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田师,一个熟悉亲切的名字。经历“田东县师范”“田东联合师范”“百色地区田东师范”“百色市田东民族师范”“百色第三高中”等多个时期,现为“田东实验高中”。虽尽沧桑,几经更名,但“田师”这一简称,仍在脑海里挥之不去,深深留下难忘的印记。</p> 联师定点 <p class="ql-block"> 那一年,我们相聚田师。</p><p class="ql-block"> 1979年春天,有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设立深圳特区,《春天故事》响彻大江南北,改革开放奏起新的乐章。那年12月,我和潘华全、冯建伟、黄华玲、邱秀珍来到田师,时名“田东联师”,成为第一批从大学到学校的青年人。七排老壮校平房围绕着两个操场,坡顶上旧平房可做教师宿舍,新平房是教室。坡下是食堂,乡村道路从校中穿过,四周荒野,无围墙,道路泥沙,有时用水还到二公司。</p><p class="ql-block"> “田东联师”就是这样建成,校长是黄鹄,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百色教育知名人士,“摩天岭下,右江岸边,耸立着我们的校园……”校歌就是他创作的,激励代代田师人。书记是欧阳效恒,副校长周作昌,教导主任欧阳玖,教导副主任陈遵诚,团委书记黄恩才。班级有5班、6班,陆照典书记就是6班,毕业留校,进修晋级,成为高级讲师,演编了“从奴隶到将军”的故事;罗赋福也是6班,毕业留校,后到市教育局任副局长;留校的还有5班李吉光,写有一手好字。民办教师班7、8、9、10班是田东、平果两县招进来的,林世辉任田东县人大主任,曾如锋任市工信委调研员,黄雄仕任百色华侨农场副书记。1980年招了一个高中班为11班,韦从克任市社科联主席,何耀林任田东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同年又招一个民办教师班为12班,该班学生年龄都大,有的曾是黄华玲的老师,反过来学生教“老师”,曾传佳话。1981年招了两个普师班13、14班,是从右江河谷四县及南部三县初中毕业生录取的,学校后来也更名为“百色地区田东师范学校”,首批普通生翻开了田师新的一页,“小辣椒”吉秋凤毕业后成了全国先进工作者,与全国劳模同一级别。“小个子”岑俊担任百色职业学院院长直到书记。“文人”赵建壮在市政府工作,也是处级。同时招进的还有15、16两个民办教师班,学生大多都是“老三届”,基础扎实,读书就是“农转非”,还领得生活补助费,每月16元,假期还可带面条回家。17班是在“百色联师”撤销后转过来的,蔡育三副校长也是当时到任。</p><p class="ql-block"> 1982年,又一批大学毕业生走进田师,他们是韦景源、黄贤勇、黄忠选、刘丽珍、梁小帆等,当年还有韦世衍、李战,给学校增添了活力。15年后,韦景源到百色民师任校长,梁小帆早就到梧州任招生考试院长。当年招生有18班为民办班,刘海在市教育局已升为处级。19、20班为普通班。黄秋妹毕业时被学校推荐到广西师范大学深造,成为田师第一个保送生。周国文、黄彪留校,周国文后来又考上广西艺术学院读书。</p><p class="ql-block"> 此后每年都有新鲜血液充实到校,1983年有韦复生、肖辉、韦振逢、韦继山、刘功兴、李祖仁、何保忠等。班级有22、23、24班,21班为民办班。这一年来的教师,有的“稳坐钓鱼船”,有的“下海”了,韦复生“转战南百”,成为高校厅级领导干部。24班毕业后,出了方志高等两个县委书记,周华鹏市直局长,韦旭壮、黄杉两个处级领导,创造了田师的纪录,后来班级都无法打破。83级还有李红星、黄尚铁、黄克胜、韦日宁也是处级。这一级有岑群、韦国友、潘美艳保送上大学,是人数最多的一届。</p><p class="ql-block"> 联师定点荒岭上,</p><p class="ql-block"> 壮校平房老操场。</p><p class="ql-block"> 民办普通同招进,</p><p class="ql-block"> 尖子保送大学堂。</p> 地区师范 <p class="ql-block"> 那一年,我们相聚田师。</p><p class="ql-block"> 田师,始名是“田东县师范”,创办于1958年,校址在旧田东汽车站,后迁到田东中学,60年代初期,又转到巴马师范,完成了这一届的历史使命。尽管如此,还出了一个正处级领导罗宝三,市人民政府市长助理。再后来停办了,直到1972年才复办,中师第1班就从那时开始。1979年,百色地区行署办三所联合师范,即百色联师招生面向西北六县,靖西联师面向南部三县,田东联师面向河谷三县,当时靖西联师生源少,田阳生源就去了靖西。</p><p class="ql-block"> 为田东联师的扩大发展,从1979年起三年间,地区教育局从各县抽调人员充实教师队伍。黄洪初、刘承俊、林夏、潘新、甘庆玲、李斯训、韦武、韦振田、黄广华、陆天德、谢秉符、梁庆新、林佩英、刘金柚等教师相继到校,撑起了联师大厦。</p><p class="ql-block"> 1982年,为优化资源,百色地区又撤销联师,建设2所地区级师范,各县师范改为教师进修学校。原有的百色民族师范继续保留,另一所在百色或在田东均有一番争论,两所同在一城区,太近,在田东辐射右江河谷,带动地方发展,有长远利益。这种意见占了上风,“百色地区田东师范学校”就这样更名了。因此,我们老师才有机会从四面八方汇聚田师,迈开人生的第一步,铸造师范教育事业的辉煌。</p><p class="ql-block"> 1984年,孙雄华、麻太原、黄飞燕毕业分配到校,班级有26、27、28、29、30班,25班为民办教师班。26班吴先勇保送上大学,回校任教,调到百色学院评上了教授,担任二级学院院长。30班黄凯毕业申请到隆林任教,成为第一个支援山区的教师,现任百色职业学院院长,同班黄荣幸在自治区税务局,两个都是处级领导,同为处级还有25班黄家林在市委统战部、田茂华在市文联。1984年,学校首次在县外实习,平果一小为“实习校长”举行仪式,创新教育实习模式,书写新的篇章。</p><p class="ql-block"> 1985年,毕业分配有韦良成、钟日新、梁龙才、周庆光、黄保华、周晨、刘美金、覃文康、陈希丽、刘毅好、覃刚等。调入有何建实、潘承忠、赵秉堤、黄光前、林莲彬、杭英、黄庆清、陈新、农常高、陆日庭等。也是这一年,何建实任校长,潘承忠任书记,蒙胜学任副校长。班级有32、33、34、35、36、37班,38班为委培中师文凭班,31班为民办教师班。32班黄秋幸曾任百色市妇联主席。37班李正对任西林县委副书记。85年入学还有4个一年制高中班,在百色农校办班,黄英俊、李小华、刘序畅、陆伟均担任市局局长,任处级的还有韦志勇、黄忠敏。也是从那年起,田师每年招生都在7个班以上,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田师第一栋楼是在80年建成使用的,5万元12间教室,往后每年一栋楼不断建设,到85年,教学楼、学生宿舍楼、教工宿舍楼相继崛起,办学设施不断完善。</p><p class="ql-block"> 年年起楼一栋栋,</p><p class="ql-block"> 地区师范稳田东。</p><p class="ql-block"> 教师陆续充队伍,</p><p class="ql-block"> 学校发展事业荣。</p> 发展时期 <p class="ql-block"> 那一年,我们相聚田师。</p><p class="ql-block"> 随着班级增多,办学规模扩大,1986年和1987年,毕业分配到校人数多达27人。86年有卢勇南、黄宪刚、农国杉、周松、黄明海、卢建元、黄红色、陆振龙、黄雪梅、陆雪花、唐俊、谷波、易萍、李秀、刘萍等。87年有李茂楷、邓少梅、张光永、韦汉北、闭宏仁、刘学东、梁元勇、庞浩、黄庭武、鄂庭仕、吕时章、黄玉林等。这两年,学校正在建设,都是泥巴路,新人报到,迎难而来,首先买水鞋,成为奋斗的印迹、难忘的记忆。后来庞浩从政,当了田阳副县长,20多个也奔走各方,带走田师缕缕芳香,也留下了片片绿叶。</p><p class="ql-block"> 1988年至1993年,又一批年轻人加入田师教师行列,促进学校发展壮大。罗荣幸、林延勤、覃蔚东、陆长源、陆青春、李英策、梁宁宁、韦东礼、李加桢、梁荣松、梁珊、赵宪强、黄文兵、邓福赖、黄汉铭、陆新、冯莉云、韦振威、黄尚学、杨建设、黄华新、李朝掀、农秀枪、黄新强、梁真、黄美香等。再后来,覃蔚东也从政去了,先后任市广电局、市教育局副局长。林延勤任校长的北海市九中,是全国体育特色学校。黄文兵调去平果任副校长、副局长,也都是教育教学骨干。</p><p class="ql-block"> 八年间,保送生黄秋妹、潘美艳、岑群、吴先勇、杨清云陆续毕业回校任教。留校有黄忠生、龚永华、罗喜常、陆荣政、卢岩松、韦青蕾。调入有凌维山、黄彪、梁森华、覃世贞、农启政、谢建政、梁子贞、钟启波、梁胜利、蓝星、罗华明、陈永华、杨丽娟、陆德金等,他们多数都把青春和热血献给了田师,罗华明评上了特级教师。</p><p class="ql-block"> 八年间,62个班级入学,平均每年近8个班级,在校生900多人,是田师发展最好的时期。63班是图音班,在校外比赛中发挥了拿奖的作用。74班是连续荣获先进班的过硬班集体,黄文兵担任班主任付出辛勤的劳动。56班是最后的一个民办教师班,90年毕业后,再也没招民办教师班了。</p><p class="ql-block"> 八年间,毕业的学生走上处级领导岗位的有潘仲文、刘晓华、季政良、李福令、许再新、黄国春、陆永宏、刘彩芬、黄智、钟永锋、罗加峰、姚俞任、黄秀清、韦万升、罗必本、翟京神、何期、李卓、黄少鹰、陶世清、杨宏才、赵小燕、莫显胜、岑化荣、农丰供、梁秀荷、杨国志、李常政、张丹妮、李华名、叶志海、陆宾海、肖福流、黄世民、刘玉曼等。李素娟、李玮平、潘庭将同是77班,班主任是24班毕业保送上大学的潘美艳,24班出5个处级,77班出3个,有点“遗传”。年纪最小的96班黄合新,先后任团市委书记、田林县委副书记、市人社局书记,取得处级最早。基础好,是老师的评价;有能力,是社会的赞扬。</p><p class="ql-block"> 八年间,田师有好多事令人难忘,粗略记忆:校运会、守岁晚会形成惯例,成为学生喜爱的活动,竞赛成绩,0点迎新,师生开怀。1987年中央讲师团到校支教。1988年全校通水泥路和生活用电。1989年学校重视基本功训练,毕业班基本功汇报,地局教育局指导,各县教育局观摩选拔,成为往后每年固定的节目。1990年举办首届艺术节,集体舞成为抢眼的比赛项目,校园活起来了,热闹非凡。1991年宿舍文化、“内务六统一”成为校园文化的新亮点,实践周成为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好方式,百色大中专院校纷纷上门参观学习。1992年本想进行地区师范成立10周年活动,但又从1958年建校算起,改为校庆34周年,自治区教育厅领导前来祝贺,肯定办学成就。1992年和1993年,在田阳教学点办有两届普师班。1993年,田师迎来第100个班,班主任是罗华明、黄广华先后担任。按中专惯例,此后不再称“班”,而称“级”。</p><p class="ql-block"> 八年间,何建实仍担任校长,钟启波接替潘承忠任书记,蔡育三、蒙胜学、梁森华先后任副校长。</p><p class="ql-block"> 班级增多规模大,</p><p class="ql-block"> 办学亮点灿开花。</p><p class="ql-block"> 中师校史留记忆,</p><p class="ql-block"> 桃李芬芳满天涯。</p> 更名民师 <p class="ql-block"> 那一年,我们相聚田师。</p><p class="ql-block"> 田师最后名称是“百色地区田东民族师范学校”。1993年为办好全国100所民族师范,我校享受了“民族”殊荣,但换汤不换药,一切照旧,因此,校内一直未称“民师”。年底,到巴马民师参加四校联谊活动,“田东民师”成了热点,回校后,民师,“出口转内销”,越来越叫响了。</p><p class="ql-block"> 1994年,学校班子主要领导调整,钟启波任校长,何建实任书记,韦景源任副校长,我也进入班子行列。1997年李如东担任副校长,1999年陆照典担任副校长。</p><p class="ql-block"> 这期间,新来教师有农华礼、黎夏、韦觉麟、黄奋刚、韦彩丽、黄碧娟、李海康、陈玉珍、农秀枪、邓万光、唐秀峰、卢丽娟、卢俊、马文艺、韦振纯、文军政、麻肖萍、黄丹妮、陆秋玲。黄勇攀保送回校任教。留校有韦恩猛、农丰供、包汉明、周庆敏、黄光准。调入有李如东、黄福龙、黄美梅、林运玺等。这批教师中,唐秀峰现任田东党校副校长,卢俊现任百色财校副校长。</p><p class="ql-block"> 1994年,学生入学称为“级”,94级1班至99级8班共47班,除95级7个班外,其余都是8个班,是田师鼎盛时期,也是“包分配”的分界线,97级前属“包分配”,毕业生拿的是“派遣证”;98级后属“双向选择”,毕业生拿的是“报到证”。97级后招生扩大到外地,因此河池、来宾都有学生前来就读。</p><p class="ql-block"> 这期间的毕业生,女生最有潜力,毕业更有进步。978班周标亮,入学与毕业都是新闻人物,得到邓小平资助,上电视、登报纸,名扬四方,先后任平果教育局副局长、平果妇联副主席,曾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953班陆兰碧现先后担任德保县县长、县委书记,是最年轻的正处级女领导干部。942班莫丁汀、农红梅双双晋升处级。此外956黄松良曾任田阳县副县长。他们为田师争得了声誉。</p><p class="ql-block"> 这期间,文艺体育很红火。全区中专文化艺术节,单人舞、板报设计、书法一等奖让人抢眼。952班周红梅获广西中师田径百米冠军,堪称“短跑飞人”。968班是个女子的体育班,曾获广西中师排球比赛第二名。该班表现,让田师火了,全区中师田径运动会,入场几个人,获奖多广播,田师排名第二,不可小觑。县运动会集体舞蹈表演,田师最嗨。四校联谊,选派节目也出尽风头。</p><p class="ql-block"> 1998年,学校获得了一个最高的奖励: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在这之前,学校先后评为百色市文明单位,自治区文明单位、爱国卫生先进单位、文明庭院。年底全区中师德育研究会在学该举行,地委副书记张少康到会讲话,感动与会嘉宾,百色重视德育。也是那年,我当选为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希望工程和周标亮上了报纸、电视,田师走向全国,莫大光荣。</p><p class="ql-block"> 民师叫响八桂地,</p><p class="ql-block"> 高奖事迹上报纸。</p><p class="ql-block"> 毕业派遣分水岭,</p><p class="ql-block"> 体艺出征尽夺奇。</p> 创办高中 <p class="ql-block"> 那一年,我们相聚田师。</p><p class="ql-block"> 进入新世纪,田师进入转型转轨时期。2000年,中师萎缩,招生只有4个班200人。这时,钟校长亲自出马,充分利用优厚的师资条件,走“两条路”,一条是办“中师高中实验班”,选拔中师尖子生读高中,目标考大学,班级为“005班”。一条是招高中班,因批复晚,宣传未能及时,当年秋季入学不到100人,分成两个班。用中师资源办高中,用高中管理提升中师质量,“一校两制”形成田师办学特色,在狭缝中走出了一条新路。</p><p class="ql-block"> 2001年,我肩负校长重任,和陆照典书记一起,向地区领导汇报办学情况,马飚专员定校名为“百色第三高中”,当年12月举行高中成立庆典,副专员毛裕玲到会祝贺,各县给予大力支持。当年招高中4个班,中师4个班。次年招高中7个班,中师4个班。2003年,中师招生停止,纯招高中11个班,首届高中毕业,上本科线14人,往后逐年上升,30人,123人,2006年达173人。2005年学校荣获全市同类普通高中教学质量一等奖,当年最后一届中师生毕业,再见,师范教育,田师继续向着高中教育前进,更名后的“田东实验高中”于2006年招生12班,掀开了办学新的一页。2007年我离开工作28年的田师,到百色财校履新的职务。随后,陆照典书记主持学校全面工作。</p><p class="ql-block"> 在学校转轨的时候,有能力的骨干教师担当重任,罗荣幸、黄文兵、赵宪强先后担任副校长。有志气的青年人迎着困难而来,把青春献给田师这片沃土。来了,韦永壮、王铮、甘国伟、黄青杯、廖玉芬、黄妹娟、覃勇、王芬、黄玉霄、杨世治、肖世安、丘惠霞、黄淑莎、农晓明、陈亮、黄宁明、黄忠堂、杨秋节、廖韵光、蒋炎、凌红梅。来了,何秀营、农兰萍、刘秀湘、黄小玲,那是2005年,右矿高中合并入田师。</p><p class="ql-block"> 在学校转轨的时候,田师人团结一致,同心协力,克难攻坚,推平房,种草地,起新楼。逸夫教学楼,邵逸夫捐赠80万元,扶贫状元陈开枝捐赠10万元,政府配套20万元,其余自筹,300多万五层三十间教室,为办高中提供了有利条件。抓艺术教育,创办特色学校,建立广西艺术学院后备人才培养基地,通过了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评估验收。</p><p class="ql-block"> 中师转型办高中,</p><p class="ql-block"> 戮力同心火样红。</p><p class="ql-block"> 长楼五层拔地起,</p><p class="ql-block"> 示范高中过验通。</p> 辉煌印记 <p class="ql-block"> 那一年,我们相聚田师。</p><p class="ql-block"> 2018年,田师走过60个岁月,实高也过十几个春秋,那庆祝晚会,田师校歌、实高校歌相继回旋荡漾。由罗荣幸和赵宪强先后任校长的田东实验高中,汇聚了副校长陆恒、肖世安、黄美梅、卢岩松等教职工团队,陈亮又率领新的领导班子,传承田师的优良传统,以创新的精神,打开局面,获取佳绩,学校评为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学校、通过广西特色学校评估验收。</p><p class="ql-block"> 田师基础奠定实高大厦,田师风光增添实高风彩。老一辈田师校长韦若明、陈遵诚、黄福友、周作昌相继就任,在田东县师范的土地上担当重任;一批老教师曹达、何声球、章禹昌、向德全、蒙胜学、欧阳玖、于成文、黄焕权、黎奇威、黄尚忠、麻森方、苏炳伦等辛勤耕耘;一批老职工陈美燕、黄选恒、谈昌、黄仕目、黄龙猛等勤苦劳作。70年代培养4个班级的学生,其中1班彭钊任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蒙耀茂任田东县人大副主任,李清逢也是4班的。1976年还办了一个文体班,梁丽珍、江启荣、黄舜尧、罗科教等上了专业课。</p><p class="ql-block"> 田师历史,离不开领导亲切关怀,曾到校视察或关注学校发展的领导有;全国政协副主席、时任百色专员李兆焯和马彪。国家教育部师范司司长金长泽、副司长孟吉平,国家民委民族司副司长黄凤祥。自治区教育厅领导。地市领导有黄宝山、张少康、毛裕玲、姚美兰。地市教育局局长王扬景、周裘绒、黄仲连、梁文化。</p><p class="ql-block"> 田师历史,离不开社会大力支持。百色大华厂、百色采油厂、右江矿务局在物质上给予帮助,铺操场、钢管围栏、做篮球架,右江民族歌舞团、唐佩珠艺术学校送来歌声和微笑。各县区为教育实习提供基地和方便。</p><p class="ql-block"> 田师历史,离不开子师生勤劳创造。一批批中师生,基础实,强能力,多应变,适应快,走上社会受到欢迎,得到重用,当老师优秀,当领导能干。更可贵的是花样年华就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甘做奠基石,值得点赞。一批批教师调进调出,轮番“换水”,坚守阵地,无私奉献,可敬。</p><p class="ql-block"> 田师历史,离不开田东山水养育。住的是田东地,喝的是田东水,融入的是田东情怀。学雷锋活动,教学交流,野外拉练,扶贫帮困,体育竞技,文艺演出,无处不留印,无处不歌声。田东美景让我们相聚增添光彩,田东灿烂使我们情缘充满希望。</p><p class="ql-block"> 田师,牢固的根基。实高,茂密的大树。从推平房到斩旧楼起新厦,从上坡道到降平路,从小操场到大田径场,新时代、新理念,新面貌,新气象,随时迎接远归的游子,圆满久别的相思。</p><p class="ql-block"> 田师人不管走到何方,都是一家。泥巴、野草、平房抹不掉的记忆。奋斗、前进、喜悦留下难忘的瞬间。微信群聊欢聚一堂,找个机会回家看看,哪怕时间短暂,都是值得的纪念。祝福田师辉煌,祝福实高美好。</p><p class="ql-block"> 峥嵘岁月田师过,</p><p class="ql-block"> 实高传承大变迁。</p><p class="ql-block"> 忆旧辉煌常记住,</p><p class="ql-block"> 祝福美好话情缘。</p><p class="ql-block"> (2021.1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