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全网,火爆全国,四月下旬五月上旬,昆明,蓝花楹盛开。蓝中泛紫的花海,朦朦胧胧,成片成簇,喜拍微距特写的人有些失望,却给整个城市抹上浪漫的色彩,梦幻的色彩。无远弗届,男男女女犹如浪蝶狂蜂,纷至沓来,逐花追蓝。<div> 2024年4月23日尼康Z7拍摄。</div> 唐人孟郊诗云:“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份浪漫情怀,这种豪迈奔放,让人憧憬,让人神往。 <p class="ql-block"> 退休之人没有年轻人那样天大的欲望、山大的压力和深深的焦虑,大自在,大解脱,不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吗?可是,昆明的蓝花楹实在是太多太多,无论你借助于什么交通工具,也不可能一日看尽。何况,我们也没有宝马。</p> 于是,十余名好友相约,徒步,学习孟郊,一日看尽昆明蓝花楹最顶级的几个观赏地。 早上九点。第一站,春城路佴家湾。哦,顺便说一句,这个佴,昆明人世世代代都念做ni(倪),跟字典上的读音可不一样。 阵阵花香扑鼻而来,比玫瑰浓郁,若兰花清雅,绵长而婉约,清丽而低调,沁人肺腑,令人陶醉。遗憾的是,后面的几个观赏地,再也闻不到一丝花香。不知是不是因为太阳升高,日照过强的原因。 蓝花楹细叶似羽,美丽优雅;枝条自由舒展,疏密有致,苍劲有力,令人想起宋徽宗的瘦金体书法。 <p class="ql-block"> 花朵典雅,由于日照的强弱不同,而分别呈现出或浅蓝带粉、或深蓝带紫的不同花色,让人清凉。且又密密层层,压弯枝条,仿佛搭起长长的穹庐,替行人遮阳挡暑。</p> 人们挤挤囊囊,在似梦非梦的蓝色浪漫之下,在轻柔的花香之中,或者驻足观赏,或者载歌载舞,或者拍照留影。 铁皮巷的蓝花楹却是另外一种景象。 两百来米长的小巷,颇有些狭窄,蓝花楹舒展不开,只得尽力向上生长,枝干细长,伸向天际。 但这里却是闹市中难得的净地,人车寥寥,极为小众,十分幽静,摄影爱好者正好尽情发挥。 <p class="ql-block"> 铁皮巷还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梁思成和林徽因抗战时期流落到昆明,最初就是在这里落脚。据说,林徽因的一首小诗,就写的是这里:“那上七下八临街的矮楼半藏着、半挺着,立在街头瓦覆着它,窗开一条缝夕阳染红它,如写下古远的梦”——《昆明即景·小楼》。当然,当年他们住的小楼早就没有了踪影。</p> 昆明的母亲河盘龙江,数公里河段,蓝花楹两岸夹峙。 我们的队伍也从幽静中走进了热烈。 尤其是临江花园一段,蓝花楹绵绵不绝,引来人头攒动,无数的中老年妇女在这儿摄影留念。当然,也有个别年轻女孩在这儿搞直播。 飘落的花瓣星星点点,在江面静静流淌,个别地方也会成团成簇,映照得江水也为之变色,令人想起白居易“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诗句。 “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这是明代大学者杨慎被贬云南时留下的昆明印象 杨慎,云南人大多都能说出一二,外地人现在知道的可能不多。但他那首被引作《三国演义》开篇的《临江仙》,中国人可是家喻户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写出这样气势磅礴而又深邃通透作品的诗人,如果见到蓝楹花,该写出怎样流传千古的作品啊! 常听人们说,人间最美四月天。现在看来,这句话搁在如今的昆明,真是恰当不过。因为,有蓝花楹。 昆明作为春城,气候条件得天独厚,号称世界花都,本来就无处不飞花,无时不飞花。 可蓝花楹,昆明1984年才从阿尔及利亚引进,仅仅过了四十年,就力压群芳,独占鳌头,引得昆明人沉醉,引得昆明人痴狂,万人空巷,甚至火爆全国,火爆全网。这却是其他任何一种花卉都无法比拟的。 说到这里,你不想问个为什么? 答案就在于,稀缺。别看今天蓝色的花朵已经成为海洋,那是人为干预的结果。 物以稀为贵,在自然条件下,蓝色为主的花卉,尤其是蓝中带紫的花卉很少见。 因为,花的色彩是对七色阳光的反射而来。蓝紫色的花朵反射蓝紫色光,吸收红光。红光灼热,对娇嫩的花朵极易造成伤害。因此,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就极少产生蓝紫色花卉,更没有开蓝紫色花朵的高大乔木。 再说,大多数人本来就偏爱蓝色。因为高不可及的天空是蓝色,深不可测的大海是蓝色。蓝色天空和大海,都是神话产生的地方,都是梦想产生的地方,是我们浪漫幻想产生的地方。 蓝色,是我们灵魂深处的梦,早已经刻录进我们的DNA。 油管桥,又一个蓝花楹网红打卡地。它横跨盘龙江,得名于二战时期通过这里的中印输油管道。当年的中国,除了血肉之躯,一无所有,一切抗战物资,都要从美国输入。美国为了减轻太平洋战场的压力,绝不能让中国倒下,于是有了史迪威公路(中印公路)和这条输送成品油的管道。 登华街,长不足百米,没有游客。不是这里的蓝花楹不美,而是知道的人太少,藏在深闺人未识。 跟戏剧一样,走到最后,才是高潮。 昆明蓝花楹真正火爆全国、火爆全网的就是这里——教场中路。 因为,昆明引进蓝花楹,最早是在这里成为行道树。这里的蓝花楹,树龄长,历经风雨,因而特别茂密,特别美丽。 教场中路人头攒动,端的是摩肩接踵,挥汗成雨。好在蓝花楹树高十余米,眼睛和镜头都是仰望,并不遮挡视线。 不同于临江花园一带是中老年妇女天下,这里是年轻人的天下。年轻人来这里打卡,来搞直播。网红也是生产力嘛。 <p class="ql-block"> 遗憾,走到教场中路,十余位同伴却只剩下一位与我相伴。他比我年轻二十余岁,脚力尚劲。他家在几公里之外,四围都是蓝花楹。于是,我又追到他家,在26楼上拍下这张鸟瞰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