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泥桥头,是家乡的一个小地名,儿时年代经常步行路过,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它伴随了我的成长,它是我人生旅途之中的见证人。</p> <p class="ql-block"> 泥桥头位于当今齐乐公路与绍大线的交汇处,因为当年这里有一座小桥,叫泥桥,所以也就有了泥桥头的名称。岁月悠悠,5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一切荡然无存,唯有一家“泥桥头烟酒食品”,可以证明当年泥桥头的存在,激起了我对泥桥头往事的诸多回忆。</p> <p class="ql-block"> 这里,旧貌早已变成新颜。当年,还没有齐乐公路,以泥桥头为起点,往里前行是一条通往乐山乡的单行道的小路,路的尽头就是大山。当年,这里有一条小溪通过,也就有一座小桥,那就是泥桥,现在桥没了,溪也没了,周边已是全新的面貌,商铺、厂房和住宅楼等紧密相连,农贸市场、金融机构、工业开发区等都在这里,成为当前枫桥镇最热闹的区域之一。</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去枫桥的转折点。泥桥头位于丁字路口,小路的尽头向左,过泥桥,就是去枫桥镇的方向,向右是去绍兴市的方向,从家乡出来到泥桥头,如果去枫桥,是个中转站,走到这里,路途已经完成一半,枫桥镇的影子便依稀可见。如向右去绍兴,那就远了,旁边还有座黄沙桥,与泥桥相呼应。当年读大学的时候,还没有招手车,每次都是到枫桥汽车站去乘车,当时也算是个大车站,车票都有座位,后来有了招手车,常在泥桥头侯车,记忆深深。</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我们抲鱼的乐园。当年进枫桥,与几个伙伴都是步行的,总是走走停停,到了泥桥头地段,因为当年溪中水草较多,春天是鱼儿繁殖的季节,上游的小闸门偶尔关闲,调节水位流量,溪中的鱼儿便会原形毕露,在水草之间钻来钻去,一目了然。</p><p class="ql-block">每当见到,我们便会停下脚步捉鱼,有鲫鱼、白条、土布鱼,还有螺蛳、河蚌等,当年路过时,大多不带器具,抓到鱼儿后,我们在溪边找来“灯芯草”,从鱼腮进、鱼嘴出,串成一长串,并在田边挖个小坑,与螺蛳、河蚌放在一起,随后覆盖上一些杂草,既防晒防跑,又能防人捡走,然后便继续前行,回来之时,有了袋子,全部带回家,便成为新鲜可口的“下饭菜”,当年的鱼类还真的不少。</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我们拉龙糠的地方。当年的农村,还没有煤气灶、天燃气灶,烧火的柴草多是木柴、稻草之类,木柴是男劳动上山砍来的,稻草是生产队分来的,因为我父亲在城里工作,兄弟几个又小,家中没有男劳力,所以没有上山砍柴的人,而且分来的稻草数量有限,烧火的柴草年年不够。</p><p class="ql-block">好在父亲在粮油厂工作,粮食加工后会有大量龙糠,当年每个职工每年都能分到几十麻袋的龙糠,每次有便车路过,父亲会把整车的龙糠卸载在泥桥头,我们兄弟几个再用双辆车一次又一次拉回家,似乎每年都有两三次,有效地保证了我家的柴火供应,我们也因此练就了烧火“一手拉风箱,一手撒龙糠”的特技。</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发生过车祸的多事之地。当年交通条件比较差,还没有经过大规模的路况改造,泥桥头路口两边都有多处民房,也没安装红绿灯,严重影响视线视野,时常有交通事故发生。印象最深的是同村的两位年轻人,一位叫阿华,比我大几岁,木工手艺相当好;另一位叫立新,比我小几岁,我们曾经一道在外地的一个学校读过书,互有往来。</p><p class="ql-block">他们两位都是因为当年泥桥头区域没有红绿灯,又有建筑物遮掩等因素,先后被夺去年轻的生命。每次路过这里,我总是心头沉重,为两位的英年早逝的同乡而痛惜万分。现在的泥桥头已是路宽、视线好,有红绿灯,类似的车祸没有听说过。</p> <p class="ql-block"> 泥桥头,虽然是个小地方,是个小地名,而且已经消失多年,但儿时年代的一切很难忘怀,每次路过这里总是倍感亲切,总想找到一点当年的踪迹,但社会前进的步伐实在太快,那溪那桥,那人那事,都被高楼大厦、宽阔大和闹市场所所覆盖,已经永远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带给我的只有深深的怀念。</p><p class="ql-block">时代的车轮在滚滚向前,不可逆转,衷心祝愿泥桥头与时俱进,在新农村建设的伟大洪流中,再创佳绩,再立新功,变得更加美好。</p> <p class="ql-block">(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分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