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山城——从重庆大轰炸看“愈炸愈强”精神

侗族大歌

<p class="ql-block">如果有人问你知道几个重庆的别称或雅号,你可能会说,当然知道了,重庆不是叫“山城”和“雾都”吗?这当然不错,但远不止于此。导游小帅说,重庆简称“渝”,是我国的第四个直辖市,尽管在4个直辖市中是最年轻的,1997年6月18日才正式挂牌,距今才有27年的历史,却是直辖市中最大的,不论从面积上讲,还是从人口上讲,重庆都稳居首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她接着说,除去“渝州”、“巴渝”这些古称和大家所熟知的“山城”、“雾都”这些别称不算,重庆还有许多别称和美誉。因为地处长江和嘉陵江的交汇处,江河纵横,水系众多,所以也被叫作“江城”。有江必然就有桥,所以又被叫作“桥都”,整个重庆有大小桥梁一万多座。除此之外,重庆还有“中国火锅之都”、“世界温泉之都”等美称。而近几年重庆又被授予了“8D魔幻之都”“中国第一网红城市”的桂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过,当我在重庆游览参观了几个相关景点后,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除了上述那些别称、美称之外,重庆更应该被赋予“不屈之城”、“英雄之都”的称号!你若问我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容我在以下的章节里慢慢道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约10年多前,为了创作一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诗文,我利用多种方式搜集有关抗战的历史资料,文字的和图片的……一天,我在网上看到一幅老照片:一位身着深色服装的男子正在用板刷在一处残垣断壁上书写“愈炸愈强”4个大字,尤其是那个“强”字,明显比其它3个字大一些。与这幅《愈炸愈强》同时被我搜索到的老照片,还有这样几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重庆居民在防空洞中躲避日军空袭、一位男子挑着水桶从城市废墟上走过、人们在尸体堆中含悲寻找亲人、母亲被炸伤孩子还在天真地吃奶、“炸弹未爆”的警示牌竖立在于大街上、消防人员正在进行灭火抢险工作、士兵正在升挂空袭警报灯笼、敌机来袭国军高炮部队立即投入防空作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就是抗战时期日军大轰炸下中国战时首都重庆的真实写照!从1938年2月18日至1944年12月19日,日本侵略军对中国战时首都重庆及其周边地区进行的长达6年又10个月无差别的“战略轰炸”,史称“重庆大轰炸”。那幅《愈炸愈强》的照片,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37年7月“七•七”事变后,“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的全民族抗战在全中国如火如荼地爆发开来。当时最流行的一句口号,是“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国民政府也发出战争动员:“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遗憾的是,11月,国军在淞沪抗战中终告失利,首都南京面临着随时可能被日军攻占的危机,国民政府1937年11月20日起迁往重庆作为战时首都,后来又成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远东战区的指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重庆,在抗战期间不仅是政治和军事指挥中心,也是经济、军工生产和科教文化的中心,在中国现代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因此,重庆成为日本侵略者的眼中钉、肉中刺,妄图通过野蛮的、无差别的、灭绝人性的大轰炸,动摇和摧垮国民政府的抗战决心和广大民众的战斗意志,迫使中国人民屈服投降,从而实现其“大东亚共荣圈”的迷梦。1938年10月,继上海、南京后,武汉又告沦陷,日寇沿长江西进宜昌,直逼重庆。1938年10月4日,日军飞机开始正式轰炸重庆市区,从1939年1月开始,日本军机空袭重庆迅速升级,对重庆的轰炸愈来愈猛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38年初至1938年底,日本对重庆的轰炸主要是试探性的,出动的架次较少,多数为陆军航空队的军机。1938年10月日军攻陷武汉后,重庆的地位和影响愈发凸显出来。12月2日,侵华日军大本营对华中方面军下令:开始向重庆“由空中入侵对敌军战略中枢加以攻击,同时进行空中歼灭战”。这道命令成为日军正式对重庆进行战略轰炸的战争宣言,目的是企图震撼作为中国战时首都的重庆,摧垮中国政府抗战的意志。同年12月底起,由日本陆军航空队(1939年起改由海军航空队)对重庆开始实施战略轰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9年4月底,山城的浓雾渐渐消褪之后,重庆也就失去了天然的保护屏障。日军趁此机会制定了《五月攻势》作战计划,决定集中力量对重庆进行猛烈空袭。其中尤以5月3日、4日的大轰炸最为惨烈,日本海军航空队的飞机从汉口起飞,持续轰炸重庆市中心地区,并大量使用了燃烧弹。总计炸死市民3991人,炸伤市民2323人,炸毁房屋4871间,市民财产损失更是不计其数。重庆市中心大火连续两天不灭,商业街道被烧成废墟,损毁各类建筑物4889栋,约20万人无家可归,罗汉寺、长安寺也被大火吞噬。同时被炸的还有外国教会及英国、法国等国家的驻华使领馆,连挂有纳粹党旗的德国驻华大使馆也未幸免。“5•3”、“5•4”大轰炸不仅给重庆造成的损失难以计数,给重庆市民心灵的创伤更是难以弥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40年5月,日军大本营发动实施了《101号作战》,由陆军、海军同时对中国后方实施战略轰炸,执行轰炸重庆任务的日机超过2000架次。陆军主要以山西运城为基地,海军主要基地是汉口。8月19日的轰炸尤为惨烈,日本海军投入超过140架轰炸机,致使重庆2000多户民居被毁。到1940年底为止,日军对重庆投掷了4333吨炸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1年初,日军在发动太平洋战争前,先集中力量对重庆进行大规模空袭,发动实施了名为《102号作战》的大规模轰炸。1月至8月,超过3000架次飞机空袭重庆,其中包括夜间空袭。6月5日从傍晚至午夜,连续不断对重庆实施了5个多小时的大轰炸。重庆市内较场口大隧道的部分通风口被炸塌,引致隧道内通风不足(据幸存者曾婉清说,当天有汉奸为日军飞机发信号,日军是有目标地轰炸隧道口和通风口的),隧道内市民因呼吸困难,一起拥向隧道口,造成互相践踏,大量难民因窒息死亡,估计死亡人数达千人以上。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间接死于轰炸人数最多的一次惨案,即“较场口大隧道窒息惨案”。在这起惨案中,死者多为青壮年,有的竟是全家丧生,尸体无人认领!死亡人数历来有不同说法,从愈千人到数千人不等。防空司令部派出的工兵营,整理尸体就花了近一昼夜,然后用卡车将尸体运到朝天门河边,再改用木船运到江北的黑石子去掩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41年7月以后,日军为准备太平洋战争,将其陆、海军航空队主力从中国战区抽出,对重庆只有零星的轰炸。但一直到1944年12月,随着日本国内人力资源已近枯竭,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节节失利,日军在中国战场上也已渐感力不从心,对重庆的大轰炸才真正结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重庆大轰炸,与南京大屠杀、日军“731”细菌战并称为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人民实施的三大惨案,同样是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持续6年零10个月的大轰炸造成重庆3.2万多人直接伤亡、6600多人间接伤亡,财务损失约100亿元法币(当时中国的法定货币),平民居住区、机关、学校、医院、外国使领馆等均遭到日军的轰炸。《101号作战》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大轰炸,日军出动军事打击力量之多,空袭之残酷、野蛮、猛烈,在历次战略轰炸中居首位。在实施《101号作战》期间,日寇军机采取了全方位、无差别、连续的地毯式的战术,对重庆市区反复进行轰炸,造成了极其惨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持续6年又10个月的大轰炸,使因国民政府迁都而一度繁华的重庆市区变成断垣残壁、一片废墟,战时首都重庆遭受了其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大浩劫,日本军机也创造了其有史以来空中大屠杀的黑暗纪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但是,日本侵略者通过无差别、灭绝人性的大轰炸——“攻击重庆市街, 震撼敌政权上下”, 以“摧毁敌人的战略和政略中枢为目标”——迫使国民政府和民众屈从淫威、放弃抵抗、向日本人俯首称臣的图谋,并没有得逞,反而激发出重庆和全国人民对日寇的更大仇恨,更加坚定了抗战到底、决不向日寇低头的决心和意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8年2月日军试探性轰炸重庆时,由于对重庆地区尚不熟悉,加上当时日军没有雷达遥控,投掷炸弹全靠自己的感觉,所对重庆的破坏力并不大。而重庆地区又地处巴蜀地区,气候夏天湿热,秋冬湿冷,雾气较重,仿佛为重庆提供了一层天然的“保护层”,所以当时居住在重庆的一位传教士说:“重庆十分安全,因为城市几乎被完美的雾霭所笼罩着。”重庆居民也并没有将日军的轰炸太当回事,但以为靠雾气就可以阻挡住日军轰炸这一想法,显然并不靠谱。随着日军对重庆地形以及城区分布的逐渐熟悉,轰炸的次数与程度愈发增多、愈发严重。持续6年又10个月的大轰炸,日军共出动军机近万架次,投下炸弹27107枚,直接伤亡32000多人,房屋毁损17000多幢。造成32829人直接伤亡、6651人间接伤亡,财产损失约100亿元法币,灾民达172786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一次次惨烈的大轰炸中,重庆人民也从一开始的惊慌失措,逐渐变为习以为常,“跑警报”与“躲防空洞”成为重庆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据时任行政院参事的陈克文记载,“跑警报”对于他们一家人来说太正常不过了,他们与重庆市民一样,以市政府悬挂在高空当中的红灯笼数量多少,当作判断敌机突袭程度的主要依据。日军飞机从武汉机场起飞至渝鄂边界的巴东地区,工作人员便会将升起一只红灯笼示警,当敌机快要飞至重庆主城区时,便升起两只红灯笼,而这时的人们便要准备赶往防空洞避难了。当日军扔完炸弹返航时,红灯笼便会被撤下,此时人们便可以离开防空洞回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陈克文留下的日记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跑警报”的生动经历。他在日记中写下了下第一次听到警报声时的心路历程:“初时还不敢十分相信, 不久便知是真的。天气并不晴朗,大家都以为这是重庆的天然保障,到底也靠不住了。”1938年12月日本天皇下达《大陆命令第241号》,下令对重庆实施战略性轰炸,此后日军的轰炸愈发严重,“跑警报”的次数也越来越多。1939年1月的某一天,陈克文与友人聚会聊天,忽然又听到了警报声,不久,“高射炮声与炸弹声、机关枪声杂然并作矣,室外空气震动颇大。”这一次轰炸使得行政院办公楼险些被炸毁,给陈克文及友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恐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那个黑暗而恐怖的年月里,重庆人民没有被吓倒,也没有被征服,他们编出顺口溜来反讽日本鬼子的狂轰滥炸:“任你龟儿子凶,任你龟儿子炸,格老子我就是不怕;任你龟儿子炸,任你龟儿子恶,格老子豁上命出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有一首名叫《跑警报》的童谣,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飞机头,二两油,鹅公岭,挂红球。日本飞机丢炸弹,山城到处血长流。跑不完的警报,报不完的深仇。烟囱变成高射炮,膏药飞机磕响头。娃儿也要当兵去,大刀砍脱鬼子头。”坚强而乐观的重庆人民在日本鬼子的狂轰滥炸面前,没有退缩,没有屈服,而是以这种方式表达他们心中的愤怒、仇恨和不屈不挠、誓死抗争,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才使自己的城市在一次次轰炸后得以较快的重建和恢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重庆是当时全国遭受日寇军机野蛮轰炸次数最多、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损失也最为惨重的城市。不过,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宁折不弯、顽强抗争的时代英雄。他们屡败屡战、越挫越勇,没有什么比这种韧劲和恒心理难能可贵的了。日军的大轰炸给重庆及大后方的百姓带来了无尽的伤痛和巨大的损失,但所有悲痛和伤怀都被重庆人民化为了抗击日寇、战胜困难的冲天力量——“娃儿也要当兵去,大刀砍脱鬼子头”!有了这种乐观精神,有了这种钢铁意志,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什么敌人不能战胜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光阴荏苒,岁月流逝,现在已经很难弄清楚“愈炸愈强”这个口号最初是谁提出来的,也很难弄清楚是谁最早把它写在大轰炸后断垣残壁上了。当时,“愈炸愈强”的标语并不是只有这一处,而是遍布在重庆的各个地方。作为中国的战时首都和远东战区的指挥中枢,重庆成为日本“以炸迫降”的最主要轰击目标,这不足为奇。同时,以重庆为中心的中国西部地区是抗战的大后方,是支持和支援前线作战的战略基地,只要重庆不倒下,不屈服,前线将士就有战斗下去的信心,全国人民就有誓死抵抗、不做亡国奴的底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难以想像的艰难困苦中,重庆军民发出“愈炸愈强”的呐喊,团结一心,同仇敌忾,展现出了坚韧不拔、刚毅不屈的顽强精神和坚定意志。可以说,“愈炸愈强”已经融入这座英雄之城的城市精神中,融入不屈的山城人民奔流的热血中。“愈炸愈强”的口号和实践,不仅记录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和凶恶,也见证了重庆人民在极端困难面前展现出的团结、勇敢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尽管日军对重庆毫无人性的无差别轰炸造成了极其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但重庆人民“愈炸愈强”、“愈炸愈勇”,昂首挺立,不屈不挠。日寇军机每一次飞至重庆上空都会惊讶地发现,城里的人们正在热火朝天地修建房屋,新的重庆一次次地诞生在炮火之中。这不正预示着一个崭新的中国也将在炮火的洗礼中浴火重生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痛苦折不断山城的气节,灾难压不弯山城的脊梁。在“愈炸愈强”的精神鼓舞和激励下,重庆人民广泛动员起来,建设了大量的防空设施,以保护自己免受轰炸的危害和影响。据有关资料统计,1937年全重庆只有50几个防空洞,可容纳人数为1000人。到了1939年,重庆已经有951个防空洞,可容纳人数也达到了25万人。到了1942年,重庆防空洞可容纳人数已达到了46.17万余人。这意味着,在日军飞机来袭时,当时重庆一半以上的人口可以藏进防空洞,躲避日军野蛮的无差别轰炸。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防空设施网,是数以万计的民工(石匠、木匠、铁匠、泥水匠、砖瓦匠等),风餐露宿、肩挑背扛,以最原始的工具、最笨拙的土法,用长着老茧的双手,一锹一镐、一锤一钎,拼命打凿出来的!在大轰炸的艰苦岁月中,防空洞犹如铜墙铁壁,保护着市民的生命安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应对日军的狂轰滥炸,重庆成立了防空司令部,并设置了9处警报台。到1942年,警报台增加到47座。重庆防空司令部还在重庆东、南、西、北4个方向的广阔区域设立了由26支监视队、132个监视哨和一个独立哨组成的蝶状防空情报网。这些监视哨所,是重庆市民忠诚而尽责的“耳目”,674名专业人员不论酷暑严冬、晨昏阴晴,恪尽职守,一丝不苟,始终严密地监视着天空,在成百上千次敌机空袭的预警中,监视哨所没有出现一次重大失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那时候,重庆市区的建筑主要为木质结构,日军轰炸投下大量的燃烧弹,整个城市陷入火海之中,很多市民在大火中遇难。每一次防空警报尚未解除时,总有消防队员和普通民众第一时间出现在火场冒死救火,平均每40个重庆市民就有一个曾在敌机的轰炸之下,竭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挽救同胞的生命,挽救这座千疮百孔的城市。大轰炸造成电力系统严重损坏,城里街路漆黑一片,很多老百姓把自家的煤油灯点燃放在家门口,方便过往行人和救援队安全通行。人们把它们亲切地称为“太平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工厂厂房被炸毁了,就在山洞、隧道里临时搭起简易厂房,任凭敌机在天上盘旋、投弹,工人们面不改色地照常生产。每次轰炸过后,只要没有被炸塌,百货商店、杂货铺、餐厅甚至火锅店第二天就会挂出“正常营业”的牌子,热情招待客人。各大报馆一边向郊区转移疏散,一边在日寇军机的弹雨中坚持编辑出版报纸,给人们带来信心和勇气。每当秋天过后雾季到来时,文化艺术界都会趁敌机难以来袭之机,举办雾季艺术节,演话剧、放电影、唱歌跳舞来宣传全民族抗战,并募集资金捐到前线去。在这样生死攸关的紧张气氛中,有人幽默地顺带出了“见机而作,入土为安”的口号,大家听了都懂得指的是什么,并发出会心的微笑。战时的重庆人民在如此深重的苦难之中所展示出来的勇敢、乐观、幽默和自信,正是这座英雄之都的命脉所系、希望所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重庆大轰炸受害者鲁长清共生育9个子女,有6个孩子被大轰炸夺去了幼小的生命。受害者杨泽友四世同堂的15人大家庭,一次就被日寇军机炸死了12个。受害者叶明仙的家在1939年至1942年间被日寇飞机炸了7次……粟远奎是“6•5”大轰炸惨案的幸存者。83年前的今天,当时只有8岁的他和家人一起来到重庆较场口的防空隧道里躲避日军空袭。在这起惨案中,粟远奎幸存下来,两个姐姐却遇难了。他说:“日本政府至今还没有对我们进行谢罪赔偿,我心中的伤痛是永远抹不掉的。”今年92岁的陈桂芳也是重庆大轰炸的幸存者,当年日军轰炸重庆时,她的父母和兄妹都被炸死了,她幸存下来成为一名孤儿。回忆起83年前的惨景,陈桂芳老人眼含泪水,说:“我的手臂和额头被炸弹炸伤,留下一道道伤疤,头中至今仍残留有弹片。重庆大轰炸的阴影到现在也挥之不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根据《重庆市人民防空条例》的有关规定,为纪念抗日战争期间在重庆大轰炸中不幸遇难的同胞,激励全市人民爱国热情,增强国防战备意识,重庆市政府将每年6月5日定为防空警报试鸣日。每年6月5日10时30分至42分,重庆拉响12分钟防空警报,以表达铭记屈辱历史、缅怀遇难同胞、立志振兴中华、共筑复兴伟业的意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来到重庆的次日,我们“拼团”去各个景点参观游览,路上向导游小帅打听重庆大轰炸惨案遗址在哪儿。她回答说:就在解放碑附近啊。可当天傍晚我们在解放碑附近转了好长时间也没有找到。第二天又去找,解放碑前的志愿者告诉我们说,就在得意世界的下面。“得意世界?我们曾经在它旁边经过了呀,怎么没看到大轰炸惨案遗址呢?”带着疑问一路找过去,这回终于找到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重庆大轰炸惨案遗址位于渝中区磁器街,离解放碑真的不远。历史的伤痕还在,历史的教训还在。这处由重庆市民防办设立的重庆大轰炸惨案遗址纪念设施,其屋顶是一圈拥挤人群的雕塑,人们双目圆睁,双手抓破衣服,扯裂喉咙,撕心裂肺般张口吐舌,这表现的便是“6•5”大隧道惨案中的惨状。重庆大轰炸惨案遗址共3层,总建筑面积1181平方米,主要内容包括《序厅》、《空中屠杀——侵华日军对重庆实施大轰炸》、《“6•5”惨案——大隧道惨案的酿成》、《愈炸愈强——重庆人民在轰炸中屹立不倒》、《时空记忆——隧道惨案场景警示》、《后记》6个部分。重庆大轰炸惨案遗址是首批国家级抗战遗址、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大历史事件的有力见证,记录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也见证了重庆人民团结一致、“愈炸愈强”的抗争精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重庆大轰炸惨案回顾:1941年6月5日,重庆城区下过一场小雨。晚上6点18分,警报突然响起,高处的红灯笼从一个增加到两个,这是防空紧急信号,避难的市民纷纷涌入防空洞。日军出动24架飞机,分3批轮番轰炸重庆,向上清寺、中山路、两路口、大田湾、黄家垭口、观音岩、神仙洞、七星岗、通远门、巴县中学、南岸弹子石、玄坛庙以及江北等地投下炸弹82枚、燃烧弹13枚,空袭时间长达5小时。位于重庆市较场口的一个防空隧道由于避难人数超过容量,加之隧道通风口被炸塌,造成通风不畅,人们争相向洞口奔去,试图打开洞门跑到外面出去,结果造成挤成一团、踉跄倒地、相互践踏,多人被压死、踩死,更多的人因窒息而死亡。关于死亡人数,历来有多个版本,从几百到上千,再到数千、上万。​事后,国民政府特种审查委员会调查公布的《审查报告》认定,死亡人数为992人(其中学生151人),伤近4000人。这就是震惊世界的“重庆大轰炸惨案”。这次疲劳式大轰炸还导致十八梯、石灰市、演武厅3处隧道内发生严重窒息和踩踏事件,共有数千民众死伤,制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间接死于轰炸人数最多的一次惨案。这就是震惊中外的“6•5”大轰炸惨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7年7月6日,为纪念“七•七事变"50周年,"日本侵略者轰炸重庆纪事碑"落成仪式在这里庄重举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上各图:重庆大轰炸惨案遗址位于渝中区磁器街,处于解放碑商圈的核心区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十八梯传统风貌区,是一个颇具浓郁山城特色的休闲旅游区,是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聚集了大量的网红美食与时尚门店。在我们告别重庆前一天的下午,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十八梯游玩观光,无意间看到一个不太起眼的防空洞,洞口上方写着“十八梯大隧道遗址”8个大字。我心中略感奇怪,在这样齐聚各色美味和多种风情的休闲旅游区里,这处遗址与周围的灯红酒绿、欢声笑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它看上去很朴素、很肃净,不太引人注目,很容易被忽略。但当我们走进去一看,顿觉得眼前一亮,因为它见证了83年前重庆大轰炸的历史苦难与山城人民“愈炸愈强”的不屈精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处遗址不是很大,10分钟左右就可以走完。里面的展陈面积约600平米,主要以防空洞为核心,从《防空洞的建设起因》、《防空洞的建设过程》、《防空洞里的生产生活》、《防空洞的战时作用》4个方面,讲述重庆人民防空洞里的城市记忆。还运用高清视频投影、声光电互动演绎等科技手段,真实地再现了抗战时期的典型历史场景,将当年重庆市民“跑警报”、“躲防空洞”的艰难岁月进行了全方位展示,让游客在较短时间内就能了解到抗战时期重庆人民的艰辛生活、不屈灵魂和乐观精神。它声情并茂地展示了历经磨难而愈发坚强的山城人民性格,让人们深刻地感悟当年重庆“愈炸愈强”的城市精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重庆为抵御日军大轰炸建设了庞大的防空设施。较场口的大隧道向下挖掘10米深,然后再向两边平行挖掘两公里,与其它隧道相连,且中途又分出3个洞口供市民进出,其中之一个就是这个十八梯隧道口。按照当时的设计,较场口大隧道最多可容纳5000人左右,入洞后要走下很深的阶梯,并转急弯。隧道主要作防空用,敌机来的时候躲进去,飞走了就出来。隧道内部设施十分简陋,除了每隔三四十米点上一盏油灯而外,别无其它设备,通风、医疗、防毒等设备都是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1年6月5日晚的大轰炸中,原本只能容纳5000人的场场口大隧道,竟涌进了上万人,里面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加上重庆夏日天气炎热,隧道空气非常不好。这天日军飞机轮番轰炸持续了5个小时,隧道内气温越来越高,很多人因缺氧感到呼吸困难,婴幼儿开始发出揪心的啼哭,油灯也开始熄灭,洞内慢慢变成漆黑一片。死亡的恐惧迅速在隧道内蔓延,于是人们开始不顾一切地往外面挤,而隧道口的大门却是由内向外关闭的,大家从内往外挤恰恰把门堵死了。隧道内人们在拥挤中相互践踏,前边的人被后面涌上来的人紧紧挤压在门上,大量市民死被压死、踩死,更多的则是因为窒息而死,其状惨不忍睹。这就是举世震惊的“6•5”大隧道惨案,是日本鬼子犯下的又一桩滔天罪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注:关于日军在重庆大轰炸期间出动军机的架次、投下炸弹的数量和造成的人员死伤、房屋毁坏以及财产损失等情况,由于受当时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致使有关历史记录出现诸多不完整和舛误的地方,出现了多种不同的版本,故上述那些数据在不同版本中存在一定的差距。阅读本文时,涉及这些方面数据请予注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以上各图:十八梯大隧道遗址位于十八梯传统风貌区内,距重庆大轰炸惨案遗址约一公里左右,2021年9月向社会开放。这个十八梯大隧道遗址人气也很旺,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游客进来参观,感受当年“愈炸愈强”的重庆城市精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以上各图:有关重庆大轰炸的历史资料图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于2024年4月,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甲篆镇坡月村百魔屯)</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