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氏民居南宅子-西北唯一现存的明代品官府弟

华美时光

<p class="ql-block">  最近,天水的麻辣烫火爆出圈,成为新晋“顶流”。其实,除了麻辣烫诱人,天水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许多值得探索的历史遗迹。</p><p class="ql-block">天水是一座古老而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城市,独具特色的古城风貌是历史留给这座城市的一份珍贵遗产。胡氏民居就是其保存下来的最完整的明代建筑之一,包括南宅子和北宅子。南宅子还有着“陇上第一民居”之美誉,2001年6月25日,南宅子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天水市现存的明代民居建筑的代表,也是我国西北地区唯一现存的明代品官府第,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其规模在全国范围内也是不多见的古民居。</p><p class="ql-block"> 南宅子是明代山西按察司副使胡来缙居所,创建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南宅子大门外临街有一棵千年古槐,当地人称南宅子为“大槐树下”。其建筑布局主门三开间悬山顶,大门上书明代榜书“副宪第”三字,“副宪第”三字表明了主人的身份。明间镶补节孝牌坊,上题楷书“太学生胡松秀之妻蒲氏”,胡松秀是胡家的第十二代。</p><p class="ql-block">内院</p><p class="ql-block">从历史中走来的文物古建筑,与“活着的现实”相交融。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等人先后四次考察南北宅子后赞叹其是“典型的明代官式风格,典型的明代官式气派”。胡来缙和胡忻父子因为官清廉,有功于世,去世后均被万历帝诰赐“崇祀乡贤祠”。原来在南北宅子的门前有为崇祀父子二人而修建的二座高大跨街牌坊,矗立于大街中央,气势宏伟,左侧牌坊匾额上书诰赐“父子乡贤”四字,为明户部尚书李三才题。右侧牌坊上书诰赐“恩纶三锡”四字,以纪念胡氏父子。</p><p class="ql-block">据《胡氏宝乘》考证,秦州胡氏起源于帝舜,发展于唐宋,昌盛于明清,遍及华夏,子孙绵延。秦州胡氏第一代为胡国用,祖籍安徽省凤阳府五河县人,明初追随明太祖朱元璋打天下。1369年,胡国用随徐达的部队攻克秦州,随部队驻防而落户天水。今麦积区马跑泉镇胡王村多为胡氏后裔。营建南宅子的主人叫胡来缙,为秦州胡氏第六代传人,字仲章,号东泉。明嘉靖戊午(1558年)科举人,中举后被破格任命为大兴县县令。在任职期间,为官清正,不畏权贵,深受当地百姓爱戴。后加官正四品至雁门兵备道,兼任山西省按察司副使。因为按察司为一省的司法和监察长官,所以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明王朝,胡来缙才有资格修建这样规模的宅院。</p><p class="ql-block">南宅子所采用的是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建筑形式构建,每个四合院是以正厅、倒座、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而形成的布局传统。四周房屋相连,走廊相通,即使雨天亦可免雨淋之苦,胡氏民居虽为四合院,却不同于北京四合院。北京四合院无论正房或厢房均为马鞍架结构,而胡氏民居除正房与倒座为马鞍架结构外,厢房则采用俗称一坡水的天水民居构建方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由于主人的官员身份,胡氏民居建筑风格较普通民居显得高大、庄重、气势恢宏、肃穆凝重,于民居之中体现着浓厚的官式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庭院内的建筑木雕</p><p class="ql-block">南宅子垂花大门内,以南北通道分为东西两区。西区为国宝区,由桂馥院、槐荫院、书房院、棋院、畅竹院组成,是南宅子的主体部分。东区为古民居保护区,由芝兰堂、凌霄院、杨家楼院(天水古楼)、银杏院、董家院和天水绣楼院、戏苑组成。</p><p class="ql-block">南宅子各院由甬道相连,高低错落、排列有序、曲回幽静,是一组典型的明代古民居建筑群。垂花大门内进入分左右而行,院连院、道穿厅、大厅雄伟、配方对称,各院相通,各门对户,建筑布局合理。对外封闭,对内畅通又等级森严,特别是大木作构架,官式彩绘和雕刻技艺是研究天水地方文化的实物资料。</p><p class="ql-block">南宅子的西区桂馥院正中坐南面北是面阔五间的正厅,北边的是倒座,东西两面的是厢房。正厅为明代建筑,保存较好,倒座和东西厢房为清代建筑。中间围合成一个露天庭院。院内环境优雅,走道以色泽深浅不同的卵石铺成九宫格、太极图、太阳花等图案。每当雨水浸湿时尽显华丽与神奇。</p><p class="ql-block">南宅子的木雕无论是从斗拱、耍头、雀替上都反映出天水雕刻特点。东西两侧厢房的栏额上透雕佛教中的忍冬纹,枝叶连绵不断。北面的倒座雀替上透雕螭龙,上半身为龙形,下半身为花草。而最精美的是南面的过厅,它的斗口出挑,雀替精致、直棂隔扇,屋顶脊饰,虽历经了400多年的沧桑风雨,至今仍保持了明代时期的原貌。比如柱子上的如意云头以及雀替上所雕刻的卷云纹,圆转流畅地雕刻出了云气的层次,简练而又圆润。而风格则和文人气息浓厚的明式家具一脉相承,展现出一种古朴大气的风格。过厅主要是会客的场所,有两个特点,一是在梁架结构上,采用了北方常用的抬梁式和南方常用的排山式相结合的构架方式。中国的传统建筑,其实就是用竖的柱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框架结构。由于榫卯的特性,使这种架具有极强的抗震性。二是在梁上有民居中比较少见的而且保存较好的明代彩绘,有牡丹、宋锦、博古等图案。</p><p class="ql-block">2003年,由天水市博物馆负责维修后,建成了天水民俗博物馆。大门的木柱上悬挂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孙轶青题写的“天水民俗博物馆”牌匾。天水民俗博物馆是以南宅子为载体,展示天水民俗、民居文化的专题博物馆,其中展出了以天水为主,包括陇右地区的3000多件民俗文物。因展览的需要,民俗博物馆将西区和东区布置为不同的专题展览,有祝寿、婚庆、胡氏家族介绍、祭祖、历代名人书画、各种香包、银饰件、地方皮影、祖宗堂、地方特色剪纸、《老天水》三维动画影片以及前秦才女苏惠的旷世之作《璇玑图》,即《织锦寄情》三维动画影片等各类民俗专题展览。</p><p class="ql-block">中国传统民居古建筑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承载着一个地区的历史信息。隔街相望的南宅子和北宅子组成了胡氏古民居建筑,是天水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见证,折射着昔日的光华,沉淀着岁月的沧桑,积累着岁月的悲喜,在春去秋来间,熠熠生辉,历久弥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