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从赛里木湖回来,一脚到了霍城。霍城也算是去伊宁的必经之路,况且杏花还没开,霍城也有值得看的地方,它就是惠远古城和城里的伊犁将军府。</p><p class="ql-block">早晨6点多就醒了,可是酒店的早餐要9:00才有,我们只好各种收拾熬时间,又在酒店周围转了两圈,好不容易到了吃早饭的时间,吃过早饭退房直奔惠远古城。古城已没什么成规模的建筑,只有伊犁将军府似乎还像个府邸,将军府的进门左右侧各摆一门大炮,然后是两排高大的白桦树,这两排白桦树,据说是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驻军将军府后栽种的,我们看上去很有气势的,但相关专业人士说这两排白桦树破坏了将军府的整体结构,影响了原本庄严肃穆的整体环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参观将军府的事,是我们早就有的计划,去年来新疆时在自治区博物馆听讲解,就知道伊犁将军府在当年清朝管理新疆时起了很大的作用,是军政一体的新疆最高管理机构,由于时间紧张,去年我们没有来得及来参观,今年赶巧了,必须安排。</p> <p class="ql-block">伊犁将军府是清代伊犁将军办公和住宿的营院。</p><p class="ql-block">清代初期,伊犁为新疆的政治军事中心。军府设在新疆伊犁地区霍城县惠远乡惠远城内。主要建筑有军府大门,将军府正殿,将军亭、东西营房、客房、书房等。大门单檐硬山布瓦顶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抬梁式木结构建筑。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伊犁将军府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个营院。</p> <p class="ql-block">将军府里有两尊石狮子,据说原先是在大门外,后来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或许是出于对文物的保护,把它移到了将军府内。关于这两尊石狮子,民间有不少的传说,当年恢复修建将军府时,对这对石狮子的外形颇动了一番脑筋,你仔细看看,它是一个四不像的狮子,某些部位像狮子,而鼻子等部位,却像极了某个国家的人,据说当年新疆落入俄国手中,是左宗棠率队夺回来的,当然新疆人比较恨俄国人,为了发泄心中的仇恨,就把石狮子做的形象的改动。</p> <p class="ql-block">乾隆二十七年(1762)十月,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官职(全称“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统辖额尔齐斯河以西,南及天山南北阿克苏、喀什、乌鲁木齐、哈密等15个地区驻防官兵,兼管全疆行政事务,并统辖归附清朝的中亚地区及哈萨克各部,是天山南北最高的军事行政长官。</p><p class="ql-block">乾隆二十八年,在伊犁河北岸筑惠远城。接着,又在伊犁河两岸建立了惠宁、绥定等8座城池,拱卫着惠远城,形成完整的地区防御体系,史称“伊犁九城”。伊犁将军衙署设于惠远城内。</p><p class="ql-block">同治十年(1871),沙俄趁清朝内忧外患之机侵占伊犁,惠远古城被“隳为平地”。</p><p class="ql-block">清光绪八年(1882),中国收回伊犁,在距惠远老城15里处的伊犁河北岸,按照老城的规模和布局,重新修建了惠远城(今霍城惠远乡)。</p><p class="ql-block">从乾隆二十七年到宣统三年(1762~1911),清政府先后有46任、33位伊犁将军在将军府议事和居住。1912年1月8日,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将伊犁将军府改为新伊都督府。</p> <p class="ql-block">看完伊犁将军府,又登上钟鼓楼,浏览了一下惠远古城的风光,能见度不太好,可以看到远处的雪山,古城的形状不太完整,建筑物除了将军府外,大多被破坏,没有什么值得看的,看上去惠远古城保护得并不那么好,现在正在加大恢复重建的力度。</p> <p class="ql-block">离开惠远古城后,我们快马加鞭赶回了伊宁。下午去游览了伊宁市区比较有名的景点-喀赞其民俗村,这是一个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村镇,入口处有不少身穿少数民族服装的少数民族姑娘在跳民族舞蹈,对面的电线上站了好多鸟,排得整整齐齐,像列队欢迎大家。不少游客也加入了门口和步行街跳舞的人群。步行街有不少售卖少数民族服装和其他商品的商店,村子里有许多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餐厅和民宿,有一家据说是小尼和撒贝宁在此做过节目。地图上看着不大的一个民俗村,逛下来一个下午也就差不多了,回到酒店大家也精疲力尽,好好休息,洗漱睡觉,明天还有任务。</p> <p class="ql-block">说到跳舞这个事情,少数民族天生就是跳舞的能手,他们从小就会培养孩子跳舞唱歌,他们周围的环境也会对孩子产生影响,你看视频里的两个小女孩就是他们的父亲带他们来跳舞的,这说明少数民族对小孩子的跳舞能力是多么重视。他们热爱跳舞,他们基因里面自带舞蹈细胞,学会跳舞分分钟的事。</p> <p class="ql-block">伊宁市喀赞其民俗旅游区是北疆唯一一个以维吾尔族民族风情为主体的大型原生态人文景区,因为它是伊犁城市形象的窗口,同时也是民族风情的真实写照,它涵盖了厚重的维吾尔族文化,又不失北疆维吾尔民族独特的民风民情。走在喀赞其的大街小巷,看见里边的居民穿着各种各样的民族服装,民居外形风格各不相同,尤其是屋顶和外墙,各种形状各种颜色,置身其中,你仿佛进入了新疆民居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走街串巷一天,人也比较疲乏了,躺在床上昏昏欲睡,就在半睡半醒之间,突然感到床和房间的杯子在摇晃,连人躺在床上都感觉到抖起来,杯子叮叮咣咣的碰撞声更是恐怖,第一反应是地震了,我们哪里见过这个阵势,准备逃下楼,遇到了楼道里面的保安,问他们是不是地震了,他们居然说没什么感觉,然后安慰我们说不要紧的,放心睡觉吧,他们这里经常发生小的地震,可我们被吓得怦怦跳的心脏好久才平静下来,几个人甚至讨论了要不要睡到楼下的车上去,但那个实际上就是坐到楼下的车上,根本就没办法睡的,而且看当地的居民一点反应也没有,我们也就作罢了,结果折腾到到夜里12点多才睡。查询中国地震台网才知道,当晚的10:56,新疆的拜城发生5.6级地震,拜城离伊宁的直线距离,应该就在2、300公里左右,怪不得动静还蛮大的,这应该是我们经历的体感最明显的一次地震。</p> <p class="ql-block">来新疆前就知道伊宁有个林则徐纪念馆,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世界禁毒运动的先驱,是我们敬仰的人,因此我们到伊宁,必须要去瞻仰林则徐纪念馆。我们计算了当地的上班时间,上午9:30我们来到纪念馆时,却被门卫告知纪念馆的开门时间是10:30,这一个小时我们干什么呢?也不能在门口大街上晃荡,于是我们临时改变行程去伊宁市著名的六星街。</p> <p class="ql-block">六星街是伊宁市的一个古老街区,始建于上世纪30年代中期(1934-1936年),根据当时新疆省政府推行的六大政策(反帝、亲苏、民族平等、和平、建设、清廉)理念,由德国工程师瓦斯里规划设计。街区平面呈圆形,有六条主干道从中心向外辐射,把街区分成六个扇形地区,中心为学校、商铺、清真寺等公共建筑,外围为居住区,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居住模式。现居住着汉、哈萨克、回、维吾尔、俄罗斯等七八个民族的居民。六星街,以其独特的六角形街巷而闻名,其格局与中国传统的城市规划理念有很大不同。 据考证,六星街街区布局与19世纪末现代城市规划先驱埃比尼泽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理论(1898年)有着极其相似之处。类似六角形的街巷只有西方少数几个国家尚有留存,在我国实属罕见。</p><p class="ql-block">伊宁市是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的交汇地,六星街则见证了外来文化和本地文化结合的奇特的文化共生现象。六星街已成为包括特色街巷观光、文化展示、庭院旅游、特色餐饮娱乐、工艺品加工与零售等在内为一体的环境优美、安定和谐、充满活力的大型人文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再回到林则徐纪念馆,当年林则徐因“虎门销烟”损害了国内既得利益者和帝国主义列强的利益,后因列强武力威胁清廷,迫使清政府将林则徐流放新疆,林则徐禁烟有功反被流放,但他并没有因此怨恨国家和朝廷,到新疆后,他仍然尽心尽力为新疆的民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后虽被免罪,但他己年老体衰,不久并病逝。作为一品官员,他逝世后,两个儿子分割财产时才发现他的房产等仅值30000两银子,不算其他收入,当年总督巡抚的年薪在15,000两左右,他一共当了20年的总督和巡抚,却只有这点财产,他不少钱都贴补了民生工程。他的精神和事迹让人肃然起敬,伊犁林则徐纪念馆展陈面积约800㎡,分为“坚贞不渝的爱国精神”“气贯长虹的民族正气”“清廉刚正的高尚风范”“开眼看世界的开拓精神”四个部分。展品结合多种展陈语言,诠释了林则徐“为国为民、清正廉洁”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林则徐永远值得全中国人怀念、纪念。在新疆,除了林则徐,还有一位清廷官员也值得尊重和纪念,他就是左宗棠,他率部英勇奋斗,于1878年收复了除伊犁地区外的全部疆土。几年后,他抬棺坐镇哈密,为清与俄谈判提供强大的后援,在这样的压力下,中俄于1881年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收回了伊犁地区,但也付出了割地和赔银的代价,至此,新疆全部纳入我国版图。</p> <p class="ql-block">下面第一、二幅照片是惠远古城的左宗棠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