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站故事】见春天见故人,敬山水敬过往

重重52232045

<div>走过春夏秋冬 , 懂得花开花落都是风景,<br></div>经历阴晴荣枯 , 明白云卷云舒皆是人生。 <p class="ql-block">我记得那是1970年6月30号,我们返城的第一批知青被招进了沙市棉纺织印染厂,大几百号人就站在场地空间,由厂部负责人根据车间工作的性质,按高矮壮瘦将我们扒来扒去推向各个车间。从此缘分就将我们几个人紧紧连结在了一起,经过时光打磨和蓄积的深厚情谊竟然延伸了一世一生。</p> <div>尽管各有家务,各有牵绊,我们依旧会相约四月,相守春天。<br></div> <p class="ql-block">从当时的家庭条件来看,我是最差的(因我的父母在乡下,难免要从微薄的工资中拿些出来接济在乡下的弟弟妹妹),加上自已也不爱好收拾打扮,恰好我们整理车间是全厂的美人堆,所以作为另类,我不仅不被人看好,而且还很受歧视。运气好在我有这几个朋友处处给予呵护,包括他们的家庭成员也对我疼爱有加,这就使得我在世态薄凉中更多地体会到的是生活的温暖。</p> <p class="ql-block">回城后,我没有居所,被母亲的一位叔伯婶娘收留,住在大赛巷老屋63号。当时瞌睡大,家中也没有闹钟,看时间要敲对门邻居家的门,不是很方便。担心我上班迟到的陶兴惠就坚持每天来我家穿过长长的几层院落喊我一起上班,一直坚持到三年后厂里给我安排了单身宿舍才解放了她。</p> <div>为了节约钱和布票,我们那时常逛街找减钱减票的店铺购买次品布做衣服,而我当时的所有内外衣裤就是由他们这四个人为我包干制作。有了孩子后又延伸为下一代操劳。<br></div><div>就在前两天,吴永兰来我家商量我们几家聚会的事,看到我穿在身上的薄棉裤没有拉链,就要我脱下来,然后我又找出一条没拉链的裤子一起让她带回家去安装,其实她的手膀肿得老高,但是帮助我似乎已成为了她们的责任和习惯。</div> 坐在中间的为本人,我身上穿的这套衣裙,就是陶兴惠亲手为我设计制作,这已是90年代中期。 <div>2023年7月,心心念念着我们的吴永兰从加拿大回国后,给我们每个人都带来一件洋礼品。我收到的是一双长统皮鞋,说是怕我打麻将时脚冷。接着又邀请我们几个人到她家打牌谈心,下馆子品美食。<br><div>重逢,是因为我们心里都装着几十年前的旧时光;留影,是因为照片里能印照出一个人间最温热的七月天。<br></div></div> <div>见到了故人,难免就会回想起许多故事。记得进厂不久,有一次我们在一号食堂大厅就餐时,突然有位车间负责人进来宣布一件大事,说是接到举报,招工进来的新工人中,有人隐瞒家庭成分混进了工人阶级队伍,组织上将立即进行调查,如果属实,就要将其退回农村。我因为父亲有历史问题(参加过青年党)已下放乡下,所以心里开始惴惴不安,害怕说的就是我。本来能回城对于我是个意外,并没有作过指望,但是要送回去毕竟就是很出丑的事了。由此我当时的情绪完全陷入了一片恐惧和深深的忧患之中。<br></div> <h5>调查我的车间干部万作勤</h5><p class="ql-block">就在绝望而无法自拔时,有天下班回家,我和这位车间办公室干部相碰,她刚刚从我家大门出来,脸上挂滿恭喜的微笑。她告诉我:刚刚通过居委会治安主任(恰好是滕华桂的奶奶,又是烈士家属)的引导,对你的家庭和表现情况进行了调查,大家一至洗白你由外公外婆抚养长大,与生父没有往来,并且都赞扬你平时爱帮助他人,与邻居相处和睦,思想进步,是个好孩子。而且被召集在一起的邻居还都在记录纸上盖了手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请不要认为她们不过就是在如实地反映情况哦,要知道,在那个荒谬的年代,揭发他人罪恶,才是最革命的形象。</p> <h5>右一为老同事滕华桂</h5>他们中有滕华桂的奶奶、有郭奶奶、项奶奶,张奶奶、陈奶奶,李奶奶,胡奶奶,她们都是我此生遇到的最亲最美的贵人,她们的恩德被我一生所铭记。 <p class="ql-block">那时跟着我生活的弟弟小宁也没少麻烦他们,因为聪明而又狡黠,他总是自已偷偷溜到她们家中蹭吃蹭喝,给她们既带来了欢笑又增添了繁琐。</p> <h5>左一是陶兴惠</h5><p class="ql-block">我曾经把弟弟小宁安排在大赛巷小学读书,而我却住在厂里的宿舍里,每天坐公交车来往很不方便。这时陶兴惠就主动想办法把我弟弟交给他的邻居俩位孤寡老人来管理他的吃穿住用,每月只收15元,相当于现在的志愿者,因为弟弟过于调皮捣蛋害得俩位老人冤枉操了不少心!</p><p class="ql-block">记得有个冻冰结凌的冬天,弟弟故意采水玩冰把棉鞋和裤脚全打湿透了,俩位老人就在晚上生炭火烤棉裤棉鞋直至深夜。</p> 我们当时属于整理车间丙班第一组,所以学习毛主席著作小组我们也被安排在一起。除了下早班晚上要学习,有时节假日也要学习,要讲心得体会。 <p class="ql-block">组里余玉珍老师和她爱人都是部队转业军人,她爱人沈华凯老师是准备车间宣传员,自已有一部照相机,所以我们才有幸留下了这些张珍贵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回首往事,不得不感慨:我们这辈人,心灵纯洁,勤奋自律。我们整天想的就是怎样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好车间的生产任务,做一个不拖车间后腿的好工人,右边这张照片,就是兰萍当上全厂标兵时挂在车间宣传栏上的工作照。</p> <p class="ql-block">按理说,她们都起步比我早,自身的条件比我优越,但是我读书回车间先后被任命为工会主席和总支书记后,她们不但没有丝毫嫉妒,反而是给予了极大的扶助和鼓励。特别是陶兴惠,她是我们中唯一的一个老高中生,早在学校就入了团,出身好,又有一 个哥哥是现役军官,有一个哥哥是纺织局武装部部长,她非但不利用这些优质资源转换岗位,反而是始终坚守在最底层最辛苦的基层轮班开展工作。</p> <p class="ql-block">我在车间任职时,因个性强,不论接受什么工作任务,目标都喜欢盯着第一,比如搞文艺节目,我是请子弟学校最能歌善舞的张善平老师做编导。那时车间生产任务繁重,我找轮班抽人出来跳舞,她总是二话不说,就给予支持。其实我心里非常清楚,她们要克服多大的困难,甚至轮班长和书记都要顶岗,才能完成生产任务。</p> 来到我们六中同学近几年活动频繁的阵地卷雪楼下,就让我用 唐朝 蓝采和的诗韵《踏歌》来表达我此时此刻的心声吧:<div>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br>红颜三春树,流年一掷梭。<br>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纷纷来更多。<br>朝骑鸾凤到碧落,暮见桑田生白波。<br>长景明晖在空际, 金银宫阙高嵯峨。<br></div> 真是心存善念,行则至远! <div>来中山公园不仅观赏了春天欣欣向荣的气象,而且还能品赏到古人厚重的文化,这幅对联“雁带岳阳秋晓过,浪涵巴峡影西来”就出自 宋代郑起的诗句《再登南楼》</div>客中重上倚层台,天阔云收八面开。<br>雁带岳阳秋晓过,浪涵巴峡影西来。<br>诸营种柳今何在,老子登楼得几回。<br>自是江山雄壮处,兴亡不必问寒灰。 <div>这幅杨溥的对联:“黎庶但教无菜色,官居何必用桃符。”出自明叶盛撰《水东日记》卷三,原文为:“前年过泰和,谒杨尚书叔简、王抑庵尚书,见杨氏春帖云:‘世承良吏德,门倚素王宫。’意必东里公所作。抑庵中堂集古人语云:‘诏许归蓬荜,性本爱丘山。’又尝闻杨文定公桃符有曰:‘黎庶但教无菜色,官居何必用桃符。’云。”<br></div> <h5>舞影绿林场,芳菲四月时。</h5><p class="ql-block">人生就像一本书,写满了波涛起伏,写满了艰辛的历程,写满了生命的坎坷,也写满了曾经的惊险和繁华。翻开看故事,合上是思索。我深知:正是你们立心立德,以大义仁心,成全并见证了我们相互的成长;以弱德之美,让万事顺遂。所以我的心中总是充满着无比地珍惜和感恩。愿我们在继续同行的路上,不断接收生命中所有的美好,不管季节怎样变幻无常,心中永远保留有春暖花开的风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