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追忆大爸张凌云的革命岁月(十四)</p><p class="ql-block"> 张忠义</p><p class="ql-block"> 话说岷县公安局对面的药材门市部老板、民族资本家兼大地主胡作宾先生,看到公安局剿匪、肃特、除邪教、镇压反革命,一切都是为了岷县人民的幸福安宁,就主动提出把自己西房宅院十余间房屋让给公安局办公居住。</p><p class="ql-block"> 胡先生祖上是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老槐树下移民过来的。</p><p class="ql-block"> 明初,为戌守西北边疆,充实人口,明王朝有计划地从江浙、山西等地大量迁移人口来到西北各地。</p><p class="ql-block"> 在元未的战乱中,大部分地区深受其害,几成无人之地,山西相对安宁,加之又有大量难民涌入,使山西成为当时全国人口最为绸密的地区,也是外迁人口最多的省份。</p><p class="ql-block"> 有歌谣唱道:</p><p class="ql-block"> 问我祖先哪里来?</p><p class="ql-block"> 山西洪洞大槐树; </p><p class="ql-block"> 祖先故居叫什么?</p><p class="ql-block"> 大槐树下老鹳窝。</p><p class="ql-block"> 特别是洪武11年(1378年),朱元璋派马皇后内侄马烨开设岷州卫,镇守岷州(今岷县)。马将军到任后,凭借皇亲国戚,筑城垣、建楼阁,大力修建城池。先后修建了街道、官署、学校、营堡、祭坛、城墙楼门等。特别是城墙修得坚固气派,城墙厚度达到6~15米之间,高11米,墙外壕沟深4米多,东西长6.5里,南北宽2.5里,是一座十分坚固的小城,远远超越周边类似的小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岷县也就成为明朝以来十分富庶的西北小城之一。</p><p class="ql-block"> 胡家先祖来到岷县后,一边在乡下耕田种药材;一边在城里开店做生意。</p><p class="ql-block"> 历经八代后,创立“瑞泰恒”、“恒盛昌”两个商号,从事药材、丝绸、布匹、点心等生意,用盈余在岷县门外石坡子、秦许乡杨家湾村、瓦窑沟村高崖岔湾购买数百亩土地,租赁于他人耕种,收取租金;在清水乡板大沟青山村兴办了两个牧场,饲养着数百头牛羊。</p><p class="ql-block"> 胡先生父亲胡世昌,字应吾,很会做生意,把祖业发展得十分光大。家有马队、商队,药材生意做到了全国各地,做到了香港、东南亚;皮毛、茶叶生意沿古丝绸之路,做到了中亚等地区。家中曾留有旧上海汇丰银行的转账支票,可谓鼎盛一时。</p><p class="ql-block"> 旧岷县有“梅、胡、曾、孙”四大姓氏,有八大商号。胡家就是其中一家,被老岷县人称为“字号家”。</p><p class="ql-block"> 胡家祖宅位于县城上箭营巷,占地5亩多,建筑宏伟,全县少有。老宅分为前院、后院,大门进去有照壁,照壁后是前院,前院为五檩四结构房屋,梁柱都有雕饰,砌转都有雕花,铺设了木地板,地板之下都采取了木炭防潮措施。后院栽殖了好多树木,有果树、梨树、杏树、桃树等,有点南方园林之气派。特别是后院中央有地窖二十多平方,是家里的银窖,放置金银细软及贵重物品。土改和公私合营后,地窖变成了女人们养花的花窖。</p><p class="ql-block"> 胡世昌老先生热情好客,结交广,厅堂常常是宾朋满座。在上世纪二十年代,陇上学者刘尔炘,书法家李朝栋、孟树桂、庞士鸿、齐贯勇、董英均等,都留有诗作、墨宝书画。家中现藏有庞士鸿先生留有的“好书悟后三更月,良友来时四座春”的字画。时任岷县县长任舟山、郎文轩等人也是家中的常客。</p><p class="ql-block"> 胡世昌育有两男三女,两个儿子是子承父业,经商做生意。大女儿胡秀姐,嫁给了岷县钟楼口魏家,魏先生毕业于沈阳医科大学,留学海外,是岷县当时唯一的西医大夫;二女儿胡莲姐,嫁给了当时岷县县长郎文轩五儿子郎雅林;三女儿胡尕姐,正在阁中待嫁。后来成为了我大爸张凌云的妻子,也就是我的大妈。</p><p class="ql-block"> 胡世昌妻子龚氏是岷县岷阳镇龚家堡大户人家,人精明能干,是家庭的顶梁柱。由于受封建礼教颇深,严格遵循封建礼教,对子女管教甚严,特别是要求儿女们都围在其身边,在岷县工作,不让去外地发展。当时,两个儿子生意做得很大,在成都设有分号,购置了房产。但母亲坚决让他们回岷县居住,结婚生子,一大家子人团团圆圆在岷县过日子。</p><p class="ql-block"> 唯一管不下的就是小女儿胡尕姐。尕姐小时候十分漂亮,聪明伶俐,深得父兄及两位姐姐们的宠爱,撒起泼来,竟敢和母亲顶嘴。母亲也觉得小女儿十分可爱,也就由着其性子来。</p><p class="ql-block">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国民政府提倡新生活运动时,尕姐吵着嚷着要去上学。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母亲只得求人,让尕姐上了西方传教士在岷县办得教会学校“福音堂”小学。教会学校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及一些礼仪礼节,尕姐聪明伶俐,勤奋好学,深得老师、牧师喜欢。由于处在战争年代,学校还培养了孩子一些急救包扎护理知识,特别是教育孩子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尕姐在这里上了三年学,完成初小学业。</p><p class="ql-block"> 回到家中,父亲又邀请了一个私塾老师,给她教一些三纲五常中的道德经、女儿经及珠算知识等。全方位的培养尕姐。</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是跟着母亲学习飞针走线、刺绣编织等一些针线活。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尕姐爱美、好打扮,对学习裁剪衣服十分感兴趣。加上岷县是汉、蒙、回、藏等多民族人群杂居区,人们穿着五颜六色,十分靓丽。尕姐就取长补短,把一些花色品种进行拼凑、搭配、组合,做出来的衣服十分漂亮宜人。</p><p class="ql-block"> 在每年的湫神祭祀活动中和传统“花儿”演唱会会上,尕姐穿着异彩夺目的自制花色衣服,常常嬴得了众人羡慕不已的目光,成为了路人追逐观赏摩仿的偶像。</p><p class="ql-block"> 有时候,三姑娘待在闺房,深感寂寞,就跑到药材铺子,帮助父、兄记一些账务。后来,在郎中的指导下,渐渐地熟悉了一些药材的特性、功效、作用及配方,也学会了一些熬制中草药的简易方法。</p><p class="ql-block"> 随着年龄的增长,岷县南门上箭营巷老胡家的三姑娘,漂亮贤惠有才气的名声传播甚远。</p><p class="ql-block"> 于是,兰州、定西、武都及周边城市的一些达官显贵、富家子弟,不停地上门前来提亲。甚至藏区的一些贵族、王爷都想娶其纳小。尕姐总是哧之以鼻,一个也看不上,而且对父母放出很话,如果要她做妾,她就死给你们看,她的婚姻必须由她自己说了算。</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拖来等去,精挑细选,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尕姐己经27岁,还未找到如意郎君。在哪个年代,是难以想像地,尕姐的婚姻大事成为了胡家人一件头疼的大事。可尕姐却是我行我素,不慌不忙,一定要找到自己喜爱的男人。</p><p class="ql-block"> 在一次公审大会上,尕姐与母亲爬在院内墙头上偷看,因公审现场与她们家一墙之隔。看到大爸威风凛凛,一身戌装,对羁押特务、土匪进行庄严吓斥,揭露他们的反动本质,要还岷县一个朗朗乾坤,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的安定生活。</p><p class="ql-block"> 大爸的表现让尕姐异常兴奋,原来共产党、革命者是这个样子:充满激情,朴素大方,浩气凛然,关怀民众,是老百姓的保护神。</p><p class="ql-block"> 大爸他们入驻胡家后,尕姐就时不时地跑到药材部,打理生意。可一看到大爸后,就面红耳赤,心跳加速……</p><p class="ql-block"> 大爸身高一米七五,五官端正,浓眉大眼,像貌堂堂,一表人才。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练就了成熟稳重,不多言语的性格。但遇事却是果断刚毅,一丝不苟。他高小毕业,当过一年教书先生,参加革命后,当过一年延安警政学校教务主任,上过两次西北党校。在哪个年代,大爸也算是一个有文化的领导干部。</p><p class="ql-block"> 关于胡家的事,他到岷县后,听当地干部说起过,胡家有个漂亮的三姑娘,眼高还没嫁出去。</p><p class="ql-block"> 可当他看到真人后,也觉十分㤞异,才知道人们的传闻确实是真的。胡家三姑娘的模样确实漂亮,体态轻盈,眉清目秀,走起路来真是“纤纤做细步,精妙世无双”,娥娜多姿,大家闺秀。不仅知书达礼,清纯可爱,而且对新生活、新社会充满了向往与追求。</p><p class="ql-block"> 当大爸知道,胡家三姑娘正在闺中待嫁时,让大爸欣喜若狂,颇为心动。因为大爸虽说结婚生子,可父母包办的婚姻没有感情,在一起生活还不到一年。本来在延安时,大爸就想离婚再娶,可遭到强势奶奶的百般阻拦,一直未能随愿。直至赴甘肃前,大妈才主动提出离婚,结束了这段痛苦的婚姻。</p><p class="ql-block"> 于是,大爸就托当地名流向胡家提亲。胡家听说后,甚觉㤞异。因为他们是生意人,不愿和警府人员有瓜葛、打交道,只想平平安安做生意、过日子。</p><p class="ql-block"> 胡家永远不会忘记,哪年红军北上抗日进入岷县后,胡家和善良的岷县百姓纷纷捐粮捐款,支援红军,让他们前去打日本,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可此举却遭到岷县“土黄帝”鲁大昌的疯狂迫害。</p><p class="ql-block"> 鲁大昌,甘肃临夏籍旧军人,自幼丧母,少年辍学。曾当脚夫货郎,摆摊经商,均不得法。19岁当兵吃粮,经数十年单打独斗,闯荡江湖,走遍大半个中国。三次与冯玉祥交战,兵败李宗仁后,投奔蒋介石,获得蒋介石亲自签发的“甘肃讨逆军第二路司令”的委任状,受命返乡,荣归故里。随后,他积极备战,扩充实力,先后占据岷县、临谭、漳县、陇西、临洮、甘谷等14个县,形成割据一方的“土皇帝”。</p><p class="ql-block"> 为了抗击红军,鲁大昌凭借二郎山地势险要和岷州城坚固的城墙工事,焚毁城北洮河渡船,放弃城郊一切阵地,死守二郎山与岷州城。把城墙周边房屋全部拆除,在城墙外围每个垛口悬挂油灯一盏,垛口处堆积大量木材,夜晚用油灯点燃,把岷州城照得通夜透明。随后与红军展开了七天七夜,20多个回合的拉锯战,阵地丢而复得,是红军长征途中最残烈的一场硬仗。尽管红军勇猛顽强,给敌人以沉重打击,毙敌5000余人,缴获大量枪支弹药,但始终没有攻破城池。</p><p class="ql-block"> 在鲁大昌让居民般迁撤离时,胡世昌不同意搬迁,鲁大昌就命令手下,放火烧毀了胡家十余间房屋及收藏的大量名贵药材,使胡家损失惨重,变成了落魄财主。自此后,胡老爷子就嘱咐子孙后代,远离军警带枪人员,一心做生意,平平安安过日子。</p><p class="ql-block"> 正当胡家父母、长兄准备挽言回绝时,胡家二女婿郎雅林说道:“这个人是咱县公安局长,手里有枪,如果得罪了此人,恐怕我们以后的日子不会好过。况且,小妹年龄也不小了,我看还不如成全了此事。”</p><p class="ql-block"> 郎雅林乃岷县原县长郎文轩之子,排行老五,外号一丈青,从小随父学习书画艺术,略知一二。但自小家境优渥,不学无术,常出入三教九流之地,属浪荡公子。解放前夕,在县政府对面开饭馆为生。解放后,不知何事被定罪入狱,劳改三年,1960年病故。</p><p class="ql-block"> 家人们商量了半天,也都没有个主意。这时,不知谁说了一句:“还不如让尕姐自己拿主意。”</p><p class="ql-block"> 当大家把尕姐叫到跟前时,尕姐却是面带羞涩,红着脸说道:“全凭父母作主。”</p><p class="ql-block"> 看似把球踢了回来,但深知尕姐心思的父母、兄长知道,这是多年来向尕姐提亲,尕姐答应的最含糊的一次。放在以前都是一口拒绝,你若再劝说时,她就要寻死觅活地。看来这一次,她是同意了。</p><p class="ql-block"> 还真是“千里姻缘一线牵”,就这样大爸娶到了漂亮的富家小姐。</p><p class="ql-block"> 1951年春节刚过,大爸就与尕姐举办了婚礼,婚礼费用全部由胡家承担。</p><p class="ql-block"> 结婚时,岷县分区王耀华书记派分区公安局贺子明处长和岷县时任县委书记高祥同志参加了婚礼,真心祝贺老同志终于找到了喜欢的伴侣。</p><p class="ql-block"> 此时,大爸已42岁。西进干部20余人前来祝贺!</p><p class="ql-block"> 大爸本想简单吃个便饭就行了,可胡家是岷县大户,亲戚朋友众多。一些好久不联系的族亲和生意上的竞争对手,听说胡家找了一个公安局长的女婿,也都纷纷前来巴结,表示祝福,送上礼品。</p><p class="ql-block"> 这让大爸既无奈、又害怕,忙向县委书记高祥解释说明。</p><p class="ql-block"> 高祥,延长县黑家堡乡高家沟村人,1932年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东征、西征等著名战役,历任385旅、警四旅、十二师供给部长,是岷县解放后的第二任县委书记。</p><p class="ql-block"> 高祥参加完大爸婚礼,回到家后,看到自己土里土气、吸食大烟,而且十分厉害的妻子时,心情郁闷,悲从中来。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个“羡慕、嫉妒、恨”。</p><p class="ql-block"> 高到甘肃后,八面玲珑,善处人处事,很快溶入了当地社会,想过太平日子。只是孩子众多,生活窘迫、困难;加上妻子没文化,爱打牌,染上了吸食大烟的毛病。这让他很无奈、很痛苦。</p><p class="ql-block"> 岷县自古就有种植罂粟的习惯,公安局辑私队收缴了好多烟土。高曾向大爸要烟土,大爸让秘书宗监给了二、三分,第二天又来要,被大爸狠狠地臭骂了一顿。自此二人结下了“梁子”。</p><p class="ql-block"> 当大爸向高书记解释办婚礼的原因后,高劈头盖脸地训斥了大爸一顿,说什么大爸迎娶富家小姐是脱化变质,贪图享乐,背离了革命目标,两人不欢而散。</p><p class="ql-block"> 后来,在剿匪的问题上,两人争吵地异常激烈。大爸认为应该采取强硬手段,严惩匪徒分子。而高认为:现在解放了,应该采取宽容的优抚政策,以劝说招降为主,不拟继续打打杀杀。而大爸却坚定地认为:对敌人的宽容就是对自己的残忍,土匪一日不除,百姓就不得安生。</p><p class="ql-block"> 事实也正如大爸预料地一样,陇西匪患虽说没有东北、广西、湘西严重,但却持续时间最长,一直延续到1958年。一些逃往藏区的匪徒又参与了1959年西藏叛乱。</p> <p class="ql-block"> 大爸在与高书记争吵时,公安局副局长齐俊孝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想取而代之。不是从中调和,而是添油加醋,夸大其词,火中取栗,任意挑拨,致使二人的矛盾十分尖锐。</p><p class="ql-block"> 而成家后的大爸也是如履薄冰,胆战心惊。胡家在岷县的地位迅速提升,家里常常是高朋满座,寻求帮忙的亲戚朋友、生意伙伴及社会名流总是络绎不绝。有时候,碍于岳父母、妻兄的盛情,家里来一些重要客人,他也不得已要陪陪座座,甚至还要把酒言欢,推杯换盏。</p><p class="ql-block"> 这让大爸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似乎有一股暗流,常常把大爸从睡梦中惊醒。</p><p class="ql-block"> 这时,省公安厅筹建劳改支队,领导觉得大爸工作有魄力、有方法,善于开创工作新局面。于1951年4月,把大爸调入甘肃省公安厅直属劳改大队,担任大队长。</p><p class="ql-block"> 此调动正中大爸心意,于是,大爸带着新婚两个月的妻子奔赴兰州,走马上任。</p><p class="ql-block"> 而早在二月份,四爸也离开了岷县公安局,调任最艰苦的“天兰”铁路民工支队二大队,担任组织保卫股股长。</p><p class="ql-block"> 兄弟俩双双离开了岷县。</p><p class="ql-block"> 大爸到兰州后,按照省厅要求,在红山根组建了甘肃省第一个劳动改造大队,隶属公安厅,也称直属劳改大队。主要是通过对犯人实行强体力的劳动,改造国民党普通战犯、土匪及一些鸡鸣狗盗刑事犯罪人员等等。</p><p class="ql-block"> 红山根位于兰州老城外南郊的皋兰山麓,从民国时期到上世纪80年代,一直都是枪毙犯人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大爸到任后,利用红山根一带盛产红沙土和红胶泥资源优势,办起了砖瓦场,强迫犯人进行强体力劳动,烧制优质的建筑材料红砖、红瓦。</p><p class="ql-block"> 实行强体力劳动,不是为了体罚犯人,而是让犯人们看到自己烧制的红砖瓦是劳动的丰硕成果,用于了新中国的建没,以此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也是在为新中国添砖加瓦做贡献,从而加速了他们改造的信心和决心。</p><p class="ql-block"> 大爸在白色恐饰的环境下,出生入死,拼命撕杀了近20年。到甘肃后,重操旧业,继续剿匪、肃特、镇压反革命、改造犯人等。卓有成效的工作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p><p class="ql-block"> 上级决定将对大爸进一步使用,拟提拨为副厅级领导,担任更重要的工作。</p><p class="ql-block"> 正当大爸踌躇满志,准备大展鸿图之时,一场劫难却悄悄来临……</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年4月25日</p><p class="ql-block"> 忠义写于诚合斋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