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牛年曾去牛首山,了解了一下佛教文化,在佛顶宫的地宫见到了释迦牟尼佛顶真骨。今年龙年去大报恩寺看看<span style="font-size: 18px;">释迦牟尼佛顶真骨出土的</span>长干寺地宫。</p> <p class="ql-block"> 大报恩寺是中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寺庙遗址,遗址公园中保护性展示了大报恩寺遗址中的千年地宫和珍贵画廊,以及从地宫中出土的石函、铁函、七宝阿育王塔、金棺银椁等世界级国宝。</p><p class="ql-block"> 大报恩寺与灵谷寺、天界寺并称为金陵三大寺。</p> <p class="ql-block"> 大报恩寺最早为建初寺,东吴赤乌十年(247年),西域高僧来建康(今南京)宣传佛教。孙权得到禀报,召见了这位高僧,见证了感应舍利的神奇之后,于是为高僧兴造建初寺。建初寺是继洛阳白马寺之后中国的第二座寺庙,也是中国南方建立的第一座佛寺。</p> <p class="ql-block"> 为了供奉舍利,孙权还兴建了阿育王塔。</p> <p class="ql-block"> 这段历史被用<span style="font-size: 18px;">壁画的形式,记载在</span>敦煌莫高窟第323窟中《康僧会建业传法图》。</p> <p class="ql-block"> 建初寺后来毁于战火,但在建初寺的遗址上,佛寺不断重修。到了晋太康年间(280年),复建了名为长干寺的佛寺。南朝梁武帝又对寺庙进行扩建。北宋时期,宋真宗重修。</p> <p class="ql-block"> 北宋太平兴国五年,北印度乌填曩国高僧施护,将释迦牟尼佛祖顶骨舍利奉献金陵长干寺(今南京大报恩寺),于大中祥符四年,安奉于长干寺阿育王塔地宫内。天禧二年,长干寺改天禧寺。南宋《景定建康志》上记载,天禧寺是长干道场,葬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祥符中建真身舍利塔,赐号“圣感舍利宝塔”。</p> <p class="ql-block"> 宋端拱元年(988年),僧可政得唐三藏玄奘大师顶骨舍利,于长干寺建塔瘗藏。宋天禧元年(1017年),重修后的长干寺改称天禧寺,寺塔易名“圣感”。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诏改天禧寺为“元兴慈恩旌忠教寺”,改塔名为“慈恩塔”。</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在大报恩寺遗址挖掘到玄奘大师的顶骨舍利,一劈为二,一半带到日本,一半留在南京。</p> <p class="ql-block"> 离玄奘大师的顶骨舍利不远处就是释迦牟尼佛顶真骨,<span style="font-size: 18px;">幸运的是</span>日本人未挖掘到。玄奘大师舍弃自身保全佛祖。</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释迦牟尼佛顶真骨</span>2008年在大报恩寺的前身宋代长干寺地宫的阿育王塔中被发现,是世界上唯一现存的一颗佛顶骨舍利。</p> <p class="ql-block"> 元代,元世祖忽必烈、成宗铁木尔都大力支持天禧寺,天禧寺改名为元兴慈恩旌忠教寺,改塔名为慈恩塔。元末这座佛寺毁于战火。</p><p class="ql-block"> 明代,朱元璋又开始了原址重修,可惜又在永乐六年的火灾中化为灰烬。永乐十年(1412年)明成祖朱棣为纪念明太祖和马皇后,又开始在原址重建工程。他让曾经在各国游历的郑和负责建造,郑和借鉴了很多国家的建筑艺术,并且将海外带回的和佛教有关珍惜花木种植在建造的寺中。这座重修的佛寺便是大报恩寺,同时还修建了一座高达九层的琉璃宝塔。</p> <p class="ql-block"> 大报恩寺坐东向西,全寺整体建筑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寺庙主体部分:山门,佛殿、琉璃塔等居北半部,附属部分:僧房、禅堂、藏经殿等 居南半部,南北两部分之间由围墙隔开。</p><p class="ql-block"> 大报恩寺北半部主体建筑中轴线布局排列有序:山门 ( 金刚殿 ) —香水河桥—天王殿 — 大雄宝殿—琉璃塔一观音殿一法堂。香水河桥的南北两侧各置御碑亭一座,分别护于“御制大报恩寺左碑”和“御制大报恩寺右碑”。观音殿的两侧有祖师殿和伽蓝殿,观音殿后南北有画廓 118 间。在祖师殿前有钟楼一座,而与之对称的伽蓝殿前却无鼓楼,按中国寺庙传统的“晨钟暮鼓”的建筑式样,大报恩寺内设钟楼而不设鼓楼现象较为少见。</p> <p class="ql-block"> 香河桥的南北两侧的御碑亭,<span style="font-size: 18px;">北面“御制大报恩寺右碑”</span>是宣德三年(1428年)皇帝朱瞻基所撰,内容歌颂明太祖、明成祖、明仁宗三位先皇的功德,<span style="font-size: 18px;">碑身和碑额高6米,</span>碑文已模糊难辨,底座上龟趺已残缺。<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南面“御制大报恩寺左碑”</span>是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成祖朱棣撰写,讲述了他建造的大报恩寺的缘起和想法,碑身已无存,但龟趺完整。</p> <p class="ql-block"> 大报恩寺的营建工程浩大,尤其是琉璃宝塔。据有关史料统计,这一工程先后历时 16 年 ,动用全国征集的良匠军工达十万人,仅建塔一项的费用:钱粮银二百四十八万五千四百八十四两。</p> <p class="ql-block"> 九层琉璃宝塔的建成又重现了大报恩寺的辉煌,在琉璃宝塔的最顶部是由纯金所打造而成的宝珠,塔上还安装了144扇窗户,里面共安放了146盏油灯,塔内外夜夜通明,这样的一座夜晚长明的九层通体琉璃宝塔,其宏伟程度已经超乎了人们的想象。</p><p class="ql-block"> 康熙皇帝曾登上琉璃宝塔的顶层,他亲手为9层佛塔的每一层题下了四字匾额,并且作诗云:“涌地千寻起,摩霄九级悬,琉璃垂法相,翡翠结香烟。缔造人功巧,流传世代迁。旷然弥远望,万象拱诸天。”</p><p class="ql-block"> 1839年安徒生就在《天国花园》中提到:“我(东风)刚从中国来———我在瓷塔周围跳了一阵舞,把所有的钟都弄得叮当叮当地响起来!”这里的瓷塔,就是大报恩寺琉璃宝塔。</p> <p class="ql-block"> 1654年,荷兰人约翰·尼霍夫随同东印度公司的使团来到了中国,他画出了琉璃宝塔并且带回欧洲,琉璃宝塔成为了欧洲人心目中“中国”的标志。他将在中国的所见所闻整理成册,<span style="font-size: 18px;">诞生了</span>《尼霍夫游记》,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p><p class="ql-block"> 英国伦敦的皇家植物园有一座中式宝塔,这是1762年英国人模仿大报恩寺的琉璃宝塔建造的邱园宝塔。</p> <p class="ql-block"> 篝灯一百四十有六,—日夜费油六十四斤四两零,使之昼夜长明的九层琉璃宝塔在万历二十八年 (1600 年 ) 塔心木腐朽,塔顶倾斜,僧人洪恩募捐银数千两使之得以重修。清顺治十八年以后,内府及地方均有拨款修缮记载。最后一次是清嘉庆七年 (1802 年 ) 修复竣工后,绘塔图并附志。</p><p class="ql-block"> 清朝咸丰四年(1854年),大报恩寺塔被毁。被毁的原因有三种说法:一、清军攻克雨花台后,太平军为防清军占据大报恩寺对城内造成威胁,太平军先下手为强,遂“用火药轰之,复挖空塔座下基地,数日塔倒,寺遭焚毁”。二、1856年,正逢天京之变,北王韦昌辉因为担心翼王石达开占领城外的琉璃宝塔,架炮攻击城内,派兵一面在塔下挖地道引爆炸药,一面用火炮直接轰击塔身,最终使琉璃塔化作一堆瓦砾,而大报恩寺的其他建筑也被由此引发的大火全部烧毁。三、有人认为是曾国藩下令炸毁的。</p> <p class="ql-block"> 2008年南京开发大报恩寺遗址,原来的建筑都已基本不存,备受瞩目的琉璃宝塔亦并未按照历史原样复建。重建琉璃宝塔荷载大,必须开挖地基,势必造成对千年地宫的破坏。根据国家文物保护最小干预原则,为了保护地宫,新塔采用钢结构和超白玻璃等轻质材料。2012年以轻质钢架玻璃保护塔的形式重现,在完整保护遗址的前提下赋予其象征意义与内涵,留给每个人对于这已逝的宏构和盛景的无限想象。</p> <p class="ql-block"> 明代在琉璃宝塔旁边,建造了一座油库,用于储存燃灯所需的灯油。据说当年琉璃宝塔上有146盏油灯,每盏每夜所需的灯油为六两四钱,整个琉璃宝塔每月所耗用的灯油总量为1530斤。</p> <p class="ql-block"> 这座琉璃拱门是按照当年大报恩寺琉璃宝塔标准层的琉璃拱门复制的。穿过色泽鲜艳的琉璃拱门,可见到一方石函。</p> <p class="ql-block"> 根据石函上的碑文记载,这座地宫为北宋长干寺真身塔地宫,距今已有997年,函内珍藏有“佛顶真骨”、“感应舍利”、“诸圣舍利”、“金棺银椁”等。 </p> <p class="ql-block"> 2010年6月12日上午9点15分,南京大报恩寺七宝阿育王塔金棺银椁被打开,释迦牟尼佛顶真骨盛世重光。</p> <p class="ql-block"> 中国佛协会长传印长老、台湾佛光山星云大师、澳门佛教总会理事长健钊大师等两岸三地的108位高僧大德齐集栖霞寺,为迎请释迦牟尼佛顶真骨舍利举行盛大开启、开光法会。</p> <p class="ql-block"> 这是大报恩寺琉璃构件,大都产自于<span style="font-size: 18px;">琉璃官窑</span>。</p> <p class="ql-block"> 天王殿遗址,位于大报恩寺遗址北区中轴线之上,为大报恩寺第一重殿宇。考古发掘表明,原天王殿长26.5米,宽15.3米,整休星 “双凸字形”座落于夯土台基之上,为带有前廊与月台的五开间、三进深的大型建筑,足见大报恩寺“宫阙规制”的建筑规模。</p> <p class="ql-block"> 如今在大报恩寺原址上并不是重建寺庙,而是用遗址公园的形式展示给世人,利用科技、艺术展示了其不凡之处。大报恩寺不是一座寺庙,它更像是一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各地复建仿古建筑很多,但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并不多。因为这些复建建筑只是模仿了古建筑的外形,却笼罩了浓厚的商业气息,丢失了古建筑的精神内核。大报恩寺不同于这些建筑,虽然它的外立面不同于古代设计,但整体造型、文化内核均与古大报恩寺一致。</p> <p class="ql-block"> 古人礼佛前要沐浴更衣,大报恩寺让游人参观前<span style="font-size: 18px;">洗尘净心,入乡随俗沾水点额后,</span>带着洁净、神圣、感恩的心步入圣境。</p> <p class="ql-block"> “千年对望”令人震撼,玄奘与佛祖在这里跨越了千年。玄奘法师的背影显得谦逊而厚重,光影科技在这一刻完美的跟佛韵融合,营造了顶礼膜拜的氛围感。</p> <p class="ql-block"> 八根琉璃立柱寓意释迦牟尼“八相成道”。</p> <p class="ql-block"> 大报恩寺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寺庙中的佛经、佛像、壁画等艺术品无不代表着中国古代佛教文化的精髓。</p> <p class="ql-block"> 脚踩琉璃砖瓦,步步生莲,心也愈发宁静。</p> <p class="ql-block"> 整个空间呈穹窿式园顶,布满42000盏琉璃灯,在玻璃面的反射下数增一倍,对应佛法八万四千法门。</p> <p class="ql-block"> 静卧的涅槃佛像,不定时的幻化七色光芒,在这里可以感受到现代技术营造的万千光华的璀璨场景。</p> <p class="ql-block"> 琉璃灯随机变幻出的七色光芒,踏进去的那一刻犹如进入了虚无缥缈的圣地。菩提树感恩众生,灯光如梦似幻。</p> <p class="ql-block"> 所有佛像形态优美,面颊丰腴,气定神闲,非常的美观。</p> <p class="ql-block"> 画廊也是一大特色,它不同于其它寺庙一个个小院落,大报恩寺中的院落复原了明朝时皇家院落的大格局模式,由画廊围绕。南边是经过复原的净深8米、两边都可以走的复廊,中间是讲述佛教故事的画壁,而北边的画廊依据考古发现保留了原来的真实样貌。</p> <p class="ql-block"> 生命之树是让人印象深刻的光影,据说灵感来源于郑和下西洋时带回的五谷树,种子经历六百年的风雨洗礼,生根发芽最后长成了参天大树,枝叶繁茂撑托着一轮明月,站在前面既能感觉到生命的渺小又能感觉到生命的奇妙。</p> <p class="ql-block"> 参天的生命之树延伸出冠状枝条,垂下数万条犹如柳枝般的光纤,随着整墙的巨型屏幕播放宇宙、沧海、山川等幻境,光纤也随之变色,犹如置身梦幻星河,感慨宇宙是一片海洋,人类只是沧海一粟。</p> <p class="ql-block"> 千年地宫里的阿育王塔为檀香的木胎,外包银皮表面的鎏金,通体镶嵌着水晶、玛瑙、玻璃和青金石等多色的宝珠数百颗,总重量是50公斤,是中国和全世界范围内已发现的最大规格阿育王塔,堪称世界阿育王塔之王。</p><p class="ql-block"> 大报恩寺千年地宫的阿育王塔里<span style="font-size: 18px;">供奉着感应舍利。释迦牟尼</span>佛顶真骨已供奉在牛首山佛顶宫地宫。</p> <p class="ql-block"> 一念心清净,莲花处处开。</p> <p class="ql-block"> 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曾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诗中“四百八十寺”的起源就是大报恩寺。</p> <p class="ql-block"> 边走边听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往往能听到很多故事和渊源,既有趣味性,也丰富了自己的见识。</p> <p class="ql-block"> 寺庙中的建筑多采用黄色琉璃瓦作为屋面,雕梁画栋、精美绝伦。</p> <p class="ql-block"> 大报恩寺的文创产品也是丰富多样。</p> <p class="ql-block"> 这里汇聚着千年的沧桑变化,讲述着“佛陀里”的佛法历史。</p> <p class="ql-block">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一念结一果,一果开一林。</p> <p class="ql-block"> 如今在大报恩寺原址上并不是重建寺庙,而是用遗址公园的形式展示给世人,传承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漫步其中,仿佛穿越千年。在这里,不烧香,不许愿,感受科技的佛教之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