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博物馆,扬州新地标

屏南老陆

<p class="ql-block">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扬州新地标,文化新标杆,建馆开放三年来,游客如云,好评如潮,天天爆满,一票难求。</p> <p class="ql-block">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在扬州城南三湾,网红打卡圣地。这次到扬州,慕名参观,提前一个礼拜预约,终得如所愿。4月17日,细雨蒙蒙,烟笼雾罩,我们乘公交直达博物馆北广场外,步行绕至南广场排队验身入场,淅沥沥的雨,乌鸦鸦的人,从排队到入场,大约用了一个小时,这还不算长,因为我们约的上午票,来的时间推迟了一些,避开了最高峰。</p> <p class="ql-block">扬州是一座因运河而兴,因运河而荣的城市,<span style="font-size: 18px;">扬州的发展,与运河息息相关,</span>国家在扬州设大运河博物馆也说明了运河在扬州的独特地位。扬州三湾,古运河上一个拐弯洼地,曾经苇草丛生,名不经传,知者甚少,如今矗立着一座丰碑式建筑,成了扬州人文高地,打卡圣地。</p> <p class="ql-block">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设计精巧,主体由博物馆和大运塔两部分组成。整体基调为唐代建筑风格,巨型船只造型,同时融入风帆元素,就像一艘即将扬帆起航的巨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排队入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准备安检</p> <p class="ql-block">据介绍,"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是常设陈列,基本固定不变,其他专题,视情况增减循环展览,增强视听效果,所以每次看到的展室展品未必都能一致。</p> <p class="ql-block">吴王夫差为北上伐齐,称霸中原,于公元前 486 年开凿邗沟,成为中国大运河的开端,而运河的雏形可上溯至商周时期。据文献记载,商末周初,周太王长子泰伯奔吴,在江南地区建立吴国,开挖泰伯渎,徐偃王在淮河下游中兴徐国,开凿陈蔡运河。春秋晚期,诸侯争霸,开凿了邗沟、胥河、山阴水道、江汉运河等河道, 沟通了太湖、长江、淮河等水系,促进了各地域的交流与互动。</p> <p class="ql-block">扬州因运河而兴,隋炀帝的一生与扬州、与运河相牵绊。展览以文物为主体,配合场景再现、文字展板,通过明暗两条线叙述了隋炀帝与扬州及大运河之间千丝万缕的关联。明线为隋炀帝杨广的人生历程,从受封晋王、坐镇扬州(古称江都),到称帝之后三下扬州,再到大业梦碎、江都宫变,一夜殒身失国;暗线则是将隋炀帝的个人抱负融入中国大历史的演进,客观呈现隋朝的历史功绩,包括振兴文教、开凿运河、改革礼乐等,重新审视隋朝运河的规划、营建及其对后世的深刻影响。展览以隋炀帝杨广乘坐龙舟南下,自作《早渡淮诗》为引,徐徐展开这个历史人物与大运河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隋炀帝,一个为运河生死的帝王,可歌可泣,可爱可恨,可书可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早渡淮诗,杨广〔隋代〕</p><p class="ql-block">平淮既淼淼,晓雾复霏霏。淮甸未分色,泱漭共晨晖。</p><p class="ql-block">晴霞转孤屿,锦帆出长圻。潮鱼时跃浪,沙禽鸣欲飞。</p><p class="ql-block">会待高秋晚,愁因逝水归。</p> <p class="ql-block">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为展示中国运河历史面貌与文化价值的通史展,展览分为“运河沧桑、王朝基业”“天工慧光、中华勋业”“融通九州、社稷鸿业”“泽被天下、万民生业”“通古达今、千秋伟业”五个部分,通过文物、辅助展品、图表、照片、场景、模型等多种手段进行展示。</p> <p class="ql-block">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通过“盛世东都、汴水繁华”“财赋京师、富甲齐郡”“漕运枢纽、往来盐商”和“人文江南、鱼米水乡”四个部分来呈现不同历史时期大运河沿线的城镇景观,反映运河沿线人民的勤劳智慧与美好生活。“再现”隋唐宋时期、元明清时期两个时间段里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河段的“城市历史景观”,打造了一个有历史场景和真实业态、让观众身临其境、可以互动体验的展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窗外视角</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博物馆美人添彩</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和大运塔,相得益彰,博物馆顶有波式长廊与高塔连接,登观景台远眺,四周美景,北边的文峰塔,曾是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的起点,南边的天中塔,曾是清朝皇帝的行宫高旻寺所在。文峰塔、大运塔、天中塔在运河边形成了“三塔映三湾”的独特景观,一个妙字了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博物馆与大运塔连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博物馆屋顶花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运塔(大运河博物馆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峰塔,曾经扬州的地标!</p><p class="ql-block">扬州古运河水上游览,从东关古渡出发,经渡江桥、通扬桥后,前方便是宝塔湾,古运河在这里转了个大大的弯,由向南转向西。岸边的文峰塔,好似一座航标塔,高高的矗立。文峰塔为七层八面、砖木结构的楼阁式宝塔,据介绍是扬州所有寺院中唯一保留至今的古塔。旧时,这里是从水上进入扬州的门户,据说明清时期,粮船盐艘皆由塔下经过,帆樯林立,盛极一时。旧时在运河上航行,看到文峰塔,便知到了扬州。当年,文峰塔就是扬州的城市标志!(网友照片)</p> <p class="ql-block">高旻寺,我国佛教禅宗的四大丛林之一,康熙、乾隆南巡,均曾驻跸于此,都曾多次登临过这座宝塔——天中塔。康熙帝曾登塔极顶四眺,有高入天际之感,故书额赐名为“高旻寺”。(网友照片)</p> <p class="ql-block">运河不是一条河,展馆更不只是一个馆,要是没有记错的话,我们参观了16个展厅,所见不虚,收获多多。由于大运河博物馆,内容丰富,参观时间受限,又因人挤人,人推人走,没法一一细看了解,观后感只能笼而统之用套话来形容,“运河历史源远流长,运河文化博大精深”。人山人海,趋之若鹜,不建议小小孩及体弱长者进热门展厅参观,人多不安全,空气质量也不是太好,有点闷,体弱老人小孩,可以入馆大厅及人流量较小的展厅参观,或馆外园区游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很高兴帮助东南大学老师照合影</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参观结束出门,风停雨住,风雨洗礼过了大地,清新自然,和谐脱俗,在园区流连,心旷神怡,惬意无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博物馆与大运塔之间的彩虹连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琴瑟桥,匠心独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桥连廊,别具一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博物馆自带湿地园区,风光秀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莲叶水珠,禅意十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