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PP值:就是相机提供的配置文件,相当于一个预设。<br>不同的PP值有不同的动态范围和适应场景。<br>⭐️⭐️⭐️<br>主要分为以下5类:见图2,<br>1,直出模式,<br>2,电影色彩模式<br>3, LOG模式,<br>4, HLG模式,<br>5,SCinetone模式。<br>⭐️⭐️⭐️<br>图中有较为详细的讲解。<br>而索尼的PP值有11项:见图3,4,5,对各PP值的优缺点和和适应场景做了归纳和总结。<br>⭐️⭐️⭐️<br>PP1:机内默认使用Movie曲线+Movie色彩模式<br>PP2:机内默认使用Still曲线+Still色彩模式<br>PP3:机内默认使用ITU709曲线+Pro色彩模式<br>PP4:机内使用ITU709曲线+ITU709矩阵色彩模式<br>PP5:机内使用Cine1曲线+Cinema色彩模式<br>PP6:机内使用Cine2曲线+Camera色彩模式<br>PP7:机内默认使用S-log2曲线+S-Gamut色彩模式<br>PP8:机内使用S-log3曲线+S-Gamut3.Cine色彩模式<br>PP9:机内默认使用S-log3曲线+S-Gamut3色彩模式<br>PP10:机内默认使用HLG2曲线+BT.2020色彩模式,也叫HLG模式。<br>PP11 :机内使用 伽玛和 色彩模式的预设<br>⭐️⭐️⭐️<br>以上都是默认设置下PP值的表现,根据需求做选择吧,<br>⭐️⭐️⭐️<br>当用索尼A6400的时候,用的比较多的是PP6,PP7和PP10,<br>像一般光比温和,我又不准备做大量后期的时候,HLG可以帮我省去很多时间 。 而如果我想保留更多高光和暗部细节时,就用SLOG2,而由于索尼A6400本身是 8BIT,如果用SLOG3的话除了噪点更多更费事,调色中也容易断层,一般我用的少 。<br>⭐️⭐️⭐️<br>当用A7M4或A7S3时,由于是10BIT,SLOG2和SLOG3可以根据现场光比做选择,而在 不想做大量后期的场景中,直接选择PP10或PP11.<br>⭐️⭐️⭐️<br>至于各PP值详细参数,如黑色等级,伽玛,漆点等更详细的细微调节,纯属个人 喜好, 可以自己根据需要去尝试各种调整。<div><br></div><div>pp值是pixel pitch的缩写,也就是像素间距。<br>PP值是英文“picture performance”(图像表现力)的缩写,也就是图像性能指数。<br></div><div>PP值是图像配置文件的意思Picture Profile<br></div> <div><br></div> 常用的pp值有3个<br>①pp6 特点色彩表现中规中矩,人像脸色还原较好,细节保留较多,适合拍人像,室内,直出<br>②pp7 s-log2 特点灰片,保留更多细节,适合明暗对比较大场景,如户外;缺点,需要lut还原,iso800起跳,容易出噪点,向右曝光1-2档<br>③pp10 HLG2 特点也会保留较多细节,色彩饱和度高,适合拍摄景色,植物等;缺点,肤色色彩溢出,不好控制<br>④pp11 (部分机型)S-cinetone 电影色彩,可以直出,适合拍摄人物,景物,叙事故事等;缺点,色彩寡淡。 PP1:默认使用的是Movie伽马和Movie色彩模式,这个模式下我们拍出来的视频比较适合直出,不需要我们对画面颜色进行还原处理,但是由于画面动态范围过小,所以后期调色需要谨慎!<br>优点:适合直出<br>缺点:画面细节少,调色空间不大。<br>适合明暗对不太强烈的景。<br>PP2:默认使用的是Still伽马和Still色彩模式,这个模式画面的对比度略微提升,饱和度下降,同时画面的明亮度也会降低,高光细节比PP1稍微多一些,同样比较适合直出,但是后期调色不理想。<br>优点:直出氛围浓郁,对比度较高。<br>缺点:宽容度低,后期空间小。<br>适合想直出色彩浓郁的场景。<br>PP3:默认使用的是ITU709伽马和Pro色彩模式,这个模式的画面比PP2/PP1的对比度都要低,同时饱和度也会下降,画面的整体细节多了起来,但还是比较适合直出的。<br>优点:对比度开始降低,高光暗部细节有提升,同时色彩色调正常,适合直出视频。<br>缺点:不适合光比大的场景。<br>适合光比小的场景<br>PP4:默认使用的是ITU709伽马和ITU709矩阵色彩模式,这个模式除了饱和度比PP3高了一丢丢之外,其他基本一样。<br>优点:对比度下降,细节提升,色彩更艳丽<br>缺点:不适合大光比场景<br>适合光比小,又想直出鲜艳点的场景。<br>PP5:默认使用的是Cine1伽马和Cinema色彩模式,这个模式就厉害了,画面整体细节迅速增加,片子拍出来整体的对比度、饱和度偏低,但动态范围很广,不需要套lut,可以直接调出电影质感色调,非常适合刚学习调色的同学去练手。<br>优点:画面动态范围较广,后期空间大<br>缺点:高光的宽容度低<br>适合光比适中,明暗反差较小的场景。<br>PP6:默认使用的是Cine2伽马和Cinema色彩模式,这个模式与PP5类似,不过整体的高光细节要更多一些。<br>优点:高光部位细节提升,宽容度适中<br>缺点:不适合大光比场景<br>除了极端场合(明暗对比强烈)基本都可以。<br>PP7:默认使用的是S-log2伽马和S-Gamut色彩模式,这个模式下,画面整体的对比度、饱和度大幅度降低,动态范围非常广,细节超多!但是后期需要套索尼官方的LUT对画面进行还原处理,再进行调色,而且它还有一个缺点就是,iso500起跳,所以,设备不好的同学,不建议使用。<br>优点:画面亮部暗部的细节都得到足够的保留<br>缺点:ISO是500起步,后期要降噪和调色<br>适合大光比和需要后期调色的场景。<br>PP8:默认使用的是S-log3伽马和S-Gamut3.Cine色彩模式,这个模式的直出画面非常的灰,原因是因为细节太多,色彩范围也超广,这么多内容塞进我们的显示器,那画面自然就灰了,它的缺点在于,调色很麻烦,需要lut,iso起跳500,跟PP7一样。<br>优点:画面非常灰,对比度低,细节丰富<br>缺点:不适合直出,必须后期套Lut和调色<br>适合大光比,要做大量的还原的场景。<br>PP9:默认使用的S-log3伽马和S-Gamut3色彩模式,这个模式与PP8基本一样,但是它还有一点要求,就是我们拍摄时对光线要求很高,需要提高+1.7~+2.0的曝光再去拍摄。<br>优点:画面动态范围广,对比度低,适合调色<br>缺点:对光线要求高,需提高+1.7~+2档曝光拍摄,ISO也是500起步,噪点多,需要后期降噪<br>适合大光比场景和后期。<br>PP10:默认使用的是HLG2伽马和BT.2020色彩模式,这个模式的细节相比Slog模式略微少一些,不过优点在于可以直出,但是直出的画面,在不支持HDR的屏幕上观看,是过曝的,那么我们需要把它的色彩空间通过后期软件,转换成Rec.709的,再去播放。<br>优点:画面动态范围大,且直出色彩很好<br>缺点:不适合大光比场景<br>适合想保留更多细节,又不想大幅后期的场景。 PP值参数有如下几项:<br>黑电平(黑色等级), 伽马(电影, 照片, Cine1-4, ITU709, ITU709 [800%], S-Log2、S-log3【A7SII】), 黑伽马, 膝点(拐点), 色彩模式, 饱和度(色彩水平), 颜色相,颜色深度, 细节。一共9大项。<br>【黑色等级】<br>在这个参数里,有主黑色等级和黑色RGB共4个分项。<br>主黑色等级:对于整体画面的表现效果来说,这个选项是很重要的。主黑色等级就是基准黑点平,调节它就是调整黑色的最低点,从而达到调整视频的对比度,一般设置为-3~-5,这样在液晶显示器上看起来就不会灰蒙蒙的,而从电路结构上来看,黑、白电平的调整会互相影响,所以,调节完黑电平以后就需要重新调整白平衡。<br>黑色RGB:摄像机在盖上镜头盖时拍摄,输出的三个R、G、B电平应该完全相等,这样在监视器上看到的黑色就是“纯黑”,也就是调整“黑平衡”。如果黑平衡调整不好,黑色就会透红或者透绿。一般专业摄像机的色彩调节需要用到“矢量示波器”,但这个东西可不便宜。好在我们常使用的软件ED、PR、VEGAS、AppleFinalCut等都会有矢量示波器的功能,只要找块测试标版就可以根据测量结果调试了。如果没有测试标版,就找块纯白卡,让摄像机调整白平衡以后,按照标准白卡拍摄纯白画面,然后在电脑软件中打开矢量示波器。如果拍出来的画面没有偏色,是纯白的画面,它对应的矢量示波器就应该是屏幕中心。如果有偏色,往哪个方向偏就是偏哪个颜色。这就需要我们通过黑色RGB这个选项来调整。<br>【GAMMA(伽马)】<br>GAMMA的意思是成像物体形成画面的“反差系数”,如果伽马曲线比较抖,则输出的画面反差就会比较高,反之,则输出的画面反差比较低。但我们通常不需要懂这个参数,因为这个参数在后期制作中可以调整。乱动PP值中的gamma参数,有可能会使RGB整个通道产生偏色。<br>【黑色GAMMA】<br>黑色GAMMA是指伽马曲线中光线暗的那一部分伽马曲线。调整黑色GAMMA,就是改变暗部的曲线形态。打个比方,我们把黑色GAMMA调低,那么暗部就会更暗,画面的反差就会更强,反之,我们把黑色GAMMA调高,暗部就会变亮。<br>【膝点】<br>膝点又叫拐点。它的作用是调整图像的高亮度区,减少曝光过度,使图像的亮度保持在摄像机捕捉的范围之内,使物体的亮部能看到更多细节。<br>但是需要提醒的是,在使用了膝点过后,可能会使图像变的“苍白无力”,这是由于改变膝点同时也会改变摄像机的色度信号,导致图像饱和度下降所致。<br>参考数值:<br>自动设置:最大点90%~100%,灵敏度——高<br>手动设置:点:85%~90%之间(画面会非常有层次感)<br>【斜率】<br>打个比方,我们把斜率提高,高亮部就会超过100%,画面的高光就会过曝。但没有超过100%的部分会得到很好的表现,对比度也很好,但单纯就画面来看,亮部确实太过了。这时候我们就需要调整膝点,使亮部在我们可接受范围,从而达到一个平衡。建议参数:+2<br>【清晰度(详细信息)】<br>这一项是调节画面清晰度的,也就是我们拍照片、选镜头所说的“锐度”。建议大家可以把摄像机对准头发丝调节。在调节过程中你可以看到画面的变化,数值越高,画面越锐。<br>参考数值:<br>等级:+3 手动设定:关 V/H平衡:0 B/W平衡:4 黑色限制:2 白色限制:2<br>CRISPENING:1高亮详细信息:+1<br>【肤色调节】<br>主要用于拍摄人物,数值越高,美颜效果越好,反之则越差。<br>【其余各项】<br>以上各项参数的数值只能作为参考,不同的摄像机,不同的环境,都需要不同的PP值,在摄像机上调整PP值比后期修改画质要好。但是永远要记住的是,调整PP值是有损画面宽容度的,这也是“小CMOS片”摄像机目前拍摄的无奈之处。<br>其中黑电平是定义纯黑色。一般为10-15之间较为合适。伽马定义视频宽容度级别,即伽马曲线(一般对jpeg无效果)黑伽马(伽马对比度), 拐点(伽马曲线微调)<br>而色彩模式、颜色相、颜色水平、颜色深度是奥妙所在,他是一般高端摄影机为了与其他品牌摄影机的协作所需要的色彩匹配工具,利用它可以达到任何高级色彩漂移,实现几乎任何类型的色彩倾向!<br>以下是来源于《索尼35mm影像世界》的节选内容:<br>饱和度/彩色电平:彩色电平调整的对象是彩色空间的饱和度,让褪色的色彩变得鲜艳。<br>设置范围–7 (Grow pale in color) ~ 7 (Grow rich in color)之 间选择。<br>此外,还有-8 :以黑白模式拍摄。<br>设置值越高,颜色越鲜艳;设置值越低,颜色则越淡。彩色电平应与对比度一起进行调整。<br>明亮和鲜艳的设置会制作出普通视频效果的画面,而昏暗和鲜艳的设置则会使画面具有电影效果。<br>明亮和浅色的设置会使画面具有粉笔画效果,而昏暗的亮度与较浅的色彩结合,会使画面更具艺术表现力。<br>色彩相位(颜色相)色彩相位功能控制的是彩色空间的色调。<br>色调调整一个步阶,色轮大约转动1.5°。将色轮左右旋转时,彩色会发生转换,比如从红色到黄色、绿色、淡绿色、蓝色和紫色。<br>由于这一设置会对所有颜色产生影响,因此很难使用彩色相位功能进行专门色彩的调整。在不同的摄像机之间进行严格的色彩匹配时,需要详细参照这一设置。<br>设置可在–7 (Greenish) ~ 7 (Reddish) 之间进行调整。<br>色彩浓度(彩色深度)彩色深度可调整画面中深色彩(彩色空间中的高饱和度区域)的亮度。<br>设置值越高,色彩的亮度就越低。若设置值较低,亮则会增强,使色彩看起来更为苍白。饱和度越高,色彩的变化也越大。<br>但如果色彩很淡,那么就几乎看不到任何变化。<br>其包括:[R ( 红色)]、[G ( 绿色)]、[B ( 蓝色)]、[C ( 青色)]、[M ( 品红色)] 和[Y ( 黄色)] 6个彩色深度值。各自都可在-7 到 7 之间单独进行调整。<br>这些曾经是索尼大师级cinecam的标配,例如F35 F55和FS700等不下5万的高端摄影机才具备的功能,如今已经全部下放到消费级别相机,类似5000不到的RX100黑卡也拥有电影摄影机的高端功能了!其他品牌仅提供所谓的业余级别的照片风格,而全球消费级别影像制品仅此一家厂商提供图像配置文件!<br>国外DVXuser论坛上的玩家对于图像配置文件的玩法和花样已经丰富多端,而且十分具有专业性。在这分享一些PP设置给大家,希望给与你需要的帮助,你可能也会很喜欢这些设置的!<br>请记住PP设置仅在屏蔽其他照片风格和DRO功能下使用,不能在部分APP里使用,有部分PP功能不影响RAW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