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r>作者:张旭 摘要:思想路线,哲学上又称为认识路线,是指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坚持什么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践,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认识路线,也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思想路线。毛泽东用“实事求是”来概括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①。如果说是解放思想打开了中国人长期的思想禁锢,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局面,那么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无疑是保证中国人立足本国国情,循序渐进进行改革的重要保障。全面地回答“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对于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意义,只有更好地“实事求是”,才能在新时期,新阶段,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继续提供有力的思想支撑。<br>关键词: 实事求是 思想路线<br><br> “实事求是”一词出自《汉书·河间献王传》中史学家班固对河间献王刘德的一句评语:“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在古代中国用这个词来指“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的治学态度,后作为一种学风,形成实学思潮,从宋至清延续数百年,对中国古代和近代的学术研究及政治和社会生活产生过长期的重大影响。从湖南岳麓书院的门匾,到清末北洋大学的校训,再到茅盾的小说《子夜》,“实事求是”四个字随处可见。<br> 把“实事求是”作为与主观主义相对立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作风而赋予了新的含义。1941年5月19日延安干部会上,《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重新恢复和树立起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章》中表述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个表述中提到的四句话是一个整体,共同组成了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既简明扼要,又完整准确地表达了一种先进的学风,一种优良的作风,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思想和理论的精髓,我们通常用其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简称。<br> 一、“实事求是”的价值内涵<br> (一)“实事”的价值内涵<br>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是可以为人所认识的,其认识论内涵自然就意味着作为人的认识对象的“实事”应该是无穷无尽的。然而,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只有那些进入主体实践范围的“实事”才是现实的认识对象,而那些超出主体实践范围或被主体实践活动遗漏的“实事”,只能是其潜在的认识对象。除此之外,唯物辩证法还告诉我们,“实事”是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的,是随着时间、地点和场合的变更而发展变化的。因此,“实事”因其无穷性和变化性而极具复杂性,使得历史上任何现实的个人主体、集团主体都不可能对作为整体的“实事”达到绝对全面的认识。党要想实现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所主张的全面地看问题,必然得对“实事”的范围和认识的主体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作一个明确的界定,而这个界定应该依据什么样的标准呢?这就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中“实事”的价值内涵。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不同时期里,如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建国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我们党始终以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为出发点,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价值取向,在不同时期所面临的不同的“实事”,既是认识的成果,也是价值选择的结果。例如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我们的“实事”“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br> (二)“是”的价值内涵<br> “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它首先是个认识论命题,因为规律不会自动进入我们的头脑当中,而是隐藏在事物表面现象之后的本质联系,需要主体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理性认识的努力才能够把握。我们把对规律的正确认识称为真理。“是”同“实事”一样,貌似完全客观,实则也是有其价值内涵的。人们不是“抽象地无目的地去研究”规律,认识规律的根本目的还是要运用它来解决具体问题,正如所言:“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众所周知,规律是有条件性的,主体合理运用规律的前提就要包括对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适合运用哪些规律作出适当的主观判断,而这个判断(“是”)既应包括对可供选用的客观规律的真理性认识(“是1”),也应包括对特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客观性认识(“是2”),更要包括主体对哪些规律能满足自己需要的价值性认识(“是3”),这就是“是”的价值内涵。例如,曾经指出:“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一百年来,其优秀人物奋斗牺牲,前仆后继,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是可歌可泣的。但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最好的真理,作为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由此可见,具体的真理是有好坏之分的,之所以作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是1”)是“最好的真理”(“是”)这样一个具有丰富价值内涵的判断,是因为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是2”)下,只有它能够“作为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是3”)。<br> (三)“求”的价值内涵<br> “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是一个动词,表示主体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实现“实事”和“是”的统一,内在地包含着“求”什么、怎么“求”、为谁“求”等问题,因而最具能动性,也就最能体现“实事求是”的价值性。“是为了单纯地学理论而去学理论”,还是为了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而去学习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消极被动“抽象地无目的地去研究”,还是积极主动“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事物出发,从其中引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是为个人或小集团的狭隘利益而求,还是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求。这些问题无一不带有强烈的价值色彩,而又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不仅关乎到能不能“实事求是”,而且关乎到愿不愿“实事求是”和敢不敢“实事求是”。从以上分析可见,“实事求是”的三个组成要素中,每一部分都既含有真理的成分,也含有价值的内涵,而当三个要素构成一个整体,作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简称时,其价值内涵更是得到了彰显。也就是说,“实事求是”的认识论内涵显示了其科学性,而其价值论内涵则显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先进性和高尚性。可以说,价值维度的“实事求是”,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br> 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r> 邓小平深刻阐明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突出强调和精辟论述了实事求是。他明确指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段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也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另外,邓小平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提出了解放思想,他认为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也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br> 中国共产党把“实事求是”作为自己的思想路线,既是对其科学的认识论内涵的自觉坚持,也是对其高尚的价值论内涵的自觉选择;既是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自觉继承,也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立场的自觉维护。实际上党本身也是“实事求是”价值主体的一部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对此,《党章·总纲》中明确告诫全体党员:“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风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而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者,用自己的正确主张、方针、政策影响群众、带动群众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因此,人民群众也是“实事求是”的行为主体和价值客体。党和人民群众在“实事求是”价值利益上的这种高度一致,决定了“实事求是”在价值要求上先进性和广泛性的辩证统一,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的辩证统一。<br>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国民经济有步骤地进行企业设备的维修、更新和技术改造工作。有计划地解决工程设施的配套问题。此外,还以很大精力抓了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增加产品种类,改进产品质量等工作。对于这些调整,贯穿一条主线就是党中央已经在国民经济调整的方方面实施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r> 经过1961年至1965年5年的国民经济调整,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了全面地恢复和发展。在工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基础上,市场繁荣,物价稳定,财政收支大体平衡,人民生活有所改善。全国居民年平均消费水平达125元,比1957年增加22元②。以上情况表明,我国经济形势已经根本好转,调整任务已经全面完成。<br> 纵观1961年至1965年的国民经济调整,由于党中央执行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国民经济得于稳步的发展。同时,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也给党中央制定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政策起到了巨大的作用。<br> 1978年12月13日,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标准提高到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他指出:“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真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以这一讲话精神为指导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r> 1980年2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据此,1982年9月6日,中共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更为完整、准确的表述:“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br> 从此,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第一次被表述为由出发点、原则目的、运动过程所构成的统一体。邓小平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上升为一个完整有序的系统。<br>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br>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党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的基础,又是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保证。历史反复证明:凡是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革命和建设就胜利;凡是违背实事求是的原则,革命和建设就要遭受挫折。<br> 正如习近平所深刻指出的:“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重要的思想特点,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遵循的思想方法。事实是真理的依据,实干是成就事业的必由之路。”<br> 二十大以来,习近平一再强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持和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也是从实际出发。实践证明,实事求是在过去是成功的,在今天、在以后也是离不开的。<br><br> 注释:<br>①参见毛泽东在1960年6月14日至18日召开的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期间写的《十年总结》-文。<br>②《陈云同志文稿选编》(1956年-1962年)第147页。(发表刊物及时间:《广东党史资料》2005年11月。)<br><br>作者简介;<br>张旭,男,1976年9月生,汉族,陕西宝鸡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小学高级教师,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陕西九棉职工子弟学校教师。<br>2009年获得“教学能手”称号,次年被评为“优秀班主任”。撰写的《预防和疏导学生逆反心理的几点做法》、《“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的创新设计》、《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运用好多媒体提升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正式刊物上公开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