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熟悉的望火楼和所在的观象一路45号院

大宋阅兵

<p class="ql-block">(具有百年历史的望火楼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望火楼是青岛老城的一处地标性建筑,它坐落在观象一路的西头,观象山西北角的灰赭色的花岗岩石上。南侧是43号院,北侧是45号院,望火楼应算观象一路45号院的一部分。45号院在日伪时期便是军事管区,具体何时建成、什么属性不清楚。青岛解放后,该院由驻青陆军接管。1960年驻军撤走,改做部队家属院,但依然被周边邻居称为解放军大院,1970年代产权交地方。我家是1960年冬搬入45号院,我在此生活了近50年。</p> <p class="ql-block">(曾朝夕相伴的老望火楼)</p> <p class="ql-block">望火楼大门面西,对着的是属平原路门牌的一条支道,现在看到的望火楼大门底部护垛因碰撞损毁,比60年前的原结构减少了有半米。望火楼所在点应是观象山西麓的一个小山头或山包,石峰自望火楼向四周特别是西、北方向大坡度下延。依山建筑为老青岛留下了错落有致的山城特色和一批独特的长台阶景象。1960年代望火楼门前的观象一路还是土石路,只是陡坡和低洼处有几段马牙石砌的路面。望火楼大门正对的平原路小巷北墙是当年的垃圾集点,那时除了炉灰渣,好似没什么垃圾。望火楼门前的台阶是周边邻居和小伙伴们的聚集休闲处,特别到夏天更是纳凉的好地方,门楼前的路灯下也是几代人打扑克、下棋的场地。这里还是当年小伙伴滑杠铃(轴承)车、冬季滑雪溜冰的出发点。那时路上机动车辆极少,小伙伴们驾着各自装备,从望火楼前出发,顺坡向观象一路南头、平原路、安徽路一路溜滑到前海。</p> <p class="ql-block">(这便是曾经居住N年的45号院一隅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留下的光影图片)</p> <p class="ql-block">45号院和院内的建筑在1988年被拆除,原址建起了2栋住宅楼(同时盖的还有1栋小楼应该是在院墙之外)。拆前的大院以望火楼为一端点,向东、向北伸展,占据着观象山的西北角筑墙成院。院内的主建筑从南侧和西侧看是一层,而从北侧和东侧的山上看则是两层,有三块楼梯可上下。大院南北差高在4-5米,由南到北大致分为上下两部分。</p><p class="ql-block">45号院拆前,临街是一个宽敞的大门和2米多高的门垛,上七八级台阶,是约2米宽6-7米长的水泥面通道。台阶曾是小伙伴们蹦弹杏核、捣木头的竞技场,不足2米宽的通道是我一段时间练习自行车技艺的场地。通道南侧,是一排高出地面十几级台阶的平房,南北朝向。平房西南紧挨望火楼,是与望火楼同建在一块岩石上,西北角连接着大院门墙垛。目前平房的部分基础还在。</p><p class="ql-block">大院的主建筑是一个极具特色的西式别墅小楼。基础为花岗岩蘑菇石,正立面为三段式。门楼高出通道4-5级台阶,由4根方形立柱和一大两小三个拱形门组成。中间的两立柱的前下方各有两阶石垛做台阶的装饰,顶部的女儿墙凹凸有致,造型为皇冠状。大坡度的红瓦挂顶、淡黄色的墙面、青灰的水磨石门庭给人以大气、威严、厚重的感觉。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同望火楼一样,是不少写生人的创作素材。</p> <p class="ql-block">(拆建前45号老院的部分建筑基础还在)</p> <p class="ql-block">拆建前的大院应是观象一路上最大的独立院落。院内建筑和围墙都是顺山势而建,院子的围墙高低错落,大胆的孩子可以在墙头上驰骋。院内有石、有坡、有沟、有台、有梯,建筑东北角还有去往楼上阳台的阶梯和平台,拐弯抹角的院落是周围孩子们捉迷藏最佳的场所。大门通道北侧到自来水池丁家姥爷围建了一个小花园,桃花、月季、蔷薇、菊花等花草四季不断。自来水是来自观象山上的蓄水池,而不是市政管网。部分院外邻居也来大院担水生活。当年部队和家属院的住房、水电都是有部队统一负担,来担水的邻居也是免费。水池旁是去向下面院子的多级台阶。</p><p class="ql-block">45号院拆建前,望火楼与43号之间是近一人高的石头陡坡,只是在临近43号院墙体有一条行人勉强能通过的上山小径。45号院墙在石坡上建的不高,孩子们会从这里爬上,通过厕所顶上到更高的平房上。院里的大点孩子当年坐在平房顶上观望那颗唱着《东方红》的卫星并欢呼。胆大的孩子还能通过平房,跃到主楼顶,并沿着南面的大槐树滑下。槐树干两个小伙伴搂抱还要费劲,树冠高过屋顶,每年花开,满院可闻到槐花的清香。小伙伴们就会用各种工具够下槐花分享。槐树南侧,冲着观象山西侧的山道原设有一小门,但始终没开过。1970年代平房住户的老爷爷利用捡回的石块,在窗外借望火楼石坡自建了一间小石屋,盖的有棱有角十分专业,几平方的小屋不大,老两口居住的温馨。 大院拆建前,院墙外有几户人家依墙建有住房,同在45号院拆建范围。45号院拆建时,方便运输,首先将望火楼与43号院之间的道路打通。</p> <p class="ql-block">(拆建后45号院鸟瞰)</p> <p class="ql-block">45号院是目前整条观象一路少有被拆除的楼院,老建筑的失去,难免让人挽惜。让人惋惜的还有融洽的邻里关系的丢失。那些年代,虽然生活尚不富裕,但邻风淳朴,相互信任、尊敬;邻里之间团结友善,你来我往,知根知底,互相照应;谁家有需要,买煤买粮有大活重活,都会帮把手;做饭缺油少面了,邻家可取:家中无人,钥匙随手放在邻居家;下雨了不用担心晾晒的衣衫被褥,各家孩子虽多,大人上班孩子尽可放心......,真体现了远亲不如近邻的老话。时过境迁,只留下往时的情景和满满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原观象一路直通往市北禹城路的几段楼梯。禹城路段在1990年代初拆建中被封堵改造)</p> <p class="ql-block">45号基本是观象一路最北端,顺大院北侧墙旁的几段台阶下去,便是通往禹城路市北区的地界。大院临近观象山顶,地势高无遮挡(除去望火楼和登顶观象山),是北望老青岛最好的观景点,站在大院楼前,后海景色可尽收眼底。而观景绝佳的望火楼,记得只上过1-2次,这可能与年少时胆小有关,再就是嫌楼内布满了便便。文革期间的望火楼虽然也有门窗,但已破烂不堪。一天跟着几个小伙伴从破烂的大门钻入,沿旋转的楼梯上到顶层,又顺着有2米高的直梯爬上了望台,感觉风特大。站在望火楼的瞭望平台环看四周,当年的青岛即刻呈现在眼前,碧海、蓝天、红瓦、绿树,前、后海面上的大小船只一览无余......。1970年前后,望火楼曾进行过修缮,之后底层的窗被封堵上,大门安装上了铁皮,听说是归了房管部门,进入望火楼就有了难度。</p> <p class="ql-block">(远眺望火楼和拆建后的45号院的2栋楼座)</p> <p class="ql-block">1988年,45号院由市南区城建开发公司整体拆建。据说,规划设计在45号院址盖6层高的住宅楼。新建住宅高于望火楼,送审没通过,只得修改设计减层并且向下深挖了一层楼的高度,保持了望火楼的制高景观。这样新建的住宅楼2层刚好与窗外的路面取平。</p> <p class="ql-block">(具有沧桑感的百年望火楼已不复存在)</p> <p class="ql-block">曾经的45号院已被拆建,望火楼依然站立在观象山已过百年。它经历了几个时代的风吹日晒,然而2009年在“修旧如旧”的修缮中被毁坏。得知望火楼被拆消息,我赶到现场,亲眼目睹到望火楼被腰斩,拆下的塔顶和瞭望台四周的台石、破碎砖块。面对朝夕相见的一座优秀的历史建筑被无知毁掉,只有深深的遗憾和痛惜。今天看到的望火楼,虽然保留了原大门体以下基础部分,但重建后的望火楼怎么看都感觉别扭,它缺少了原有的气势、沧桑和韵味,这是后话。</p> <p class="ql-block">(原址上重建和望火楼,一条直通上下的落水管,就像一件精雕作品上的疤痕,格外的扎眼)</p> <p class="ql-block">本篇部分照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