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号”列车:淄博人共同的回忆

smd

<p class="ql-block">   2008年11月6日,山东淄博。</p><p class="ql-block"> 伴随着一阵长长的汽笛声,由博山站开来的7849/7850次“回归号”列车,在淄博站送别了所有旅客和乘务人员后,缓缓驶进车场。</p><p class="ql-block"> 从这一天起,张(店)博(山)铁路和博(山)八(陡)铁路,再无绿皮慢车的身影。只有往返于厂矿之间的货运列车,仍在锈迹斑斑的轨道上继续前行。</p><p class="ql-block"> “回归号”列车,已经停运十来年之久了。但时至今日,它依然浮现在淄博人的记忆中。</p> <p class="ql-block">  “回归号”的前身,是开行于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的“张博铁路小票车”。此车由张店始发,向南途经南町(今南定)、淄川、大昆仑,终至博山,共停靠五座百年老站。</p> <p class="ql-block">  1920年7月,博山煤炭商人马官和出资40万现大洋,兴建了博山到八徒(今八陡)的铁路。该路线设博山、秋谷、山头、石炭坞、八徒(今八陡)五座车站,以运煤和客运为主。“张博铁路小票车”一度与博八通勤慢车套跑,终点亦延伸至八徒(今八陡)站。</p> <p class="ql-block">  从清末到民国,再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来,这趟通勤列车联通了淄博北部平原和南部山区,拉近了区县之间的距离,成为沿线居民和厂矿职工访亲走友、上下班出行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为淄博市及沿线区县的交通运输和城市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p> <p class="ql-block">  1997年6月28日,香港回归前夕,淄博火车站将往返于淄博与博山的通勤慢车取名为“回归号”。清晨6:00左右,早班车发出。末班车排到19:00左右,甚至更晚。“回归号”列车,<span style="font-size:18px;">每天对开9趟,每列5节车厢,每节车厢118个座位。因为票价低廉,站点合理,运营效果非常好。</span></p> <p class="ql-block">  自“回归号”列车开通以来,淄博的市内列车运输红极一时,达到巅峰。</p><p class="ql-block"> 站台上络绎不绝的旅客里,有去淄川服装城进货卖货的个体商贩、有去博山溶洞参观的背包驴友、有去山铝及郊区厂矿上班的工人师傅、有农闲时进城探亲访友的农民兄弟……</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回归号”列车,逢站必停。车上的大人们操着家乡口音,与旁人问候寒暄,同邻座亲切交谈。气氛时而缄默,时而欢喜;孩子们吃着亲亲虾条、动物饼干,喝着娃哈哈果奶,玩着黑白屏的PSP,只因游戏没通关就大哭不已;还有几名中学生,他们穿着蓝白色相间的校服。为了消除旅途中的寂寞,甩出扑克打着“够级”……那简单并快乐的日子,永远浮现在淄博人的脑海里。</p> <p class="ql-block">  就在“回归号”运营得红红火火的时候,张店与博山两区之间的公路客运也飞速发展。2000年以后,“回归号”列车受到跨区公交严重冲击,旅客上座率严重锐减。随着博山区煤炭资源日益枯竭,矿山逐渐关停并转,“回归号”列车的运行区段缩回至淄博与博山两站之间。</p><p class="ql-block"> 2008年3月11日起,因胶济铁路电气化改造和淄博火车站站台施工,“回归号”列车由每天对开3列改为1列。同年11月6日,随着胶济客专的建造完成,“回归号”列车停运,张博铁路彻底告别了客运历史舞台。</p> <p class="ql-block">  一张张泛黄模糊的车票,记录着“回归号”列车昔日的旧时光。每一次离别、每一次重逢、每一次泪水,都凝集在低矮的站台上。</p> <p class="ql-block">  沿铁路线一路南行,但见空荡的站房、破旧的车场、长长的铁轨伸向远方。张(店)八(陡)线上,再无“回归号”列车驶过。只有风儿,轻轻吹拂着脸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