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春意渐浓风微暖,时光恰好正当时。在这最美的人间四月天,我们共赴一场诗意的教研。根据县委、县政府“强师提质”指示要求以及县教体局《关于做好2024年度春季学期全县“名师带学科”教研活动的通知》(广教体字〔2024〕33号)安排,为发挥抚州市赖晓芳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广昌县赖晓芳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促进全县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均衡发展,2024年4月23日,由广昌县教体局主办,广昌县小学语文赖晓芳名师工作室、广昌县驿前镇中心小学共同承办的广昌县“名师带学科”2024年第八次教研活动在驿前镇中心小学如期举行。来自全县各小学的50余名语文教师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县教体县教研室副主任邓晓琼、小学语文教研员钟贤英亲临现场指导,和老师们共享这场教学盛宴。</p> <p class="ql-block"> 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实践性教学探索”,分为课例展示、名师讲座、教学研讨和领导讲话四大板块依次进行。</p> 实践课堂 各绽芳华 <p class="ql-block"> 来自赖晓芳名师工作室的王燕老师和驿前镇中心小学的余佩老师采取同课异构的形式,对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一课分别进行展示。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两位老师的风采吧!</p><p class="ql-block"> 王燕老师以学校科技节征集作文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对习作课的兴趣。课堂上,王燕老师运用“五步探究”的教学方法,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围绕学习任务,先尝试着说,运用连接词把实验过程说清楚,并试着说说自己实验中的发现和心情。再动笔写,在探究过程中,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写,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修改、评价、推选、展示,让组内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有表达的机会,学生会写、会修改。在成果展示环节,充分发挥了老师的引导作用,在学生充分探究的基础上,学生上台展示习作片段,老师抓住契机,利用本单元的课文《蜜蜂》指导学生写好本次习作的小秘诀,进行习作方法的指导,巩固本课所学,让学生学有所得,学得扎实。</p> <p class="ql-block"> 王燕老师的教学环节紧密相扣,给学生搭建了梯子,传授了学习方法,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成为可能。整堂课学习气氛浓厚,充分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得到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p> <p class="ql-block"> 紧接着,驿前小学的余佩老师为我们带来一节研讨课。余老师巧妙创设竞选“小实验金牌推广员”的情境让学生乐意参与到习作课堂中来;余老师善于搭建学习支架,教学过程指导学生掌握习作方法;余老师的实践探究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实验过程→写清实验过程→发现有趣的地方→产生思考疑问”,通过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帮助学生习作。</p> 名师讲座 如沐春风 <p class="ql-block"> 两堂课例展示之后,赖晓芳名师给我们带来了作了《让真情从笔端自然流露——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实践性探索》的精彩讲座。赖名师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分享:</p> <p class="ql-block"> 1.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动人心弦,文字的魅力。赖名师认为,中国文字是世界上最美的艺术。同样的心情,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描摹,有时候文字比画面更能打动人心。赖名师还通过几个有趣的事迹,让在座每一位老师都深刻感受到了中国文字的作用和魅力。</p> <p class="ql-block">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痛点难点,习作的辛酸泪。在这个环节,赖名师分析了习作教学出现的几种类型:发号施令型、范文提纲型、脚踩西瓜皮型、直接包办型,进一步揭示了学生在习作教学中存在的的问题。之所以会出现以上问题,赖名师认为,主要在于教师对习作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教学理念不新,教学策略不当,导致学生实际习作上难以下笔。</p> <p class="ql-block"> 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明确要求,胸中有丘壑。赖名师先带着在座老师了解了新课标中各年级的习作要求以及统编版教材中的习作特点和要求。接着,赖名师以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为例,具体教老师们如何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明确习作教学目标,明确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怎么评等方面的内容。赖名师指出,教师要增强习作教学意识,切实落实习作要求,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习作要求。</p> <p class="ql-block"> 4.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实践探究,让妙笔生花。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让习作教学不再成为教师的痛点,学生的难点呢?赖名师根据自己二十多年教学经验,分享以下几个法宝:激发写作兴趣、发现写作素材、有趣地教作文、怎样批改作文、多读多写多练。赖名师鼓励大家要有不怕困难的决心,脚踏实地去实践、去研究,带领孩子们找到写作的门道,提升写作能力,让妙笔生花!</p> <p class="ql-block"> 师指一条路,烛照万里程。赖名师用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给老师们分享了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痛点、难点、突破点,既有专业理论的教授,又有实用干货的分享,不仅让资深骨干教师反思习作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可改进的空间,更让青年教师明确未来自身课堂打造的发展方向。</p> 教学研讨 智慧碰撞 <p class="ql-block"> 研韵飘香香如故,博采众议谋良策。中午小憩过后,50余名老师再次相聚,分成七个小组展开讨论。讨论前,邓主任指引大家明确教研主题,要求围绕“五步探究”与实践性作业,并借助《广昌县“名师带学科”教研活动观课议课记录表》开展讨论,组员轮流发表意见,组长负责记录与汇报。老师们畅所欲言,交流之花尽情绽放,教研正真实地发生着。</p> <p class="ql-block"> 小组讨论结束后,各小组组长分别汇报小组讨论结果。</p><p class="ql-block"> 第一小组聚焦课堂“实践探究”环节展开了讨论。第一,王燕老师在课堂上把实践的重点放在写作、交流与修改习作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实践。赖晓芳名师在讲座中提到,习作课要重视引导对习作进行修改,而余佩老师在实践探究过程中,并没有修改习作环节。第二,赖名师在讲座中提到在习作课中不要给学生固定的框架,否则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余佩老师在“议一议”这个环节中设计的表格,无形之中就给学生设定了一个框架,所以导致学生的习作生硬死板,不够灵动自然。第三,有老师指出如果余佩老师是一名歌手,那王燕老师就是一名歌唱家,歌唱家与歌手的区别就在于“专业”。王燕老师无论是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还是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对学生的引导启发,都是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表现出教学的成熟与机智。</p> <p class="ql-block"> 第二小组聚焦“成果展示”部分展开了研讨。他们认为两堂课均以学生的兴趣为主,教师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让学生去实践、感知、创造。余佩老师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同时给学生搭建了评价的支架,让学生在模板中去思考、发现,去评价展示的效果。王燕老师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在成果展示阶段,每一个评价标准都指向了每一个教学目标。学生在成果展示的时候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实践性,是鱼儿语言、动作、心理的综合性实践,极大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p><p class="ql-block"> 看到了两堂课的亮点之余,第二组还有一点建议:余老师在成果展示阶段可以设计一个评价标准,指向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围绕评价标准来推选小实验金牌推广员。</p> <p class="ql-block"> 第三小组聚焦“习作课上评价标准的制定”。两位老师都出示了评级标准给学生,让学生的评价更有针对性。我们认为评价标准应紧扣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都应该服务于教学目标,教评改一体化,在成果展示这一环节应体现出来。第一节课王老师在成果展示这一环节,评价标准就时刻紧扣教学目标,而且在学生汇报过程中对习作方法的学习加以巩固并拓展,落实到位。而第二节课余老师在这一环节,生生评价,师生评价等方式都过于笼统,模糊,有点流于形式。</p><p class="ql-block"> 对于评价方式,他们小组还有个两个小建议:1.除了生生评价、师生评价,是否还可以让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说说当时的想法,这样更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增加学生个性化体验。2.在评改的过程,可以将优秀范文投屏出来,老师可以用红笔把师生认为写得好的地方圈画出来,这样更一目了然,让其他学生学习习作方法。</p> <p class="ql-block"> 第四小组聚焦“习作课教学情境的创设”展开讨论。他们认为,王燕老师这堂课在导入环节创设了“最有意思的小实验作文征集令”教学情境,很好地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积极参与课堂。在课堂的最后,教师总结了这节课的习作要点,并且再次重申开头创设的情境,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完善作文,参与学校科技节征文活动。体现了“一镜到底”教学理念。余佩老师的课堂也创设了争做“小实验金牌推广员”的情境,在后面展示环节也表扬了两位金牌推广员。 </p><p class="ql-block"> 但是他们组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不同看法:一是余佩老师把情境创设放在尝试猜想环节,不太合适,应该放在导入环节,用情境去引导学生进行五步探究,条理会更清晰。二是余佩老师创设的“小实验金牌推广员”这个情境本身我们觉得不太合适,这是一节习作课,是要写一篇关于实验的作文。但是“小实验金牌推广员”突出的是做实验,突出的是“推广”,重在做,重在说,而不在于写。是否可以改成“金牌实验小作家”呢?第三个疑问是,王燕老师这节课,情境是创设得很好,但是这个情境是否具备可操作性呢?李博士实验室真的存在吗?最后的优秀习作真的可以打印出版成书吗?也就是说,情境的创设是否要考虑它的可操作性,如果不能落实,不好落实,是否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再改一个情境呢?</p> <p class="ql-block"> 第五小组聚焦“实践课堂中如何更好地关注全体学生”发表看法。他们认为,两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中都有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实验中,在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时全部的学生都能参与。比如,王老师的组内轮流改习作环节,余老师的两两互评习作环节;王老师在学生做实验时,拍照捕捉学生当场的表情,并在实验结束后询问学生的心情,这个环节,王老师是面对全体学生,每一组学生都有拍照,并不是单独几个学生。</p><p class="ql-block"> 对于这两堂课他们小组有一点思考,学生在分享作文、学生评价、教师评价时只关注到了个别的学生,如发言学生或评价学生,其他的学生在游离状态。我们是不是可以用引导性的语言引导学生认真听,比如“认真听哦”,或者给学生下任务,让学生表决评价的同学评价的是否客观,或者你有什么更好的意见,让每个学生都有任务,他们就会更加认真听课,参与课堂。</p> <p class="ql-block"> 第六小组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研讨。他们认为王燕老师整堂课始终围绕教学目标来展开。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根据标准给同学的习作打分(评分标准围绕教学目标来设定),教师在评价过程当中用语言引导孩子如何写作,突破了教学的难点。他们建议余佩老师在明确目标环节,要围绕本课设定教学目标来,不能脱离。可以加一个教学目标:加入自己观察时的发现和想法。</p> <p class="ql-block"> 第七小组聚焦的是五步探究的第二个环节“尝试表达”。王燕老师在课前准备阶段,让学生说自己做过哪些实验,引导学生表达,从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和学习兴趣。老师也在学生表达中,了解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余老师的课堂上,在尝试猜想环节,没有设置明确的问题。学生在完成实验之后,借助表格尝试表达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发现时,老师引导不到位,学生也被表格框架局限了思维,学生还是停留在最开始的表达水平,导致在“写”的环节,学生不知道怎么写,老师没有突破学生这节课的难点。</p> <p class="ql-block"> 研讨过程中,邓主任和赖晓芳名师也参与其中,为老师们释疑解惑,使研讨更具有深度。</p> 领导讲话 引领方向 <p class="ql-block"> 研讨会后,承办学校驿前中心小学校长邱爱群致欢迎辞。邱校长先对县教研室、赖晓芳名师团队以及所有听课老师的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邱校长还表示,驿前中心小学近几年在名师理念的引领下,教研工作扎实推进。邱校长希望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传播落实好名师理念,不断探索实践教学新方法,遇见教育更美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紧接着,广昌县小学语文教研员钟贤英发言。钟老师说到:写作是学生素养的终极目标。王燕老师为了此次活动付了很多努力,今天的课非常优秀,这是赖晓芳工作室团队的智慧。余佩老师作为新老师认真学习,一定会突飞猛进的。同时,钟老师希望老师们都能努力学习,提升自我,做一个更优秀的教师。</p> <p class="ql-block"> 然后,广昌县教研室副主任邓晓琼作总结性发言。她代表教研室对工作室及承办学校表示感谢,并希望各位老师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认真做好校本教研工作,将本次学习心得分享给学校的老师。邓主任还要求老师们在备课时认真设计作业单,制定可操作性的学习方案。</p> <p class="ql-block"> 活动最后,各位领导为本次教研活动中承担任务的老师颁发证书,并合影留念,此次教研活动在掌声中圆满结束。</p> 春风有信 花开有期 <p class="ql-block"> 教研是一场诗意的修行,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用生命温暖生命的过程。此次“名师带学科”教研活动是名师引领的辐射带动,是智慧思想的摩擦碰撞,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借鉴交流、共同提升的平台。活动虽然结束了,但课堂教学没有停止,我们的交流、研讨和反思也没有停止。在实践课堂教学改革的道路上,我们工作室将持续携手并肩,不断探索新的领域,勇于实践新的理念,积极创造新的成果。相信在这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旅程中,我们将能够欣赏到更多美丽的教育风景!</p>