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3年9月,夏季的贵阳,烈日下的炙热中透着一丝凉爽,我乘贵阳地铁二号线,在阳明祠站出站往北步行几百米,便来到位于贵阳城东扶风山南麓的阳明祠。这是我来贵阳生活的几年间多次想要拜访的地方,但因三年疫情等原因,总是未能成行,内心常有惦记之情。</p><p class="ql-block"> 贵阳阳明祠是后人为纪念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王守仁(王阳明)而建立的祠堂,始建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 年),它位于贵阳市云岩区东山路扶风山南麓,和扶风寺、尹道真祠共处,占地约 43700 平方米。与对面栖霞岭上的东山寺遥相对望。2006年国务院公布将阳明祠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走进阳明祠,祠内幽静雅致,祠内殿廊相接,林木葱茏,清幽宜人,诗文碑刻甚多,引人注目。祠内现存有王阳明先生朝服大像,祠内墙壁上挂有王阳明先生的名言名句,还有在贵州修文龙场任职悟道期间,为当地民众讲学及与民众交往的故事,在江西平定匪患,以及阳明心学不同时期弟子的心得所言,展示的文献读本拓本摆放整齐,古物古件保存完好,让游客驻足观赏, 为王阳明胸怀天下,博学广识的智慧所感叹。</p><p class="ql-block"> 驻立在阳明先生的画像前,对先生的伟大思想和崇高品格的敬仰之情由然而生,特别是王阳明先生提出的"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心学理论核心,对中国的哲学思想的发展,对华夏文明的发展所产生的巨大而深远影响,顶礼膜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和繁荣,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理论作指导,必须有文明的规范作为行动指南,从而引领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p><p class="ql-block"> 谈古必须论今。当今有部分国人,受三观不正的影响,急功近利,唯利是图,浮躁不安,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通过正确的思想舆论教育加以改变。每一个普通民众,特别是国家公职人员,如何从阳明思想的精髓中有所感悟和启发,修身立信,用自已的一言一行,参与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公职人员如何做到"立党为公,勤政为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都是摆在每一个国人,特别是共产党人面前的课题。</p><p class="ql-block"> "以先贤为榜样,以史镜照己身"方可不断进步,方可清政廉明,方可国富民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年4月26日于江西景德镇</p> <p class="ql-block"> 阳明祠入口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阳明心学耀光芒,</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知行合一普华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龙场悟道得真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平定叛乱美名扬。</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良知永驻在心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勤政厚德不可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后人敬仰王阳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中华传统永流芳。</p> <p class="ql-block"> 阳明祠内亭阁楼相连,幽静雅致。</p> <p class="ql-block"> 王阳明在贵州修文龙场任职与悟道期间,与当地民众交流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阳明学派弟子及阳明心学的研究人员遍及华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