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兴衰多少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往事如风

<p class="ql-block">  2024年4月22日西安回来路过洛阳,游览了洛阳龙门石窟,弥补了上次的遗憾。</p><p class="ql-block">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龙门石窟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p><p class="ql-block">  龙门,在春秋战国时期称伊阙,香山与龙门山东西对峙,伊水从中流过,构成一座壮丽的门阙。</p><p class="ql-block">  龙门石窟建于北魏太和年间,先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延至清代。前后400多年。其中大规模、有效率的营建约计150年左右,分别出此刻北魏和隋唐时期。龙门石窟的大大小小的佛龛、石像沿伊水两岸星罗棋布的在龙门东西两山的崖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佛像10万余尊。</p><p class="ql-block">  龙门石窟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大卢舍那像龛】为露天摩崖型群雕,南北宽36米,东西进深40米,主要造像九尊,是龙门石窟最大的大龛。</p> <p class="ql-block">《水经注》记载:“昔大禹疏龙门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阙,伊水历其间,故谓之伊阙。”龙门,又称伊阙,</p><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3年),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和北宋等朝,断续经营达400余年。古代匠师们在东西两山上凿窟建寺,使这里成为了举世闻名的石刻艺术宝库,2000年11月跻身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唐代石窟】龙门石窟有百分之六十的窟龛是唐代雕凿而成,而唐贞观六年至天宝十四年,又是龙门石窟的黄金时代,尤以唐高宗、武则天时期所造窟龛最多、最精、最美。</p> <p class="ql-block">【大卢舍那像龛】为露天摩崖型群雕,南北宽36米,东西进深40米,主要造像九尊,是龙门石窟最大的大龛。</p> <p class="ql-block">【古阳洞】北魏太和十七年,即公元493年开凿的古阳洞,拉开了龙门石窟开窟造像的帷幕。洞内正壁释迦牟尼佛像面带微笑,二菩萨站立两旁庄严文静,两侧刻有1300多个小龛,是龙门石窟单元洞窟中内容最丰富的古窟。工匠们把开凿的目的、经过等通过碑记的方式记录下来,这些碑记就成了中国书法魏碑体的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宾阳三洞】龙门石窟大规模的开窟造像始于宾阳洞。《魏书.释老志》记载,景明初,宣武帝下令仿照代京灵岩寺石窟(即大同云冈石窟),于龙门为孝文帝和文昭皇太后营建石窟各一所。永平中又为宣武帝造石窟一所。这三所石窟即今之宾阳三洞。宾阳三洞前后营造时间长过24年,用工80余万人,但是,北魏时期仍然只完成了宾阳中洞,宾阳南洞、宾阳北洞一直到隋唐时期才相继完成。上图为宾阳北洞,始凿于北魏,完工于唐高宗时期。</p> <p class="ql-block">【宾阳中洞】北魏时期营造。</p> <p class="ql-block">【宾阳南洞】始凿于北魏,完工于唐太宗时期。</p> <p class="ql-block">【莲花洞】开凿于北魏孝昌年间,即公元525_527年。窟顶正中刻有一朵盛开的高浮雕大莲花,周边邗绕忍冬纹及飘洒自如的飞天浮雕。正壁刻有释加牟尼佛祖立像,北侧迦叶手持锡杖,似经长途跋涉,落户龙门。南侧上方刻有仅两公分的小千佛,是龙门石窟最小造像。莲花洞的造像风格对中国石窟造像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  白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白园,位于洛阳龙门风景名胜区东山琵琶峰上,是龙门石窟景区内的人文自然胜景,白园就沿青谷而入,绕琵琶峰而建,处于山间林海中颇有仙风道骨之韵,是全国唯一的纪念白居易的主题公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居住洛阳18年。虽尊为 “少傅” ,但一生清贫,喜酒善诗,在龙门修香山寺,开八节滩,对龙门山水十分眷恋。龙门东山叫香山,这一山谷叫青谷。青谷把香山北坡分出了一座山峰叫琵琶峰。诗人死后遵嘱葬于此。白居易的墓园,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洛阳市政府拨款110万元重修白园,1985年建成开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