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四月

书童

<p class="ql-block">  挑在四月份来河南中原游,一是天气还没热,二是看牡丹花。这几年走了好多地方,国内省份除了河南和天津没去,其他都去了。虽说基本上是短短几日,但聊起来有吹牛的资本。别人都说我实在,其实我蛮虚伪。有些写作者做人很实诚,文章虚构得很。有些写作者说话藏头缩脚,字里行间真情流露。我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一种。就像这次来中原古都玩,历史是避不开的,但历史是实诚的、还是虚伪的呢。</p> <p class="ql-block">  第一站是开封。开封包公祠位于包公湖风景区西畔,大门在两条路的交叉处,游人车辆拥堵。开封为何建有包公祠,是因包拯在宋仁宗年间当过开封府尹。现在各地都在抢名人,凡是跟名人搭上一点边的,都不遗余力地建纪念馆、塑纪念像、搜寻书籍资料,打出一套文化组合拳来。崇文尊儒当然是好事,但某莫名人仅到此一游也能整出个某某镇、某某路、某某桥来,就只能说明这个地方名人少得可怜,或者只是利用名人做噱头达到商业目的。开封是八朝古都,历史名人不计其数,当然不需要靠包拯来撑面子。包公祠能成为开封的一个重要景点,肯定有其道理。公生明威生廉,呼唤包青天是历代百姓的心头大愿,为其修建祠堂瞻仰纪念,百千年不会过时。跟着导游参观祠内的包拯铜像、铜侧、诗作遗训、碑刻拓片、演绎故事等史料典籍,我在包公遗像前停留了好一会。图片的包公皮肤白净、气质儒雅,跟印象中的黑面威猛迥乎不同。导游介绍说,其实包公皮肤不黑,是个文文弱弱的白面书生,身高也只有162厘米。戏剧和文学作品把包公改变成人们所想象的模样,那又有多少史书把历史改变成帝王所要求的字样呢。</p> <p class="ql-block">  和包公祠的威严肃穆相比,清明上河园可用熙攘热闹来形容了。不是节假日,游客却非常多。“倚醉挑灯看大千,繁华落地忆从前。街头尽是五湖客,梦景多非百里贤”。能在这个时间出来玩的,算不上大富大贵之人,也是有钱有闲吧。在汴河的东京码头还没看艄公划船,就被盘鼓声吸引到清明文化广场。盘鼓演出只看个尾巴,旁边斗鸡又要开始了。我们几个大老爷们像小孩子一样,尽赶趟儿玩。斗鸡的场地不大,四周看客里里外外围了七八层。我个子不高,只有站在游廊的长椅才能看得到。好不容易挤上去,只能放下一只脚,另一只脚悬空了。脚还好,两只手是问题,要抱着旁边的柱子。可用手机拍照得腾出一只手来,人会掉下去。中间台子上的几只斗鸡还没我滑稽紧张。穿着古装的驯鸡师先是鼓动观众下注,接着把斗鸡抱上台打擂台赛。两只鸡隔着距离相持了一会,像拳击手在试探对方。一只鸡扑过来,另一只鸡退几步被逼到台角。再一扑,被赶下台,比赛结束。就这么两分钟时间,一点也不过瘾。那种飞腾相啄、翅毛散落、血肉模糊的场面呢?大家都蛮失望的。喜欢看别人争夺打斗两败俱伤的样子,也许是国人骨子里的劣根性吧。成不了百里贤,做个平和善良的五湖客也非易事。清明上河园里民俗文化活动有二三十个之多,呆一整天都看不完。此地此境,恍若身处北宋盛世,享尽烟火繁华。可在纸醉金迷中,又有几人能保持清醒,为这多事之秋添衣御寒呢。</p> <p class="ql-block">  第二站是少林寺。第一次知道这个名字是在我十岁那年,看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电影。少林和尚高超的武功、痛击坏人的精彩场面,让当时还在读小学的我心里异常兴奋,连拳头都痒痒的。我家里没有兄弟,长得又瘦小,经常被邻居和同学欺负。如果有少林弟子的功夫,我要一一报仇。甚至还萌生了去少林寺学武功的念头,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仇没有报成,长大后也消淡了,对少林寺的神往却一直在心。四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今天终于踏进少林寺的山门。当我对着手机镜头,情不自禁地摆了个打拳的姿势,发觉自己依旧是那个瘦弱的少年,还在竭力抵挡外界和内心的拳打脚踢。</p> <p class="ql-block">  少林寺很普通,论规模、气势和装饰,比不上我看过的很多寺院。它的独特在于,到处可见“武”的痕迹。武术馆有少林武僧的功夫表演,各种套路招式让人眼花缭乱,还邀请几名观众现场传艺。道路边放着少林友谊学校招生的牌子,写有课程专业介绍和招生要求。观音殿墙壁绘有与少林拳法密切相关的壁画,地上被寺僧练功踩出好多凹坑。小商店摆满少林功夫书籍光盘和武术器械。佛教讲的是“戒、定、慧”,武术的腾挪跳跃和刀起棍落,岂不坏了佛门这块静地。史上曾因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有功,唐王颁诏允许少林寺僧人习武拥有僧兵的特权。那现在呢。练武强身健体,念佛修身养性,但愿白天的鼎沸嘈杂过后,少林寺能重回清和禅境。“静心听佛歌,烦躁尽抛却。心中无挂碍,处处是菩提”。网上传闻李连杰近况不佳,一代武打明星疾病缠身憔悴衰老,又说他这几年一直热心慈善潜心修佛。想到他主演的个人第一部电影就是《少林寺》,精彩风光数十载、归来仍然是佛门,这仅是个人巧合、还是因果轮回?</p> <p class="ql-block">  第三站是洛阳。洛阳龙门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总算给走齐了。和其他两大石窟不同的是,龙门石窟中间有一条伊河穿流而过,“峥嵘两山门,共挹一水秀”,给神秘的佛地平添了几分秀丽。天上下着雨,众多游人穿着雨衣打着雨伞,在湿滑的台阶上小心行走。两个解放军战士站在山路口守岗,身体笔直一动不动,初看还以为是雕塑。我这是太久没见军人的英姿了吗。石窟里的佛像历经千年,遭受人工破坏战火燃烧,如果能有这些卫士的守护,呈现在我们面前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残缺和伤痕了。然而残缺并不等于废弃,会激发更强的民族自尊,会激发更多的想象空间。完整并不等于完美,或许它的内部已千疮百孔,急需防微杜渐加固修缮。大家扎堆在按武则天形象塑造、高达17.14米的卢舍那大佛脚下,仰望赞叹久久不肯离去。我却惦念着龙门石窟中最小的、仅2厘米高的平民造像。但我的脚步给拥挤的人群前推着,不知什么时候错过了它。就像千千万万的底层百姓,被淹埋在历史的沙海之中,只有当大风起时,你才能听到地下隐约的哭泣。</p> <p class="ql-block">  我们去的是白马寺对面的神州牡丹园。原来行程上为洛阳最有名的国际牡丹园和中国国花园,问导游为什么要临时改变地点,说这几天下了雨,那两个园好多牡丹花都凋谢了。牡丹花的花期不是在四到五月份嘛,正当盛开季节怎么也会凋谢。带着怀疑的态度踏入园内,走了好会才看到一片紫牡丹,在绿叶丛中蔫头耷脑的,也没什么光泽。心里不禁凉了一大半,好不容易来到洛阳这个中国最负盛名的赏花胜地,没想到眼前是如此景象。既然来了,总得留个纪念吧,叫别人帮我在稀稀落落的牡丹花前拍了两张照片,脸上笑容都是僵硬的。前方有好多大棚,也不知道里面是什么,逛到边上,眼睛突然一亮。成片成群的红牡丹,开得那个饱满、那个艳丽、那个高傲。连掉落在地上的花片儿都把泥土衬映得光鲜抖擞。还来不及细看,被同伴拉到隔壁的白牡丹棚。一朵白色的牡丹花得有十来个花瓣吧,层层包卷着,露出里面黄色的花蕊。像女孩的脸蛋晶莹剔透,像姑娘的肌肤吹弹可破,像少妇的眼眸娇羞诱人。某一刻,我沉浸在这华贵的美,和沁人心脾的香气之中了。好不容易清醒过来,周围的大棚里还有很多紫牡丹、粉牡丹、黑牡丹,岂能孤芳独赏、又岂能拥有万紫千红。大棚里的牡丹确实好看,可毕竟生活在温室里,它能跟你一同经受日晒雨淋、风雪飘摇吗?“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珍贵在于易逝,平淡才能久远。牡丹花就像人生某些激情瞬间,值得你半夜起身把火观赏,值得你品味回想会心一笑。它却不值得你哭。</p> <p class="ql-block">如果我有眼泪,我要把它落在牡丹花下的这片中原土地,慢慢渗出祖先走过的印迹,让我沿着续上一段,让我变得更加坚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4年4月26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