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野鸭是雁形目鸭科野鸭属鸟类,是多种野生鸭类的通称,俗称水鸭、芦鸭、蚬鹅。</p><p class="ql-block"> 野鸭的羽毛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有不沾水,质地轻柔、保暖性能好等特点,可作隔热保暖的填充材料,用鸭绒制作的“鸭绒服”是人们最喜爱的冬季保暖服装。野鸭的药用功效胜于家鸭,其味甘、性凉、无毒、入脾胃、肝、肾经,具有补中益气、平胃消食、散水肿、热毒和疗风痰等功效。野鸭的蛋白质含量在动物类中最高,是一种名副其实的高蛋白食物,而且蛋白质的质量也很高,属于“完全蛋白质”,对人体生长发育及受损组织的修复有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野鸭作为整体被划分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但具体到不同品种,情况有所不同。例如,中华秋沙鸭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严禁捕捉与宰杀。因此,野鸭的保护级别既包括二级也包括一级,具体取决于品种。</span></p> <p class="ql-block"> 绿头鸭是雁形目鸭科鸭属鸟类,又名野鸭。体长约58厘米。雄鸟头绿色,有一白色领环,胸栗色,翼镜蓝绿色,尾上、下覆羽黑色,嘴黄绿色,脚橙红色;雌鸟嘴橙黄色,贯眼纹黑褐色,全体褐色,有暗褐色斑纹。</p><p class="ql-block"> 绿头鸭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栖息于水生植物丰富的湖泊、河流、池塘、沼泽等水域中。喜结群活动,夏季结小群,秋季结大群南迁越冬,春末北迁。飞翔能力强;善于在水中游泳和戏水,擅长在水中觅食。食性广而杂,常以植物的种子、茎、叶和藻类、谷物以及小鱼小虾、甲壳类动物、昆虫等为食。 </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绿头鸭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7年 ver 3.1——无危(LC)。</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注意:非法捕杀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将受到刑法制裁。</span></p> <p class="ql-block"> 琵嘴鸭又名铲土鸭、琵琶嘴鸭,是雁形目鸭科鸭属鸟类。雄鸟头颈部墨绿色带金属光泽,背、腰暗褐色;尾上覆羽墨绿色,中央尾羽暗褐色带白色端斑,外侧尾羽白色;翼褐色,具金属绿色翼镜,翼镜前缘有宽白带,后缘黑色;小覆羽和中覆羽呈金属灰蓝色;下颈和胸部白色,白色区城延伸至启及上背;腹部和胁部为锈红色,尾下覆羽易绿色;虹膜橙黄色,喙黑色皮革质地,蹼足鲜橘色;雌鸟周身呈斑驳的麻褐色带矛状班,上体深而下体浅;翼上覆羽同雄鸟为蓝灰色,翼镜较小;喙同雄鸟大而呈铲状,但颜色为褐色;边缘泛橘色,脚为不甚鲜明的橘色,虹膜深褐色。因其嘴的前半段特别宽阔,呈铲形,状如琵琶而故名。</p><p class="ql-block"> 琵嘴鸭分布于中国东北至西北地区、东南沿海、华南及西南地区,广泛分布于北半球。栖息于开阔的湖泊、水塘、沼泽等湿地,常成对或呈小群活动。游泳时身体前低后高,喙尖常触及水面。白天觅食,夜晚在附近水岸上休息。性谨慎,在浅水域和泥塘中觅食螺类、甲壳类、水生昆虫、蛙类等水生动物和少量水生植物,善于以铲形喙挖掘泥滩中的动物,或边游泳边用喙扫动水面滤水捕食。</p><p class="ql-block"> 琵嘴鸭因嘴形奇特,羽色鲜明,具有观赏价值,是动物园内常见的观赏鸟类。琵嘴鸭为中国传统狩猎鸟类之一,由于狩猎和环境条件恶化,数量已很少,<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和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span></p> <p class="ql-block"> 斑嘴鸭是雁形目鸭科鸭属鸟类。雄鸟体羽大部棕褐色;嘴蓝黑色,先端黄色,嘴基至耳区贯眼线黑褐色;虹膜黑褐色,外圈橙黄色;眉纹黄白色,头顶、额、枕部暗棕褐色;上背灰褐色,下背褐色;翼镜蓝绿色带紫色金属光泽;胸部棕白色杂褐色斑,腹褐色;腰、尾上覆羽、尾羽黑褐色,尾下覆羽黑色;跗蹠和趾棕黄色,爪黑色。雌鸟嘴端黄斑不明显,下体自胸以下淡白色,杂暗色斑。因嘴端有黄斑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斑嘴鸭分布于中国各省区,栖息于河流、湖泊、水塘及沼泽等湿地中。善游泳、行走,游泳时尾露出水面,除繁殖期外,常成群活动,也和其他鸭类混群。主食植物的种子、嫩芽和幼苗等植物性食物,也食昆虫、软体动物等动物性食物。</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斑嘴鸭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span></p> <p class="ql-block"> 赤膀鸭,是雁形目鸭科鸭属中型游禽。雄鸟嘴黑色,脚橙黄色。头侧及头上部浅白色,满杂以褐色斑点,自嘴基经眼到耳区有一条暗褐色贯眼纹。颈部领圈棕红色,在后颈中部断开。上体暗褐色,背上部具白色波状细纹,腹白色,胸暗褐色而具新月形白斑,翅具宽阔的棕栗色横带和黑白翼镜。雌鸟嘴橙黄色,嘴峰黑色。上体暗褐色而具白色斑纹,翼镜白色。幼鸟似雌鸟,但翼镜为灰褐色和灰棕色,腹部满杂以褐色斑。其明显的特征是翅膀多呈棕栗色或暗褐色,故名赤膀鸭。</p><p class="ql-block"> 赤膀鸭在中国繁殖于东北和新疆,迁徙时过境于华中和华东大部,越冬于长江及以南流域、台湾岛。在其他国家繁殖于全北界温带水域,越冬于全北界南部,包括东北非。赤膀鸭栖息于江河、沼泽及湖泊等湿地中。繁殖期成对活动,其余时间结群活动。迁徙时,成群在高空疾飞,并发出很响的哨声。主要以植物的种子、嫩芽和幼苗等植物性食物,以及昆 虫和软体动物等动物性食物为食。</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赤膀鸭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span></p> <p class="ql-block"> 红头潜鸭为鸟纲雁形目鸭科潜鸭属动物,又名红头鸭,矶凫,体长约46厘米;雄鸟头部栗红色,胸部黑色,背部及腹部灰白色,尾黑色,嘴蓝灰色且端部黑色;雌鸟头部及胸部暗褐色,背部及腹部灰色,尾部褐色,嘴基部色浅。红头潜鸭虹膜雄鸟红色,雌鸟灰褐色,脚黑色。</p><p class="ql-block"> 红头潜鸭分布在中国分布于新疆西北部,迁徙时途经中国西部、中部、东北及华东,越冬于黄河、长江及以南水域。红头潜鸭栖息于水生植物茂密的湖泊、水塘、河流及沼泽地带。红头潜鸭为植食性动物,主食水藻、水生植物的叶、茎、根和种子。</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红头潜鸭是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在中国为国家“三有”保护鸟类,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属于易危种(VU)。</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18px;">赤嘴潜鸭,俗称大红头,是大型鸭类,个体比</span><a href="https://baike.baidu.com/item/%E7%BB%BF%E5%A4%B4%E9%B8%AD/416077"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rgb(58, 127, 222); font-size: 18px;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绿头鸭</a><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18px;">小,体长45-55厘米,体重1千克左右。</span><a href="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B%84%E9%B8%9F/3468971"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rgb(58, 127, 222); font-size: 18px;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雄鸟</a><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18px;">头浓栗色,具淡棕黄色羽冠。上体暗褐色,翼镜白色,嘴赤红色。下体黑色,两胁白色,特征极明显,野外容易辨别。雌鸟通体褐色,头的两侧、颈侧以及颏和喉灰白色,飞翔时翼上和翼下大型白斑极为醒目。栖息在开阔的淡水湖泊、水流较缓的江河、河流与河口地区,也常出现在公路两侧的水泡中,特别是有水边植物和水较深的淡水湖泊最为喜欢。主要通过潜水取食,也常尾朝上、头朝下在浅水觅食。觅食多在清晨和黄昏。食物主要为</span><a href="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0%B4%E8%97%BB/4333436"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rgb(58, 127, 222); font-size: 18px;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水藻</a><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18px;">、</span><a href="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C%BC%E5%AD%90%E8%8F%9C/2208172"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rgb(58, 127, 222); font-size: 18px;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眼子菜</a><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18px;">和其他水生植物的嫩芽、茎和种子,有时也到岸上觅食青草和其他一些禾本科植物种子或草子。</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span> 。</p> <p class="ql-block"> 白眼潜鸭,是雁形目鸭科潜鸭属游禽。中等体型(41厘米)的全深色型鸭。仅眼及尾下羽白色;雄鸟头、颈、胸及两胁浓栗色,眼白色;雌鸟暗烟褐色,眼色淡;侧看头部羽冠高耸,飞行时,飞羽为白色带狭窄黑色后缘。</p><p class="ql-block"> 白眼潜鸭中国分布于新疆、内蒙古、青海、西藏、等地。栖息于湖泊、池塘和沼泽等湿地环境中。主要以水生昆虫、甲壳类、软体动物和鱼类等动物性食物为食,也吃植物茎、叶和芽等植物性食物。</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白眼潜鸭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属于近危(NT)等级,同时也被列为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span></p> <p class="ql-block">白眉鸭,鸭科、匙嘴鸭属涉禽,属小型鸭类,大小和绿翅鸭差不多,体长34-41厘米,体重不到0.5千克。雄鸭嘴黑色,头和颈淡栗色,具白色细纹;眉纹白色,宽而长,一直延伸到头后,极为醒目。上体棕褐色,两肩与翅为蓝灰色,肩羽延长成尖形,且呈黑白二色。翼镜绿色,前后均衬以宽阔的白边;胸棕黄色而杂以暗褐色波状斑。两胁棕白色而缀有灰白色波浪形细斑,这同前后的暗色形成鲜明对照。雌鸭上体黑褐色,下体白而带棕色;眉纹白色,但不及雄鸭显著。栖息于平原地带的池塘、沼泽及河流中。常成对或小群活动,迁徙和越冬期间亦集成大群。以水生植物的叶、茎、种子为食。</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ver3.1——无危(LC)。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span></p> <p class="ql-block"> 鹊鸭是雁形目鸭科鹊鸭属鸟类。鹊鸭雄鸟头颈部近黑色泛绿色光泽,两颊近缘基处各有一圆形大白斑;背至尾羽黑色,肩外侧白色,外用羽缘黑色,在体侧形成数条平行排列的斜纹;翼黑褐色带白斑;下体白色,尾下覆羽及腰侧灰黑色;虹膜金黄色,像黑色,脚橘黄色,践近黑色。雌鸟头颈棕褐色,颈基有一污白色颈环;上体暗褐色带浅色羽缘,下体淡灰褐色带浅色波状纹,翼褐色带白斑。雌鸟虹膜淡黄色,像深褐色,先端暗橙色,嘴甲黑色,脚褐黄色,跌暗褐色。</p><p class="ql-block"> 鹊鸭分布于中国河西走廊、陇东等地,栖息于流速缓慢的河流、溪流、水塘、湖泊等水域。鹊鸭常除繁殖期外常成群活动,性机警,善潜水。鹊鸭主要以小鱼、虾、蟠蚪、水生昆虫等小型水生动物为食。</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无危(LC),同时被列入2000年8月1日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span></p> <p class="ql-block"> .翘鼻麻鸭是雁形目鸭科麻鸭属鸟类,又名冠鸭、白鸭、翘鼻鸭、掘穴鸭、潦鸭。体羽大都白色,头和上颈黑色,具绿色光泽;嘴向上翘,红色;繁殖期雄鸟上嘴基部有一红色瘤状物;自背至胸有一条宽的栗色环带;肩羽和尾羽末端黑色;腹中央有一条宽的黑色纵带;其余体羽白色;翼上和翼下覆羽白色,翼镜绿色;飞羽黑色;脚红色。</p><p class="ql-block"> 翘鼻麻鸭分布于欧亚大陆至非洲北部,在中国见于东北、西北、长江中下游及东南沿海等地。栖息于开阔的盐碱草原、淡水湖、咸水湖及沼泽,迁徙和越冬时也栖息在海滩、河口等地。除繁殖期外常集大群生活,性机警,行动敏捷。以小型水生动物为主食,兼食水草。</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翘鼻麻鸭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3年6月26日发布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span></p> <p class="ql-block"> 赤麻鸭,是雁形目鸭科麻鸭属的大型戏水鸭。全身橙黄色,略带棕色,头和颈羽色浅,呈淡黄色或带灰色;翼和尾黑色,翼上覆羽白色;眼棕色,嘴端黑色;腿和脚红色,爪黑色;雄鸭生殖季节有黑色的颈环,雌性缺乏黑色颈环,头部灰色或呈白色;雄鸭比雌鸭体型大。</p><p class="ql-block"> 赤麻鸭在中国分布于云南、东北、等地。赤麻鸭栖息于开阔草原、湖泊、农田等环境中。赤麻鸭生性好斗,在冬季,白天整日集群停栖于冰面,未见取食,傍晚鸭群飞离冰面取食。赤麻鸭以草、谷物、陆生植物嫩芽、沉水植物陆生及水生无脊椎动物等为食,亦可取食小型鱼类与两栖类。</p><p class="ql-block"> 赤麻鸭曾在中国的种群数量较为丰富,尤其北部冬季和迁徙期间是最为丰富,是中国主要产业鸟类之一。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因过度狩猎和生境被破坏,赤麻鸭种群数量日趋减少。现已<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被中国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