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中,引进外资无疑是一项重大举措。然而洪流滚滚不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在我的职业生涯中,稍有不慎,就可能被这泥沙淹没。</p><p class="ql-block">先说一个“笑话”,2000年前后,我们厂随着生产发展,土地越来越紧张,恰逢旁边的SZ厂难以为继,于是双方较快商定了有偿兼并事宜。即将签字时,化工局有关领导说,还有一筆资金,要请你们负责,并且说这是Z副市长的意见。</p> <p class="ql-block">稍加询问,原来是SZ厂曾经办过一个中外合资企业,该合资企业的外方老板是个姓杨的香港游民,听说大陆要引进外资,他声称自己愿意投资,SZ厂领导得知后,十分高兴,决定提供土地厂房合资建厂。但是杨老板并没有钱,要从香港汇丰银行贷款,汇丰银行提出要有担保人。结果SZ厂领导说通了中国银行为其担保,条件是SZ厂的上级某工业局为其反担保。就这样杨老板不花一块钱,在锣鼓喧天的一片庆贺之中,,成了合资企业的真老板。而SZ厂也因为完成了引进外资的光荣政治任务,受到上级表彰。</p> <p class="ql-block">没有几年,这个合资企业就因为经营不善垮掉了。杨老板带走了部分资金,拍拍屁股走人。汇丰银行找到担保人中国银行归还欠款,中国银行要承担反担保的SZ厂上级局还钱,却无钱归还。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人讲既然你们兼并了SZ厂,就该承担他们相应的负债。但是这是杨老板的债务啊!我能用国有资产为一个素不相识的香港游民,归还数以万计的美元吗?岂有此理!不管有关领导如何严肃要求,我严词拒绝。结果是中国银行自认倒霉。这是某些中方人员“只算政治帐,不算经济帐”,赶潮流自寻的苦果。</p><p class="ql-block">在合资问题上,化工部一开始,就有清醒正确的指导思想。当时农药“敌杀死”在国内市场热销,化学部打算引进外资生产,但是外方提出合资企业只能做原药加工,几经商谈,对方让了一步,说是合资企业,可以生产原药合成的最后一步,而关键中间体完全由外方控制。这样的合资无疑是让出了市场,得不到技术。因此,部里宁愿组织攻关,也不接受这种合资。我们厂是当时参与攻关的单位之一,因此了解此事的起因。与此同时,有一批医药企业,合资成功,却都是拿了外方的原药,做点制剂加工。</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中外合资,对企业而言,是不折不扣的市场行为。外商是来赚钱的,不是来扶贫的。在洽谈合资过程中必须权衡得失,弄清对方的真实意图。否则就可能跌落对方的陷阱。地方政府引进外资的政绩,也有可能是葬送企业的火坑。在我们的农药同行中,山东QD农药厂以前搞得红红火火的,不仅产品在市场热销,企业管理也很出色,记得当时我们曾经组团去学习,Y厂长热情接待,顺便提及正在和汽巴嘉基洽谈合资。过了一段时间,再遇到Y厂长时,他满脸沮丧地说合资是谈成了,可是厂也停掉了。因为对方绝对控股,认为我们的生产装置,从安全,质量,环保等诸多方面来看,皆不符合要求,应该停产。而如何整改,何时恢复生产,遥遥无期。从此,再也没有听说过他们厂重新生产的消息。这种合资实质是花钱消灭了一个竞争对手,顺便得了一块土地。</p><p class="ql-block">在农药业界的合资中,也有外商收买中方国资企业负责人的,合资谈好了,厂长或子女得到妥善安置,而大批职工下岗了。</p> <p class="ql-block">这里说说我自己遇到的三次合资,2000年前后,办公室突然接到一个自称韩国的客商,说是通知我们某天到连云港参加合资座谈会,我一听感觉不对劲,如果你邀请我们参加活动,事先应发个邀请函,征得同意吧,电话临时通知算什么呢?我让厂办拒绝了。过了不久同样的方法,换个地方又是一次,我们还是不理他。结果有一天,我正在北京出差,办公室来电话了,说是对方讲自己是LG的关联企业,邀请你去他们北京的办公室,商讨合资事宜。由于对方一再来电,又都在北京,我按照双方约定时间,准时到了他们公司,结果无人接待。我说明情况,是你们一再邀约,我按时来了,你们怎么回事?接待小姐听说后,到后面问了一下,说是请等15分钟。我耐心等了15分钟,还是没有人,也没有一杯水,我又等了5分钟,站起来就走了。这时候,他们赶出来说“先生,请等一下”,我未予理睬。和这种不尊重对方,不守信用的公司,谈合资很可能就是一个圈套。很明显,他们在不断试探你的态度。如果你一心想着合资,低三下四,忍辱求全,就是他的猎物。</p> <p class="ql-block">有一天,办公室接到日本住友的电话,说是有意和贵公司商谈合资问题,如果你们有兴趣的话,约定一个双方认为合适的时间和地址,进行洽谈。听到是日本住友这样的大公司,而且对我们的态度也比较尊重,于是约定一天在上海某宾馆进行首轮洽谈。双方介绍了自己的基本情况以后,住友表示对我们的除虫菊酯产品感兴趣,希望我们把菊酯类产品的相关生产装置等,折算一个价值,作为总投资的35%,住友以现金出65%组成一个合资公司。听到这样的话,立刻让我想到山东同行的命运。</p><p class="ql-block">回公司以后,我们厂务会硏究如何对策,分管菊酯的Q总认为,可以听听对方合资以后的打算,交流一下双方技术经济指标,然后再说。又是几轮谈判以后,Q总在厂务会上讲,让住友来控制我们是不可能的,至少要双方对等。他们的技术指标确实先进,谈判之时我都不好意思说我们的指标,真的是汗流浃背。</p><p class="ql-block">和住友的合资虽没有谈成,但是对我们是一种鞭策。通过几年努力,我们公司的产品不断成长,逐步将住友等外国公司的同类产品,挤出了中国市场,进一步在国际市场名列前矛。当年化工部组织攻关的产品“敌杀死”产品技术也被突破,批量生产了。</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我接触的第三次合资,对象是拜耳公司。这是世界500强的企业,国际化工企业的巨头。他们看中了我们苯氯化系列产品,希望建立合资企业。由于有了前面的经验,第一次谈判我就明确提出,建立合资企业,好比双方联姻,男方拿房子,女方就要出嫁妆,苯氯化系列本来就是我们成熟的产品,你们拿什么新产品、新技朮,合资以后双方如何共同发展?但是对方无此计划,提不出什么新产品。</p><p class="ql-block">引进了世界500强,经常是政府用来标榜的成绩,其实具体到某个企业,是祸是福不能一概而论。正因为如此,我明确提出,合资谈判过程中不向上汇报,否则上级知道了,要参加谈判,极有可能使我们处于进退不得的两难之中。W付市长不知从何处得知我们和拜耳谈判的事,明确提出下次谈判他要参加,我只有阳奉阴违,当面不反驳,事后不告之。</p><p class="ql-block">正当我们和拜耳谈判陷入僵局时,市政府J市长得知此事,他要我参加他的欧洲考察之行,并乘此机会和拜耳签订合作意向书。这使我十分为难,我借故推辞,请公司副总随行,到达拜耳以后,副总打电话回来请示,我在电话中婉拒了。</p><p class="ql-block">拜耳并没有放弃合资打算,邀请我们参观他们在无锡等地合资的企业。应当承认,合资以后这些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包括产品质量,环保,劳动生产率等都有一定提高。然而在计划和我们合资的项目上,合资企业只能生产,不管销售,后来退一步说只能内销、不能出囗,同时也不能和国外其他企业再合资生产同类产品。而他们却不受此限制。这样一来无疑就把我们的发展空间定死了。</p><p class="ql-block">记得谈了六,七次以后,我们已经对和拜耳合资的利弊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用企业的未来换取水平的提高,不值得!我们自信自己的水平一定会逐步提高。为了表示慎重,也防止有关领导干涉,我们以董事会的名义,正式发函对方,明确表示合资谈判到此结束。对方此时已心知肚明,答复却十分幽默。他们一本正经地说,既然合资的这些条件你们都不答应,我们最后一个条件你们必须答应。即:今晚必须由我们请你们吃饭。在相互尊重的愉快氛围中,双方结束了合资谈判。几年后我们苯氯化系列产品,产量,质量,品种迅速提高扩大,成长为国际市场上同类产品的佼佼者。</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20多年过去了,回想起这些往事,看看公司目前的现状,心中的自豪感由然而生。在中外合资的浪潮中,我们没有追逐浮华,迷失自我,而是抓住了发展这个硬道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