变成微黄。</p><p class="ql-block">7、明信片</p><p class="ql-block"> 车间里人多,月初,办事员会从厂部取来用猴皮筋套着的一摞明信片。</p><p class="ql-block"> 每个月都去取。</p><p class="ql-block"> 每个人的生日都记在花名册上,月初会得到印上祝福语的明信片。</p><p class="ql-block">  明信片的图案,是工厂去打印社,自己设计出来。有的年份是火车,有的年份是炼钢钢水罐,有的时候是轧辊机。</p><p class="ql-block">  这像当年的纸币上,也是印刷着炼钢工人、挖矿的矿场、厂房里的车床、纺织女工的纺车……</p><p class="ql-block">  劳动,换来了彩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付灵芝</p><p class="ql-block">拆开岁月的烟云</p><p class="ql-block"> 每个信封,都有自己的故事。拆开岁月的云烟,所有的记忆都在这一刻被唤醒。</p><p class="ql-block">1、航空信封</p><p class="ql-block"> 为便于识别,四周印有红蓝色相间隔的斜形花条。优雅中又多了几分曼妙。</p><p class="ql-block"> 如果信封一族也分三六九等,那航空信封,绝对是贵族。气场强大,走到哪,都被高看一眼。</p><p class="ql-block"> 它醒目的红蓝色,即使和众多的信封们挤靠在一起,也能一下子被分拣员发现,被分拣出来,然后,由专车送往机场,最后,被飞机带到离云朵更近的地方,离太阳更近的地方,眺望别的信封们看不到的风景。</p><p class="ql-block"> 鸿雁传书,它就是鸿雁,红蓝条分明是它的翅膀。</p><p class="ql-block"> 在飞机的助力下,它总能比那些普通的信封更快到达目的地,尽管它不知道,它的到来带给人们的是欢喜,还是悲伤。</p><p class="ql-block">2、牛皮纸信封</p><p class="ql-block"> 相貌不咋样,一张严肃的面孔,身体却结实,容量大,还不怕舟车劳顿。</p><p class="ql-block"> 造价高,百姓写信,很少用。单位倒是喜欢用它装工资、票据,也装公函文件。</p><p class="ql-block"> 记得那会儿,我刚当校团委书记。老校长听说我去局里开会,便让我顺路把文件捎回来。</p><p class="ql-block"> 学校在矿区,去教育局,不仅需坐两段公交,还要走一段土路。</p><p class="ql-block"> 那天,局秘书听我说明来意,便在一堆牛皮纸信封中翻找起来,随后,把写有我们学校名字的牛皮纸信封交给我,还让我签了字。</p><p class="ql-block"> 公交车特别挤。我怕弄丢了,把装牛皮纸信封的皮兜子放到胸前,紧紧抱着,草木皆兵,比第一次给学生上课还紧张。</p><p class="ql-block"> 趁倒车的空隙,我把兜子悄悄打开,查看夹层里牛皮纸信封,就像海娃查看老绵羊尾巴下面的鸡毛信。</p><p class="ql-block"> 下车了,天公不作美,竟飘起毛毛雨,担心弄湿了文件,忙脱下外套,把兜子包起来,以最快速度往学校跑。</p><p class="ql-block"> 到学校,衣服潮了,牛皮纸信封安然无恙。那一刻,所有的忐忑不安,风雨中奔跑的艰辛都化为喜悦,仿佛自己就是电影中那个经过万千险阻把文件安全送达的小战士。</p><p class="ql-block"> 后来,取送过无数牛皮纸信封。再后来,到机关工作,起草过的文件,也曾被装进这样的牛皮纸信封。</p><p class="ql-block"> 但,不辜负信任,极尽所能把事情做好的初心,一直在。</p><p class="ql-block">3、花信封</p><p class="ql-block"> 爷爷写得一手好字,奶奶不识字,却会画画。</p><p class="ql-block"> 于是,爷爷奶奶寄来的信封上,有爷爷的字迹,也有奶奶画的画。印象中,画过山水,也画过花鸟鱼。</p><p class="ql-block"> 我喜欢这些独一无二的花信封,把它们夹在妈妈的旧教案里。前院胖丫给我看她的花糖纸,我就给她看我的花信封。</p><p class="ql-block"> 又收到一个花信封。</p><p class="ql-block"> 信里,爷爷再次说身体好多了,不用再往家里寄钱了。</p><p class="ql-block"> 爸爸看了,眼圈就有些发红。我举着花信封偎在爸爸的怀里,说“不让你寄钱了,你怎么还难受?”爸爸便说“傻孩子,爷爷奶奶是心疼我们呢!”</p><p class="ql-block"> 我,把花信封贴在脸上,想像是爷爷奶奶的手在抚摸。虽然爸爸的话,我似懂非懂,但我相信爸爸话。</p><p class="ql-block">4、白信封</p><p class="ql-block"> 小学教室里,班主任白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个白信封。</p><p class="ql-block"> 她指导我们把写好的信放到信封里。是封慰问信,是写给解放军叔叔的,地址写的是珍宝岛。</p><p class="ql-block"> 太阳从窗口照进来,照在白信封上,信封不仅变得更加洁白,还有了阳光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一阵风过,把几个信封吹起来,我们就咯咯笑,说,“这信封像和平鸽,想早点飞到解放军叔叔那。”</p><p class="ql-block"> 下课,白老师领着我们,把“和平鸽”一个个投到校门口老槐树下的邮筒里。雪片似的,一层压住一层。</p><p class="ql-block"> 那是,我人生用过的第一个白信封。</p><p class="ql-block">5、明信片</p><p class="ql-block"> 上大学时,流行明信片。</p><p class="ql-block"> 每年元旦,会收到好多明信片,也会邮出好多明信片。所有的明信片上都挤满了祝福,没有一丝一毫痛苦。</p><p class="ql-block"> 互邮的,大多是原来高中要好的同学,有外市读大学的,也有本市念中专的。</p><p class="ql-block"> 一套十张。从中选出最中意的,送给最要好的那个。</p><p class="ql-block">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专属明信片,印本校风景。我有一个同学考的北大,我便每年都会收到一张印着未名湖畔的明信片。她写在上面的话特别有味道,我喜欢看。后来,知道她成了大作家,我一点也不奇怪。</p><p class="ql-block"> 已记不得最后一次邮明信片是啥时候的事儿,只记得最后收到的明信片是前两年女儿去国外旅游时带回来的,花花绿绿,都是外文。</p><p class="ql-block">6、纸糊信封</p><p class="ql-block"> 属于私人定制。</p><p class="ql-block"> 记忆中,一个信封只要一分钱,但对经常写信的人家,也是一笔开销。在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年代,纸糊一个信封就相当创造了一分钱的财富,何乐而不为中又饱含无奈。</p><p class="ql-block"> 手巧的,会在信封上画点小图案。心灵的,会把孩子不用的书本上的小动物、小花朵剪下来,贴上去。</p><p class="ql-block"> 用惯纸糊信封,以至于成年后看见柜台里漂亮的信封就想买。花鸟鱼虫图案的信封,一摞摞,放在抽屉里,最后,也没用几个,成了“古董”。</p><p class="ql-block"> 现在,越来越多的物品,以Diy形式出现。虽然没有外面卖的好看,却可以体会到自己动手做的成就感。我忽然觉得,纸糊信封是名正言顺的Diy产品。</p><p class="ql-block">7、军用信封</p><p class="ql-block"> 是军人的专属。</p><p class="ql-block"> 乍看,信封有些特别。细端详,贴邮票处盖着红色三角戳。</p><p class="ql-block"> 这是军用信封。是免费邮寄的,体现国家对军人的厚爱。</p><p class="ql-block"> 我在姥姥的炕席底下看过,那是当兵的舅舅寄来的。我有五个舅舅,大舅和四舅都当过兵。</p><p class="ql-block"> 我在语文组办公室里,收到过。</p><p class="ql-block"> 打开,才知道,是当了兵的学生东子寄来的。</p><p class="ql-block"> 他还是那么顽皮,一开头就写“老师好!我给你打立正。”</p><p class="ql-block">  侄儿也去了部队,每次从带着他体温的军用信封里抽出照片,都感觉他更英俊、更成熟了。</p><p class="ql-block">  红红的三角戳,是信封上最美的风景,是标识,更是无上光荣。</p><p class="ql-block">  我把仅有的几枚军用信封放在抽屉最上层,常常看几眼,用来弥补这辈子也不能邮寄这样信封的遗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曲金凯</p><p class="ql-block">拆开岁月里的烟云(散文诗)</p><p class="ql-block">1、航空信封</p><p class="ql-block"> 还没坐过飞机的时候,收到了一封用航空信封寄来的信,信封是白色的,好像不是普通的纸,很硬实,明显的标志是在左下角有一个蓝色的标识,“航空”两个字特别醒目,让我相信它是乘坐飞机来的。我虽然不集邮,但对花花绿绿的邮票很喜欢,遇到好看的纪念邮票总是要剪下来,用水润湿,揭下来,放到玻璃板上荫干,夹到册子里收好。这个航空信封就例外了,它是坐过飞机的,没舍得剪,连邮票一起保存起来了。</p><p class="ql-block"> 多少年后,翻出来看,来信的地址是辽阳县刘二堡,我差点笑出声,那时别说刘二堡,就咱大钢都也没有机场呀,可以断定它没坐过飞机……</p><p class="ql-block"> 看来航空信封不坐飞机也可以送达。</p><p class="ql-block">2、白信封</p><p class="ql-block"> 白信封对我来说印象最为深刻,它不是用来寄信的,是用来装钱的。记得上班第一个月拿到的工资就是白信封装的。不论师傅徒弟都是一样的,看起来薄厚也差不多。那时候没有百元大钞,最大的票子是十元钱的“大团结”。我学徒工资19元,还挣不上2张,一般情况下是10元一张、5元一张、1元4张。师傅工资45.2元,10元4张、5元一张,2角1张,都是6张票子,含金量却大不一样。</p><p class="ql-block"> 白信封上核算员龙飞凤舞的写着我的名字和钱数,尽管写得难看,我也能在众多白信封中一眼就找到它,拿到手里数一数,再放到上衣口袋里。回家工资连信封如数交给妈妈,妈妈给我攒着,给我买自行车、买手表、娶媳妇。就连这白信封她也舍不不得丢,动迁搬家时箱子底下翻出了很大一沓子白信封。 </p><p class="ql-block">3、牛皮纸信封</p><p class="ql-block"> 单位用的信封都是用牛皮纸做的,在印刷厂印的,上面印有厂名和地址,实行邮政编码后,左上角还印上6个小方格。这种信封用处可大了,上报材料、公文信件都用它。它还把用了多年的白信封取而代之,开饷时用来装工资。因为这个时候收入提高了,钱多了,白信封不结实,弄不好信封撕开了,票子散落了一地。</p><p class="ql-block"> 我还曾临时代替总务去印刷厂印信封,那个业务员看我年纪轻轻的,以为是新换的总务,就极力地讨好我,估计是想“贿赂”我。我说是临时替班的,他不信。临走时拿出一沓子稿纸送给我,我也没推辞,正好回家写东西用。偷书不算偷,“受贿”几本稿纸,也不应该算受贿吧!</p><p class="ql-block">4、背面开封的信封</p><p class="ql-block"> 工友大强处对象了,女朋友竟然是一位女兵,还是通讯兵,让我们这几个单着的哥们羡慕不已,那时通信不方便,可这个女友有得天独厚的方便条件,经常打电话,只听车间核算员一嗓子:大强来电话啦!我们就知道一定是对象想他了。</p><p class="ql-block"> 不知道咋滴,一段时间电话没动静了,我们哥几个开始胡思乱想了,是不是感情出岔啦!这一天收发室的大爷送来一封信,说是大强的。看落款是部队的,不用猜肯定是对象来的。一个混小子,随手就从背面把信揭开了,内容竟然是分手。这下子可把我们吓坏了,偷拆别人信件是违法的,这可咋办呢?还是这小子有办法,小心翼翼的重新封起来。不知道是不是心里有鬼,我总觉得能看出来是拆过的。</p><p class="ql-block"> 当大强收到这封信时,很痛苦,我们大家好言相劝,大丈夫何患无妻,找个能天天见面的多好,何必又是电话又是写信的,牵肠挂肚,多没意思呀!</p><p class="ql-block"> 多年以后不经意间提到这封分手信时,大强微微一笑,我当时就看出来信被你们拆开过。我问他,你咋知道。他笑道:“我看信,还没说什么事,你们就开始劝我,这不是不打自招吗?信封背面的浆糊还没干,我就知道你们几个小子干的坏事。看在哥们的情谊上,我怎么能说破呢?”</p><p class="ql-block">5、花信封</p><p class="ql-block"> 时代进步了,白信封、牛皮纸信封过时了,花信封越来越多了。那些年流行送贺卡,刚开始办公室买来一沓子贺卡,打印好祝福语,让我签名,我随手找来牛皮纸信封,被秘书小方拦住,这信封多土呀,这么好看贺卡怎么能用它装呢。她拿来一些印制精美的花信封,让我看,这个多时髦多喜庆呀!我问她多少钱一个,她告诉我,批发价3元。我说,太贵了,不实用!是主任同意买的吗?她不语。我告诉她,下不为例!从那以后贺卡都用牛皮纸信封装了。</p><p class="ql-block"> 后来贺卡都自带信封了。</p><p class="ql-block"> 再后来没有人送贺卡了。</p><p class="ql-block">6、手糊信封</p><p class="ql-block"> 和现在的年轻人讲,肯定不会相信,我用自己手糊的信封寄过信。</p><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年小学六年级时,突发奇想要给《中国少年报》投稿,写了一篇当时最时髦的批判牛鬼蛇神的短文,自认为写得不错,还受到当时的政治辅导员的赞许,她鼓励我:“投吧!一定能发!”据说信封上标明投稿的信件,可不贴邮票。信封咋办呢?当时可连买信封的钱都没有呀!自己动手,找来包装纸,打点浆糊,做了信封,端端正正的写上中国少年报社收。尽管一个花甲都过去了,我还清晰的记着报社地址是“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海运仓胡同2号”,因为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投稿,而且是用手糊的信封寄出去的。</p><p class="ql-block"> 没想到的是这封手糊的没贴邮票的信,报社真的收到了,而且还给我回了一封打印的信:曲金凯同学,您的来稿收到,因稿件太多,未能发表,恕不退稿。信封里有一张印有毛主席语录的书签,很精美,让同学们很羡慕,我也暗暗的自豪了一些日子。</p><p class="ql-block">7、明信片</p><p class="ql-block"> 我不是集邮爱好者,但对明信片情有独钟,尤其风光类的。那些年经常出差,无论是国内国外,每到一地都会买一些有代表性的明信片,做个纪念,证明我到过这个地方。回来后也会当作小礼品送给朋友。</p><p class="ql-block">  近些年明信片花样翻新,中国邮政推出印制个性化的明信片。看我在网上发一些自己的工笔画作品,在邮政局工作的朋友极力推荐我做一批,还是带邮资可以抽奖的那种。我挑选了“富贵蝶来图”“仁者寿”两幅工笔作品,制成邮资明信片。2019年是我们69届同学参加工作50周年,在同学聚会上我把这两张明信片作为礼物送给老同学,大家都非常喜欢,围着我,给他们签名留念,那场面像“明星见面会”,心里偷偷的美了一把。</p><p class="ql-block">  随着电脑网络的普及,中国邮政又开发出新产品:自助明信片。就是自己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明信片,自己用打印机印在空白的明信片上。这个就更有意义了,我可以随心所欲的自己印制明信片,2021年是牛年,我用一幅《春牛图》做了贺岁明信片。2022年是虎年,我用的是一幅《虎岁昌盛》,一只大老虎腾云驾雾从画面上走出来,很震撼!</p><p class="ql-block">  进入信息化社会,通讯技术越来越发达,连书信都很少人写了,不过我觉得明信片是个特例,它会以自己独特的魅力一直存在下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代晚霞</p><p class="ql-block">拆开岁月里的烟云</p><p class="ql-block">(散文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牛皮纸信封</p><p class="ql-block"> 一九九七年,七十岁的婆婆要去美国看她的二女儿。临行前,她告诉我每个月七号到矿山公司给她取工资 ,然后到隔壁房间交党费。</p><p class="ql-block"> 我心里很疑惑。婆婆有四个孩子,除了二女儿在国外,其他三个孩子都在鞍山。</p><p class="ql-block"> 此后每个月的七号我都给她取工资。工资是放在一个开口的牛皮纸信封里。我数好钱,交完党费后,用一张纸条记下工资总额和交党费的钱数。再把这张纸条小心翼翼的塞进信封,然后锁在我的抽屉里。它是沉甸甸的。 </p><p class="ql-block"> 十个月后,婆婆回来了。我把这十个信封交给她。她把每个信封里的钱都数一遍。又把我写的纸条看一遍。然后笑着说:我当初把这件事儿交给你就对了。</p><p class="ql-block">2、白信封</p><p class="ql-block"> 白信封在我的记忆里印象最深刻。</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八年,十六岁的姐姐下乡到盖县罗屯公社。从她的来信中知道那里是山区,主要农作物是果树。她们的主食是高粱米,瘦弱的姐姐一吃高粱米饭就胃疼。她们最多最累的农活是往山上挑粪或挑水。到年底的时候,扣去口粮钱,每天平均只能挣到八分钱。</p><p class="ql-block"> 姐姐的来信中,除了说到农村的生活,也会描写一下碧流河水的清澈和周围美丽的景色。</p><p class="ql-block"> 我那时正读初中。非常喜欢看姐姐来信,可是每每读完信想到她辛苦的劳累一天,都不值这八分钱邮票加一分钱的白信封,心里总有一丝酸楚。</p><p class="ql-block">3、手糊信封</p><p class="ql-block"> 手糊信封在我心里是温暖又遗憾的存在。 </p><p class="ql-block"> 我和她是从小的好朋友。下乡时,我在盘锦,她在营口。通信是我们最重要的精神生活。我们共同的习惯是读完对方的信,无论怎样劳累,都想立刻回信,因为我们总有说不完的话,从生活的艰难到心中的苦闷,以及对未来的向往。我挂在墙上的书包中,塞满了她的来信。</p><p class="ql-block"> 因为用的多,寒暑假的时候,我们就自己手糊信封,每一次都能糊上二十几个。大多数是用白纸糊的,有时也用牛皮纸。</p><p class="ql-block"> 四十多岁的时候,她要搬家,我到她家去,她指着那一纸箱的信说,搬了好几次家,你的信我都没舍得扔。望着那些磨破边的手糊信封 ,我说这回下决心咱俩都处理了吧。</p><p class="ql-block"> 六十几岁时我到她家,她对我说,真后悔把那一箱子信都烧掉了。</p><p class="ql-block"> 我又何曾不是呢?</p><p class="ql-block">4、明信片</p><p class="ql-block"> 不记得它诞生在什么时候。也忘了它消失在哪个年代,现在它只留在我们的记忆里。</p><p class="ql-block"> 我用明信片的次数不超过十次。它像一只美丽的蝴蝶带着我简洁又美好的祝福,一路飞去。不论是邮递员还是邮局的人。不管是收件人还是他周围的人,都能看到我诚挚的祝福。</p><p class="ql-block">5、花信封</p><p class="ql-block"> 大概是九十年代初,我们室里分来一位南方的小姑娘。</p><p class="ql-block"> 午饭后,事务员会把一堆报纸和信件放到桌子上。偶尔就会有一个漂亮的花信封在其中,这时那个漂亮的小姑娘,就会带着满脸幸福的笑容,害羞的把它取走。大家都能想到,那里面一定是漂亮的文字和甜蜜的话语。两个月后,那个小姑娘调回南方了。从此,我们再也没有看到那样的花信封。</p><p class="ql-block">6、 航空信封</p><p class="ql-block"> 你用红蓝相间的斜杠装饰了白信封的边框。</p><p class="ql-block"> 我不知道你的内心有多么焦虑。</p><p class="ql-block"> 或许你有十分重大,又万分紧急的秘密。</p><p class="ql-block"> 或许你有巨大的惊喜。</p><p class="ql-block">  然而,相比你那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势,我更喜欢普通的平信封。</p><p class="ql-block">  它更像山脚边轻轻流过的小溪,低调而沉稳。没有大惊大喜,也没有波澜壮阔。</p><p class="ql-block">  就像我们喜欢平日的生活:一片祥和安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六、苗国生</p><p class="ql-block">拆开岁月里的烟云</p><p class="ql-block"> 牛皮纸信封</p><p class="ql-block">老朋友大多经历过,用过牛皮纸信封,装过时代喜愤悲哀,装过相思离别,装过峥荣岁月。</p><p class="ql-block"> 用浆糊封好口,用手指舔点吐沫往八分钱邮票背面一抹,再用力一拍信封上角,迎着春风或冒着漫天大雪,骑着老洋车子,一路可能特高兴,也可能不高兴,奔绿色邮桶去了,信对准邮口手往前一推,一项至关重要事情办完了。</p><p class="ql-block"> 等待那是漫长,可能是煎熬的,回信,等信,盼信,信里有长者淳淳教导,有孩儿工作汇报,还有夫妻离别思念,恋爱中一生守护的诺言,包罗万象,都由这发黄牛皮纸信封承载着,长途跋涉完成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七、王叶东</p><p class="ql-block">拆开岁月里的烟云(散文诗)</p><p class="ql-block">1、航空信封</p><p class="ql-block">  我从没有收到过带红蓝斜花条边的信封的信,我家也没收到过。</p><p class="ql-block">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在同学家里看到过这种信封,感觉也没什么,我的同学也没把这个信封当宝贝,只说用这样的信封邮信快。我们只知道,这信封上的邮票有飞机图案,与普通邮票不一样。同学的姐姐把邮票撕下来拿走了,把信封扔给了我们,我用铅笔,在贴邮票的地方画了一个飞机,在飞机下面写上50分,大家看了都说又可以邮信了。然后,用这个信封装了个葱叶,举着跑到院子里的鸡笼旁,拿出葱叶去喂鸡,告诉鸡这是从远方邮来的菜。</p><p class="ql-block">  后来上班了,在办公室里又见到了带红蓝斜花条边的信封,才知道,这是航空信封。</p><p class="ql-block">  今天,在收拾旧书籍时,抖落出一个旧的带红蓝斜花条边信封,让我又想起了五十多年前的同学和他家养的鸡。</p><p class="ql-block">2、白信封</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父亲总写信,每次都让我去合社买白信封和邮票,我记得邮票8分钱,白信封比其它信封价格低,3分钱。每次我都要两角钱,剩下的一角钱我能买一本小人书。我很盼望父亲写信。</p><p class="ql-block">  后来,信封涨价了,父亲自己粘信封。我要买小人书,父亲还是会给我钱的,只是不能让妈妈知道。</p><p class="ql-block">  不论在哪里, 每当看到小人书,我都会想起白信封。</p><p class="ql-block">3、牛皮纸信封</p><p class="ql-block">  在半导体收音机盛行的年代,我买了一个半导体收音机。只因想多听几个电台,不懂家电修理的我,把一个叫中周的器件弄坏,又四处买不到。</p><p class="ql-block">  带着试试看的想法,我给半导体厂家写了一封信,随信放了两元钱。一个多月没得到回信,让我放弃了等待。我把半导体放到床底下,只等有个决心让我丢掉。一种小失落环绕了两天,在开工资时烟消云散。我想等星期天休息,再买一个半导体收音机。</p><p class="ql-block">  吃完中午饭,班长从车间回来,递给我一个牛皮纸信封,说是我的。我打开一看,里面有一个“中周”,还有一联加起来是一元五角的邮票,信封里没有文字。我拿着牛皮纸信封,感觉有千言万语想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八、王冰</p><p class="ql-block">拆开岁月里的烟云</p><p class="ql-block">1、航空信封</p><p class="ql-block"> 航空信封,是采用飞机邮寄的标识性信封。</p><p class="ql-block"> 记得这种信封的左下角,印有一方蓝天。</p><p class="ql-block"> 这种信封,我小时候见过,并不陌生。通常是寄往国外。国内很少用,相当于鸡毛信,加急。</p><p class="ql-block"> 我一发小,家有海外关系,在她家我见过这种信封,信封下方地址还写有英文。当时,小学生都喜欢集邮,我对外国邮票感兴趣,因为它少见,一张能换好几张国内邮票。</p><p class="ql-block"> 在那个年代,发小家有海外关系,她一直忌讳莫深。改革开放后,她才公开谈论她家的海外关系,俨然华侨摇身一变,值得炫耀了。</p><p class="ql-block"> 真是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p><p class="ql-block">2、白信封</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我们曾用白信封寄信。</p><p class="ql-block"> 记得小学语文课本上有一课叫《一封信》。</p><p class="ql-block"> 老师教我们写信的格式和怎样写信。那时我们刚学写作文不久,三年级之前,寒假作业只是学写日记。</p><p class="ql-block"> 当时不怎么会写,只是写读后感、电影观后感,看图说话之类的小短文。那时候的我,总去市里少年宫看小画书,就比别人识字多一些。邻居小姐姐比我高一年级,总让我帮她听写。我不识的字和词组,她就教我读音,再让我念出来考她听写。</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就超前识了许多字。</p><p class="ql-block"> 学写信后,老师留作文,让我们给外地亲属写信。我奶奶在大连,我就按照写信格式和课文里的意思,照着葫芦画瓢,写了一篇。</p><p class="ql-block"> 先是问奶奶好,再写父母向她问好。然后写自己现在读小学三年级了,正在学写信。功课很好,两道杠。期中考试成绩双百。平时看些《红领巾》、《儿童文学》课外书。三年级开始写钢笔字,做作文,学珠算,每周下午还有一节手工课,时常要带剪子打浆糊……最后一段写让奶奶寄一些大连的风景图片来。</p><p class="ql-block"> 信交上去后,老师在班里当范文读给大家。</p><p class="ql-block"> 老师又教我们如何填写信封,如何寄信,要我们回家问收信人姓名、地址和带一个空信封。我真的回家要了个白信封,那时候信封可能压根就没有印花图案,就是个白信封。我把自己写的信用钢笔誊在原稿纸上,并在信封上按照老师教的方法填写寄信人收信人地址、姓名。又向家长要了八分</p><p class="ql-block">钱,一起交给了老师。</p><p class="ql-block"> 没想到过了半个月,奶奶来信了,说收到了我写的信,非常高兴。直夸我有出息,信写的好,文笔流畅(奶奶解放前就是小学教师),鼓励我好好学习。</p><p class="ql-block"> 老师真的把我们的作文,当做信件寄给了我们的亲人。只是奶奶对我索要风景图片,只寄过来一张,没有买到全套的风光图,令我有些失望。</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写信,尘封的往事,因写《白信封》,让人回味良久……</p><p class="ql-block">3、牛皮纸信封</p><p class="ql-block"> 直到我毕业参加工作后,才用上牛皮纸信封。以前见过父母用这种竖着写的信封。左下角印着大红字某某某单位,左边还有一行小字是单位地址。右边是要你填写的收信人地址,中间竖着填写收信人姓名,还有个印刷红字”收”。</p><p class="ql-block"> 开始使用这种公家牛皮纸信封,隐约还有点儿小激动。时间长了,就司空见惯了。</p><p class="ql-block"> 我没用它寄过信,但用它装钞票。</p><p class="ql-block"> 那时刚好单位开始认购国库券。发下来后,放普通信封里,担心磨损,不放心。就直接装入这种牛皮纸信封里。</p><p class="ql-block"> 牛皮封面上赫然写着国库券几个字,夹在家里重要的笔记本里。</p><p class="ql-block"> 几年后,国库券到期拿出来时,还和刚放入时一模一样,崭新崭新的。</p><p class="ql-block">4、背面开封的信封</p><p class="ql-block"> 在南方上学的时候,经常接到这种背面开封的信封。</p><p class="ql-block"> 当时我在外地读书,妹喜欢用这种信封给我写信。那时我通常会想家。特别是开学的前两个月比较想家。忙过了期中考试,又要忙着月考、期末考,基本上就无暇想家了。</p><p class="ql-block"> 但是每次午间吃饭时,一眼看见这种背面开封的信封时,都会有小激动。</p><p class="ql-block"> 家里父母工作忙,都是我妹代他们给我写信。信里说她和家人想我了,尤其是节假日吃好东西的时候,家里人时常念叨我,我要是在家就好了。</p><p class="ql-block"> 信里妹妹常说些邻居和同学的一些琐事。每每读信时,我常有家书抵万金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我一般半个月写一封回信。周六下午洗衣洗澡图书馆换完书,然后坐教室里开始写家信。</p><p class="ql-block"> 回信本应一小时能写完,常常写着写着有点儿心猿意马,开始想家了。</p><p class="ql-block"> 回信常常是老生常谈,说一些套话。告诉家里,这里伙食很好,每逢期中期末考试,学校还给加营养餐,发免费餐券。</p><p class="ql-block"> 就是学习很紧,课业重,常常每天学到晚上十点钟,教室熄灯了,才回宿舍。</p><p class="ql-block"> 有时候,会心里羡慕师范、财经、医药等文科的女生。慢慢明白,学工科女生,何以会寥寥无几?</p><p class="ql-block"> 那时,学校里有马列,英语,体育三种师资班,他们学业轻松。尤其是体育师资班的学生,整天研究上哪儿玩,最近有什么好电影上映。</p><p class="ql-block"> 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喜欢数理化,再苦再累也要奋发努力。</p><p class="ql-block"> 背面开封的信封,千里之外寄来的家书,正是我砥砺前行,努力学习的动力源泉。</p><p class="ql-block">5、花信封</p><p class="ql-block"> 在北京进修计算机的那一年,我莫名地喜欢上了花信封。就是信封左下角印有漂亮图案的那种信封。</p><p class="ql-block"> 现在想来,那时难免有点儿幼稚,也知道花信封要略贵些,就是喜欢。</p><p class="ql-block"> 因为不常写信。每次我和同学偶尔上街,路过学校员工宿舍小商店时,看见漂亮的花信封和好看的邮票,就顺手各买它十来个,放在宿舍的箱子里。用时各抽出一个,很方便。</p><p class="ql-block"> 记得有一回,发现教师宿舍小商店门外莫名排起了长队。男女老少都有,坐着大板凳小板凳。</p><p class="ql-block"> 走上前好奇地问其中一个,原来这些人在这连夜排队等着要买连张的猴生肖邮票。</p><p class="ql-block"> 当时我还好笑,一枚邮票有什么好的?值得这般大动干戈?</p><p class="ql-block"> 哪里晓得廿年后,猴票四连章,国内竟然都已炒到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人民币了。</p><p class="ql-block"> 哈哈,如今该咋舌的是自己,当年竟然与财神爷擦肩而过,当面错过了一个发横财机会。</p><p class="ql-block">6、手糊信封</p><p class="ql-block"> 下乡做知青时,有段时间我们自己学着手糊信封。美其名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p><p class="ql-block"> 有时下雨天休息,闲着无聊,也会往家里写信。因为家里给的零用钱不多,又不好意思手心向上,开口向家里要。知青中普遍流行使用手糊信</p><p class="ql-block">封。</p><p class="ql-block"> 找来白纸,比照标准信封尺寸,自己糊一个信封口袋。很实用。</p><p class="ql-block">  后来上大学了,看见南方来的同学也自己手糊信封。美其名曰:这样用着顺手方便,尤其是乡村来的同学,更是能省则省。</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们也受其影响,自己动手糊信封。用手糊信封,只要买一张八分钱邮票,就可邮信了。</p><p class="ql-block">  至于信纸,我们就在作业本上随便撕下来一张纸,写写就好。</p><p class="ql-block">  手糊信封,是那个年代的产物,打着时代的鲜明烙印。</p><p class="ql-block">7、明信片</p><p class="ql-block">  明信片,一张印有漂亮图案的卡片,写上地址,可以直接邮寄。</p><p class="ql-block">  记得毕业实习时,我们全班师生去了无锡,太湖旅游景点,就有卖明信片的摊子。</p><p class="ql-block">  同学中有人掏钱买了明信片。我们还好奇的问:这明信片上也写不了几句话,再说都是公开的,谁都能看见,没意思啊。</p><p class="ql-block">  那位同学却说:“有意思啊,可以寄给自己啊。现在就写好往学校里寄,我们还没回学校呢,明信片就先寄到学校了。回学校时,看见自己现在写的明信片,躺在宿舍邮箱里,等着欢迎自己,该多有意思啊。”</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们一个宿舍的同学,每人都买了一张太湖蠡园,或鼋头渚樱花谷等等漂亮风景的明信片。</p><p class="ql-block">  背面写收件地址姓名,下面写上寄给未来自己的文字,祝愿自己如何如何,反正都是励志的话。</p><p class="ql-block">  实习回学校,一路上那么多新鲜事物,我们几乎都记在日记里。而当真的看到学校宿舍邮箱里,躺着一张张我们自己寄给自己,漂亮励志的明信片时,瞬间,我们都欢呼雀跃起来,激动得无以复加,那一刻,仿佛未来已经到来了。</p><p class="ql-block">  明信片会时不时带来一份惊喜,伴随我几年的学业。</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九、孙桂兰</p><p class="ql-block">1、航空信封</p><p class="ql-block"> 它四边都印有红蓝相间的小斜条,比起其它的信封,它就算美彩了。</p><p class="ql-block"> 它新鲜好看,我喜欢,我家住在山东梁山。每次给爸爸写信,我都让妈妈买这个信封。</p><p class="ql-block"> 我那时还小,才上学一年级,就学着给爸爸写信,填写好信封,字迹工整,装进写好的信纸,然后用浆糊封好口。送到邮政局,邮箱里。分拣出来,盖上黑戳,然后被扎进布袋子里,匆匆忙忙去机场。一路上感受到彩霞,感受到云朵,被送往远方鞍山。 </p><p class="ql-block">2、牛皮纸信封</p><p class="ql-block">  后来爸爸再来信,就变成牛皮纸信封了。结实,挺拔,像个魁梧 的,板着黄面孔的男子汉。有话便说,公事公办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我也用了,这种信封。写好投进邮筒里,会发出“吧嗒”一声。一下子,寄信人的心,便仿佛有底了。</p><p class="ql-block">  我和弟弟妹妹的照片,也可以夹带其中,邮给爸爸。信封背面写上字,提醒邮递员:请关照,勿折。</p><p class="ql-block">  经得起一路上颠簸,花开花落、云聚云散的折腾。经得起邮戳,一次一次沉重敲打,像硬汉男人一般,不弯不折。</p><p class="ql-block">3、手糊信封</p><p class="ql-block">  春天了, 我和弟弟妹妹,买几张大纸,自己糊风筝,风筝飞起来,想让它飞多高,它就飞多高。</p><p class="ql-block">  糊风筝剩下来的纸也不扔掉。按着信封的样子,量好尺寸剪好,糊成信封。</p><p class="ql-block">  糊好的信封,就压在床铺的褥子底下,平平整整的,可以假乱真。</p><p class="ql-block">  用牛皮纸糊的信封,能装布票、粮票、菜票,副食品票。它们都有了,自己的用处。</p><p class="ql-block">  时间久了,它们慢慢的由纯白变成深白,由深白变成暗白,变成微黄。最后破旧丢弃。</p><p class="ql-block">4、明信片</p><p class="ql-block">  那时我上6年级,每次放假,同学都会互相送明信片。我收到一摞明信片。 </p><p class="ql-block">正面印着,祝福语的明信片。明信片的图案,很好看。有的年份是火车,</p><p class="ql-block">有的年份是炼钢钢水罐,有的时候是轧辊机,有的是花朵人物。各种图案,很新颖。</p><p class="ql-block">  后来毕业了,又收到许多,我也一一回赠了他们。收藏了好久,上班后,给了小弟小妹拿去玩,时过境迁,失去了作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十、赵 英 斌</p><p class="ql-block">拆开岁月里的烟云</p><p class="ql-block"> “家书抵万金”,“红雁传书”,这些美好的故事,至今都不能让人忘怀。如今绿色的邮筒代替了驿站,手机又代替了书信,然而时代的进步,並不能淹没书信留给我们的记忆,忘不了书信传递的情与爱。家国情怀的温馨,永远是成长的动力。信纸上每个跳动的字迹,就是一个个亲朋好友,就是“红豆寄相思”,总是那么熟悉、那么温暖。当一段段往事浮现在眼前时,仿佛就在昨天。</p><p class="ql-block"> 1、航空信封</p><p class="ql-block"> 蓝白相间的航空信封,寄托着多少往事。“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这种异地的思念之情,岂止一封航空信封所能承载。然而,悠悠岁月真就成全了有缘人,让千里一线牵成为美丽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我的两位同学,一个在重庆,一个在上海,他们在大串连时相遇相恋,书信是最好的精神寄托。正是因为相互鼓励,最后都考上同一所大学。他们的爱情故事,让我好感动。他俩后来去了美国,又用航空信封与我交流。在交流中,逐渐发现中美的对比发生了相反的变化,美国变得越发不自信,东方却变得越来越强大,不久他们终于回到了祖国。</p><p class="ql-block">  航空信封载不动信念与情怀。</p><p class="ql-block">  2、牛皮纸信封</p><p class="ql-block">  牛皮纸信封往往装的是公文信函或者是文件,普通百姓把拆开的牛皮纸信封用来装各种票证。</p><p class="ql-block">  同学之间的交往,每次聚会之后都有照片,按照名字装入信封,然后按地址寄给本人。现在尽管手机有了拍照功能,但是照片多的无法保留,往往照完后,当时欣赏一下就忘掉了,不如当年的黑白照片,它储存着我们的成长历程,保留着我们失去的青春。</p><p class="ql-block">  我还用牛皮纸信封给《鞍山日报》寄过稿件。记得在初二时第一次刊登一篇豆腐块文章,稿费4元钱。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自此有了写文章的自信。</p><p class="ql-block">  文章至今还保存在牛皮纸信封里。</p><p class="ql-block">3、手糊信封</p><p class="ql-block">  那是知青下乡的年代,海城的小山沟,八山一水一分田,吃国家的返销粮,太贫困了,工分是1角4分,一年也挣不上百元。往家写信,就自己糊信封,然后有同学回家,就让他给每个人捎信。尽管艰苦,每次看到家里的来信,都是眼睛湿润,真正的体验到了什么叫“家书抵万金”。</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个同学被分到海城较远的山村,他也经常给我写信,也是用纸糊的信封,但是里面的信纸却是鼓鼓的,原来他失恋了,向我诉说心里的痛苦。</p><p class="ql-block">  这些经历不能一笑了之,这是我们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p><p class="ql-block">4、明信片</p><p class="ql-block">  明信片上的寄语,彰显了人们的理想和希望,检验了人的文化修养。用诗词写在明信片上的寄语,我们还抄录下来,我对诗词的热爱就来自明信片。</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参加了两个月的团校培训班,地址在泰和宫。当年在山坡上为一中建的校舍,成为当时的团校。年青人都有一颗火热的心,追求真理,热爱学习。经过两个月的脱产学习,都成为难舍难离的朋友,所以分别时,就用明信片写上赠言。如果能找出明信片,就能目睹当年的风貌。</p><p class="ql-block">  明信片是时代的风向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十一、齐伟</p><p class="ql-block">拆开岁月里的烟云</p><p class="ql-block">航空信封</p><p class="ql-block">  我去国外之后,妈妈开始用航空信封给我寄信,不再使用以前常用的白信封了。</p><p class="ql-block">  可能妈妈觉得只有航空信封才能坐着飞机,把她的话送到女儿耳朵旁。</p><p class="ql-block">  同样的航空信封,内容却是四季分明。</p><p class="ql-block">  它装过春日里大连的樱粉槐香,也装过对我“春捂秋冻”穿衣的嘱咐。当然了,也用它装过大连夏季海鲜啤酒节的热闹场景,小外甥女海边戏水的开心照片。</p><p class="ql-block">  装过高处的秋雁南飞,人字长阵,也装过低处家中购买秋菜的满心欢喜。</p><p class="ql-block">  冬天的航空信封更是充满了温暖。过大年的红火,亲朋好友的往来,一件件事,一桩桩事,把信封挤得满满当当。</p><p class="ql-block">  航空信封把妈妈的爱和家乡的记忆源源不断地传递给我,一封封信,让家乡不是遥远了,而是一寸一寸地拉近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十二、蒋素芹</p><p class="ql-block">拆开岁月里的烟云(散文诗)</p><p class="ql-block">1 、花信封</p><p class="ql-block"> 一封来自四十五年前的家书。</p><p class="ql-block"> 信虽然很薄,捧在手里却沉甸甸的。信封正面端端正正的写着收信人地址、姓名。最下方一笔一画大大的几个字“贵州省水城县六号…”,静静的躺在时光里。</p><p class="ql-block"> 这封信是1979年3月24日,父亲从遥远的贵州寄来的。父亲没有文化,只是在扫盲班学会了写字。这一年父亲在水城钢厂已经是第11个年头了。</p><p class="ql-block"> 父亲刚调贵州水城钢厂的时候,我们姊妹几个还都小,我小学还没毕业。每次爸爸来信,我们都兴致勃勃的拆开信,我便大声的一个字一个字认真读着。读着读着,眼泪就流了下来。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默默无声擦着眼泪。</p><p class="ql-block"> 爸爸信上的字写得很大很大,每封信也不超过200字。每个字都写得工工整整。每一个字里行间,都包含他对家,对孩子对妈妈的眷恋,有更多放不下的担心和疼爱。</p><p class="ql-block"> 爸爸说每次写信都要写上好几天才能完成。</p><p class="ql-block"> 惜字如金。每封信我都是读了一遍又一遍捧在手里,不舍得放下,总觉得意犹未尽,不断在信中寻找爸爸的影子。</p><p class="ql-block"> 十二年的光景,这家书翻山越岭,辗转数千里,满载着岁月的沧桑,和重如泰山的父爱,还包裹着酸甜苦辣的滋味。</p><p class="ql-block"> 这封珍藏下来的信,封面左下角带有彩色图案。印有“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郭建光与沙奶奶的彩照。邮戳邮票完整无缺。</p><p class="ql-block"> 信封封口处,弯弯曲曲的张着嘴,把封面“信箱”两个字吞到了肚子里。</p><p class="ql-block"> 那封信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一直在唱,一直在说,那年那月……</p><p class="ql-block"> 信封的背面重复着发信的日期。1979年3月24日。</p><p class="ql-block">2 、 白信封</p><p class="ql-block"> 岁月的长河中,总有些浪花留在岸上。封存在记忆中的往事,会不经意间被翻腾出来。</p><p class="ql-block"> 也许是我念旧。那些尘封的信件,几经周折也不舍得丢弃。</p><p class="ql-block"> 这里打开的是,几封两个女儿读书时候的书信往来。</p><p class="ql-block"> 白色信封上角,六个红框内,填写着邮政编码,下面端庄大方的写着收件人的名字。</p><p class="ql-block">  “老妹:想我吗?爸爸妈妈的身体可好吗?……看到妈妈给我带来的这些好吃的,我禁不住哭了。这是妈妈忙了一上午给我做的。妈妈什么时候都想着女儿,这些好吃的也是你们省下来给我的。我真的不忍心吃。……希望你在家里多想着父母多照顾他们……</p><p class="ql-block">  你要认真学习。遇到困难不要气馁。不明白的地方多问多想多观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依靠别人。工作要认真,不要过于劳累。</p><p class="ql-block">  ……我想回家,车费要10多元,还是省了吧。等放假在回家。想你们,想家……等我回家,我们还睡一张床……</p><p class="ql-block">告诉妈妈,不要太累了,女儿心疼她,挂念她。”</p><p class="ql-block">  当我看到这些信,心里真的不平静,有些感动。那是1994年女儿在沈阳上大学的第一年。</p><p class="ql-block">  回首那些年忙忙碌碌,忽略了孩子的心情。只想儿行千里母担忧,怎奈我的女儿在外读书还如此挂念家里的父母。</p><p class="ql-block">  这封封书信,凝聚亲情厚爱,有人生阅历,有远大志向,有她们纯真的青春足迹,用文字记载留给那个年代,在岁月的窗口张望。</p><p class="ql-block">3 、 牛皮纸信封</p><p class="ql-block">  收藏最多的信件,当属牛皮纸信封。既柔韧又显得厚重,善于长期保存。</p><p class="ql-block">  这封信是1988年1月7日。从广西桂林发来的。信纸是单位印刷的稿纸。</p><p class="ql-block">  信写满了整整5页。里面有诗有景还有情。在信中我分享着他的快乐,体谅他外出办事奔波劳累的辛苦。</p><p class="ql-block">  “今日来阳朔。何日能再来?……桂林阳朔太美了。芦笛岩,七星岩等因时间紧都没去。还是等我俩退休时在一起共游不晚。……写的再多也是少,下次再写。等着我……”</p><p class="ql-block">  岁月不饶人,这几十年的等待,到头来竟是一场梦。这一“等”仍留在那满怀深情的牛皮纸信封里。</p><p class="ql-block">  他曾对我说“来日方长”。</p><p class="ql-block">  这个“等”字留下了太多遗憾。那么多好酒他等亲朋好友相聚时喝,那么多好书他等有时间再看,攒了那么多的报纸还没来得及用于练习书法,计划好的旅游行程还没有开启。等……</p><p class="ql-block">  拆开这岁月里的烟云,有多少人都在等。这遗留的书信敲醒了我。愿那些过往的烟云,助我一臂之力,我不要等,不求来日方长,只争朝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十三、徐敏霞</p><p class="ql-block">拆开岁月里的烟云(信封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白信封</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信封虽然是白色的,但白色信封的封面上也印着几条错落的红线。一条红线是写收信人详细地址,一条是写收信人姓名,最下面是写寄信人的地址。</p><p class="ql-block"> 我平生第一封信是16岁那年用白信封写的。</p><p class="ql-block"> 那年的秋天,在经过了两年多的蹉跎岁月后,我和所有的初高中毕业生一起,作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农村去劳动锻炼。我被分配到盖县的东部山区,那里峰峦起伏的大山里盛产蚕茧和苹果。国庆节过后,我们坐着解放牌大汽车浩浩荡荡,绕过弯弯曲曲的盘山路,颠簸了5个多小时才到达。一切都是陌生和新鲜的,知青们开始给家里写信。我的信还没有写,就被汽车撞了。那是下乡第三天的中午收工后,我背着巨大的蚕筐走在十字路口回青年点,被营口来队里收苹果的汽车撞到了腿上,幸运的是身后是柴火垛才免于大难,但是被惊吓到,此后很长时间都突突的心跳。我给家里写信并没有写被撞的事,只是报平安。告诉父母这里一切都好,不用挂念,学着别人在结尾处还写上“此致,敬礼!”然后装入白信封里。在标准红线上,写下了第一行:“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太平街十四委八组”,第二行写下:“徐广志父亲收”,第三行是:盖县卧龙泉公社独甸大队第五生产队”。</p><p class="ql-block"> 现在回想起来,那第一封信是那样的简单平淡苍白,面对那里的青山绿水,面对新的环境和考验,面对乡亲们的淳朴热情,我根本没有细致的文字能力和思想情感去表达那里的一切!弄丢了打开知识宝库钥匙的年代, 白信封里装着温暖的空洞和贫乏!</p><p class="ql-block">2、花信封</p><p class="ql-block">  提起花信封,打开了尘封的往事。</p><p class="ql-block">  她翻出一本绿色封面的笔记本,那里有用花信封装着的几封信,或者可以称之为情书。花信封的四角上印着几只翩翩起舞的花蝴蝶。</p><p class="ql-block"> 打开其中的一封信,是她抄写的一首诗歌:</p><p class="ql-block">  “年轻的白杨,绿色的长椅/湖岸上坐着我和你/我们的脚埋进青草窝/我们的影子映在明镜里/你磨着我讲一个故事/还指定要关于爱情的/我猛然想起一对夫妻/好像和我们差不多的年纪/他们身边也有一棵白杨/可是白杨树缠着铁蒺藜/他们也坐在一条长椅/是老虎凳啊斑斑血迹/他们没有青草的芳香/只有那铁链沉重的叹息/他们把爱人无邪的眼睛/当作能照见心灵的镜子/他们的情话是同志坚持/他们的誓言是不屈胜利/放风时远远一望/把万千的情思彼此赠予/有他们的生死别离/幸福和青春才有权并肩坐这长椅/如果建设需要我们爬冰卧雪/分离的那天想想过去。</p><p class="ql-block"> 她还保存了也装在花信封里当年他回复的诗歌:</p><p class="ql-block">我们要继承先烈的遗志/继续扛起血染的红旗/这是革命所赋予/他们的情话是同志坚持/我们的情话是爱人努力/年轻的白杨绿色的长椅/湖岸上坐着我和你/我们的心在激烈的跳动/面红的你不再叙那无聊的话题/他给了我勇气和力量/我们不再缠绵迷离/革命的友谊是你帮助我/我帮助你/革命的伴侣是你敬我/我爱你/我们的心连在一起/几天不见/非常想你。</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发生在五十年前花信封的故事。花信封里装着他们恋爱时光的美好记忆。</p><p class="ql-block">3、牛皮纸信封</p><p class="ql-block"> 那是青春的繁花最迷人的时光,我调到厂宣传科工作。我经常写稿件用牛皮纸信封发送到市内的新闻媒体《鞍钢报》和《鞍山日报》报社。牛皮纸信封是特制的,标准的长方形信封规格,中间的右侧印着大大的“收”字,底部印着单位的全称。我写过消息、通讯、小故事。每当写好稿件后,我拿过这种带有神圣使命感的特制信封,怀着激动的心情将稿件装入信封,等待能见报。</p><p class="ql-block"> 我写的稿件在《鞍钢报》发表量很高,有几篇还被《鞍山日报》登载。那是八十年代初的夏天,我将一篇小故事的稿件装入牛皮纸信封,寄往《工人日报》社,想碰碰运气能不能采用。神奇的是居然被发表在《工人日报》那天的头版下角的页面。小故事的内容是,厂镀锌车间女工班在郭辉班长的带领下,帮助孤寡家庭的老工人做过冬季穿的棉衣棉裤,帮助买煤等助人为乐的事迹。稿件在报纸发表后引起了反响。这天来了一个南方的小伙子,介绍说自己无父母,愿意成为老人的家庭成员,帮助照顾老人。这在当时信息不是很发达的时代真是一个奇迹!</p><p class="ql-block"> 同样用的是是牛皮纸信封,工人日报社给我发来了一封信。写到,“感谢你发来的稿件,已采用发表”。随信寄来了5元钱稿费汇款单。</p><p class="ql-block"> 用牛皮纸信封发稿件我使用了十年,那段美好的记忆永远萦绕在我的心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十四、于海龙</p><p class="ql-block">拆开岁月的烟云(散文诗)</p><p class="ql-block">航空信封</p><p class="ql-block">  红蓝相间的色彩是它特有的装束。文文静静,却有着强烈的时间观念……</p><p class="ql-block">  它喜欢旅行,却从来不在街头和长廊里漫步,而是匆匆忙忙地在云海里翱翔。蓝天、白云、甚至雨雪风霜,都是它奇幻多变的美妙世界……</p><p class="ql-block">  旅行的终点,它把肚子里的话,一股脑地叮叮咚咚倒出来,说给收信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十五、 周仙芝</p><p class="ql-block"> 拆开岁月里的烟尘</p><p class="ql-block">1、白 信 封</p><p class="ql-block"> 六月的石榴花开得正旺,鲜红鲜红。</p><p class="ql-block"> 如我的年纪——16岁,那一年我在乡村中学读初中二年级。 </p><p class="ql-block">  学习物理,我还是有些差劲,左手定则如何让电流绕过手指,斜坡上滑动的木块如何获得引力?焦燥、苦闷,心里总感觉有一团乱麻。</p><p class="ql-block">  翻开那细柔的稿纸,内心的声音,让一个个黑色的精灵落下。</p><p class="ql-block">  白信封,纯洁,轻柔,方方正正,似乎感觉不到它的重量。它那宽阔的胸膛将一个个精灵揽入怀中。</p><p class="ql-block">  那个白信封被寄给在县城里工作的叔叔 。</p><p class="ql-block">  几天后,我收到了一个白信封和一个小包裹。小包裹里是一本城里能买到的物理习题集。 </p><p class="ql-block">  我把白信封捧在手里,沉甸甸, 如金属般压手。</p><p class="ql-block">2、牛 皮 纸 信 封</p><p class="ql-block">  办公室里,老师微笑着把一个土黄色的牛皮纸信封递到我的手上。</p><p class="ql-block">  看到收件人写着我的名字,落款是“辽阳市师范学校”九个方正、鲜红的印刷体字,我的心马上到了喉咙。</p><p class="ql-block">  接过牛皮纸信封的信,我激动得差点跳起来。</p><p class="ql-block">  是录取通知书。</p><p class="ql-block">  谢过老师,我把录取通知书又叠妥,小心装进信封,转身飞出老师的办公室。 </p><p class="ql-block">  五月的风温暖柔和,似乎比我还着急,推着我向前,给我助力。大田里繁忙耕种的嘈杂,时而从我的耳畔掠过。</p><p class="ql-block">  爸爸捧着我的录取通知书读了一遍又一遍,怎么也不舍得放下,如同捧着小时的我。那牛皮纸信封似乎长了磁性,牢牢地吸住了他那长满老茧的手。</p><p class="ql-block">  牛皮纸信封,你虽无声,但心里却总有千言万语,让人细细品读一个农家少女的甜蜜。</p><p class="ql-block">  迟迟不肯落下的夕阳把光线折射到屋里,信封变成了金色,爸爸的脸在这金色中红润、灿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十六、王晓楠</p><p class="ql-block">拆开岁月里的烟云</p><p class="ql-block">1、航空信封</p><p class="ql-block">  航空信封是信封家族中飞得最高的佼佼者。</p><p class="ql-block">  它颜色鲜明,四周红蓝相间的斜条纹路特别抢眼。谁若能见到这种信封,都会将它收藏保存下来,留作纪念。</p><p class="ql-block">  它有自己的标识,信封上角是一块蓝色,上面标有“航空”两个醒目的字样,让人一看就知道它不是普通的信封,它走空路,里面承载的内容一定是急切而重要的。</p><p class="ql-block">  它的纸质薄而韧,不易破损。因为它要飞上蓝天,冲破云朵,追逐远方那散发无限光芒的日月星辰。</p><p class="ql-block">  飞机落地了,它也到达了它该去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然后它被一根橡皮筋缠绕,与其他的信封一起,带着它满腹的消息,与收信人见面。</p><p class="ql-block">2、牛皮纸信封</p><p class="ql-block">  板着脸,一身正气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它结实耐用,是单位里常用的办公用品之一。</p><p class="ql-block">  我没用它寄过信,倒是常用它装过工资、票据、各种证件、会计凭证以及公函文件。</p><p class="ql-block">  不使用工资卡的年代,单位里发的工资,分分角角都是用牛皮纸信封装着。信封的中间贴着一个和信封长短差不多的白色而细长的工资条,工资条上自然是写着每个人的姓名以及工资的明细。</p><p class="ql-block">  我们叫它“饷袋”。</p><p class="ql-block">  每月发工资那天,大家喜气洋洋的从出纳手中接过“饷袋”。爱搞怪的人双手接过“饷袋”会使劲儿亲上一口,或者来个立正敬礼。</p><p class="ql-block">  那天,我整理电视柜抽屉, 翻到三个旧牛皮纸信封:一个装着退休证。一个装着优秀共产党员荣誉徽章。还有一个装着献身人民防空事业的荣誉证书。</p><p class="ql-block">  看着它们,我好像又回到了那温馨、难忘的工作岗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十七、丛军</p><p class="ql-block">拆开岁月里的烟云</p><p class="ql-block">  牛皮纸信封</p><p class="ql-block">  每当我拉开抽屉,看到那一摞发黄的牛皮纸信封静静地躺在那里,不经意间,我总会打开记忆的大门,去追寻那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尘封的往事。</p><p class="ql-block">  距今已是整整三十年了。</p><p class="ql-block">  女儿初中毕业,因为家庭的拮据,她放弃了升入重点高中的机会,报考了一所国家级重点中专。</p><p class="ql-block">  校址在吉林省长春市。</p><p class="ql-block">  临近开学,我去邮政局营业厅,一起买了好几打牛皮纸信封给女儿带上。</p><p class="ql-block">  我们约定:每个星期女儿给我写一封信,我给女儿回一封信。</p><p class="ql-block">  远隔千里之外,我们母女俩就是靠着这些牛皮纸信封,频频地传递着信息。四年里从未间断过。</p><p class="ql-block">  这小小的牛皮纸信封里,装满了我们对彼此的希望和牵挂;也装滿了生活的锁事和分享着快乐!</p><p class="ql-block">懂事的女儿,从来都是只报喜不报忧。</p><p class="ql-block">  如今,女儿参加工作已经是第27个年头了。她自强不息,边工作边参加全国自学考试。她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自考大专学历。又继续深造,取得了自考本科学历。凭着自己的实力,也走上了领导岗位。</p><p class="ql-block">  现在通讯行业日新月异,传递信息早已不再靠写信了。可是我们那些剩余的牛皮纸信封,虽没有华丽的外表,却始终舍不得扔掉,我们对它情有独钟,对它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p><p class="ql-block">  它也成为我们岁月里永恒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十八、王惠</p><p class="ql-block">拆开岁月里的烟云(散文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现在己进入电子产品时代了,人与人</p><p class="ql-block">的交流己不在靠两地书互诉情感,用信封承载的文字互往己是过去式,但是很值得我们怀念。</p><p class="ql-block">1,白信封</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封永远寄不出去的信。事隔十三年了,它依然陪伴着我心心念念人身旁,寄托着哀思。</p><p class="ql-block">  是我亲爱的女,她迈着轻轻的脚步走出了不寻常的十六年生命,得的是血液病。旁人会认为只一位少年因病失去短暂生命时光而己,但并不明白她的生命不能这样衡量,她只读了三年书,但在后面时间河流中,对理想有着广袤的知识追求、涉类中国文化之广,精通门类之深,她精神的高贵是我一生都不及能悟透、无法企及的。</p><p class="ql-block">  我因照顾父亲间接也见证她八年的日常,感情深厚、牵挂深沉。到家里为女送别的人挤满了屋子,不是亲属,是英语角的人、教过的老师、己升入中学的同</p><p class="ql-block">学…,我被感动到了,出殡的前一午夜之时,想到将走入天国世界里去的女,我动情的把这些感受和看到的情景都写进了一笺信纸上,装在了一个白信封里,当骨灰被安葬时,我小心翼翼的把它压在了骨灰盒下,双手合十,为她祈祷,突见一只白蝴蝶徐徐从碑后飞上天空,我也转身迎着阳光望向了远去的蝴蝶,我的女显灵了。</p><p class="ql-block">2,花信封</p><p class="ql-block">  这真是一件伤心的往事。四十五年前,我走入了上山下乡行列,临出发时,奶奶放在我和孪生姐姐行李里每人几个花信封,意喻要常写信寄家,当时17周</p><p class="ql-block">岁,还不太懂牵挂之心的滋味。</p><p class="ql-block">  出发那天,12月接近尾声,温度低,北风嗖喂,我们坐在大解方车上,因为天太冷我坐不下,站在车厢前面扶着栏杆。校长一声令下:出发,车慢慢转身开出,行驶到校门口时,我被眼前一幕惊呆了:我那裹着小脚、风烛残年的奶奶穿旧时代的棉袍,拄着拐杖,迎着我们的车站在送行的人群一隅,风把她银白色的头发吹起乱舞,她眼神痴痴着望着我们,当我看向她时,她什么声音也没发出,只是先挥了挥手又扬了两下,我心一阵突发的苦涩及抽紧的难过,眼泪噙滿眼眶。</p><p class="ql-block">  望着其它同学都是父母相送,而当时我父母都被关进”牛棚”,甚至都不知道我们姐俩什么时间走,只留下奶奶照顾七个孙孩,68年也是奶奶送走的大姐,今天又来送我姐妹,当时的苦涩谁人能懂呀!</p><p class="ql-block"> 天黑下来我们到了插队的地方盘锦友谊农场仙水大队。想到白天的场景,马上给家里写了今生第一封信,而且是写给敬爱奶奶的。装在了奶奶放在我箱里的花信封里,笫二天就寄了出去,奶奶大字不识一个,一定是妹妹念给她听了,回信也很快就到了,是妹妹写的,说奶奶嘱咐我姐俩要相互相顾,想吃好吃的就来信云云。</p><p class="ql-block">  2017年,和爱人随弟弟坐了2天一夜的火车,来到江西临川王家村奶奶安葬的坟前,为死去了38年的奶奶敬上了一柱香,我大声喊着,奶奶我太想你了,可是她不会听见了。只当是在用发自心里的呼声写给奶奶最后一封信吧,也表达对她老人家的无比敬重之情!</p><p class="ql-block">3,牛皮纸信封</p><p class="ql-block">  收到用牛皮纸信封寄过来的信,颇感意外。仍是下乡农村发生的事,我连忙拆开信,看到里面有一挂号单,和用信包在里面的二元钱,挂号单是母亲给我邮来的一双冬季皮棉鞋,这是妈妈被放出”牛 棚"后,用第一个月微薄工资首先为我买的物品,因为听说我脚冻了,信上还写了很多暖心话,看后,心里很不是滋味,唉!当母亲文革中被冠上莫须有罪名时,我们几个大点子女都不理她,还写了与她划清界限的报告,恨她、怨她,只认奶奶,因此对母亲没有感情,那时真不懂事呀!</p><p class="ql-block">  这件事一直萦绕在当时脑海中,揪扯着自己的心,妈妈,永远是那么无私、毫不计较自己的孩子,用博大的胸怀宽容我们…,其实,母亲背着我们偷偷抹了几次泪,她曾说过,你们是我生养的孩子,我怎么可能与自己孩子结仇结冤。</p><p class="ql-block">  妈妈最后的六年是我陪她度过,直至灯枯油尽,她活至88岁,妈妈的离去是我</p><p class="ql-block">心中永远的痛!错过了很多、很多,惜之晚矣!</p> <br>十九、陈欣<div>拆开岁月的烟云<br>  昨夜,一轮姣洁的圆月掛在空中,如水的银光撒落在窗前。<br>  我读了几篇学友如甘醇美酒般的散文诗,辗转反侧不能入眠。<br>  于是记忆的闸门情不自禁地打开,思绪定格在上世纪六十年代。<br>  1、背面被开启的信封<br>  那是一九六五年十二月,我在鞍山冶金建筑技术学校,工民建班教室里整理学生作业。突然一名女生跑进来说:班长有你一封信。<br>  我惊诧地看到一个白信封,下面印有北京师范大学字样。<br>  我接过信,感觉有些异样。信封背面的缝处有些皱褶,好像被拆过,又刚刚粘好。<br>  我犹豫一会儿,抽出信纸,那只是薄薄的一页。 “爱娟”二个醒目火辣的字样跳入眼帘,我不禁心头紧了一下。是谁如此大胆,用了这样的称谓。<br>  接着便是叙述他到北京报到后的情景:高耸的教学楼、偌大阶梯教室、众多的精英云集在那里,聆听教授讲学。<br>  看罢,我环视四周,只见俩名惶恐的小男生,手捂着嘴,不敢正视我的目光。无疑是他们干的。 <br>  我毕竟年长他们三岁,原谅了他们的好奇与无知。况且他们也没猎取到想要的那些。<br>  回到家,铺好了信纸,但一个字也写不出来。<br>  看着看着发黄的信纸,如烟的往事又涌出一幕。<br>  那是一堂生物课,新婚的女教师步入教室。只见她面色红润,穿着一件五彩缎小棉祆。<br>  她时而流利地板书,时而微笑地讲述,转来转去,衣服闪闪发光,真有些转侧看花,花不定的感觉。<br>  突然,同座女生碰了我一下,指着我前面数学科代表,又酷爱文学的男生后背。我定睛细看,只见他黑色棉衣上居然缓慢地爬着一只小虱子。<br>  我俩时而注视老师的锦衣,又忘不了那个小东西。<br>  下课铃响了,二者都不见了。<br>  我只记住了一句话:生物的进化,要经过严酷的自然选择或经过精细的人工选择。<br>  岁月如烟,几十年再没有收到他(坐在我前面,又经常考试过后,回过头来对答案的男生)的只言片语。<br>  在毕业五十五周年聚会上,只见他戴着“中国科学院”字样的机绣棒球帽,手持黑色长柄放大镜,在毕业照前左右移动,仿佛在寻找心中的往事。<br><br>日月穿梭,又过了十年。<br>2、白信封<br>  女儿也考上了八中,并考取了辽宁中医大学,替我实现了当医生的梦想。<br>  她刚入校时,我用白信封给她寄去关爱。沈阳冬天冷,就给她买棉军大衣,高腰棉皮鞋。<br>  白信封又高兴地告诉我,她穿上这些再也不冷了,走起路来显得高高大大的,很可爱,就连食堂打饭的阿姨也愿往她碗里多给两片肉。<br>  时光荏苒,如今我已是桑榆之年。<br>3、牛皮纸信封<br>  由于我的亲属都在本市,我没有用它寄过信。<br>  只是在单位时,用它给各分公司教育科寄过文件或通知。<br>  我还用宽大厚实的它装过工资。<br>  刚上班时,二个人的工资才六十四元。信封里只装元钱和角钱。<br>  每月除去花销,不到二十天,原本不饱满的信封更瘪了,只见它无精打彩地跌落在桌柜里。<br>  如今,我已两鬓斑白,俩人的退休金达到五、六仟元,把信封塞得鼓鼓的。<br>  它趾高气扬,高傲地站在桌柜上。偶尔用时抽出几张,不小心把红彤彤的大票散落一床。<br>  只见票面上的老人家慈祥地望着我,我也对他报以微笑。<br><br></div>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十、张福安</p><p class="ql-block">拆开岁月里的烟云(散文诗三章)</p><p class="ql-block">1、航空信封</p><p class="ql-block"> 还记得用过航空信封寄信。</p><p class="ql-block"> 我十六岁那年,姐姐医专毕业分配,应征入伍去了四川江油。</p><p class="ql-block"> 之前家里与三亲六故通信都是姐姐的差事。</p><p class="ql-block"> 姐姐临行前嘱咐我,大男孩要能担当,带好两个弟弟,别让爹妈操心,见到姐的信要及时回信。</p><p class="ql-block"> “儿行千里母担忧”。半个月后我们收到了姐姐寄自两千多公里外的来信。读给妈妈听,妈落泪了。</p><p class="ql-block"> 姐姐信寄出到我们家收到,要六天时间。</p><p class="ql-block"> 她从寄信到收到我的回信要半个月。</p><p class="ql-block"> 每个月,钢城江油与钢都家乡来回信两封。爹妈总盼来信回信能快些,再快些。</p><p class="ql-block"> 那天,看到东院邻居王叔家收到亲属用航空信封寄自湖南衡阳的信,我一阵惊喜——好快呀,同样是距离二千三百多公里,航空邮寄三天就到了。</p><p class="ql-block"> 航天信封价格虽然比白信封贵一分钱,但它坐飞机比乘绿皮火车要快三天多。</p><p class="ql-block"> 跟妈说,妈盼望着女儿早几天看到爸妈的深情唠叨,便说,咱也让它坐飞机。</p><p class="ql-block"> 贴上八分钱邮票,航空信封进了邮筒。</p><p class="ql-block"> 半个月收到了姐的回信。</p><p class="ql-block"> 姐说,航空邮信一是要用航空信封,二是要贴二十分面值的邮票,信才能登机。</p><p class="ql-block"> 妈说,没啥急事,就别赶飞机了,还是花八分的邮票邮信吧。</p><p class="ql-block"> 妈妈一辈子都在省着吃俭着用。</p><p class="ql-block"> 姐在江油四年,我写了寄了近百封信,唯用那么一次航空信封。</p><p class="ql-block">2、白信封</p><p class="ql-block"> 信封中它最廉价。</p><p class="ql-block"> 名字是信封,实际是每月开支,工厂用它作工资袋。</p><p class="ql-block"> 在八级工资制低收入那年代,我们班组十二个人,年轻人月工资几十元,多数老工人也不到百元。</p><p class="ql-block"> 用普通白纸制作的白信封造价最低,和工资收入水平也挺般配。</p><p class="ql-block"> 小小白信封工资袋,一家一家人,月月的期盼。</p><p class="ql-block">3、牛皮纸信封</p><p class="ql-block"> 普通信封中数它最风光。</p><p class="ql-block"> 从党政机关社团,到公司企业学校,乃至部队,它曾经承包了公务信函往来外包装。</p><p class="ql-block"> 信封牛皮纸质,印刷订制,正面右下方印有单位红色名头。</p><p class="ql-block"> 在体制内工作,单位曾经用它来发工资,个人用来寄私信。落款名头靓的单位,好像给发信和收信人脸上贴了金。</p><p class="ql-block">  订制它,通过印刷费办公费走了账,哪个单位也不再意这几个小钱。</p><p class="ql-block">  搞笑的是单位每换个名头,迫使一批牛皮纸信封下岗。下岗就转为了私用。</p><p class="ql-block">因为它皮实,人们又常用在岗或下岗的它们来储藏票据现币。</p><p class="ql-block">  三十二年前,我所在的工厂还用它给救命有功者群体发过“红包”。</p><p class="ql-block">  一名工人负工业外伤,致命的是肝破裂。</p><p class="ql-block">  医院组织多科专家抢救 。 </p><p class="ql-block">  我受命在医院负责与院方对接和安抚伤者亲属。</p><p class="ql-block">  出血,输血。止血缝合,渗血,再补血,眼见着一袋接着一袋血浆送进ICU。十多小时用尽了小城同血型血浆。</p><p class="ql-block">  后来听说,血站连夜在台安组织了采血。</p><p class="ql-block">  午夜,院方通报肝体缝合后渗血不止,最后靠纱布“挤压法”止血。告诉厂方及伤者家属,要有心理准备。</p><p class="ql-block">  伤者家属准备了寿衣。</p><p class="ql-block">  工厂也准备了善后。</p><p class="ql-block">  二十多个小时,人们的心吊到了嗓子眼儿。</p><p class="ql-block">  “挤压法”保住了伤者的肝,挽救了工人的命。</p><p class="ql-block">  当晚医院医疗部门负责人也是一夜没合眼。他向我介绍,企业医院对工业外伤抢救是不惜一切代价,抢救伤者输入了几十人的献血量。这在抢救史上罕见……</p><p class="ql-block">  工厂为答谢抢救生命有功的医护人员,设了盛宴。</p><p class="ql-block">  论功设奖,牛皮纸信封写上了实名,但不像工资袋那样写额度。虽然奖金分了等, 红包内币值不同,可薄厚质量一样。同在一桌的受奖者都欣然致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十一、任丽珠</p><p class="ql-block">拆开岁月里的烟云(散文诗)</p><p class="ql-block"> 岁月虽飞驰而去,岁月里的烟火仍在弥漫。</p><p class="ql-block">1、航空信封</p><p class="ql-block"> 看见航空信封,就知道是二舅来信了。</p><p class="ql-block"> 航空信封穿越高山大海,峡谷河流,从蓝天飞来,飞机尾翼拉着一道长长的白线,牵着远方亲人的思绪落地。</p><p class="ql-block"> 欣喜地拆开信封,读给正在干活的妈妈听。</p><p class="ql-block"> 二舅文笔好,字写的也好。每次读信,禁不住声音朗朗,如同读一篇喜欢的课文。</p><p class="ql-block"> 二舅给妈妈寄来了全家福,约妈妈一起回老家看姥姥,说给我们姐仨寄来了的确良上衣和尼龙袜……</p><p class="ql-block"> 待我读完信,妈妈就停下手里的活计,伸手接过信,仔细地一遍遍看着,尽情享受着二舅诉说的家常,深深品味着姐弟情深。</p><p class="ql-block"> 航空信封,从遥远走来,装满光阴的故事,岁月的咏叹 </p><p class="ql-block">2、白信封</p><p class="ql-block"> 白信封柔软,对白信封最深的记忆是单位用它做工资贷。</p><p class="ql-block"> 发工资当天,若工作不忙,我会帮研究室的办事员数钱。</p><p class="ql-block"> 对应白信封上手写的数字,把工资装进白信封。</p><p class="ql-block"> 后来,白信封上不写数字了,把打印好的工资条连同工资一起塞进白信封。</p><p class="ql-block"> 装了工资的白信封,沉甸甸的,有了温度和色彩,那是劳动者的责任和付出,那是国家对劳动者的感谢和回报。</p><p class="ql-block"> 再后来,工资直接打进银行卡了,大家领工资的场面也随着白信封遗落在历史的长河。</p><p class="ql-block"> 留下来的是我喜欢看大家领工资的感觉,尤其是奖金多的时候。</p><p class="ql-block">3、牛皮纸信封</p><p class="ql-block"> 牛皮纸信封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我一路相伴。</p><p class="ql-block"> 牛皮纸信封有大有小,大的装文件、稿件、资料。小的装信,装职工证、学生证,也装当年海鸥120相机拍摄的黑白照片。</p><p class="ql-block"> 那是儿子工作后第一次回家,他从包里拿出一个牛皮纸信封递给我,信封被剪去了一个角,露出了一摞红色的百元钞票,上面写着儿子的名字和数字,那是他的工资袋。</p><p class="ql-block"> 一晃快十五年了,我珍藏着这个牛皮纸信封,连同那一摞百元钞票。每每触之,如同老工匠处理名贵家具的雕刻,随之心灵上划过一丝回甘。</p><p class="ql-block">  退休时,人力资源部交给我两个牛皮纸信封,里面装着我评审工程师和评审高级工程师时的评审表和论文。</p><p class="ql-block">  捧着厚厚的牛皮纸信封,脑中闪现了追求两个字,闪现了火花舞动的岁月,母校、图书馆、调试的现场,进修班的同学们刚下课又骑着自行车奔驰在清华园上课的路上,答辩时评审老师们严肃的脸……</p><p class="ql-block">  牛皮纸信封,无语如语,在时间的空隙里,叙说着往事,散发着沉香,给我回忆和温暖。 </p><p class="ql-block">4、手糊信封</p><p class="ql-block">  回想书信传情的年代,人们经常使用手糊信封。</p><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末,我们课题组在长治钢厂做项目。</p><p class="ql-block">  长治钢厂坐落在长治市武乡县,离市区很远,唯一可逛的是农民卖菜的小集市,长度仅有二百来米。</p><p class="ql-block">  刚到长治那段日子特别难熬,钢厂不具备调试条件,我们只能待在招待所,常常感觉时钟停摆,人与时间一起凝固在原地。</p><p class="ql-block">  那年,儿子未满三岁,心田袭来的阵阵离愁,如同海浪拍打着礁石,我天天写信来排解烦躁焦虑的情绪。</p><p class="ql-block">  手边没信封时,我用打印纸折一个信封,向招待所的工作人员要点胶水糊好,及时把洒满思念的信投进邮筒。然后,数着日子,盼着丈夫的回信。</p><p class="ql-block">  那段时间,手糊信封是我的慰藉。它装着微叹和无奈,带去爱抚和亲吻,长途颠簸,走近儿子的身边。 </p><p class="ql-block">5、名信片 </p><p class="ql-block">  明信片的用纸又硬又韧,图案精美,曾经盛行一时。</p><p class="ql-block">  每次去大城市出差,只要路过邮局,就要挑选一些心仪的明信片,留着备用。</p><p class="ql-block">  每当去名胜古迹游玩,买上印有景点标志的明信片,寄给亲朋好友,也寄给自己,留作纪念。</p><p class="ql-block">  年终岁尾之际,用明信片送出新年祝福,寄给亲朋好友,也寄给关系单位。</p><p class="ql-block">  一行滚烫的文字,表达一片浓烈的情意,拥抱一个熟悉的身影,感受我与你的紧密,让气息一点点香散心里。</p> <p class="ql-block">二十二、高秀燕</p><p class="ql-block">拆开岁月里的烟云</p><p class="ql-block">1、航空信封</p><p class="ql-block"> 一邮一寄,</p><p class="ql-block"> 带有红蓝镶边的航空信封,与众不同,它快速传递家人信息,在云海中带着满满的祝福、 牵挂、思念起航了。</p><p class="ql-block"> 航空信封腾飞的那一刻,在云端越过千山峡谷,穿过大江南北,那航空信封从寄信人投进信箱的那一刻,心也飞向了远方。</p><p class="ql-block"> 航空信封起航了,它在云中穿行,传递着家人的嘱托,寄予的厚望。传递着亲情、友情、爱情。</p><p class="ql-block"> 航空信封像一座桥梁,连着你、我、他。</p><p class="ql-block">心和心相连,手和手相牵。</p><p class="ql-block"> 航空信封带着亲人体温,翘首祈盼着早日到达。</p><p class="ql-block"> 2、明信片</p><p class="ql-block"> 我有一张寄给自己的明信片。是从桂林旅游回来,如期地收到的。…</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张带有熟悉的笔迹,带着满满的收获,满足于心的明信片。</p><p class="ql-block">  从桂林回来忘不了那个充满诗意小村庄。</p><p class="ql-block">  村庄里有一块龙脊梯田, 享有世界梯田之冠。“青蛙一跳三块田”“一块蓑衣盖过田”是指梯田之珍贵。</p><p class="ql-block">  龙脊梯田秋收时节,漫山铺金层层叠叠,环绕山峰,似座座金塔绵绵起伏。四周的梯田似一圈圈年轮,环抱着村寨。</p><p class="ql-block">  在龙脊梯田下处,立着一块牌子“始祖田,龙脊文化艺术馆专供大米种植基地”。</p><p class="ql-block">  龙脊梯田不远处还有一个邮政信箱,挂着一块小画板,上面充满诗情画意字体很有创意:</p><p class="ql-block">  旅行时最好的习惯,</p><p class="ql-block">  找一个小店,</p><p class="ql-block">  挑自己喜欢的明信片,</p><p class="ql-block">  寄给中意的自己,</p><p class="ql-block">  背面写着,</p><p class="ql-block">  某年某月某日,</p><p class="ql-block">  天气晴,</p><p class="ql-block">  我在龙脊,</p><p class="ql-block"> 想着你。</p><p class="ql-block">  那种对龙脊梯田的气势磅礴金灿灿的美所打动,小画板真诚友好的诗域画境吸引着我。我没有犹豫,挑选一张自己喜欢中意的明信片, 填上了地址,写上自己想说的话。</p><p class="ql-block">  旅行慢游, 寄给未来的自己,寄给心中向往的诗和远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十三、高勤</p><p class="ql-block">拆开岁月里的烟云(散文诗四章)</p><p class="ql-block"> 信,是两地书。</p><p class="ql-block"> 信,是满载情意,在岁月长河里,从这头漂浮到那头的一叶小舟。</p><p class="ql-block">  1、航空信封</p><p class="ql-block">  即使六月,也会像雪花一样从天空飘落下来。</p><p class="ql-block">  翻山越海,一程也是十万八千里。</p><p class="ql-block">  满腹急切的话,说出来都是岁月的咏叹调。</p><p class="ql-block">  2、牛皮纸信封</p><p class="ql-block">  因有牛一样的性格,犬一样的品质,骆驼一样的美德,倍受人们的信赖和赞誉。</p><p class="ql-block">  心里的玄机,只有遇到知已方坦露心扉。</p><p class="ql-block">  牺牲生命珍藏珍稀物品,更是崇高贞操。</p><p class="ql-block">  3、自制信封</p><p class="ql-block">  用太平洋的季风,折叠一枚信封。</p><p class="ql-block">  和平鸽印在信封上。</p><p class="ql-block">  将信投入邮箱里,寄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告诉他中国人民对世界和平的诉求。</p><p class="ql-block">4、明信片</p><p class="ql-block">  明信片是坦率的情人。</p><p class="ql-block">  只要你对她好,只要你对她真,她会把心里的秘密,全部公开直白地告诉你。</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十四、李杰</p><p class="ql-block">拆开信封里的烟云</p><p class="ql-block"> 一封封信件,有多少深情,就有多少故事。打开一捆捆信封,就打开了尘封的历史,就能“阅尽人间春色。”</p><p class="ql-block">1、航空信封</p><p class="ql-block"> 红蓝相间的斜条,是航空的标识,像蓝天、碧海、朝霞。寓意着希望、包容、理性……</p><p class="ql-block"> 小巧的信封随着飞机触摸蓝天,刺破云层,飞过峻岭,越过海洋,也承载着一个家族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父亲常说,家里收到最多的信件就是打听你伯父的。来信者大多是伯父的同学,有不少还是不小的官儿。家里从不回复。</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后,爸爸用航空信件寻找过经历辽沈战役后下落不明的伯父,可都石沉大海。</p><p class="ql-block"> 2008年,在父亲85岁这年的秋天,爸爸惊喜地收到了一封来自我国宝岛台湾的航空信件。</p><p class="ql-block"> 爸爸迫不及待地戴上老花镜,双手微微颤抖地打开,还没读完已是老泪纵横。</p><p class="ql-block"> 这是伯父女儿福瑧姐寄来的,她要寻根,她要回故乡替父亲给爷爷奶奶上坟。信中讲诉了伯父生前很谨慎,不想给家人带来麻烦。所以一直不与亲人联系。</p><p class="ql-block"> 当年在陆大毕业的伯父被分配到国民党部队,辽沈战役时任某军区参谋长,爸爸与伯父同在一个部队。兄弟俩感情深厚。 战事紧急时,头一天晚上,伯父叫爸爸去,问爸爸“你媳妇生孩儿几天了?”爸爸回答“八天。”伯父沉默后再没说话。第二天爸爸再去伯父家,已是人去楼空,犹如人间蒸发。只剩保姆一人,而保姆竞然不知道这一家人去了哪里。</p><p class="ql-block"> 辽沈战役后,爸爸参加了革命工作。一直听不到关于伯父的消息。</p><p class="ql-block"> 信中得知伯父活到九十六岁,刚去世两年,爸爸百感交集。</p><p class="ql-block"> 后来爸爸经常给我讲那段往事,赞叹伯父严守机密。言语中满是感慨。</p><p class="ql-block"> 小小的航空信封,它承载了几代人的乡愁。</p><p class="ql-block"> 爸爸经常把它拿出来看了又看,每一次他都热泪盈眶,沉思良久。</p><p class="ql-block">2、手糊的信封</p><p class="ql-block"> 有些往事成了往事,有些往事封存在记忆。</p><p class="ql-block">一打开落满灰尘的手糊信封,那些陈年往事一个个地鲜活起来。</p><p class="ql-block"> 那年跟着爸爸去走“五七”道路。我才十岁。老师到车站送我。</p><p class="ql-block"> 老师对我好呵,叫我女儿。她嘱付我,下乡别忘了好好学习,不会的</p><p class="ql-block">地方写信给我。</p><p class="ql-block"> 我从城里的小学走进了乡村小学。仿佛,我的老师张桂玲却一直陪在身边。</p><p class="ql-block"> 从乡村到城市,山一程,水一程。一封书信师生没有了距离。</p><p class="ql-block"> 从那时起,学习有难题,我写信给老师,过些日子老师发来答案辅导我。</p><p class="ql-block"> 我得滿分的时候给老师写信把卷子也装进去。老师回信夸我是个小精灵。</p><p class="ql-block"> 三年后小学毕业了,跟着爸爸回城了。刚下车,我燕子般地朝老师家</p><p class="ql-block">飞去。</p><p class="ql-block">  老师把我搂在怀里。我把老师写给我的信塞在老师手里,老师把我写给她的信拿出来。</p><p class="ql-block">  老师的信和我的信紧紧糊在了一张信封里。</p><p class="ql-block">  一封封亲手糊着的信封装进了我和老师那段岁月的美好记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十五、萧淇元</p><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 沉默的信封坚守着执着,历经一次次的演绎,仍不失传递家国民生的情怀。它以景观和生态化的存在,令人铭刻在心。</p><p class="ql-block">白信封</p><p class="ql-block"> 拉着白信封的手,端坐在窗前,太阳从窗口照进来,暖洋洋的,我们面对面仔细的端祥。</p><p class="ql-block"> 悠悠岁月, 它依然是那么白,尽管风霜雨打,仍独领风骚,它以朴素厚实的形象跃然纸上。封面右上角和左下角印有中国钢都——鞍山。两幅大小不等的景观,还呼应着信封右下角,鞍山市人民政府几个大字。</p><p class="ql-block"> 我端祥这两幅家乡城市的景观,也端详家乡城市的灵魂,</p><p class="ql-block"> 美丽富饶的辽东半岛鞍山,中国钢铁行业的长子。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集“山、泉、佛、玉”于一体,融自然风光、宗教文化、鞍山的风土人情,一幕幕的地貌景观,从遥远 隔空的对话中,姗姗而来,由衷的自豪,在心中涌动着,向往着。</p><p class="ql-block"> 如今,它虽然失去了商品的价值,仍让我珍藏在书房里,每当闲瑕时,翻开它,望着上面标注的80分的份额,回顾的是鞍山历史的文化,感受的是一次风景的喜悦和心灵的旅行。</p><p class="ql-block"> 钢都既给予我们生存的底座,也给予了我们文化基座。</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一条翠绿的屏障被季节的步伐唤醒,白而发黄的首日封 ,西魏、狩猎图。</p><p class="ql-block"> 曾有诗意的温暖,暖我流淌的炽情,融化在信仰中,一次次远行,一次次跋山涉水追赶着敦煌莫高窟。</p><p class="ql-block"> 著名的十幅壁画中的西魏、守猎, 猎者,骑马拉弓追风逐虎羊,栩栩如生,静中藏动,马蹄声声由远而近,伴着石窟一泓泉流和着诵经声声、木鱼声声,声声传递着千年不熄的生命。</p><p class="ql-block"> 燥热的心灵从此冷静。敬畏高僧、博学贤达维系着“莫高窟文化。不因“其兴而勃焉,也不因其亡而忽焉”的伟岸力量。</p><p class="ql-block"> 自古行善忽杀生的佛教观念,你是否也从中体会到了千年不灭的信仰文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刊名书写:尹伟达</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北方散文诗》编辑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主 编:李 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执行主编:苏 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副 主 编:田 力 付灵芝</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编辑部主任:张福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郑德平 赵英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投稿邮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30317565@qq.com</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306476368@qq.com</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4年4月27日</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