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关于河东郡设置的具体时间,学界说法不一,目前较为普遍的有两种说法,一是公元前286年,秦国攻打魏国,魏割安邑以求和,秦于次年设河东郡。二是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后置天下为36郡,河东郡为其中之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实,河东置郡的时间应该更早。根据《史记》、《资治通鉴》、《韩非子•内储说》等记载,结合著名历史学家杨宽《战国史》的考证,魏国从魏文侯开始,曾先后设有五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公元前419年,魏国军队占据黄河以西地区,在河西修筑了少梁城(今陕西省韩城市东南),以此作为军事重镇。早在韩赵魏三家分晋以前,晋国已占领了河西地区。此次魏国军队又占据河西,秦人颇为不满,遂派兵围攻少梁,两国围绕少梁的争夺战持续一年有余。而魏军越战越强,到了第三年,秦军无力坚持,无奈放弃对少梁的争夺向后撤退,修筑了一道防止魏军向秦地推进的防线。公元前412年,魏国在巩固少梁城之后,继续向南推进,又攻占了河西的繁庞(今陕西省韩城市东南)。吴起奔魏后,被魏文侯派往河西,率师向少梁以南的秦地发动猛烈进攻,很快就攻占了临晋(今陕西省大荔县西南)、元里(今陕西省澄城县南)二城。第二年,吴起又指挥魏军越过洛水,向秦国内地进攻,一直打到郑地(今陕西省华县)方才停止。其后组织士兵迅速修筑已经占领的洛阴(今大荔县西南)和邻阳(今陕西省合阳东南)等城邑。经过多次进攻,迫使秦军退到洛水以西,河西大片土地为魏国占领,魏国遂在这一带设立河西郡,任命吴起为郡守,成为一道阻挡秦军东进的堡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河西大捷后的第二年,魏国又派乐羊率师借道赵国,攻打中山国(位于今河北中部的石家庄一带),以打开魏国进军东北的通道。这场战争持续三年多,打得非常艰难,魏国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方才获得胜利。此时魏文候为加强北部的防守,设立了上郡,命李悝为郡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战国中期魏赵韩占领着北到大青山、南至南阳、西起河西郡、东与齐燕相接的中原广大地区,包括现在的山西全境,河南、河北的大部分,山东、陕西和内蒙的一部分,魏国成为雄踞中原的最大强国,魏又联合赵韩不断向周边拓展地盘。在各自开疆拓土的过程中,三个国家多次为调整疆界而明争暗斗,互相倾扎,给了强邻秦国可乘之机,使魏国首当其冲受到伤害。魏国政治中心的东移,表明魏国再无心与秦国争锋。魏惠王十二年(前358年),魏国与秦国在西河地区经过几次较量后失利,遂令大将龙贾在河西魏、秦交界地带修筑长城,以阻止秦国东进。魏国这种保守性防御,反而使秦国可以在一个安定的环境中实施变法,并且迅速崛起,辞魏投秦的商鞅起了巨大的作用。他不仅帮助秦国变法,还为秦孝公设计了东进中原、进而吞并六国的宏伟计划。而要东进中原,首先要控制黄河天险,消灭挡在眼前的魏国。对此商鞅有一段相当精辟的论述:秦与魏,好比人有腹心疾病,非得狠心除掉不可。不是魏兼并秦,就是秦吃掉魏。魏背依中条山,定都安邑,西控黄河天险,南占崤山函谷关以东的有利地形,有机会则西进侵秦,无机会则向东略地。而今秦国强盛,魏国力量不如秦国,势必向东收缩。魏退,秦国进而占据黄河和中条山地区,便可控制东方其他诸侯。由此可见,秦魏之间的大战已经无法避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公元前341年,魏军精锐部队在马陵遭到齐国的伏击,导致全军覆没。秦孝公采纳了商鞅的建议,乘魏国尚未恢复元气之际,遂命商鞅率师伐魏。魏国派公子卬为将带兵迎战秦军。卫鞅恐怕硬拼未必能赢魏军,佯装有意讲和,诈请公子卬订立盟约后各自退兵。公子卬应约前来会盟,宴饮之间卫鞅命埋伏的武士突然拥出将其生擒,并趁魏军无人指挥的混乱之际,打败了魏军。此后,秦魏又在岸门(今河津县南)和雕阴(今陕西省甘泉县南)进行过两次决战,魏军屡战屡败。秦国并未善罢甘休,又继续向魏发动进攻。公元前328年,张仪以秦国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后盾,软硬兼施迫使魏又把上郡十五县包括少梁城全部割让给秦,从此秦魏隔河相望,从陕北绥州到华县一带都为秦所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魏失上郡后,河东地区便成了魏秦激烈争夺的焦点。此时的魏国为抵御外侵,设立河东郡,以加强战略防守。从公元前329∽290年间,汾阴(今万荣县后土祠西边)、皮氏(今河津县西)、蒲阳(今隰县)、封陵(今芮城县风陵渡)、蒲坂(今临猗县吴王渡)、晋阳(今芮城县匼河村沿河一带)、王垣(今垣曲县东南)等地在两国之间数次易主,魏国终因人力财力耗费过大,未能阻挡秦军东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蒲坂、汾阴皆地处黄河东岸,是魏国阻击秦军东进的渡河关隘,而此两镇陆续被秦国攻占,魏国已无天险可守。秦军占领河东沿岸地区以后,又向黄河南岸的豫西发动了强烈的攻势,公元前293年,魏国为了自己的利益,应韩国请求,派兵与韩在伊阙(今河南省洛阳市的龙门一带)抵抗秦军东进,被秦将白起打得溃不成军,魏将公孙喜被俘,将士死亡24万人,魏国实力遭到重创,已经无力与秦继续交战,便将河东400里地割给秦国后,退守安邑(今夏县禹王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秦国得河东400里土地后,不久又继续进攻安邑,并于公元前286年,派相国魏冉围困魏国新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魏冉的封地在陶(今山东省定陶西北),安邑是由秦赴陶的必经之地,魏国为解大梁之围,遂以割让安邑和绛(今侯马市一带)两地为条件,劝魏冉撤去围攻大梁之师。若安邑和绛邑归秦国,魏冉是最大的直接受益者,于是答应了魏国的请求。秦就这样取得了安邑和绛城。第二年,秦在安邑设置了河东郡,下辖9个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接着,秦国派师围攻赵都邯郸,形势非常危急,魏信陵君从大局出发,毅然矫诏夺兵救赵,秦军受到两面夹击,大败而归,魏国乘势而又收复了河东大部分地区,遂设方舆郡与大宋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过了三年之后,秦军又向河东地区发动反攻,魏军抵挡不住进攻,河东又全部落入秦人之手。河东是魏国的就有国土,土地肥沃,经济发达,又有天然盐池,及铜、铁、石膏等丰富的矿产,是战国时期最富饶的地区之一。失去了河东,魏国等于失去了根基,再也无力与强秦抗衡,只能节节败退,苟延残喘。到了公元前221年,秦终并六国,全国设36郡,河东郡为其中之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综上所述,河东郡的设置有三个时间节点,首次为公元前328年左右,为魏惠王时所设,地域为霍山以南、沁水以西。第二次为公元前285年,为秦昭襄王所设。第三次是公元前221后,由秦始皇所设。只是前两次设郡都是作为战略攻守的需要,而后一次设郡则明确作为全国的行政区划。国家设郡标志着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与实行纳税的经济制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此之前,无论是西周王朝,还是春秋各国都实行分封制,是与纳贡制度联系在一起的。设立郡县,由国家任命官员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大变革,是富国强兵先进举措。魏国率先实行这种制度,所以成为七雄之首。由于秦国实行了更为积极地奖励耕战政策,同时采取更开放的用人国策,综合国力远远超过魏国,最终统一六国。以郡县制治理国家,其实是魏国最早实行的制度,河东是最早设郡的地方之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作者:秦建华 李百勤 景惠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 2024.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