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

三戒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丁香</b></p><p class="ql-block"> 大约是初中的时候,一天,一个同学神秘兮兮的从口袋中掏出一枚小小的灰褐色的果子让我吃,细细的长圆柱状,很有嚼劲,果肉像晒干的柿子肉或干枣肉,有一股淡淡的药香味道。第一次见,第一次吃,也是唯一一次吃。并且这是第一次听到丁香这个名字,印象很深刻,印象深刻到我还记得这位同学,但他显然把我忘记了,因为他很多次在我文章或短视频下留评,一直把我当成了我那在四川某高校当老师的堂弟。</p> <p class="ql-block">  此后的几十年,我一直没有再吃到过丁香,也没有见到过丁香花。但后来应该是高中时期在某文摘类的杂志上读到过《雨巷》,知道了戴望舒,对他的现代诗印象也仅限此诗。因为我高中时,流行的是汪国真,也没有太多途径读太多的诗,有些同学的手抄本是其中之一。</p><p class="ql-block"> 诗不在多,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一首足够。</p><p class="ql-block"><i>撑着油纸伞,独自</i></p><p class="ql-block"><i>彷徨在悠长、悠长</i></p><p class="ql-block"><i>又寂寥的雨巷</i></p><p class="ql-block"><i>我希望逢着</i></p><p class="ql-block"><i>一个丁香一样的</i></p><p class="ql-block"><i>结着愁怨的姑娘……</i></p><p class="ql-block"> 当时也没有太认真的分析诗的背景内涵等,毕竟教材之外的东西,想知道,也没有资料可查。只是依稀的觉得诗的美,美在雨中的小巷,一把油纸伞,还有那丁香一样,淡淡忧伤的姑娘。这些元素的组合,就是一幅天然美,这种朦朦胧胧的美,不需记得大段的诗,足以让青春少年铭记。 </p><p class="ql-block"> 本世纪初,随着网络走入千家万户,《丁香花》,这一首充满浓浓的校园民谣味道的歌曲。</p><p class="ql-block"><i>你说你最爱丁香花/因为你的名字就是她/多么忧郁的花/多愁善感的人啊/当花儿枯萎的时候/当画面定格的时候/多么娇嫩的花/却躲不过风吹雨打……</i></p><p class="ql-block">特别是:<i>那坟前开满鲜花/是你多么渴望的美啊……</i>曾经感动了无数人,追忆逝去的年代,失去的残酷,风花雪月里,对逝去人深深的怀念,对纯真时代逝去的深深怀念,这是很多人无法割舍的情愫。</p> <p class="ql-block">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写情书之作,芭蕉喻情人,丁香喻女子自己,黄昏凭栏远眺,望断春光,难见情郎, 蕉心未展,丁香含苞,同沐春风,却异地同心各自忧愁。离愁写得风华流美,情致婉转,愈添感伤。 </p><p class="ql-block"> 丁香花花有千千结,对后来一些诗词名作表现离愁意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唐中宗李璟的“丁香空结雨中愁”,乱世中,南唐受周威胁时的危苦感慨,帝主的忧国之思,一腔愁怀,深沉寄托于丁香。</p><p class="ql-block"> 后来深入的研读了一下《雨巷》的历史背景,方知雨巷并不是古城中沐浴着绵绵春雨的浪漫场所,“丁香一样的”姑娘也不是翘首情郎的痴情女子。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是当时的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的暗喻,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是诗人自己在黑暗的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梦一般飘然而逝的理想和希望。该诗抒发了诗人在美好理想与黑暗现实之间,惆怅、哀怨、彷徨、凄婉迷茫的情绪。</p> <p class="ql-block">  23年春天,樱花盛开的时节,在公园里拍樱花,到处是人,三年之后一个不用到处亮码的自由春天,赏花人是特别的多,精致的小彩色雨伞,汉服,美女,各种姿势拍照,为求与花更近一些,自带凳子梯子的都有。人最多处自然是樱花树下,连高大的杜梨树下,也有想和一树繁花相应生辉的。</p><p class="ql-block"> 我注意到湖边有几棵未见过的淡紫色,白色花朵的小树,无人关注。初见不识,多问度娘。这就是丁香花,拍!隔天在小区附近的湿地公园散步,又发现了一小片。原来丁香花一直在我身边,而我却不认识它。</p><p class="ql-block"> 那一簇簇淡紫色或白色的硕大顶状花序的繁花,花色淡雅、芳香,随风摇曳,带着一丝忧郁,却又不失优雅。是美丽、高洁、忧郁的象征。符合我对诗词中丁香花的想象。这大概就是我从诗词中认知的引发诗人忧郁愁绪的观赏品种。</p> <p class="ql-block">  后来查了资料,才知道观赏的丁香花品种并不是我曾经吃过一次的丁香。作为观赏的丁香花是灌木或小乔木花卉,属于木犀科植物,原产中国,具有一千多年的栽种历史。丁香花对二氧化硫及氟化氢等多种有毒气体,都有较强的抗性,故又是工矿区等绿化、美化的良好材料。一般生长于北方地区。</p><p class="ql-block"> 而药用丁香则是桃金娘科植物,不是中国原产地的药,它是一种热带植物,原产于印度尼西亚的马鲁及群岛,是跟花椒、豆蔻一样的香料植物。丁香味辛性温,具有散寒止痛、温肾助阳的功效。作为中药,丁香有公丁香和母丁香之分,公丁香是采摘其未盛开的花蕾晒干制成,质坚实,富油性,气芳香浓烈,味辛辣、有麻舌感。而母丁香则是取其成熟的种子晒干制成,粒较大,药性较弱。并且以丁香命名的中草药,如白丁香、苦丁香、紫丁香、丁香蓼等,名字相近,却来源不同,性状及功效也有很大差异,看来名字与丁香有关的家族队伍挺庞大的。</p> <p class="ql-block">  资料看了很多,我还是不能确定我曾经吃过的是哪一种丁香,因为我有看到云南德宏的野丁香介绍说,他们的丁香果富含着多种维生素与矿物质,有着超高的营养价值,主要是软软糯糯的果肉,食用后留下甘甜的清香,好吃极了的样子与我记忆中的味道相似,但形态有差异,这里的果形更园一些,像干枣。</p><p class="ql-block"> 但我能确定的是,我吃的一定是一种药用丁香。因为那个年代没有自由市场,本地不产的水果干果基本上不会异地流通。关键的一点是,那是中医药盛行,哪怕是村卫生所,药房里照样有一排木柜子,一个个小抽屉里放着各种中药材,哪怕是赤脚医生,也能炮制一些中药。之所以能确定,是因为该同学的妈妈是一位医生,我们吃的那种丁香,唯一的可能性,来自存放中药的某个小抽屉,被同学拿来当零食与我分享了。</p> <p class="ql-block">题图,来自网络,我记忆中吃过的丁香果的形状,是母丁香</p> <p class="ql-block">题图,来自网络,野丁香果,云南德宏产,描述的味道极像。也有药用价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