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园里嗅到的家教

人生如水

<p class="ql-block">玫瑰园</p> <p class="ql-block">  花红柳绿的四月,正是踏青的黄金时节,我有意错开上班的人群,选了个星期一,去了个近年炒得有点热的玫瑰园。</p> <p class="ql-block">小朋友在老师引导下排着队返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车场还是停满了车辆,下车没走多远,迎面来了一群幼儿园小朋友,他们身着统一的红色上衣,背上都背着个小书包,在老师的引导下,有序的缓缓而行。当我们要碰面时,队伍中发出了“爷爷好”的招呼声,我猝不及防的一边答着“小朋友好”,一边快速寻找发出稚嫩声音的位置。这平常了又平常的招呼声,今天咋的一听,感到熟悉而又默生。熟悉是因为这是健康儿童应有的天性,默生是因为没有父母“快喊这位爷爷”的授意,一般都免为其难了。到底是怪小朋友叫得太少了!还是怪教得太少了。我还在 寻找着答案时,最后一对左手拉右手的小朋友已经过去了。放眼望去,在一片空地上还有几个班的小朋友,有的正在整队,有的手中拿着个小提蓝向花田走去。我的思绪完全落在了小朋友身上。只见有些小朋友们眼睛直勾勾的看着一朵朵玫瑰花,迟迟不见动作,老师看出了她们在想什么,高声说,小朋友们,你们眼前的玫瑰花是栽了供大家摘了吃的,与公园里观赏的花不同,你们吃的鲜花饼,玫瑰酱,玫瑰醋就是叔叔阿姨从这里摘去做的。听老师这么一说,小朋友才心有不舍的动起手来。此时,我脑海里浮现出几天前在公交车上发生的一幕。一个老奶奶拉着个模样俊俏、看样子在上小学的小女孩,吃力地上了有点拥挤的公交车,好不容易挤到了车厢中部,身上的书包从肩上刮落到了手婉上,擅擅危危的抓着拉手,看着站得非常吃力,紧挨着的一中年男子边起身边拉老奶奶入座,可还没等中年男子身体完全离开座位,小女孩已经稳稳当当的坐在了座位上。后排的女乘客看不下去了,说“小朋友,你应该让奶奶座才对”。小朋友立马挤出了“哼!我才不”。这一声“哼”,引起了车上人的不满,但又不便发作,有的直摇头,有的发出了轻叹。是啊,谁家父母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如今,又有多少父母认真的想过,要怎么才能成龙、成凤呢?今年3月河北邯郸市肥山区三个不满14岁的初中生残忍杀害同学案,震惊上下,不知是否震到了家庭,惊到了父母。联想到2015年北大学霸吴谢宇弑母案,吴的母亲还是老师啊!能把孩子送进北大,母亲在儿子身上下的功夫可想而知。两个案件发人深省。这几个孩子既没有成龙,更没有光宗耀祖,却成了害人的恶魔。</p> <p class="ql-block">春游的小朋友</p> <p class="ql-block">  不可否认,做父母的,那个都没少在孩子身上下功夫,但关键是功夫下对了没有,家教是一门大学问。寒门出贵子的家庭不计其数,虎门出犬子的家庭也不乏其例。说明出贵子还是犬子,与家庭无关,与文化无关,但与家庭教育有关。家教对父母要求是多维度,立体的,而且是持续不断的,不论那方面出了问题,家教的效果都会大打折扣。我们经常听到一些父母报怨孩子不听话。他是突然一天就不听话了吗?你去找了为什么不听话的原因了吗。而是一味地报怨孩子,因为把责任推到孩子身上很容易,所以根本不去从父母身上找原因,往往把对孩子的付出无限放大,而把父母自身的问题全然忽略了,甚至还会拿张三李四家孩子的长处来与自己孩子的短处比,越比越觉得自己的投入咋就不象别人家那么有回报,其实,是你不了解别人家的投入,简单的认为,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找最好的老师,有充足的物质和经济保障,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培养。因此,让孩子上各种兴趣班,搞得大人忙,孩子累。尽管忙成这样,累成那样,如见到长辈要主动问好,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勤俭节约等等之类的东西却忘了。是忙忘了吗?我看未必,因为家教除了言传,还要身教。如勤俭节约,父母嘴上要求孩子不要浪费,眼前却把吃剩的一桌子饭菜随便扔了,这样的家教,孩子自然也不知学什么。又如,见着长辈打招呼,从小就在他心田里种下了种子,见人还需你跟他一次一次的重复“快叫叫这个奶奶”之类的话吗?类似的家庭教育不言而喻。在他(她)幼小的心灵里就没有那棵种子,叫芽从何发?“宠儿多不幸,娇子难成才”。公交车上的小女孩,三个不满14岁的初中生,北大学霸吴谢宇,他们的行为是可恨的,但他们的父母是…。三个不满14岁的初中生入刑了,他们的父母又该入什么?养儿育女,没什么捷径可走,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告诉我们,最靠谱的捷径就是孩子从家庭里、父母身上才学得到的好的家教。人之初,既不“性善”,也不“性恶”,她象水一样,父母把她装在方的容器里就成方型、装在圆的容器里就成圆型。要方还是要圆,起决定作用的在家教。</p>

小朋友

父母

家教

孩子

老师

身上

玫瑰园

初中生

不听话

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