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故事:莲籽湖里抽藕稍

老兵二十一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家后边有一片湖,叫莲籽湖。</p><p class="ql-block">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湖田乡的孩子别无所有,但可以“吃湖”。</p><p class="ql-block">莲籽湖盛产莲,故莲系列的资源非常丰富。比如,荷绊子,藕稍,荷花,莲蓬,莲籽,藕,都可以来钱。比较而言,省力且又来钱快的是抽藕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藕稍是什么?形象点说,藕稍是莲藕的婴幼时期,藕稍在泥下继续前行,膨胀长大后即是莲藕。</p><p class="ql-block">新藕的芽芽叫做苫(亦有人写作“簪”,同音同义),苫是在旧藕残藕的某个节点上发生的。苫出发时,同一包衣中有两个芽芽。一个芽垂直向上钻,出泥,出水,是为叶苫。宋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尖尖角”即是叶苫,叶苫长开后就是荷叶。与叶苫同时出发的,还有一个芽,是在泥下横向跑的,这支横向跑的芽便是藕稍,也叫藕苫。藕稍跑着跑着,最终变成了藕。</p><p class="ql-block">藕稍是怎么采摘呢?藕稍的采摘只能手工作业。叶苫的出泥出水,事实上泄露了藕稍成长的消息,因为藕稍与叶苫是在同一个节点上出发的。顺着叶苫,伸手向下,入水,入泥,摸到苫的出发处,将横向跑的那一支掐断,拉出水面,采摘即告成功。故在我们家乡,藕稍的采摘通常使用“抠”或者“抽”等动词,“抠”或“抽”,比“摘”准确,比“采”形象。</p><p class="ql-block">藕稍有何用处呢?用处大了。藕稍是我们家乡的特色鲜明的水生菜,上品野味。藕稍上餐桌,色泽光洁,质地嫩脆,味道清甜淡香,尤其干净环保。据说,沔阳地区的藕稍曾是贡奉朝廷的贡品。</p><p class="ql-block">早年,莲藕的人工培育规模甚小,野生莲藕产量低,加上运输条件差,所以,藕稍在城镇是很珍贵的。即便是现今的条件下,藕稍的地位亦无下降,我写这篇稿子的时候,武汉市新上市的藕稍(武汉人管藕稍叫藕带,因为藕稍条状,长长的,像带子)已经超过了猪肉的价钱,市场上,五花肉13元一斤,藕稍则每斤卖到27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莲子湖水域广阔,野生莲藕多,自然藕稍也多。藕稍无需播种,前一年的旧藕,今年会自觉地发出新苫,今年的老藕,明年会同样地重复从新苫到莲藕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一般在端午节前后,我便与我差不多大的孩子结伴下湖,抽藕稍。那时已经是新荷多多,满湖碧绿,且气候宜人,湖水不怎么冷。陆续出泥出水的叶苫,或高或矮,或胖或瘦,随处可见,可选择的余地大。</p><p class="ql-block">到达目的地后,我们通常在湖堤边选择一个据点,把衣物,午饭等放下,然后只身下水。采摘到一定数量时把藕稍送回据点,再行出发采摘,一直到晚上收工。</p><p class="ql-block">胆量小一点的孩子,到达目的地后会就近采摘,这样会省力一些,当然,采摘的选择面会窄一点。因为离湖岸近的地方,采摘的人必然多。我属于心大一点的,喜欢往湖的深处钻,深处去的人少,优质叶苫多。所谓优质,标志性的特征是叶苫要胖,要矮,“尖尖角”包得紧,无展开。苫胖则表明藕稍会肥大,苫矮,尖尖角包得紧,则表明藕稍嫩。</p><p class="ql-block">湖深处采摘,因为在水中央,距离堤岸远,需要有一个临时的水上据点。采摘多了,手拿不了,我们便用带子把藕稍扎成把,吊在腰间,水上拖行。拖行也不方便了,就送回临时据点,然后再换一个方向采摘。</p><p class="ql-block">莲籽湖藕稍多,但采摘的却不能多,因为运输困难,从湖深处到堤岸有一段路,从堤岸到家还有一段路,小孩子家,一天能带回一二十斤就不错了。所以,每次在收工时,我们都要忍心把品相不怎么好的淘汰一些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搬运回家的这些藕稍,整理后要放在屋后河水里浸泡着,第二天早上才能弄到集市上去卖。当时卖藕稍是不用秤的,不论斤,论把。上集市前,我们已把藕稍用稻草扎成一小把一小把,一把六七两的样子,镇上的人上灶时可炒一盘。每把1角2分到1角5分不等。这样顺利的话,一次可望进两三元钱。</p><p class="ql-block">别小看这两三元钱,如果运气好(关系到时间,天气,水势,湖监,身体等多重因素),连续得手3至4次,就可弄10元左右。</p><p class="ql-block">这可是一笔不菲的收入。我上初中时一个学期的学杂费是2元5角,一个鸡蛋值3分钱。</p><p class="ql-block">呵呵,一段有趣的回忆。</p><p class="ql-block">(本美篇图片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br></p> 不 老 的 乡 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