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游锦溪途经张浦赵陵山

聚则有缘

<p class="ql-block">上海二骑友约定今天到锦溪会面,途中一骑友耒电,中置电机坏了,只能返回购买店修理,另一骑友继续前往锦溪,到锦溪后,逛了市容,参观了几个博物馆中饭后返程</p> <p class="ql-block">返程途经赵陵山遗址,常路过,趁今天一人,弯进去看下,03年曾在赵陵村住过一阶段,当时就一大土堆,听说已经挖掘过,文物都拿去南京了,20年耒周围多了些建筑,厂房,商店,曲径水泥步道,一个大厕所,开始还以为展览馆,遗址标志上一全国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来到赵陵山遗址时,四顾茫然,看着面前这个种满蔬菜果树的土堆,很难将它和“中国土筑金字塔”联系起来。俗话说“人不可貌相”,在考古界亦是如此。这处不起眼的小土堆,可是曾出土了600多件震惊考古界的文物。</p><p class="ql-block">至于专家为什么会来这里考古......还得多亏1984年的赵陵村村民老陈,当年为了盖新房来此地取土,才让赵陵山下被掩埋的秘密珍宝得以浮出水面。</p><p class="ql-block">而这里也成为了当年的考古界“顶流”。1993年1月17日,《中国文物报》的头版头条公布“1992年十大考古新发现”。赵陵山良渚文化遗址入选,这是江苏省首次获得这一荣誉。</p> <p class="ql-block">引人注目的是,这些墓葬均与土台关系密切,按墓主贫富贵贱分区埋葬,并有规模较大的集中杀殉现象,这在良渚文化遗址中属首次发现,对研究良渚时期的社会现象有重要意义,2013年5月,赵陵山遗址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1991年、1995年三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2000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9米,上层为春秋时代遗存,中层为良渚文化,下层为崧泽文化。共发现以良渚文化为主的墓葬94座,出土文物600余件,其中玉器200余件,石器130余件,陶器270余件。玉器中神人鸟兽透雕玉饰尤精湛。玉饰件高5.5厘米、厚0.5厘米。系透闪石软玉制成,呈白色略带绿斑。制作采用了线刻、圆雕、透雕、钻孔、琢磨抛光等技法,精雕细镂,构图独特。主体是一个蹲踞抬手的侧身人像。头部以凹下的圆点表示眼睛,边缘的曲线勾出嘴、鼻,头上方阴刻五条平行弦纹的凸棱表示冠帽,冠帽上方高耸的弧状物象征一束羽翎。在戴羽冠的人脸一侧,有一头上尾下、前后肢与羽冠相接的走兽。其顶端系一浮雕小鸟,小头短颈,扁喙微张,硕身翘尾,形象极其生动。现藏于南京博物院,是南京博物院18件镇院之宝之一。</p> <p class="ql-block">昆山亭林公园西门,进园就见人兽鸟放大复制</p> <p class="ql-block">目前,张浦镇政府在昆山美研中心开设了中华文明馆,展示赵陵山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珍贵文物。</p> <p class="ql-block">名胜古迹 境内除了赵陵山良渚文化遗址外,尚存一千二百余年历史的古寺---唐大中十年(856年)僧宗德于赵陵山南兴建的兴福寺;始建于明朝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横跨时空600多年的昆山市第一批控制保护建筑----广福桥(俗称香花桥);位于赵陵村西首,始建于清顺治年间的西陵桥等历史遗存。</p> <p class="ql-block">桥东的对联是:“梵宇琳宫相辉映,波光山色正平分”;西侧是:“虹腰恰锁吴淞水,雁齿高连玉岫云。”两句意境优美的古诗,更为这个小村庄平添几分文艺之气。</p> <p class="ql-block">进入村庄,有破旧老屋,现代豪宅,还保留知青当年住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