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记忆

紅箋小字

<p class="ql-block">  我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的童年时代是在鲁西南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度过的。童年留给我很多美好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村东头的几棵大桑树,每到桑椹成熟的季节,我和小伙伴们就脱掉鞋子,两条胳膊抱着树干,两脚用力,蹭蹭地爬上树。酸甜的果实使满手、满脸都沾满了紫色的果汁。如今市场的桑椹再也吃不出童年果实甘美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每天的三餐,大人孩子都会捧着饭碗来在大街上,围成一个圈,边聊天边吃饭,虽然大家的日子过得很艰苦,也没有好的饭食,但是乡亲们苦中作乐的心态却让每一顿粗茶淡饭吃得津津有味。那些在苦难岁月中处于温饱线上的乡亲们,他们用善良、坚忍和乐观开垦着家乡这片贫瘠的土地,无论土地给予他们什么样的回报,他们没有丝毫的抱怨和不满。</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 瞎子大娘</div> 瞎子大娘的家离我老家的院子不太远。瞎子大娘个子高高的,身材很苗条,五官也很清秀,只是可惜了那一双大大的眼睛,如果她的双眼不瞎,她一定会是一位少见的美人呢。<br> 有大伯个子矮矮的,刚刚能到瞎子大娘的肩膀,要是她的眼睛不瞎哪会看上有大伯。有大伯父母去世的早,家徒四壁,或许是因为生活的艰辛,他的脾气也不好,常常因为一些小事,大声地叱骂瞎子大娘。我时常从他们家低矮的土墙外边看到瞎子大娘坐在院子里抹眼泪。<br> 孩子们不懂事,总喜欢拿别人生理上的缺陷寻开心。看到瞎子大娘摸索着走在大街上,大家便跟在身后喊着“瞎子、瞎子”。有一次,我也跟随小伙伴身后乱喊,被母亲知道后,回家痛打了一顿,从此再也不敢了。<br> 瞎子大娘的第一个孩子是男孩,叫小龙,好像也比我大不了两岁。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五六岁的小龙跟着有大伯下农田干活。有大伯在后面扶着锄犁,全身脱的精光的小龙像小大人似的在前面牵着那头大黄牛。村里人常常对着瞎子大娘夸奖小龙懂事、能干,或者看到自己家的孩子淘气也拿小龙做榜样,每当这时,瞎子大娘便开心的笑。有一年的冬天,小龙突然被一条流浪狗咬了一口,或许是日子的窘迫,也或者是没有在意事情的严重性,被狗咬后的小龙没有及时打狂犬疫苗,两天后,生龙活虎的小龙竟然离开了人世间。有大伯一下子苍老了很多,经常坐在田间地头,对着那头老黄牛默默地抽着旱烟。黑夜,瞎子大娘痛苦地哭声常常从他们家破旧的土坯房里,穿过低矮的围墙,刺破寂寥的天空,让人肝肠寸断。白天,她呆呆地坐在家门口的石碾上流眼泪,听到有人走过的声音,她会突然抬起头,睁着一双无神的眼睛,轻声道:“是小龙回来了吗?”<br> 瞎子大娘生的第四个孩子是个女儿。小龙夭折后,有大伯一下子衰老了许多,做事也不如以前麻利了,家里的日子一天天窘迫,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小女儿的出生无疑给这个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权衡再三,在女儿生下来后第六天,有大伯瞒着妻子悄悄地把女儿送给了邻村的一户人家。之后,也没有听到瞎子大娘哭闹,只是那一头乌黑秀丽的长发忽然白了一大半。<br> 母亲常常把家里穿不着的旧衣服送给瞎子大娘家。每次,瞎子大娘总会紧紧握住母亲的手说:“燕娘,这辈子我都忘不了你啊!”<br> 几年后,全家从老家搬走。瞎子大娘一家以后的事情,断断续续地从老家来人的叙述中得知,她家的孩子一天天长大,日子也一天天好起来了;有大伯过世了,又只剩下她独自支撑着整个家;儿子结婚了,儿媳很孝顺,瞎子大娘过着儿孙绕膝的幸福日子。我很为瞎子大娘幸福的晚年而高兴,苦尽甘来总算熬到了头。<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 疯子六叔</div> 疯子六叔大名叫什么,不得而知。因为在家排行第六,村里和他平辈或长辈的人按照农村的习俗都叫他六孩,年轻的或孩子们都叫他六疯子。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疯病的,也不得而知,在我有记忆时,他就是疯疯颠颠的,遇到小孩子哭闹,大人常常吓唬:疯子六孩来了。孩子们马上便唬得停止了哭声。<br> 疯子六叔只所以在孩子们心中是一个凶恶煞神的形象,不外乎他的疯癫的外貌。他的几个哥哥早已结婚分家另过,他和八十岁的老娘相依为命,哥哥们的生活也相当拮据,能够照顾他的也是少之又少。他一年四季都穿着那身褴褛的衣服,脚上的鞋子早已似蒲扇四处破裂。头发因为长期不剪又不洗,像离弦的箭一样耸立着,胡子几乎齐胸。那模样和凶暴的李逵有过之而无不及。每次走过他家的门口,我都是一路小跑,觉得看他一眼都心有余悸。说实话,他的长相不错,如果他是一个健全的人,梳洗打扮一下,恐怕也是一个美男子呢。<br> 其实,疯子六叔虽然看上去样子很凶,但是他一次也没有打过人。他家的门口有一口大井,全村人和牲畜的饮水都从这儿挑。每天人来人往的挑水,他就时常在井旁蹲着,像门神一样守护着老井,看到孩子们往井中投东西,他便吼叫着做打人状,所以老井的水总是那么清澈,大人们都说,疯子六叔功不可没。<br> 有一次吃午饭时,母亲从家里端了半碗煮好的猪肉送给疯子六叔,不知道多少天没有闻到肉香了,他接过碗,瞬间眼睛贪婪地恨不得连碗一起吞进肚子里,口水也流了出来,但是犹豫片刻,他便飞快地捧着碗送给坐在家门口的老母亲。大家都说,疯子比一些健全的人还要孝顺呢。<br> 疯子六叔的气力也大,他家屋后是一片田地,每年庄稼收割后,只要看到有空地,他就会拿把铁锨把地掘个遍。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坚持不懈。有些人家高兴,再次翻地就不费劲了。有的人家没有打算翻地,便无可奈何地笑道:“这个疯子啊!”<br> 疯子六叔给老母亲送终后,活到六十多岁,也算是寿终正寝了。<br>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 爱打架的两口子</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贫贱夫妻百事哀”。吃了上顿愁下顿的人家,谈夫妻恩爱似乎都是奢侈的事情,老家的三叔、三婶就是这样一对夫妻。</p><p class="ql-block"> 三叔其实在农村算得上一个能人。响当当的退役军人,在部队上又学得一些兽医的常识。转业回来后,方圆十里的人家都请他为牲畜看病,乡村的医生是不分人和牲畜的,所以,谁有发烧感冒的也找他看,一时间,三叔成了村子里离不开的人。</p><p class="ql-block"> 乡村的医生是发不了家的,有的人家没有钱,就说几句好话,三叔笑笑;有的人家拿些瓜果蔬菜顶账,三叔也笑纳。他平时又好喝两口酒,本来就一贫如洗的家,再加上几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日子就更加捉襟见肘了。两口子的矛盾就来了,他们从家里打到街上,三叔的力气大,常常把三婶压在身下,用鞋底打得三婶嚎叫,边骂边哭,整个村庄都惊动了。直到众人把他们拉开才作罢,但是隔不多久,这种事情又开始重演,到了后来,大家也开始麻木了,再打架时都在自家不出来,只能听到他们家的孩子小刚(我小学的同学)可怜的哭声:“别打啦,别打啦。”小时候,我总觉得小刚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太可怜了。</p><p class="ql-block"> 现在想来,三叔当年的家暴故然不对,但三婶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三婶属于嘴碎的那种女人,一件小事她会唠叨半天,又常常嘴错,骂起三叔来什么肮脏的话都能说出口。性急的三叔说不过她,只有拳脚相加。</p><p class="ql-block"> 不觉离开故乡也将近半个世纪,每每回忆往事,首先想起来的总是故乡那些可爱、纯朴的乡亲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