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古道

那一片风舞

<p class="ql-block"><b>题记: </b></p><p class="ql-block"><b> 一座只剩城墙和瓮城的空城,矗立在松山滩山间盆地,在沧海桑田中已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默默的沉睡,但历史确怀揣一段草原上如烟的战争往事铭记着它。</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松山古城,始建于明万历27年(1599年),在草原深处,松山因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而成为了西陲边塞的要地。按照地方志记载,松山“左拥兰、靖,右护凉、古,前逼庄浪,两河则腹心,甘镇则咽喉,山以西为扒沙(今古浪大靖)为凉屯地,山以东芦塘(今景泰)为靖膏地,山以南隆答、石炭以至红井皆庄浪(今永登)屯牧之地”。</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只要控制了松山地区,明朝便在军事上可处于主动地位,达到保境安民的目的,可想而知在当时这座城池的重要地理和军事位置。</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如今的外城城墙多数坍塌,只有清晨的朝阳还温暖着黄土夯实的断壁残垣。环顾四周,已经不太能清晰分辨出瓮城和外城。不远黄土夯筑的城墙拔地而起,敦实、粗犷,带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松山古城坐北朝南,分为内外两城,听小村边晒太阳的老人说:这里原本只有一个城门,向南开。后来为了保护内城的安全,又向西开了一道大门,就是现在我们进入古城的第一道门。</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进入内城才算真正意义进入了松山古城,视线一下豁然开朗。空旷的古城内部,长满了荒草和灌木,沾满泥土的羊群悠闲的啃食着草芽,曾经布满兵营的哨所已不复存在,刻满历史的硝烟。</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湛蓝的天空下,黄褐色的城墙孤独屹立,借王昌龄诗句来形容: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虽历经百年的时光打磨,古城已变成一座空城,但城廓保留相当完整。行走其间,翻看城墙断垣残壁,墙体内依稀裸露有杂草和木椽,不仅惊叹400多年前,先人用智慧在此建成这样一座巍峨的城池。</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回家后翻看资料查阅自己的判断,证实古人就地取材,借助周边肆意横生的芨芨草,结扎成捆与木椽相合,建成城墙的框架,再以黄土层层夯实。草捆与木椽相当于现在建筑的钢筋,起固定的作用。</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查阅资料时原来松山古城还有我没有看到的两处秘密。第一是整座古城地下拥有一条联通内外的地道。战时或发生危险时,人们可以躲藏于地道,增援的军队也可从地道自由出入,使城池固若金汤。</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二就是没有看到古城内的两口水井,据说一口位于内城,现已被填埋了,另一口在外城,若能探身井口之上,还能依稀可见井底的倒影。</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顺着城墙的台阶痕迹,登上北边的外城城墙。登高望远,可以看到古城的全貌,可以想像当初的规模一定非常震撼。</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据史料记载,整座古城平面呈“回”字形,内外城界限明晰,外城东西长350米,南北宽320米,墙高约10米。四角筑角墩,墩长9米,宽8米,高6.5米。内城东西长170米,南北宽140米,规划有序。城外围全部有护城河包围,引来黑马圈河河水,如今护城河道依然完整保留。</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出了古城和村边老乡闲聊,听着不太懂的方言,大致了解90年代,城内还一直有人居住,后来因为1990年景泰地震,城中房屋出现不同程度损坏,为了安全不得不忍痛搬离古城,又不愿远离家乡,就修建了如今的松山村。</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老乡听老辈人说:整座城当初建成时,占地280亩,官衙、军营、民居、学堂、粮仓等设施一应俱全,最为鼎盛的时期,城内还建有寺庙。城中生活过包括汉族、藏族、蒙古族、土族、回族等在内的多个民族,使得松山城具有了独特的文化氛围。</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翻看资料,再结合老乡所讲,促使我提笔写下了这一段短暂行程。这一座古城,曾经拥有了怎样的历史,怎样从恢宏鼎盛走向衰败。早在汉武帝时期,松山滩草原就已驻牧开垦,成为通往河西的一条便道,即从永登穿过中堡的石灰峡,从松山到景泰或古浪西进,史书称这条路为“松山古道”。</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此行的目的是探寻松山古道的遗迹,徒步穿行在茫茫的松山滩草原,并没有找到那条“松山古道”的任何痕迹。所以我把视频称为松山古道环穿,庆幸的是一路碰到上百只天祝白牦牛和一大片冰川。</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逐渐走出了大片的草原与草甸,耳畔金戈铁马的厮杀声渐渐远去,那一场大规模的“松山会战”也已隐入历史的长河。瞭望璀璨的历史长空,横贯百年的风霜雨雪,带给后人惊奇、追忆,那历史的浩繁画卷,是永不老去的苍苍华丽。</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