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女子共创,服务于乡村振兴</p> <p class="ql-block">今天第一天开始,有风有雨,我们欢喜到了杏花村,正常工作,感恩所有的人,感恩一切的遇见与恩典。</p> <p class="ql-block">斯元老师去教学生植物蓝染中,蓝染之美,非遗传承蓝染--是中国悠久的传统技艺之一,历经千年依旧绽放着独特的魅力。通过天然植物染料和手工技艺,每一件蓝染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承载着传统与文化的精髓。</p> <p class="ql-block">非遗文化技术活,心灵手巧,艺术创作之美,用一针一线去连起来。</p> <p class="ql-block">猜猜这个是什么染的?</p> <p class="ql-block">杯垫都是植物蓝染的,定制版。</p> <p class="ql-block">大家知道这个茶粿子,青梅什么味道吗?</p> <p class="ql-block">丹丹老师在精雕细琢,呈现最好的粿子。</p> <p class="ql-block"> 茶粿子——起源于唐朝,又名茶果、果子、唐果子等,是茶宴中佐茶而食的糕点。茶果子外形精致小巧,颜色亮丽,多以花果为原型雕刻制作,富有季节感,反映出中国古人的生活美学。其制作工艺十分精细,凝聚着制作者的工匠精神。</p> <p class="ql-block">据《中国面点史》记载,饮茶之风普及全国于唐代开始,出现了一边饮茶一边吃茶点的习俗。中国传统点心,到宋朝更加兴盛,出现了点茶、斗茶和茶百戏,茶果子的形状与图案也更加丰富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所有亮丽的背后都是用心的结果,慢下来,用一针一刀呈现生活之美。轻轻品尝,菓然心悦。</p><p class="ql-block">菓然·如是</p> <p class="ql-block">丹丹老师双手没有停过,把各种喜欢的形状做出来,真的不容易。</p> <p class="ql-block">点着炭火准备开始好心是福古法煮茶。</p> <p class="ql-block">拿把葵扇扇起来,风就大,火就容易点着了。</p> <p class="ql-block">茶友们在亲自体验中</p> <p class="ql-block">好心是福茶——是穿越1500多年时空,重现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种煮茶方式,是承载冼夫人“惟用一好心”精神的生活体验。相传冼夫人爱兵如子,后人为纪念和弘扬冼夫人的“惟用一好心”精神,用好心是福茶来讲述“好心是福”,意义深远。</p> <p class="ql-block">在茶叶中加入陈皮、姜、山茱萸、红枣等以炭火慢煮,可以平衡调和茶的寒性,既可以解渴生津提振精神,又可以健脾养生......</p> <p class="ql-block">和茶友们分享冼夫人的好心文化,感恩冼夫人古时候的爱国爱家爱民,勇敢,担当,智慧,维护国家的团结与和平作出了伟大的贡献,被周总理誉为(中国帼国英雄第一人)她的功绩值得我们晚辈去学习的榜样和传承,去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去贡献自己的一点力,惟用一好心这五字铭记于心,落地于行,在生活工作学习中。</p> <p class="ql-block">动手体验,</p><p class="ql-block">专注于体验当下身心感受茶汤,</p><p class="ql-block">体验此刻,身心安宁,大家都是茶友的身份,好心是福,与你同行,现在幸福,感恩大自然的馈赠。</p> <p class="ql-block">留下今天美好的痕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