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美篇号码:27273965</p><p class="ql-block"> 泉州开元寺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寺庙的环境也比较好,是一座福建最大的佛教寺庙,它不仅是泉州世界文化遗产的22个代表性景点之一,也是泉城古城的标志,这就是开元寺。</p> <p class="ql-block"> “佛国名传久,桑莲独擅声"。泉州开元寺的盛名来自它悠久的历史,神秘的传说,以及寺内不同于其它佛教建筑的精巧与优美,当然还有历代帝王的赦封,它的规制之高,吸引着万千信众来此朝圣和膜拜。</p> <p class="ql-block"> 开元寺位于鲤城区西街,始建于唐初拱二年(686年),初名莲花道场,其后曾用“兴教寺"“龙兴寺”等名,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定名开元寺,延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 从开元寺大门进入,映入眼帘的就是这块“万山第一"的石碑,周围栽满了樱花,成为开元寺的一大景观。唐代建立的开元寺,因其规模和影响力,被誉为“万山第一”,体现了其在当时佛教文化中的崇高地位。</p><p class="ql-block"> 这块石碑不仅是开元寺的历史见证,也是游客拍照留念的热门地点。</p> <p class="ql-block"> 开元寺中有两塔,即东塔和西塔,是该寺重要文化遗产和标志性建筑,具有深厚的文化和历史意义。</p><p class="ql-block"> 东塔象征着现实世界,其浮雕根据佛教修行的五种境界来雕刻,展现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泉州民间有说法称东塔为神塔。</p> <p class="ql-block"> 建筑特点是,东塔的塔身浮雕精美,展示了宋代石雕艺术的巅峰水准。塔内设9层楼阁,每层都有佛像和璧画,体现了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p><p class="ql-block"> 东塔在1997年入选中国四大名塔邮票,被誉为“石塔之王"。它经受了多次地震和台风的考验,依然屹立不倒。</p> <p class="ql-block"> 西塔,又叫仁寿塔,象征着西方极乐世界,与东塔的浮雕不同,西塔的塔身没浮雕。</p><p class="ql-block"> 西塔的建筑风格简洁、古朴,同样采用了仿木结构的石塔建造方式,内部用木材支撑,形成了坚固的塔身。每一层都有不同的佛像和壁画,展示了佛教文化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p> <p class="ql-block"> 这块石碑上刻着东西塔的高度。</p><p class="ql-block"> 泉州开元寺东西塔不仅是泉州古城的地标,也是中国乃至世界佛教文化的重要遗产。它们见证了泉州的历史、文化和宗教信仰,是研究宋元时期泉州社会经济和海洋贸易的重要窗口。</p> <p class="ql-block"> 泉州开元寺的假山也是该寺院的一大特色,具有悠久的历史,其设计灵感来源于宋代寺院的风格。</p> <p class="ql-block"> 这座假山虽然叠法不太讲究,甚至使用了刀山剑树的形象,以及用柱子支撑石板和水泥抹灰来模仿山石的质感。</p> <p class="ql-block"> 但从远处看,仍然能够感受到山的意趣。</p> <p class="ql-block"> 假山中包含了山洞、山路和深涧等元素,其设计大胆而富有想象力。</p> <p class="ql-block"> 山顶被榕树遮敝,山脚设有休憩的小亭,山下环绕着放生池,水池旁边是小路和巨大的榕树,这样的布局为开元寺的古朴风格增添了一份诗意。</p> <p class="ql-block"> 但在假山内也有不少是泉州古园林中的精品,下方水池中的两根石笋,来自城南著名的苏家花园。</p><p class="ql-block"> 水池里养着很多龟,也可能是吃斋念佛人放生的,只见一只只龟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两根石笋倒立水中,另有一番风味。</p> <p class="ql-block"> 在水池上方还架设着一座小巧玲珑的木桥,不但为游人进入假山提供了方便,也使这里的风景更上一层楼。</p> <p class="ql-block"> 在这“禅"字的红墙上,许多年青人在这拍照写生。</p> <p class="ql-block"> 从假山出来,看见一石碑,记载着弘一法师纪念馆重修事宜。</p> <p class="ql-block"> 这条廊道向左拐,也可通向弘一法师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很多人从正门进入弘一法师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在纪念馆正前方,有一弘一大师的石像。导游介绍,弘一大师(1880一1942),俗名李叔同,浙江平湖人,生于天津,艺术教育家,一代高僧。大师才华横溢,诗词、文章、书画、金石、戏剧、音乐无不精妙,在诸多文化艺术领域都曾开风气之先,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话剧、绘画、音乐、版画的先驱者,被称为二十世纪我国的一位全能艺术大师。</p> <p class="ql-block"> 大师于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生活检朴,严持性遮,精研律学,被尊为律宗第十一代宗师。出家后拒绝艺事,但仍继续写字弘法,书法艺术达到了“朴拙圆满,浑若天成”的境界。</p> <p class="ql-block"> 弘一法师晚年在闽南弘法达十四年之久,最后圆寂于泉州温陵养老院。泉州开元寺珍藏着大师在泉州生活的遗物、史料、照片、著作和墨宝等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大师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太虚大师曾为赠偈“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赵朴初先生评价大师的一生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p> <p class="ql-block"> 寺内精美的建筑和东西两座古塔让人折服,那一群群头戴“簪花围"的浔埔女,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 花不止在枝头,更在发梢。这便是近几年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今世簪花,世世漂亮"背后的浔埔“簪花围"习俗。这是一种古老而庄重的习俗,每逢重要节日,浔浦女子便会盘发成海螺状,插上象牙,将鲜花成环圈戴脑后,再配上艳丽的鲜花或绢花,美美的走在路上,好一片姹紫嫣红,如同一座“流动的花园",这也是开元寺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 这里有一座亭,亭里立着一块石碑,走进一看,原来是郭沫若的《咏泉州》:</p><p class="ql-block"> 刺桐花谢刺桐城,</p><p class="ql-block"> 法界桑莲接大瀛。</p><p class="ql-block"> 石塔双擎天浩浩,</p><p class="ql-block"> 香炉独割铁铮铮。</p><p class="ql-block"> 亚非自古多兄弟,</p><p class="ql-block"> 唐宋以来有会盟。</p><p class="ql-block"> 收复台澎今有届,</p><p class="ql-block"> 乘风破浪待群英。</p> <p class="ql-block"> 这位簪花女向外走去</p> <p class="ql-block"> 这块放心石,在唐朝时就有了。把心中的那一点改在下面,寓意是提起千般烦,放下万事空。原本在西塔的四周都有放心石,喻为四方。民国时期西塔的西边、南边、北边变成民居,就把石头给搬出去了,只剩下东边这块。</p> <p class="ql-block"> 东塔与西塔,两塔相距200米。泉州人常说“站如东西塔,躺似洛阳桥",指的是做人要像东西塔、洛阳桥一样堂堂正正,不屈不挠。</p> <p class="ql-block"> 我们向绿园方向走去,只见一大片绿叶掩映在围墙之上,在围墙正中有一扇门,门楣上写着“香莲"二字,原来这里就是古桑园。</p><p class="ql-block"> 是泉州开元寺镇寺之宝,世界唯一的一棵桑莲,有1300多年的树龄了。</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棵千年古桑树,传说这棵古桑树开出了白色的莲花,芬芳了泉州古城的历史,开元寺因此有“桑莲法界"名称。</p> <p class="ql-block"> 一片古桑园成就了一座名刹,一座名刹催生一条街市。开元寺一落成,莲花道场香火旺盛。如今这棵传说开出洁白莲花的桑树仍斜卧于莲香古园中,成为千年古寺的镇寺之宝,见证了泉州古城的千年风云。百年前的一次雷电,古桑树被一劈为三,折断的枝干并没枯死,而是落地生根又枝繁叶茂,再次印证古树的神奇!</p> <p class="ql-block"> 开元寺是宋元时期泉州规模最大、官方地位最突出的佛教寺院,现在依然是福建规模最大的寺院,尤其还是我国唯一印度教遗存的寺院,其寺内的神奇古迹可谓是数不胜数,件件故事叹为观止。还有丰富的人文奇观更是让人印象深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