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3.21日 第五天 车程320Km</p><p class="ql-block">运城新绛县——临汾侯马市——长治市长治县</p> <p class="ql-block"><b>新绛县古城</b></p><p class="ql-block">新绛县是一座拥有数千年历史的城市,这里的文化底蕴深厚,每一处文化遗产都充满了历史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绛州署景区</p><p class="ql-block">位于山西省运城新绛县城西部高垣之上。</p> <p class="ql-block">走进景区</p> <p class="ql-block">鼓楼,筑在七星坡顶端西侧,座西面东,基址宏大,砖石混砌而成。据碑记创建于元至正年间,明清均有重修。现存木结构为明代遗构。因年久失修,1994年进行抢救性翻修并彩绘,现面貌已焕然一新。楼身基座东侧嵌有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创建重修鼓楼纪略》、《重修鼓楼》碑石2通。</p> <p class="ql-block">钟楼,据《新绛县志》记载,最早为北宋乾德元年(963)所建,后因失火全部毁尽,又在废墟上重建,在元、明均有重修。现存建筑为明万历年间遗构,清代有修葺。1979年和1994年两次翻修,使之焕然一新。<span style="font-size: 18px;">钟楼地势高峻,台基耸立,</span>坐北面南。内悬万斤铁钟,为金天德三年(公元1151年)铸造,是我国现存最早最重,且为绛州人自己铸造的铁钟。<span style="font-size: 18px;">钟声清脆、悦耳、宏亮,夜静可声闻数十里。</span></p> <p class="ql-block">乐楼创建年代不详,现为明代遗构。因年久塌圮,1983年予以抢救性维修。乐楼座南面北,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前檐插廊,台基高为2.5米,明间宽大,<span style="font-size: 18px;">屋顶为硬山筒瓦顶,</span>犹如阁楼。据传上下可以同台唱戏。楼北面有逐阶增高的石砌七星坡,原有城隍庙,此乐楼为酬神演戏之戏台,又是城内过年过节戏曲活动的主要场所,台前坡道宽广呈倾斜状,观众可以就势观看演出,不受任何遮挡。现在仍在使用。</p> <p class="ql-block">绛州署前的两个牌楼</p> <p class="ql-block">走进绛州署衙大门后,依次排列是仪门、绛州大堂、过厅、二堂。</p> <p class="ql-block">仪门即礼仪之门,指官署进大门之后的第二重门。</p> <p class="ql-block">绛州大堂是新绛县最为壮观的建筑之一,始建于唐代,并在元代得以保存至今。</p> <p class="ql-block">大堂<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作为绛州衙门正堂,七进八椽的建筑,宽敞高大,气势雄伟,巍峨壮观。是全国现存的三座元代衙门大堂里单体规模最大者的(另两座分别是霍州衙署、临晋县衙,都在晋南)。</span></p><p class="ql-block">1996年11月20日,绛州大堂被国务院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大堂造型朴实无华,柱子规格各异,建筑风格粗犷豪放,自身于大堂中,威严之感油然而生,有<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种独特而有力的感觉。</span></p> <p class="ql-block">穿过过厅就是二堂</p> <p class="ql-block">二堂始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明清风格。规格低于大堂,是州治内高级官员日常接待、临时小憩及幕僚议政的地方。现内部复原为唐代绛州刺史会客、商议营建水利工程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站在城墙上看古城</p> <p class="ql-block">走出城门看绛州三楼并峙,钟楼在南,坐南面北。乐楼在东,坐南面北。鼓楼偏北,坐西面东。可谓<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眼望三楼。</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驿桥传教寺塔</b></p><p class="ql-block">走到<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临汾侯马市</span>驿桥村,穿过窄小的乡间小路,终于看到了<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座山西版的比萨斜塔——驿桥传教寺塔。这座建在传教士寺内的佛塔,始建于宋仁宗嘉佑八年(公元1063年),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重修,为方形七级密檐式砖塔。高17米,每层逐渐收窄,塔身上有供佛龛位置,只是年代久远,早已不见了佛像。此塔曾经历大地震和千年的风雨洗礼,仍依然屹立不倒,寺毁塔存,坐落在传教寺遗址上。该塔已倾斜。2022年,当地政府为了文物保护,重新修复了此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该塔属侯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通济桥</b>,位于侯马市新田乡南堡村南。浍河在此由东向西流过,通济桥横架其上,<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侯马向南的交通必经之路,</span>是沟通南北的要道。该桥的建筑年代不详,但是据考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由<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于长期作为交通干道,整个桥体破坏较为严重,九十年代,新浍河桥建成后,通济桥才卸去历史交通的重任。该桥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感应寺砖塔</b>,又称西寺塔,位于曲沃县城与曲沃古城之间,曲沃县西环路西、乐昌二中南,是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感应寺砖塔始建于宋代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元代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因地震塔身破裂为两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万户文峰塔</b> 位于曲沃县万户村,建筑于明末清初。</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文峰塔大多具有悠久的历史,起源于唐宋时期,这些塔通常由地宫、塔基、塔身、塔顶和塔刹组成。高度和层数不一,建筑风格不一。文峰塔不仅在建筑上具有特色,而且在文化和历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它们往往被视为当地文化的象征,被建造在城市的文教区域或者文化中心,象征着对知识和文化的尊重与追求。</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法兴寺</b>,旧址坐落于长子县慈林山坳,现址座落于山西省长子县东南慈林镇崔庄翠云山上,占地面积400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法兴寺始建于始建于十六国时期的后凉神鼎元年(公元401年),初名慈林寺。唐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改名广德寺。北宋治平年间(公元1064-1067年),始称法兴寺。宋、元、明、清历代屡有修葺。1984年,法兴寺搬迁复建工程破土动工。1996年10月,复建工程竣工。</p> <p class="ql-block">法兴寺坐北朝南,现存平面布局为唐代特征,中轴线依次布列山门、舍利塔、圆觉殿和菩萨殿,两厢为关公殿、伽兰殿和碑廊。现存自唐迄清碑刻17个,记载了寺史沿革和建制情况。</p> <p class="ql-block">舍利塔,又称石殿,始建于唐咸四年(公元673年),通体用砂石板构造。平面呈回字正方形,每边长8.8米,安拱形石板门,重檐楼阁式,塔檐叠出三层。<span style="font-size: 18px;">整个外形似塔非塔,似殿非殿,是我国现存唐代古塔中的孤例。</span></p> <p class="ql-block">燃灯塔始建于唐大历八年(公元773年),通体青石构建,小巧玲珑,形制秀古,亦名长明灯、灯幢。塔身上的浮雕,凿磨细腻,刀工娴熟,合理的防风功能则在其内。相传燃灯点燃佛灯,无论天刮东、西、南、北、风,佛灯永不息灭,长明灯的名字则由此而来,堪称法兴寺一绝。我国盛唐时期浮雕艺术难得的实物遗存。</p> <p class="ql-block">圆觉殿为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重建。面宽三间,进深六椽,<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台基高0.9米,</span>单檐悬山顶。</p> <p class="ql-block">登上石阶,殿门紧闭。</p> <p class="ql-block">殿内宽大的佛坛上现存彩塑19尊,其中有十二圆觉菩萨像。</p> <p class="ql-block">十二园觉始塑于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span style="font-size: 18px;">造型俊美,工艺极精。</span>保持了大唐气质奔放而不失清雅,体态丰满而不失秀丽的风<span style="font-size: 18px;">韵</span>,为宋代彩塑佳品。</p><p class="ql-block">因管理严格,所以没有照全。</p> <p class="ql-block">法兴寺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崇庆寺</b>,位于长治市长子县城东的紫云山山腰下。始<span style="font-size: 18px;">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宋元丰二年(1079年)完备塑像,明清均有扩建和修葺。</span>占地面积1650平方米左右。</p> <p class="ql-block">崇庆寺坐北朝南,东、西、北三面环山,<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南面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北靠紫云山龙脉,左右有护山,</span>耸立如屏。</p> <p class="ql-block">崇庆寺坐北朝南,由两进院落组成,中轴线上为天王殿和千佛殿,两侧东西配殿即卧佛殿和大士殿,西北隅为地藏殿,东北隅为方士院。</p> <p class="ql-block">千佛殿为寺内主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平面近方形。单檐歇山顶,布灰简板瓦覆盖,琉璃剪边。</p> <p class="ql-block">大士殿,又称罗汉殿、西配殿,为宋代建筑,明代重修。</p> <p class="ql-block">崇庆寺最精彩的是各殿的宋代彩塑。其风格鲜明,造型精妙,<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个性刻划,注重内涵</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别具特色的装饰效果,精深的民族特色的艺术构思,在中国雕塑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管理的很严,不让拍照。</span></p> <p class="ql-block">1996年11月20日,崇庆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024.3.22日 第六天 车程730.7Km</p><p class="ql-block">太行山浊漳河谷——北京</p> <p class="ql-block"><b>浊漳河谷</b><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山西、河南、河北三省交界处的太行山腹地中的一个绝美河谷,</span>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城北25公里处,横贯东西的峡谷<span style="font-size: 18px;">穿越五个乡镇</span>,长54公里,面积300平方千米。自驾游的最后一天,我们选择走这段线路。</p> <p class="ql-block">浊漳河从平顺北部过境到河南、河北,穿越群山峡谷之中,跌落高山峭壁之间,急湾多落差大。河谷两侧山峰,海拔多在1200米以上,山高坡陡,气温湿润较暖,宜于多种植物生长,山水林草诸景诱人。若再晚一周后,山绿水清时的风景更为佳境。</p> <p class="ql-block">浊漳河谷虽只有五十来公里,但是有从五代到清代的古建散落其中,是中国早期古建筑最密集处,<span style="font-size: 18px;">河谷两岸分布着八座全国重点文物古建筑保护单位,</span>这些古建筑分别是:原起寺、天台庵、大云院、龙门寺、佛头寺、淳化寺、回龙寺以及夏禹神祠。<span style="font-size: 18px;">每一座古建拿出来在山西以外都是几乎孤品级的存在。</span></p><p class="ql-block">因时间关系,我们选择了四座。</p> <p class="ql-block"><b>天台庵</b>,位于长治市平顺县北耽车乡王曲村中一坛形孤山上。始建于五代唐天祐四年(907年),为北方天台宗庵院,占地面积97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天台庵原是一座佛教寺院,寺院为佛教天台宗所创,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天台宗殿堂,现仅存正殿和一个石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那个破四旧的年代,还有这样文保意识的革委会。</span></p> <p class="ql-block">跟文物管理员商量打开正殿看看。</p> <p class="ql-block">天台庵正殿内原也有十二圆觉塑泥塑。</p> <p class="ql-block">这个大殿是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四椽。殿内无柱,四椽栿通达前后檐柱,结构简练,相交严实,<span style="font-size: 18px;">能撑起庞大的屋顶。</span>无繁杂装饰之感,使殿内空间显得更大。<span style="font-size: 18px;">现在看到的柱子是后加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注释:四椽栿就是托四架椽子的梁。</span></p> <p class="ql-block">梁上的图案</p> <p class="ql-block">天台庵古朴的装饰,纯木结构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上翘</span>屋脊。</p> <p class="ql-block">1988年1月13日,天台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原起禅寺</b></p><p class="ql-block">当年唐玄宗李隆基下旨修建的原起寺,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市黄牛蹄乡辛安村东凤凰山巅,占地面积729平方米,始建于唐天宝六年(747年)。原起寺坐北朝南,横向开间,南北长22.3米,东西宽32.7米,中轴线上依次为享亭、大雄宝殿,东侧有配殿,西侧有大圣宝塔;现存大雄宝殿、青龙宝塔均为宋代原构,余皆明、清建筑。</p> <p class="ql-block">原起禅寺,现存大雄宝殿、青龙宝塔均为宋代原构。其余为明、清建筑。</p> <p class="ql-block">青龙宝塔又名大圣宝塔,<span style="font-size: 18px;">建于公元1087年。塔身峭立挺拔,</span>为仿木结构七层密檐式塔,平面八角形,塔高17米,塔底东西两侧有砖雕直棂窗。宝塔一至三层为空心,外出檐青砖砍磨斗栱密致。斗栱形制古朴,用材较大,是研究宋代建筑中斗栱形制的重要实物。砖塔三层以上为实心。每层角上悬挂风铃,风吹铃动,声音悦耳。</p> <p class="ql-block">塔顶有八个铁人,每个人背负铁索连接塔尖,面部朝外。这种设计充满了艺术性,实际上是对塔身起着抗风抗震的加固作用。</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座落在0.63米高的石砌台基上,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顶,平面正方形。殿内设有佛台,原塑像已毁。</p> <p class="ql-block">扩建后的原起寺</p> <p class="ql-block">2001年6月25日,原起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大云院</b>,创建于五代时期,大云院最初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公元938年),初名为“仙岩院”。在北宋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时,根据皇帝的旨意,更名为“大云禅院”。该寺院在历史上有过多次修葺,包括在金大定十二年(1180年)的重修,以及在金崇庆元年(1212年)的正式敕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云院位于平顺县城西北的北耽车乡实会村北龙耳山中。三面环山,南临漳水,林木茂密,僻静幽深。龙耳山的九条支脉极象九条巨龙从三面盘屈环抱而来,形成一个近乎封闭的圆圈。圆圈的正中有一座巨大的山丘象一颗硕大的宝珠。大云院就座落在这个“宝珠”山下。古代的文人墨客把这形胜美称为“九龙戏珠大云院”。</p> <p class="ql-block">按照门上提示的电话找到了文管员。</p> <p class="ql-block">大云院坐北朝南,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大云院分前后两进院落。现存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佛殿、三佛殿及前院东西厢房。除大佛殿、七宝塔为五代(907~960年)建外,其余大多为清代建筑。</p> <p class="ql-block">大云院现存的主体构造大佛殿,单檐歇山顶,满覆琉璃圆柱方额,斗拱五铺作,飞檐起翘,面阔3间,进深6椽,投影平面近方形,屋坡平缓,形制古朴,极具唐代风格。大佛殿是中国现存的九座五代木结构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大佛殿内原绘满壁画,因康熙年间雨浸墙体,大部分已毁坏,现存五代壁画21平方米,为我国寺观中仅存的五代壁画。</p> <p class="ql-block">大佛殿扇面墙上绘观世音和菩萨,应为原有阿弥陀佛塑像背后的衬景,扇面墙背面绘西方净土变。</p> <p class="ql-block">大佛殿东墙面绘有以<span style="font-size: 18px;">《维摩诘经》</span>为主要表现题材内容的壁画。</p> <p class="ql-block">1988年1月13日,大云院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龙门寺</b>,初名法华寺,又名惠日院,位于平顺县石城镇源头村北约1.5千米的山坳里,始创建于北齐文宣帝天保元年(公元550年),占地面积507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龙门寺坐北朝南,东西宽65米,南北长78米,布局分三条轴线布置。</p> <p class="ql-block">中轴线布置了三进院落,每进院落均设有东西配殿,院落随地形建造,形成渐次叠高的形念。</p> <p class="ql-block">龙门寺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建筑集于一处,是河谷内历史最悠久、现存文物建筑最多、跨度时间最长、石刻史料最丰富的寺院。</p> <p class="ql-block">最年久有名的西配殿是现存五代时期最早的建筑,建于五代后唐(925年),距今1096年,也是现存五代建筑中唯一一座悬山遗构。</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位居寺院中央,是寺内等级最高的一座单体建筑 ,是晋东南地区典型的小型歇山建筑。</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内的壁画主题<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吉祥和神圣的佛教文化图案。</span></p> <p class="ql-block">东配殿、钟楼、鼓楼、厢房、廊屋、禅院等均系明清两代重建,外形庄重,雕刻细腻,门、窗装修较早期建筑显得较为华丽,整个寺院的布局仍旧保留着宋代规制。 </p> <p class="ql-block">建筑的精美之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寺看六朝的建筑特色,可谓</span>最丰富的古代建筑博物馆了,大雄宝殿山墙上留有的标语,又增添了一个时代的记忆。1996年11月20日,龙门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走出龙门寺,沿公路继续前行驶出浊漳河谷,走高速经河南、河北回到北京。</p><p class="ql-block">此次自驾游<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六天圆满结束,</span>总里程2543.7Km。完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