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图片选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园田春夏(散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春天到了,农村不但空气新鲜,景色也很美。青年点东边有一座小山,村民们叫它敖包山。山不高,山石间长满了青草和小树丛,山脚下是村里的果园,一片绿树映衬着青山,犹如一幅漂亮的水墨画。 在果园的边缘,开辟出大约四五亩地,这里就是青年点的菜园子。我和几名同学,负责园田种菜。菜是怎么种的,如何生长?从春到夏,我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p><p class="ql-block"> 当年的蔬菜种植,虽然没有现代农业技术,那样先进和复杂,可是我们这些在城里长大的知青,对种菜一无所知,一切都要从头学起。农时不等人,到了种植的季节,村里为我们派来了一位“园田种植专家”。他就是刘大爷,50多岁的年龄,身体健壮,说话声音洪亮、气力很足,黑红色的脸庞,总带着笑容。刘大爷是当地人,种菜方面很有经验。</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刘大爷的指导下,首先是整地,根据种的不同蔬菜品种,将地整理成长方形的池子。记得清明前后,开始种的是大蒜,后来根据不同的季节,陆续种下了各种蔬菜。菜的长势好坏关键是靠肥料,菜园子里使用的都是农家肥,主要是头年发酵的羊粪。在刘大爷手把手耐心的指导下,经过一个春天的努力,到了夏季好多蔬菜都慢慢地长了起来。我们的蔬菜品种还挺多,主要有茄子、辣椒、豆角、韭菜、芹菜、生菜,黄瓜、水萝卜等等。</p> <p class="ql-block"> 我们种的蔬菜都是绿色的,那时还没有使用过化肥和农药。园田施上充足的羊粪底肥,土壤特别有劲儿。记得,头年白露节气撒下的葱籽,第二年春天时,都齐刷刷的长出了小葱。甜嫩的小葱蘸酱,也成了我们餐桌上的美食。韭菜串根是多年生的,春季又发芽可以割几茬,头茬韭菜长得较细,二茬三茬更粗壮好吃。夏季小白菜菠菜撒下籽,四五天小芽就发出来,时间不长就可以上餐桌了。在园田的周边,种了南瓜,一颗种子下面施上一锹羊粪底肥,秋天有的南瓜长得像脸盆大。大地真是很神奇,给了我们许多馈赠。</p><p class="ql-block"> 菜园子建立起来,一些设施还不太完善,需要建一间小房,阴天下雨时大家休息,以后菜园子的管理也需要。那时青年点同学们,正忙着春播人手少,我们决定自己动手,解决这一问题。请乡亲们指点一下,我们利用中午时间,采石打地基,就地取材用干打垒的方法,半个多月的时间把房子盖起来了。大家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劳动成果,我们几个同学都非常开心。</p><p class="ql-block"> 到了夏季,我们种的蔬菜已经自给有余了,还种了许多过冬的蔬菜,如萝卜,白菜,大南瓜等。我们的园田越来越美,果园里的沙果树也结了果,这种沙果个头不大,直径大约四五厘米,成熟的时候,是粉红色的,闻着特别清香。摘下来的沙果,放在箱子里能储存很久,过一段时间变软了,吃起来口感特别好。这种水果也是当年我们能吃到,仅有的水果,味道酸甜。</p> <p class="ql-block"> 敖包山脚下的菜园子和果园连成一片,景色很美,青年点到这里也就十几分钟的路。每当晚饭后或休息时间,我经常在这里登上傲包山顶,不但美景尽收眼底,而且心情也豁然开朗。在山顶,能看到远处,起伏连绵的群山,近处村子里,炊烟袅袅升起,一幅大自然美丽的风景画,活龙活现。有时,我拿上一本书坐在山顶,或读书、或观景、或静静的思考,微微山风吹过,别有一番感受。</p><p class="ql-block"> 在山顶能看到山脚下的一条路,这条路连接着上下两个自然村庄。路上虽然行人很少,但我们最盼着到来的,还是乡里骑着摩托车的邮递员。村子里与外界的联系,主要方式就是通过邮递员送来的书信。那个年代村里还没有通上电,也没有电话,更没有今天的互联网,交通又不方便,上级政府有什么通知和文件,都是靠乡里的通信员人工送达,和外界联系也靠书信交流。因此我们盼望着邮递员到来,送来家乡亲人的书信。当听到邮递员摩托车的马达声时,大家都兴高采烈,十分开心。</p><p class="ql-block"> 从春到夏忙碌着,这一年时间过得很快,我和同学们享受着劳动的收获。更重要的是通过劳动,我们学习到了乡亲们,艰苦朴素,任劳任怨,为人朴实的作风。在参加劳动的实践中,对大自然有了新的认识。这里是我们走向社会,学习劳动的开始,我们就像园田中的小苗,由小变大,越长越茁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