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曾如清在渡江(京沪杭)战役中的故事

曾伏虎

<p class="ql-block">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就迎来了解放战争渡江(京沪杭)战役胜利75周年,今年4月27日也是父亲曾如清逝世35周年的忌日。追昔抚今,格外怀念为人民解放、国家统一、民族振兴而奋斗终身的父辈和先烈们!</p> <p class="ql-block">  1989年初,父亲因大咳血入住南京军区总医院抢救。那年4月,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叶飞老首长到医院看望我父亲,夸赞他作战勇敢、作风正派、能文能武、善于带兵打仗,会做群众工作,鼓励他积极治疗、战胜疾病、早日康复,给了他莫大的安慰和鼓舞!</p><p class="ql-block"> 父亲从1940年到1949年近10年期间始终跟随叶飞老首长征战苏浙鲁豫地区,历任团政治主任、团政委、团长兼政委并兼县委书记、旅政治部主任、政委、师政委等职,先后参与了黄桥决战、苏中反扫荡、反清乡、反伪化、反摩擦、车桥战役、二渡富春江、孝丰战役、对日伪大反攻和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豫东、济南、淮海等重大战役。直到渡江战役前夕的全军大整编,他们所在的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改称第三野战军20军,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叶飞升任10兵团司令员,纵队副司令员刘飞和副政委陈时夫接任20军首任军长、政委,一师师长廖政国升任军参谋长,我父亲就任20军58师首任师长兼政委。不久,他就和黄朝天副师长、朱启祥副政委等一起率领全师部队投入了渡江(京沪杭)战役。</p><p class="ql-block"> 在生命走到终点的前一周,父亲半躺在病床上观看了央视一套纪念渡江战役40周年的专题片。他情绪有些激动,似呼想说些什么。但因抢救需要,切开喉管安装呼吸机而无法说话。他示意子女拿来记事本,用颤抖的右手握住笔歪歪斜斜地写了一行字:“渡江战役时,我任58师师长兼政委……”。因身体太虚弱,浑身出汗。我们急忙扶他躺下,宽慰道:先好好休息、好好治疗,等康复后再慢慢讲渡江战役的故事。显然,央视的专题片把他的思绪带回到了当年那烽火连天的战场……</p><p class="ql-block"> 35年来,我一直在努力学习历史资料,整理父亲的遗物,讲述他当年没能讲完的战斗故事!</p> <p class="ql-block">  早在淮海战役第三阶段接近尾声时,毛主席就高瞻远瞩地思考把解放战争推向全国的战略问题。为配合平津战役和平解放北平,他指示华东战场对杜聿明集团推迟总攻、围而不打,加大瓦解敌军的劝降力度,亲自起草《敦促杜聿明投降书》;同时要求淮海战役总前委召开会议研究下步作战方案,重点是渡江及以后的战争;还亲手起草发表了1949年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明确提出“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p> <p class="ql-block">  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处在向何处去的重要历史关头:是将革命进行到底,还是半途而废?是解放全国人民、实现国家统一,还是划江而治,分裂国家?</p><p class="ql-block"> 在我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结束,蒋军在长江以北的主力部队基本被歼灭的大背景下,蒋介石又玩起他惯用的反革命两手:一方面宣告“下野”,让李宗仁代总统,并派出和谈代表团,以拖延时间、苟延残喘;另一面以国民党总裁身份继续牢牢把控党政军大权,任命汤恩伯为淞沪警备司令,纠集75个师共45万兵力,从江西湖口至上海800公里地段上部署长江防线,另有第二舰队、江防舰队集结于中下游水面,还有300架飞机驻扎在上海、南京、武汉等地,号称“固若金汤、坚不可摧”的空地立体防线,企图垂死挣扎,划江而治、等待时机、东山再起!</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从人民解放、国家统一、民族振兴的最高利益出发,坚持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辅相成,以革命的两手应对:一方面派出以周恩来为团长的代表团,并坚决主导谈判方向和原则,另一方面指示总前委立足于打,充分准备,谈判成功就和平过江,失败了就立即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p><p class="ql-block"> 4月21日,蒋介石、李宗仁拒绝在国共两党代表团达成的谈判协议上签字后,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按照毛主席、中央军委的指示和总前委研究的意见,1949年2月三野下达了《京沪杭战役预备命令》(粟裕主持起草),同年3月总前委也下达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邓小平主持起草)。</p><p class="ql-block"> 人民解放以第二、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百万大军在千里长江上组成西、中、东3个突击集团,采取宽正面、有重点的多路突破手段,实施强渡长江天堑的作战计划。其中西集团以二野3、4、5兵团及地方部队组成,共35万人,由刘伯承指挥;另四野先遣兵团及中原军区部队20万人亦归西集团指挥;中集团以三野7、9兵团组成,共30万人,由谭震林指挥;东集团以三野8、10兵团组成,共35万人,由粟裕指挥;邓小平、陈毅坐镇安徽总前委指挥部,统领全局。</p> <p class="ql-block">  按照总前委和三野粟裕代司令员的部署,父亲所在的20军属于东集团8兵团第一梯队,任务是从扬州三江营至龙梢港强渡长江,经扬中岛再过夹江后向镇江、丹阳方向进攻。</p><p class="ql-block"> 20军建制上属于9兵团,粟裕司令员将其临时划到8兵团,主要考虑该军部队长期在苏北、苏中和苏南地区作战,建设抗日民主根据地,熟悉这里的地形地貌,与当地党政组织和人民群众联系密切。</p> <p class="ql-block">  其中58师的前身部队是陶铸、叶飞等创建的闽东红军独立师,全面抗战爆发后,根据国共合作抗日协议,下山整编为新四军三支队六团,叶飞任团长;1939年叶飞率六团东进苏南开展敌后游击战,归陈毅、粟裕任正副指挥的江南指挥部,先后夜袭浒墅关、黄土塘,火烧日军虹桥机场,收编、整训地方抗日武装,组建江南抗日义勇军,队伍发展壮大,武器装备精良。</p><p class="ql-block"> 当年底,陈毅为贯彻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派叶飞司令员带领老六团(对外称江抗二路,团长乔信明,政委刘先胜)西撤至扬中岛,与管文蔚领导的丹阳游击纵队合编为挺进纵队;不久又北渡长江在大桥、三江营地区建立北上抗日桥头堡,改称为苏北指挥部第一纵队,先后参加西援罗炳辉、保卫郭村、黄桥决战等战役战斗,打了许多漂亮仗,在苏北地区站稳了脚跟。</p><p class="ql-block"> 1941年皖南事变后,毛主席、中央军委决定重建新四军军部,华中局书记刘少奇兼任政委,叶挺仍为军长(未到职),陈毅任代军长。苏北指挥部改编为一师(兼苏中军区),粟裕任师长兼军区司令员;第一纵队改编为一旅,叶飞任旅长兼地委书记、军分区政委;我父亲时任一团政委,王萱春任团长。</p><p class="ql-block"> 1942年华中局和新四军贯彻精简整编和主力地方化政策,一师决定一旅一、二团合并为一团,廖政国任团长,我父亲带领二营去泰县重新组建被日伪毁灭的县委和县独立团,任县委书记和独立团团长兼政委。出发前,叶飞以副师长兼旅长和地委书记的身份与他彻夜长谈,对反伪化斗争的党建、政治、军事、经济、统战和群众工作等做了全面指示,并鼓励以二营为基础,像滚雪球那样在战斗中发展壮大,再打出个老一团来。</p><p class="ql-block"> 经一年多的努力,泰县反伪化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父亲奉命调回一团任政委,与廖政国团长搭档。叶飞副师长再次与他谈话,重点强调了加强团班子和队伍建设问题。此后先后参加了苏中反扫荡、反清乡、反摩擦一系列战斗和车桥战役。特别是在车桥战役中,一团和苏中军区特三团一营(就是我父亲带去泰县的老一团二营上升的主力部队)组成第一纵队,由廖政国任司令部员,我父亲任政委,特三团团长陈挺任参谋长。他们在芦家滩设置3条防线,布置战壕、地雷阵,采用正面阻击和侧翼突击、围歼相结合的战术,击败分4批增援的日本鬼子,击毙其总指挥三泽大佐以下两百多人,活捉四十八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江抗二路西撤扬中时将政治部主任刘飞等36个伤病员留在阳澄湖畔芦苇荡的野战医院,后来成为谭震林组建新江抗的主力部队,也就是59师175团的前身。</p> <p class="ql-block">  60师的前身部队是浙东游击纵队,原本就是江苏省委在抗战初期派到浙东地区的武装力量,有许多江苏、上海人。</p> <p class="ql-block">  渡江战役时,58师为本军右翼第一梯队,启航出发地就是三江营,新华社记者也是在这里拍摄了著名历史照片“我送亲人过大江”,成为人民群众无私支援解放军渡江的生动写照和形象缩影!照片中那位身材瘦弱、奋力摇橹的大辫子姑娘就是时年19岁的颜红英,身边坐着她时年16岁的妹妹颜根兄,后面掌舵的是父亲颜建法,他们是江苏省宝应县广洋湖镇杨林沟村人。1949年3月,颜建法带着两个女儿用自家的5吨木船在泰州跑运输,适逢人民解放军调集船只,准备横渡长江,她们一家主动要求参加渡江战役支前工作。渡江前夕,第三野战军司令员陈毅给船工开鼓劲会。颜家率先响应,拆了船篷,改装船只。为了保证顺利渡江,颜家的船和其他几十条运粮船一起,在扬中的北夹江上和北岸渡口三江营的港汊中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训练。</p><p class="ql-block"> 1939年4月,叶飞司令员率挺进纵队从扬中岛出发,渡江北上,在三江营、大桥地区建立抗日桥头堡和第一站。10年后,由挺进纵队发展而成的58师又从三江营出发启航,攻占扬中岛后再过夹江,解放江南广大地区!这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历史的轮回发展和陈毅、粟裕司令员的刻意安排!</p><p class="ql-block"> 58师及其前身部队在红军时期是“孤悬敌后、坚持斗争”的火种,在闽东山区保留了一个红色战略支点和一批宝贵骨干;抗战时期是贯彻毛主席“深入敌后,发动群众,独立自主地开展游击战,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路线和“向东作战、向北发展”方针的尖兵,行动最迅速、作战最积极、战果最辉煌;解放战争时期是最早开展大规模运动战的先锋,长于穿插攻坚,打了一系列大仗、恶仗、胜仗!这支英雄部队在毛主席军事思想、建军路线指引下,在人民战争中不断发展壮大,这是时代的选择和历史的必然!</p> <p class="ql-block">  而今,三江营建有新四军北上抗日烈士纪念碑和陈列馆;扬中岛也建立了“我送亲人过大江”雕塑和主题公园及七烈士纪念碑,成为革命历史教育和红色精神传承的热点基地!</p> <p class="ql-block">  就在我东集团发起渡江攻击的前一天,发生了震惊世界的“紫石英号”事件。</p> <p class="ql-block">  4月20日,英国皇家海军远东舰队“紫石英号”驶入三江营水面炫耀武力,并不顾我军警告加速行驶进入我江防水域,还悍然向我岸炮阵地开火,遭我炮兵反击,引发激烈炮战。“紫石英号”舰连中30多发炮弹,包括舰长在內的17人毙命,副舰长等20多人重伤,并在太平洲搁浅,不得不挂起白床单宣告投降。</p> <p class="ql-block">  此后先后赶来企图救援的英国舰艇“伴侣号”、“伦敦号”和“黑天鹅号”再次进犯我渡江水域而遭我沉重打击,狼狈逃窜。</p> <p class="ql-block">  国内外报刊对此作了大篇幅报道,英国议会也一片哗然,有议员叫嚣要发起军事干涉,但慑于我解放军强大战力而没敢动手!</p> <p class="ql-block">  新华社及时播发了毛主席为解放军总部就英国军舰暴行而起草的声明,庄严宣告:“中国的领土主权,中国人民必须保卫,绝对不允许外国政府来侵犯”,“人民解放军要求英国、美国、法国在长江、黄浦江和在中国其他各处的军舰、军用飞机、陆战队等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不要帮助中国人民的敌人打内战。”表达了中国人民不怕任何威胁,坚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立场和坚强决心,也宣告了100多年来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炮舰政策”彻底破产,它们的坚船利炮在中国领土、领水横行霸道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p> <p class="ql-block">  4月21日晚18时,东、西两大集团同时下达渡江作战命令(中集团按部署于20日提前一天发起攻击,过江后向纵深穿插、断敌退路),顷刻间万炮齐鸣、万船竞发!</p><p class="ql-block"> 不料58师集结地启航时突然骤起强劲的东北风,全师部队的船只都被狂风逆浪堵在三江营汊江内无法驶向渡场。直至22日中午风力减弱才得以扬帆过江,由万福港登陆扬中,再渡夹江,攻入苏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23日,蒋军号称“固若金汤”的立体江防全线崩溃,我百万雄师渡江后旋即以风卷残云、摧枯拉朽之势向逃敌发起追击。20军在攻占丹阳、截断京沪铁路后奉命继续南下,以58、59师为第一梯队,齐头并进,沿江苏金坛、溧阳向安徽广德方向追歼逃敌。父亲指挥全师部队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冒着倾盆大雨一昼夜急行军75公里,所属先头部队174团在溧阳以西的胡桥、陶家村、七里岗一线追上逃敌。经5小时激战,创造了一个团一战俘敌1.2万余人、缴获18门火炮和大批军用物资的辉煌战绩!</p><p class="ql-block"> 我江南的地下党组织和隐蔽战线无名英雄们成功策划蒋军第二舰队和江阴要塞守备部队战场起义、倒戈相向,也加速了国民党长江防线的崩溃瓦解,作用特殊,功不可没!</p> <p class="ql-block">  4月23日,我8兵团34军、35军进占南京,把红旗插上“总统府”,宣告了蒋家王朝的政治灭亡!上面一张照片拍摄了刘伯承司令员在8兵团司令员陈士榘和蒋军第二舰队起义舰长林遵(爱国英雄林则徐之孙)陪同下进入“总统府”的历史时刻!</p> <p class="ql-block">  27~29日,我中、东集团部队在浙江吴兴地区胜利会师,将敌5个军全部围歼于安徽郎溪、广德地区,圆满完成了渡江战役的作战任务!经短暂休整和城市政策教育后,20军奉命归建9兵团继续参加淞沪战役。父亲率58师从5月12日起连续攻克平湖、金山卫、杨思镇、烂泥渡等地,于25日攻占川沙、高桥,肃清浦东之敌。</p> <p class="ql-block">  上海解放后,20军奉命承担警备任务,负责肃清残余敌特势力、维护社会治安,父亲兼任浦东警备区司令员。</p><p class="ql-block"> 战争的枪炮声平静了,但父亲的心情却并没有随着一路的胜利而平静。渡江时突遭逆风、出师不利的阴影仍然压在心头,部队中也出现各种思想问题。58师及其前身部队一直以打头阵、当先锋为荣,特别是渡江前粟裕司令员亲自到誓师大会动员,全军上下都掀起了“争当渡江第一船”活动的热潮,从各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没想到58师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没能按时发起攻击,他对此深感懊恼和自责!于是他提笔给时任三野政治部副主任的钟期光老首长写信做检讨,并汇报了当前部队中值得注意的思想动态。</p><p class="ql-block"> 钟主任及时回信,足足写了5页,落款时间是1949年6月14日。信的开头就直接了当地写道:“如清同志:渡江情况是属于天时的关系,不能归结于部队,更不能认为指挥有失误。所以你不必自责,你们还是胜利地完成了作战任务的。”接着就针对部队中的各种思想动态提出了许多指导意见,特别是严肃批评了以功臣自居、纪律松懈、和平麻痹、追求物质享受等不良倾向。他指出:“这些思想问题必须加以解决,也是可以克服的。共产党的特点就是任务多,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任务又来了。任何问题都可以纳入正轨,组织学习是根绝紊乱思想的主要方法之一。不学无术,这句话是真理。”</p><p class="ql-block"> 父亲按照钟主任的指示,及时在部队中组织开展了各种针对性学习教育活动,包括“永远是个战斗队”、“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等,保持了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p> <p class="ql-block">  1949年8月,父亲被确诊为肺结核病,这是他和妈妈在肺病医院的合影。虽疾病缠身,仍戎装不解,精神焕发!不久他又调任27军政治部主任,并于1950年10月任军副政委,和彭德清军长、刘浩天政委、詹大楠副军长、李元参谋长、张文碧主任等率领部队奔赴朝鲜半岛,与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浴血奋战了两年整,在长津湖之战中创造了全歼美7师北极熊团、重创美陆战1师的辉煌战绩!</p><p class="ql-block"> 然而,1989年4月27日,一生不屈不挠、战胜了无数敌人的父亲终究还是没能战胜病魔,因心肺功能衰竭而永远离开了我们。</p><p class="ql-block"> 父亲去世后,叶飞等多位老首长、老战友发来挽辞、题词,给予他崇高的评价!愿父辈和先烈们在天之灵安息!</p> <p class="ql-block">  回顾渡江(京沪杭)战役的历史进程,我最深刻的感悟有三条:1.党的独立自主的坚强领导是人民解放、国家统一、民族振兴的根本;2.人民群众是决定历史发展方向和战争胜败的关键;3.解放军不畏强敌、英勇善战是完成党的政治任务的保证!</p><p class="ql-block"> 目前,国家统一、民族振兴再次处于一个关键的历史时刻。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应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同仇敌忾、众志成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韧不拔、奋勇向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