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那是1968年的夏天,街头巷尾热议着电影《红岩》中叛徒甫志高的传言,说他挨了双枪老太婆的枪子后,居然并没身亡,而是养好伤后,加入了美蒋特务组织,在重庆长期潜伏了下来。日前终究被具有高度阶级斗争觉悟的红小兵,识破了伪装成乞丐老头的甫志高,当即举报去文革专政组,被捕就地正法。这真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大快人心呀!</p> <p class="ql-block"> 一日,我与小伙伴抛铁箍到锡沪路。孙红卫同学突然惊呼:刚与我们擦肩而过戴眼镜的胖子,你们看像不像《小兵张嘎》电影中的翻译官呀?同学们阶级斗争的弦一下子绷紧了,孙红卫拔出了插在腰间的木雕手枪,急喊一声:跟上去!足智多谋的钱东,因头顶长有三个旋,外号“三顶”,他从容提示大家,注意保持跟踪距离。三个同学围绕着是否跟错对象?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最终大家一致认为:这家伙走路时快时慢、鬼鬼崇崇,行迹十分可疑;尤其是扔烟蒂的动作,与电影中翻译官扔西瓜的姿势如出一辙。</p> <p class="ql-block"> 跟踪时续将近一个小时,小伙伴们气喘吁吁,都感觉累了。更要紧的是巳近郊区,嫌疑对象若往庄稼地里逃窜,我们断然是追不上大人的。小伙伴们讨论决定:立即实施抓捕行动。于是,小伙伴紧急追赶上去,孙红卫用手枪顶住嫌疑对象的后腰,大喝一声不许动;“三顶”抡起铁㧜从嫌疑对象的头顶套了下去,束缚其双手;我高举铁钩,准备随时应对嫌疑对象的反抗。</p> <p class="ql-block"> 嫌疑对象被我们三个小伙伴吓得呆若木鸡,哆嗦着:这是怎么回事?“三顶”义正辞严地说道:你就是《小兵张嘎》电影中的翻译官,跟我们去专政组交代问题。嫌疑对象无奈地摇了摇头说:好,我跟你们走。</p><p class="ql-block"> 嫌疑对象被我们押到专政组后,专政组长听说了我们活捉鬼子翻译官的过程后,拍着“三顶”的肩膀夸赞道:你们红小兵高度的革命警惕性值得表扬,后面的事就交给专政组来处理吧!</p><p class="ql-block"> 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我们三个小伙伴期待活捉鬼子翻译馆的壮举杳无音信,“三顶”忍不住耐性了,上门对我说:你爸是知识分子,应该问问他是怎么回事?我鼓起勇气,兢兢战战地向家父叙述了活捉鬼子翻译官的全过程。</p><p class="ql-block"> 老爸忍俊不禁道:首先,电影是艺术品,其中人物大多是虚构的;其次,翻译官后来投诚了八路军,那就变好人了;最关键的是电影中的人物,都是有演员扮演,他们越像坏人,演艺就越高超。我们三个小伙伴这才恍然大悟,羞得无地自容。</p><p class="ql-block"> 这个故事虽说巳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如今看来实属荒诞不经,但那确是一段真实的历史,让我至今都难以忘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